全国期刊民族学、文化(社会)人类学研究论文索引(2019.12~2020.1)

来源 :广西民族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olSky_B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民族问题与民族关系研究
  城市民族关系与少数民族公民参与内在关联的实证分析:以呼和浩特市为研究重点/红梅//黑龙江民族丛刊,-2019,(3).15~21
  从“传统共和模式”、“反歧视”到“共和模式的当代重构”:论法国少数族裔一体化政策/彭谦,程志浩//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5).39~50
  “福边利民”:民国时期云南垦务行政与边疆治理研究/罗群,童巍雄//思想战线,-2019,(6).109~120
  国家认同视阈下的民族地区精准扶贫问题/吴玉军,和谐//贵州民族研究,-2019,(9).40~45
  后冷战时期族群冲突国际干预的环境条件、行为主体与行动目标/王剑峰//世界民族,-2019,(6).24~38
  基于三个认知维度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体系建构/于衍学//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12).16~23
  记忆、认同与共生:兼论“爱国汞”精神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逻辑/龙金菊,高鹏怀//广西民族研究,-2019,(6).22~29
  离散与回归边民的国籍问题:以近代以来的中国边境地区为例/侯曙光,罗柳宁//广西民族研究,-2019,(6).65~74
  马克思主义视域下的民族团结/马跃,金炳镐//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6).5~11
  民族地区基层干部队伍的结构、发展与态度/张少春//黑龙江民族丛刊,-2019,(3).28~36
  民族心态秩序构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社会心理路径/龙金菊,高鹏怀//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12).9~15
  清朝前期的“中国”认同:从“中国”的内涵展开分析/李克建//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12).1~8
  少数人权利保护:联合国视域中的民族事务定位及其作为/严庆,于浩宇,谭野//贵州民族研究,-2019,(10).2~10
  社会网络视角下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高鹏怀,张奇,郭嘉伟//黑龙江民族丛刊,-2019,(3).1~6
  危机与生机:俄联邦反对民族分裂的风霜之路/乌小花,乔智敏//世界民族,-2019,(6).13~23
  习近平关于民族团结重要论述的理论内涵与时代价值/崔晓琰,扎西//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1).5~12
  新时代民族工作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王延中,章昌平//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5).15~27
  “直过民族”跨越发展的基诺族模式与中国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董学荣//云南社会科学,-2019,(5).126~134
  中国跨国油气管道边境地区的民族关系与边疆安全研究:以中缅油气管道为例/代启福//世界民族,-2019,(6). 39~50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内涵、意义与铸牢策略/高承海//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12). 24~30
  中华民族话语能力构建的价值原则与实践策略/蔡卫华//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5). 27~33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认知基础、文化基石和精神家园探析/李贽//黑龙江民族丛刊,-2019,(3).7~14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需拓展的三个维度/雷振扬//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6).1~6
  二、理论研究
  参与及融合:乡村振兴整合层次研究/刘华芹//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5).34~40
  城市民族事务政府治理的理念变革与机制创新/朱军//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6).15~20
  从民族精神的民族到国家公民的民族:哈贝马斯重构民族概念的哲学逻辑/王进//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6).21~24
  感觉、文化与族群边界:感官人类学的视角/巫达//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11).7~13
  国家建构与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基于统一多民族国家建构中国话语的理论分析/马俊毅//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5).28~38
  何以为邊:边疆思想史的语境、议题与实践路径/袁剑//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1).1~7
  跨国主义、华人移民和国家:南海华人网络视野下的跨国主义研究反思/余昕//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4).11~18
  历史、当下与未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三重向度/平维彬//贵州民族研究,-2019,(9).13~20
  《林泉高致》符号现象学模式新探/汤黎,彭佳//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5).113~118
  马克思恩格斯民族交往理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转向/张晨瑶,薛忠义,朱颜//广西民族研究,-2019,(6).1~8
  民族地区美好生活建设的内涵、理念与路径/乔巴生//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1).13~21
  民族志叙事与跨文化比较:《经堂与市场之间》学术范式思考/唐仲山//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4).72~75
  人类学研究的效应政治:论“民族”的现实主义视角/刘珩//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11).1~6   人类学中国研究领域发展的亲历见证:回顾我的学术生涯/孔迈隆,江雯娟,龙宇晓//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5).2~11
  人类学电影和学术专著如何互释?——以《金翼山谷的冬至》和《银翅》为例/庄孔韶//广西民族研究,-2019,(6).43~49
  他山之石或可攻玉:当影视人类学遇见新媒体/龚诗尧,陈刚//广西民族研究,-2019,(6).50~57
  土家族传统经济伦理的当代传承/陈永典//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6).98~101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中华民族观的基本内涵/裴圣愚,余扬//广西民族研究,-2019,(6).16~21
  新时代中国特色民族理论发展的新机遇/赵新国,金炳镐//广西民族研究,-2019,(6).9~15
  三、社會、文化及其变迁
  边疆民族地区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路径创新研究:以新疆为例/李培峰//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1).38~45
  边疆治理现代化视域下的文化戍边方略/方盛举//思想战线,-2019,(6).101~108
  “场圈”与文化认同:凯里苗族生肖场研究/龚露,张诗亚//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5).62~72
  称谓与实践:在全球比较视野下理解欧洲亲属关系/李峻石,贺培伦,吴秀杰//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4).36~51
  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市民化突出问题及对策:以湖北省10个城市为例/彭建军,刘荣//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6).31~37
  城市政体理论视阈下澳洲华人对城市公共事务的参与/赵昌//世界民族,-2019,(6).73~81
  敕勒川文化形成的地域基础和民族交融因素/李慧茹//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6).37~42
  村落边界、移居者与共同体的重塑:对广东新兴县水湄村的人类学考察/区锦联,刘娑//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6).77~83
  地理意象的本位与出位之思:土家族史诗《摆手歌》与《梯玛歌》研究/李志艳,陈建伟//贵州民族研究,-2019,(9).70~75
  电商发展与经济欠发达地区乡村振兴:以山东曹县为例/郭红东,刘晔虹,龚瑶莹,曲江//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5).49~55
  电商经济的时间制度与观念:以淘宝、天猫等阿里巴巴平台卖家为中心的讨论/钱霖亮//思想战线,-2019,(6).32~40
  侗族传统仪式流变中的乡土承载: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七团村“拉牛上树”仪式考察/李天雪,唐织辉,曹庆//大连民族大学学报,-2019,(6).504~508
  东部城市民族团结工作现状及机制创新研究/张俊明,刘有安//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6).19~24
  鄂伦春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研究/倪卓//大连民族大学学报,-2019,(6).498~503
  二战期间马来亚印度人民族主义运动评析/罗圣荣,安东程//世界民族,-2019,(6).64~72
  赋权、约束与身份构建:新时代城市微治理的逻辑/张丙宣//云南社会科学,-2019,(5).86~93
  改造“坐月子”:传统、科学与市场的角力/戴望云//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5).93~100
  哈尼族的生计转型与文化融合发展:以橡胶种植三村为例/张雨龙//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5).41~48
  海南岛黎族“中心型”家屋社会结构研究:以海南昌江王下乡杞黎为例/谷宇//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11).20~26
  海南民间汉、黎、苗族抄刻文献整理及价值/冯青//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1).39~43
  合浦永安古城海洋文化遗存多元构成及利用研究/侯艳//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5).71~76
  湖北省城市少数民族人口结构变化及特征:基于最近四次人口普查数据的分析/李吉和,周红英//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6).25~30
  疾病的文化建构:藏族社会麻风病患的医学人类学研究/岳小国//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1).32~37
  间断平衡理论视角下70年中国少数民族教育政策变迁分析/龙立军//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1).22~31
  节日传播与文化景观:媒介与逻辑/刘弋枫,刘广宇//贵州民族研究,-2019,(10).89~93
  京族哈节中的性别分工与性别关系:基于山心村哈节的参与式观察/郭仙芝//广西民族研究,-2019,(6).83~92
  劳动力转移与居民收入:来自五指山市的调查研究/薛品//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4).44~60
  礼物范式下的藏族插箭仪式解析:以青海省循化县道帏藏族插箭仪式为例/看本加,扎西卓玛//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4).76~81
  历史文化遗产与特色小镇的内源型发展:以新古典“结构-功能论”为分析框架/李宇军,张继焦//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6).44~49
  凉山彝族文化消费的区域特征研究/郝彧,刘立策//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11).42~48   民族旅游村落景观化过程研究/陈景,孙九霞//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1).22~30
  民族旅游开发对乡村身份认同的影响研究:以川、滇交界处的泸沽湖景区为例/张敏敏,傅新红//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1).31~38
  民族文化产业“富饶型贫困”的生成及其突破:基于定性比较分析的解释/李少惠,赵军义//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5).56~63
  南方少数民族节日“交换”现象研究:以湘西地区靛房镇为例/岳小国//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11).14~19
  南湾:多族群聚居地的生境、历史和港湾发展/刘莉//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6).84~90
  区域检视与调处:欧安组织工作机制中的民族事务治理模式:基于对少数民族问题高级专员制度的分析/梅丽,刘赫,严庆//贵州民族研究,-2019,(10).11~19
  人类学家的“应许之地”:西伯利亚南部的阿尔泰共和国/阮氏芳簪//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4).19~25
  人生礼仪中的麻与摩梭社会结构:基于云南瓦村的调查/张廷刚//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6).30~36
  山地文明的生态智慧与中国范式:以贵州“六山六水”为考察对象/赵巧艳,闫春//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5).51~61
  社区驱动的非遗开发与乡村振兴:一个北京近郊城市化乡村的发展之路/杨利慧//民俗研究,-2020,(1).5~12
  社会认知与性别研究:以滇川边境的摩梭人为案例/许雪莲//贵州民族研究,-2019,(9).46~51
  实践困境、国际经验与新文化保守主义的行动哲学:关于乡村振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思考/康丽//民俗研究,-2020,(1).13~18
  推动民族文化发展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双向互动的路径选择/凌经球//广西民族研究,-2019,(6).30~35
  文化自信视域下新时代少数民族青少年文化认同的生成研究/张海洋//广西民族研究,-2019,(6).36~42
  文化尊重与支系尊严:基于中缅边境景颇族波拉支系语言生命力的研究/高志英,李丽平//思想战线,-2019,(6).20~31
  我国民族地区旅游推广PPP模式的研究:基于12个国家级PPP示范项目的分析/吉富星//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1).16~21
  现代设计嵌入少数民族传统手工艺发展的多维思考/吴宁//贵州民族研究,-2019,(9).101~105
  乡村振兴下民族地区乡村治理创新的目标模式及实现路径/王猛//广西民族研究,-2019,(6).75~82
  鄉村社会生活逻辑与价值:基于一个侗族传统村落民居变迁的观察/杨筑慧,李婉妍//广西民族研究,-2019,(6).58~64
  乡村振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造性转化:以傩雕工艺为例/黄朝斌,顾琛//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6).50~54
  新时代民族高校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思考:以国家民委所属高校为例/段超,李秀林//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6).38~43
  雅鲁藏布江中部流域“戎巴”的生计方式及其变迁/王霞//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6).91~96
  “彝制”与“汉制”:水西彝族地方政权的内地化发展/张新民//贵州民族研究,-2019,(10).70~82
  游牧文明视域下蒙古族服饰的重复审美意识/苏日娜,李洁//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11).27~32
  越南入境女性散工汉语习得过程的人类学研究:以云南河口为个案/陈民炎//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5).77~83
  裕固族口头文学虚拟交互保护模式探析/陈鸿雁//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5).64~70
  政治史视野下民国边政研究的几点认识/段金生//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1).8~15
  政策视角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地方发展/爱川纪子,唐璐璐//民俗研究,-2020,(1).30~36
  制造成瘾:青少年网络成瘾的人类学考察/姬广绪//思想战线,-2019,(6).41~49
  遭遇理性的牛:关于红河哈尼梯田景观遗产的思考/马翀炜,孙东波//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11).33~41
  藏区天葬仪式文化根源探析:兼论汉藏“彼岸”共融研究/吴秋林//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11).49~57
  藏族传统艺术美学的视觉技艺形态与规则程式/意娜//西北民族大学学报,-2019,(6).48~57
  四、研究动态、综述与书评
  21世纪前20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中国理念、实践与经验/安学斌//民俗研究,-2020,(1).19~29
  近10年国外民族歧视研究论著分析:基于2008-2018年WOS论文的分析/钟源,李吉和//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1).232~240
  基于文本讨论的澳大利亚土著政策研究评析/刘泓,于潇//世界民族,-2019,(6).51~63
  近三十年回汉民族团结研究回顾与展望/李延睿,李燕妮//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6).25~29   流动、跨界与“民族社会学”研究新趋向/朴光星//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5).73~80
  论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人口流动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赵罗英//西北民族大学学报,-2019,(6).58~63
  民族研究认识论转向与民族学知识体系重构/何明//思想战线,-2019,(6).1~8
  深耕瓯骆文化,共筑中华民族精神家园:读覃彩銮研究员新作《壮族简史》/李斯颖//广西民族研究,-2019,(6).170~173
  首届全国世界民族研究中青年学者论坛综述/石茂明//世界民族,-2019,(6).106~108
  物的流动与区域叙事:历史人类学视野下的中国西南研究/尹建东,刘薇薇//思想戰线,-2019,(6).58~68
  西部民族地区旅游经济研究的热点与趋势:基于《贵州民族研究》(1979-2019年)发文的知识图谱分析/于漪,吴俊芳,张芸//贵州民族研究,-2019,(9).163~170
  乡村振兴与中国人类学研究的新议题/曹晗//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5).18~26
  新中国70年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研究/周竞红//贵州民族研究,-2019,(9).1~12
  新中国成立70周年西南民族研究学术研讨暨《贵州民族研究》创刊40周年办刊工作经验交流座谈会综述/周真刚,陆刚,熊晶洁//贵州民族研究,-2019,(9).180~188
  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中国特色民族理论政策发展/金炳镐//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5).5~14
  新中国民族区域法治运行轨迹与基本经验/戴小明,冉艳辉//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6).7~14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民族宗教热点问题研究/郑筱筠//思想战线,-2019,(6).9~19
  中国人类学研究的概念创新与实践经验/周大鸣//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5).12~17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民族交融发展的主要成就/宁亚芳//云南社会科学,-2019,(5).116~125
  〔责任编辑:陆 露〕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借助历史制度主义的分析范式,检视党的少数民族教育制度的结构和历史变迁,为理解该项制度的嬗变逻辑提供了全新的视角。研究发现:建党以来,少数民族教育制度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在漫长的历史嬗变中,宏观制度情境转换、经济利益意识等政治变量序列结构以及行动者微观互动,一起构成了少数民族教育制度变迁的结构逻辑,影响了少数民族教育制度的选择;由高昂的设置和退出成本、政治行动者的学习效应和协作效应、非
期刊
【摘 要】如今,空间中的社会关系受到人类学等人文社会科学的广泛关注,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民众的空间参与问题却较易被忽视。川西元通古镇清明会中的“祭祀祈福与城隍巡游”活动便在空间设置中存在官方过分主导仪式空间、民众与活动现场区隔明显、活动缺少文化底蕴和历史传承等问题,需要我们通过重拾清明会与河流的联系、丰富民众参与活动的渠道、培植弘扬清明文化的社会土壤等方式,优化元通清明会的文化空间,突出民众在清
期刊
【摘 要】二战结束至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日本经历了社会民主化和经济腾飞的过程,国民生活和教育进入现代化阶段。日本教育学者田浦武雄借访学之机了解到美国教育人类学,后通过专著《教育人类学——文化取向与教育》介绍国际教育人类学的发展脉络和成果,分析哲学教育人类学和文化教育人类学的性格、意义及课题。田浦武雄试图以此促进日本教育研究与人类学视角相结合。著作以日本名古屋市和爱知县的初中和高中为案例,揭示日本教
期刊
【摘 要】作为汉源文化特征的表现载体之一,印尼布袋戏文化体现着华人眷恋原乡的记忆表征和情怀隐喻。印尼布袋戏在地重构和价值增值的过程和华人文化在地化的历史命运紧密相随。印尼是海外华人最集中的区域,印尼华人经历过被强迫同化的遭遇,根深蒂固的宗族观念和家国情怀激起了华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文化自觉。在文化外交的策略中,印尼布袋戏的在地重构和价值增值所展现的文化的调试功能和民俗协商功能,对于处理我国同东盟国家
期刊
一、民族问题与民族关系研究  从多元文化主义到多民族联邦制:阐释与批判/杨立峰//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12).24~31  公民认同需求梯度化:铸牢少数民族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现路径/尹学朋,王国宁//广西民族研究,-2020,(6).24~30  构建和完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制度体系的文化方略/卞之峣//广西民族研究,-2020,(6).31~37  何以典
期刊
【摘 要】促进民族地区农民稳步增收,破解经济新常态以来民族地区农民可持续增收的困境,是现阶段实现民族地区乡村振兴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基于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以广西龙胜各族自治县为例,对其经济发展、农民收入情况及可持续增收的制约因素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探寻适宜民族地区农民可持续增收的路径。  【关键词】乡村振兴;民族地区;农民可持续增收;路径  【作 者】王璐,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博士研究生,桂林理工
期刊
【摘 要】乡村振兴战略是推动传统“乡土中国”到现代“美丽乡村”的重要举措。恩施州个案说明,我国民族地区美丽乡村振兴在产业发展上要不断强化品牌意识,积极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实现从“有”到“优”的根本性嬗变;在机制体制上要不断强化整体意识,逐步实现共建共融共享,形成由“全”至“合”的能量聚合;在规划布局上要不断借助个体示范与影响带动,逐步推动城乡统筹融合发展,实现村寨个性与共性的和谐统一;在资金保障上要
期刊
摘 要:借助多壁碳纳米管修饰电极对奈福泮有良好的电催化活性,以多壁碳纳米管修饰玻碳电极为工作电极,铂丝电极为对电极,饱和氯化银电极为参比电极形成三电极体系,在支持电解质为pH=7的磷酸盐缓冲液下研究了奈福泮-联吡啶钌体系[Ru(bpy)32+]的电化学发光行为,建立了多壁碳纳米管(MWCNTs)修饰剂固载联吡啶钌体系[Ru(bpy)32+]测定盐酸奈福泮的电致化学发光分析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在0.
期刊
【摘 要】传统村落是历史上人类聚居而自然形成的聚落形态,其存在实现了文明的继承和发展。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目前广东民族地区一些传统村落面临破败甚至消失的危机,亟待进行全面的保护与发展。保护与发展民族地区传统村落,有利于保存传统村落中的历史人文印记,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留住村貌、记住乡愁、延续历史文脉;有利于总结民族地区传统村落的类型特征,剖析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具有适用性和可操作
期刊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与计算机软硬件的飞速发展,我国在二十一世纪后迅速进入了网络时代。在这一时代背景下,公众网络使用率不断攀升,网络民族情绪的发酵与分裂势力的网上渗透给民族团结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然而,在网络时代下,传统民族团结教育暴露出权威弱化、教育者媒介素养较低、教育对象过于单一等问题,网络民族团结教育也存在目标不够清晰、教学形式较为死板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制约了网络时代的民族团结教育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