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有智慧的提问使语文课堂教学更精彩

来源 :语数外学习·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h121213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陶行知先生说过:“创造始于问题。”现代教育学也认为:“思维常常由问题引起。”如今,课堂提问作为教师的“常规武器”被普遍地、经常性地运用在课堂教学中,若能得心应手、恰到好处,就会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优化教学效果。语文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只有巧妙设问,才能让文本真正走入学生的内心世界,使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享受文本带来的乐趣。本文以执教《记承天寺夜游》为例,谈谈自己在设问上的一些做法。
  《记承天寺夜游》是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后写的一篇短文,文章语言凝练,通过叙述自己与朋友月下赏景这件事,描绘了一个皎洁空灵的脱俗世界,隐隐传达了一种复杂的情愫。本文的教学中,“赏悟月下美景,体会闲人的复杂心境”是难点。为了突破这一教学难点,我这样设计问题:
  一、抓住关键词,比较鉴赏语言
  本篇短文中对月下美景的描写集中体现在“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这一句中。对文本语言的感悟历来是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难点,尤其是诗词、古文,读起来的时候心里会觉得妙不可言,若是用自己的话说说好在哪儿,却又感觉语塞。在品悟鉴赏语句的时候,最忌讳老师用“这句描写,好在哪里”这种空洞的问题来引导学生感悟,因为学生每每听到这种发问,常会觉得一头雾水,无法找到品味语言的切入口,于是低头沉默不语,使课堂陷入冷场的僵局中。为了有效避免这一情况,可以这样设计问题来启发学生:
  1. 作者笔下的月色有什么特点?请用句中的一个词语来回答。
  学生明确(空明——即清澈透明)
  2. 清澈透明一般用来形容水,这里作者用来形容月光,你从句中哪些文字感受到了月光的清澈?
  找出(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3. 如果删去几个字,变成“庭下月色空明,竹柏影交横“,你们与原句对照读,看看这两句哪一句更好?好在什么地方?
  学生明确: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月光比作水,突出了月色的清澈皎洁;把竹柏比作荇藻,写出了柏叶的圆、竹子的细长,给人以形象而又生动的感觉。
  4. 句中“盖“字是什么意思?把这个字删去读读,有什么不同的感受?
  学生明确:盖,解释为“原来是”,读起来有一种“没想到”“惊喜”的感觉,去掉后就显得平淡、没有意思了。
  问题1让学生抓住了句中的关键词“空明”,把握了月色清澈透明的特点,又为下面的分析做好了准备。找准了这个关键词,问题2就显得简单,回答也更轻松。问题3和4用了删减法,通过删减字数的方式,将教师改动后的句子与原句对比读,这样学生很容易就能发现作者用词的优美与生动,并从中品出月色的清澈、皎洁,以及作者赏月的喜悦之情。
  在品悟语言文字的意境时,因为难度大,将原本空洞的大问题巧妙地化为四个有针对性、有梯度的小问题,能有效地启发学生积极思考,既增强了课堂教学的实效,又培养了学生感悟文本的能力。
  二、巧设主问题,牵一发动全身
  文章中的“闲人心境”是又一个教学难点,在教师补充了“乌台诗案”“被贬黄州”一系列背景资料后,学生体会到了苏轼写作本文时郁郁不得志的自嘲心态,懂得自我排遣的豁达心胸……苏轼这种复杂的情感流露在《记承天寺夜游》一文的字里行间,如果教学时教师逐句频繁设置“这一句中哪些字词体现了这种情感?”不仅琐碎,重复,而且不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因此,我这样整合这一问题:“在这一句闲人里,你读出了哪些味道?请引用文中语句阐明你的观点。”抛出这个问题,给学生丰富的思考空间,学生开始细读全文,理解之后纷纷举手。
  有的学生说:“我读出了苏轼月下赏月的喜悦。从‘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中‘欣然’这个词语能看出苏轼心情的愉快。”有的学生说:“我看到了苏轼的孤独,从‘念无与为乐者’可以看出人们的势利,苏轼缺少朋友。”有的说:“我读出了苏轼是个豁达开朗的人,‘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一句使我看到苏轼尽管朋友不多,却很懂得及时排解,不庸人自扰。”有的说:“我认为苏轼是个旷达的人,从‘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可见他的情趣高雅。”……学生的个性感悟,既深入理解了文本,又受到了情感的熏陶。
  理解文本表达的情感一般是在课堂教学的深化阶段,教师用一至两个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引发讨论,深化理解,形成波澜,这样的问题起着“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作用,特级教师余映潮把它称为主问题。主问题是立意深远的高质量的课堂教学问题,是深层次课堂教学的引爆点。对主问题的巧妙设计,有效调动了学生深入思考的兴趣,它需要把答案从文中提炼出来,再回到文中具体字词去感知。
  当代教育家朱永新说:“儿童天生喜欢成功,反复成功可以提高一个人的成就动机,成功也是成功之母,教育教学过程的本质是追求成功。”学生的大脑不是空荡荡的容器,而是一口蕴藏着丰富水源的深井,教师的使命正是要引导学生挖掘这口井,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一口知识泉水喷涌而出的“井”。
  通过执教《记承天寺夜游》一课,我深切感受到,教师充满智慧的提问,能切实充分地调动学生积极性,使学生在积极的脑力劳动中获得成功的喜悦,也真正做到了学生、教师与文本之间的深入对话。
其他文献
随着人类生态环境安全意识的加强,“米袋子”、“菜篮子”、“果盘子”越来越满,生活水平日益提高,越来越追求安全、健康、营养,吃得放心的农产品已成为一种新趋势.因此,农产
企业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形成了一种大交叉、大融合的崭新局面.企业文化,作为企业所创造的具有自身特色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联姻,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管理活动中,
期刊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语文教学要抓语言,语言教学要抓语感,语感教学要抓诵读。”语文新课标明确了“读”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作用、途径和方法。它表明:“读”是一种理念,以“读”为主线组织教学;“读”是一种手段,以“读”为主,读中见悟;“读”是一种熏陶,感知领悟,发展个性。新课标在各年级段提出的“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感受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
著名的《孙子兵法》曾提出:“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既要不失一兵一卒,却又能降服敌人,靠的就是软实力.在市场竞争激烈的今天,企业要占领市场、赢得效益,拼的就是软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