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主要途径,但其教学效果不佳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这一局面的形成有教学环境的改变、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模式单一、教育者素质不齐等多方面的原因,整肃教学环境、更新教学理念、丰富教学内容、变革教学方式等是改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状况、提升教学效果的根本出路。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改进路径
作者简介:王聚芹(1970-),女,河北石家庄人,华北电力大学政教部副主任兼直属党支部书记,副教授;丁静(1987-),女,浙江宁波人,华北电力大学政教部硕士研究生;邓蕾(1989-),女,重庆人,华北电力大学法政系2007级本科生。(河北 保定 071003)
基金项目:本文系华北电力大学重大教改项目“一体化视域下学生主体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研究”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1)02-0156-03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调查基本情况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教育的主要途径,是事关培养什么样的人的大事,它是整个大学教学过程的灵魂。我国思想政治理论课经过多次改革调整,已经进行了很多年,但是,时代在发展,问题在不断出现,我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究竟如何、现在还存在什么问题有待进一步完善以及如何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成为本课题组关注的焦点。基于此,本课题组以调查问卷形式对某大学各院系不同年级学生随机抽取相同人数进行调查。调查问卷共设计了37个问题,涉及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认知、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上的表现、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学的看法、对于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内容的看法、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和教学方式的看法、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看法等六个方面。发放并收回有效问卷200份。本课题组希望在对调研资料进行客观分析的基础上,分析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面临的问题并提出对策性建议。
在对“在高校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必要性”的调查中,21.5%的学生认为“非常必要”,57%的学生认为“有必要”,认为“不太必要”的占18.5%,只有3%的学生认为“没有必要”。在对“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可行性”的调查中,有11.5%的学生认为“非常可行”,58.5%的学生认为“可行”,27%的学生认为“不太可行”,3%的学生“不可行”。对于“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意义”,有14%的学生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仅仅是“教学环节的需要”,39.5%的学生认为是“必要的意识形态教育”的需要,31.5%的学生认为是“提高大学生理论水平”的内在要求。在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对以后发展的是否有用”的调查中,9.5%的学生认为“非常有帮助”,56.5%的学生认为“有帮助”,30%的学生认为“帮助不大”,4%的学生认为“没有帮助”。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大学生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能发挥其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教育作用的占绝大多数,希望通过课堂教育锻造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以树立正确的立场、观点、方法,从而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这是广大学生们的热切要求。
既然思想政治理论课如此重要,那么,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否满足学生们的需要,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否满意?我们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实事求是的基础调查。在对“上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要原因”的调查中,有46%的学生认为是“必修课”,10%的学生认为是“受学校纪律约束”,不上的话没有学分,影响自己的学习成绩,有23%的认为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素质”,21%是“受老师讲课内容吸引”,可见,教师凭借自身的教学魅力把学生吸引到课堂的状况还不是特别理想,这在接下来的调查中得到证实:在“对思想政治教学的整体印象”的调查中,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非常满意”和“满意”的各占4.5%和48.5%,共占调查学生总数的一半略强,而“不太满意”和“不满意”的分别占40%和7%,比例接近一半。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感兴趣的程度”中,有7.5%的学生表示“非常感兴趣”,36.5%表示“感兴趣”,51%表示“不太感兴趣”,5%明确表示“不感兴趣”。本课题组也提出了一些假设,“若思想政治理论课改成选修课,学生的选修情况”调查中,“会选绝大多数的思政课程”的占11%,“会选一些思政课程”的占49%,“会选很少思政课程”的占28%,“基本不选思政课程”的占12%。从这些数据来看,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效用性产生质疑,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不佳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欠佳原因分析
1.教育环境发生了明显变化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政治、经济、社会各方面飞速发展,极大地拓宽了大学生的视野,但在发展的背后也潜藏着影响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内容,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伴随着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贫富两极分化现象日益严重,地区差距拉大,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矛盾加剧,导致社会问题增多,用以往的观点很难对现实有一个合理的解释,直接影响了大学生科学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第二,受多元化思潮的影响,不同意识形态的思想和价值观给大学生带来了很大的影响,不少人在盲目照搬西方意识形态的同时,对社会主义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产生了抵触情绪,加之社会上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及各种丑恶现象的滋生,给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工作增加了不小的难度。第三,互联网迅猛发展导致“网络社会”的产生,“网络社会”在带给大学生新时代的行为理念和高效的学习方式的同时,其夹带的大量反动言论和不良信息也在侵蚀着大学生的思想和道德观念,容易使单纯的学生陷入迷茫,使偏激的学生仇视社会,使自制力不强的学生的思想受到污染。在本次调查中,21.5%的学生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存在的的根本问题”归结到“教育环境”,进一步印证了环境的改变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所提出挑战的严峻性。
2.教材内容缺乏时代性
调查结果显示,有56.5%的学生“对现在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内容”表示不满,教材内容编排不理想也是导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不佳的重要原因。
(1)教材内容重叠多,教材变革跟不上学生的需要。调查对象普遍表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与中学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教材在内容上存在着很多交叉重叠现象,这降低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抛开教材的重叠因素,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内容还存在着更新速度慢、缺乏时代感的缺点。有20.5%的调查对象把对教学内容的不满归结为“教材十年如一日”,16%的调查对象把对教学内容的不满归结为“内容编排死板,缺少新意”,直接揭示了教材内容是否充满时代气息直接影响教学效果。
(2)远离学生的思想、生活实际。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但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说到底是做“人”的工作,对“人”的思想灵魂的触动,除了讲道理之外,还可以从关心学生实际生活、解决学生实际困惑中实现。只有切实解决大学生的实际思想难题和困惑,以事融情,以情感人,才能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到大学生的心坎上。但是,现阶段思想政治理论课主要是一些大而化之的普遍性内容,远离了学生的具体的实际生活,教学内容与社会现实之间的巨大落差使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很难科学解答学生思想中的各种困惑。有31.5%的学生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不理想归结为教材编排内容“教条主义严重,枯燥乏味”,28%的学生认为是“脱离了实际,纸上谈兵”,而高达45%的学生也将师生间缺乏沟通的原因归结为“思想政治理论很枯燥,没有欲望”。
3.教学模式单一、教学方法落后陈旧
针对“是否喜欢目前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模式”的调查,选择“喜欢”的学生仅占8%,“一般”占51.5%,“不喜欢”和“说不清楚”分别占33%和7.5%。大学生对现行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表示不满,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传统教育教学模式并未得到根本改变。由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一般采取很多人集中在一起的“大课堂”方式进行,限制了授课方式选择性而基本沿袭了传统的授课方式,即教师是传授知识的主体,学生是接受知识的客体,“一块黑板、一张嘴、一支粉笔、一堂课”是高校理论课多年教学的一贯做法。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授课方式知识呈现模式过于单一,面对多元化的世界,面对日益活跃的大学生思想,难以适应已经变化了的新形势。这种传统教育教学模式也直接影响了师生间的互动,缺少学生的参与,是很乏味的。在“老师与您的交流情况”的调查中,有8%的学生肯定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堂上师生间能够“彼此经常坦诚交换意见”,33.5%的学生认为“老师偶尔与我们交换意见”,27%的学生认为师生间“很少交换看法”,31.5%的学生认为师生间“基本上没有进行沟通”。59%的学生把“老师讲课对学生缺乏吸引力的主要原因”归结为“教学方式陈旧、单一”。
(2)实践环节流于形式。虽然绝大多数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都安排有实践教学环节,1999年高校扩招实现了大众教育对精英教育的代替,这成为我国教育史上的一次壮举,但扩招后高校学生人数过多以及活动经费无法保障等原因,导致无法全面实施有效的社会实践,能够真正把思想政治教育课的教学环节落实到实践中的高校少之又少。有30.5%的调查对象认为,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首当其冲的要改革的是单一的教学模式”。很明显,让思想政治理论课走出课堂、融入社会、融入生活成为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内在要求。
4.教育者的素养参差不齐
做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关键在教师,但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整体政治理论素养与学生的期待之间依然存在着不小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专业理论素养不足。在对“有些思想政治理论课老师讲课对学生缺乏吸引力的原因”调查中,学生认为“理论功底不足,缺乏深度和广度”的占20%,认为“老师的言谈、年龄、性别、个性等因素有影响的占调查总数的12.5%,认为“语言表达欠缺感染力”的占到调查总数的8.5%,造成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师专业理论素养不足的很重要的原因是未受过专业训练的教师构成了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体,甚至许多高校的政治理论课兼职教师比重过大,行政工作势必对教学产生严重干扰。规范教师队伍,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政治理论素养成为改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效果的重要内容。
(2)缺少职业自信心、荣誉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不具有立竿见影的即时效用性,而是在潜移默化当中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和行为,在不知不觉中锻造着学生的健康人格,但这种“软”结果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难以达到一种高层次的成就满足感。加上教育对象对政治课普遍存有逆反心理,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人们对政治的淡漠和对物质利益的追求,使得很多政治理论课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对自己所从事的育人灵魂的伟大工程缺少足够的信心和荣誉感。
(3)教育观念陈旧。在此次调查中发现,相当一部分政治课教师习惯遵循传统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去组织教学,仅仅以课堂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一味地灌输,却忽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忽视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特殊性,将其简单等同于一般知识的传授,不重视根据大学生的实际来引导教育,不注重研究学生思想变化的规律,不注重把科学的理论与社会现实结合起来,不注重把抽象的概念与鲜活的学生思想实际结合起来,不自觉地扼杀了政治理论课的感染力和导向力。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上老师以何种角色出现”的调查中,有33%的学生认为是“思想灌输者”,35%的学生认为是“教学督导者”,这种调查结果不能不让人吃惊。
5.受教育者缺乏学习认同感
从调查中可知,在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必要性”的调查中,有18%和3%的学生认为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不太重要”和“没有必要”,高达51%和5%的学生明确表态对思想政治理论课“不太感兴趣”或“不感兴趣”。针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有19.5%的学生认为自己在“认真做笔记”,53%的学生“只听不做笔记”,那些在课堂上“看其他书或是打瞌睡”和“其他与课堂无关的事”占到了16.5%和11.5%。甚至很多大学普遍存在着学生显性逃课和隐性逃课,究其原因,“对思想政治理论课不感兴趣”占到了46%之多。
三、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途径
本次调查的结果显示,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既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但是,在对学生进行的“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看法”调查中,59%的学生认为“势在必行”,30%的学生认为“无所谓”,认为“没有必要”和“说不清楚”的各占5.5%,学生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的呼声的确是非常高的。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首当其冲的要改革的是哪些内容”,32.5%的学生认为是“枯燥的教学内容”,30.5%的学生认为是“单一的教学模式”,22.5%的学生认为是“授课方式”,14.5%的学生认为是“教学实践手段”。可见,必须多管齐下,进行切实有效的对症施治的教学改革,才能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大学生的吸引力,提高教学质量,增强教学效果。归结起来,主要从以下方面入手。
1.打造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素养
课堂教学是进行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教师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宣讲者,如果自身没有对马克思主义的挚爱,自然感动不了学生,更谈不上触动学生的灵魂,甚至会将错误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传授给学生。教师要提高学生运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以正确认识和分析重大现实问题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把学生培养成具有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的人才,其言传身教示范作用不可低估。因此,所有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坚持讲马克思主义、信马克思主义、用马克思主义,必须有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素养,以自己的信仰和实际行动引导学生向着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大道上前行。
2.更新教学理念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教师必须跳出“唯教师”、“唯书本”、“唯讲授”的传统教学理念的束缚,真正确立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努力实现从冷冰冰的照本宣科式教育向促成学生全面发展教育、从强调完成教学任务向实现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教学目的的转变,只有这样,才能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全面贯彻素质教育。
3.锻造教研能力
在学生“认为思政老师需要具备的素质(多选)”中,教师的“教学能力”、“人格魅力”、“学术造诣”、“责任感”分别占68%、62%、58.5%和48.55%,提升教师素质成为改善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而教师教学能力、人格魅力、学术造诣、责任感等等来源于对本专业的透彻研究,因为如果没有对思想政治理论的前瞻性研究,即使对教材非常熟悉,知识讲授也会缺乏深度。所以,实现从单纯的教学型向研究教学型转变是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和业务能力的重要渠道,也是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保证有足够的时间进行科学研究,保证讲授的内容适应时代的发展,把本学科的前沿研究及时引入课堂,以教促研,以研促教,充分保证自身的思想认识能够紧扣时代发展的脉搏,以此来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
4.优化课程体系,丰富教学内容
优化课程体系主要从以下三方面的工作入手:第一,在上课前就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调查,根据学生的已有知识和未知知识来重新整合教学内容,避免与中学课程内容的简单重复,适量扩充课堂讲授新知识的容量,充分利用好课堂教学时间。第二,授课内容要紧密结合现实,坚持与时俱进,及时补充具有时代特色的知识,充分体现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最新成果,全面反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生动实践和基本经验。第三,把培养学生正确认识社会现实问题和培养综合素质、提升学生认识能力和思维能力当做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要内容。在针对“除教师素质外,提高思政教学实效亟待解决的是(多选)什么”的调查中,选择“理论联系实际,解答当前的热点、难点”的占69%,这就要求教师增加社会热点和与大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对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及时因势利导,并适当增加心理健康教育和人生规划教育内容,以契合学生实际需求和思想状况。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时代性、针对性、创新性、感染力、吸引力。
5.变革教学方式,突出教学方式的多样性和灵活性
学生希望教师采取互动式和探究式教学模式,采取互动式、讨论式、研究式等多样性和灵活性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在对“希望老师采取的教学模式”问题的调查中,主张“教师学生平等参与的互动探究教学模式”的学生竟达到40%,要求采用“教师主导、学生深度参与的教学模式”的学生占28%,要求“教师主导、学生简单参与的教学模式”的占26%,而坚持“灌输式的教学模式”的仅占6%。在“对学生、教师共同参与的教学模式的看法”的调查中,学生认为“非常有帮助”和“有帮助”的占到了24%和60%,而认为“帮助不大”和“没有帮助”的只有15%和1%。可见,学生比较认可参与型学习方式。要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就必须改原来的单一讲授模式,充分利用课堂讨论、辩论、试讲、演讲等向学生提供锻炼和表现的机会,调动学生课堂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在讨论、争辩和自我研究中达到对理论更深层次的理解,有利于思政课的学习。
“除教师素质外,提高思政教学实效亟待解决的是(多选)”中,56.5%的学生提出了“加强社会实践环节”的要求。学生“喜欢的社会实践方式”中,“参观考察”所占比例并不高,只占18.5%,而选择“社会调查”的高达40.5%,“志愿者服务”占27%,“宣传和普及政治理论知识”占14%。在学校条件允许的前提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应当实现课堂教学的社会延伸,大力推进社会实践环节,每学期安排大学生到基地实践进行感性直观的教育,大大提高学生对人类社会、自然等的认识,在深刻的触动中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目的,从而促进思想政治理论知识与实践的结合。
6.利用网络整合和优化教学资源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充分利用网络条件积极开发网络课程资源,以保持课程的开放性,增强教学方法的交互性和启发性。建立QQ群,发挥BBS的作用,建立实施开发网络教学课件、建设网络平台、实施网络教学模式为主要内容的“网络教学”,让学生就所关注的问题畅所欲言,并实现资源共享。
7.整肃教学环境,以良好的环境熏陶人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各种观念和意识形态相互交织,不断冲击学生的思想政治道德认知,往往使他们无所适从。所以,高校要及时解决关乎学生健康成长和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着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倡导优良校风、教风、学风,美化校园环境,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不知不觉地受到陶冶熏陶,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在“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态度”的调查中,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非常有信心”和“有信心”的学生各占8.5%和45%,占到一半以上,42%的学生表示“信心不大”,只有4.5%的学生表示“没有信心”。思想政治理论课毕竟不同于别的课程,其改革也面临着很多难题,但只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深切认识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性、特殊性,认真研究,全方面锻造自己的教研能力,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势必有大飞跃。
(责任编辑:刘辉)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改进路径
作者简介:王聚芹(1970-),女,河北石家庄人,华北电力大学政教部副主任兼直属党支部书记,副教授;丁静(1987-),女,浙江宁波人,华北电力大学政教部硕士研究生;邓蕾(1989-),女,重庆人,华北电力大学法政系2007级本科生。(河北 保定 071003)
基金项目:本文系华北电力大学重大教改项目“一体化视域下学生主体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研究”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1)02-0156-03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调查基本情况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教育的主要途径,是事关培养什么样的人的大事,它是整个大学教学过程的灵魂。我国思想政治理论课经过多次改革调整,已经进行了很多年,但是,时代在发展,问题在不断出现,我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究竟如何、现在还存在什么问题有待进一步完善以及如何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成为本课题组关注的焦点。基于此,本课题组以调查问卷形式对某大学各院系不同年级学生随机抽取相同人数进行调查。调查问卷共设计了37个问题,涉及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认知、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上的表现、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学的看法、对于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内容的看法、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和教学方式的看法、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看法等六个方面。发放并收回有效问卷200份。本课题组希望在对调研资料进行客观分析的基础上,分析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面临的问题并提出对策性建议。
在对“在高校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必要性”的调查中,21.5%的学生认为“非常必要”,57%的学生认为“有必要”,认为“不太必要”的占18.5%,只有3%的学生认为“没有必要”。在对“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可行性”的调查中,有11.5%的学生认为“非常可行”,58.5%的学生认为“可行”,27%的学生认为“不太可行”,3%的学生“不可行”。对于“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意义”,有14%的学生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仅仅是“教学环节的需要”,39.5%的学生认为是“必要的意识形态教育”的需要,31.5%的学生认为是“提高大学生理论水平”的内在要求。在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对以后发展的是否有用”的调查中,9.5%的学生认为“非常有帮助”,56.5%的学生认为“有帮助”,30%的学生认为“帮助不大”,4%的学生认为“没有帮助”。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大学生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能发挥其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教育作用的占绝大多数,希望通过课堂教育锻造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以树立正确的立场、观点、方法,从而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这是广大学生们的热切要求。
既然思想政治理论课如此重要,那么,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否满足学生们的需要,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否满意?我们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实事求是的基础调查。在对“上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要原因”的调查中,有46%的学生认为是“必修课”,10%的学生认为是“受学校纪律约束”,不上的话没有学分,影响自己的学习成绩,有23%的认为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素质”,21%是“受老师讲课内容吸引”,可见,教师凭借自身的教学魅力把学生吸引到课堂的状况还不是特别理想,这在接下来的调查中得到证实:在“对思想政治教学的整体印象”的调查中,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非常满意”和“满意”的各占4.5%和48.5%,共占调查学生总数的一半略强,而“不太满意”和“不满意”的分别占40%和7%,比例接近一半。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感兴趣的程度”中,有7.5%的学生表示“非常感兴趣”,36.5%表示“感兴趣”,51%表示“不太感兴趣”,5%明确表示“不感兴趣”。本课题组也提出了一些假设,“若思想政治理论课改成选修课,学生的选修情况”调查中,“会选绝大多数的思政课程”的占11%,“会选一些思政课程”的占49%,“会选很少思政课程”的占28%,“基本不选思政课程”的占12%。从这些数据来看,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效用性产生质疑,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不佳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欠佳原因分析
1.教育环境发生了明显变化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政治、经济、社会各方面飞速发展,极大地拓宽了大学生的视野,但在发展的背后也潜藏着影响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内容,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伴随着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贫富两极分化现象日益严重,地区差距拉大,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矛盾加剧,导致社会问题增多,用以往的观点很难对现实有一个合理的解释,直接影响了大学生科学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第二,受多元化思潮的影响,不同意识形态的思想和价值观给大学生带来了很大的影响,不少人在盲目照搬西方意识形态的同时,对社会主义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产生了抵触情绪,加之社会上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及各种丑恶现象的滋生,给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工作增加了不小的难度。第三,互联网迅猛发展导致“网络社会”的产生,“网络社会”在带给大学生新时代的行为理念和高效的学习方式的同时,其夹带的大量反动言论和不良信息也在侵蚀着大学生的思想和道德观念,容易使单纯的学生陷入迷茫,使偏激的学生仇视社会,使自制力不强的学生的思想受到污染。在本次调查中,21.5%的学生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存在的的根本问题”归结到“教育环境”,进一步印证了环境的改变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所提出挑战的严峻性。
2.教材内容缺乏时代性
调查结果显示,有56.5%的学生“对现在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内容”表示不满,教材内容编排不理想也是导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不佳的重要原因。
(1)教材内容重叠多,教材变革跟不上学生的需要。调查对象普遍表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与中学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教材在内容上存在着很多交叉重叠现象,这降低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抛开教材的重叠因素,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内容还存在着更新速度慢、缺乏时代感的缺点。有20.5%的调查对象把对教学内容的不满归结为“教材十年如一日”,16%的调查对象把对教学内容的不满归结为“内容编排死板,缺少新意”,直接揭示了教材内容是否充满时代气息直接影响教学效果。
(2)远离学生的思想、生活实际。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但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说到底是做“人”的工作,对“人”的思想灵魂的触动,除了讲道理之外,还可以从关心学生实际生活、解决学生实际困惑中实现。只有切实解决大学生的实际思想难题和困惑,以事融情,以情感人,才能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到大学生的心坎上。但是,现阶段思想政治理论课主要是一些大而化之的普遍性内容,远离了学生的具体的实际生活,教学内容与社会现实之间的巨大落差使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很难科学解答学生思想中的各种困惑。有31.5%的学生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不理想归结为教材编排内容“教条主义严重,枯燥乏味”,28%的学生认为是“脱离了实际,纸上谈兵”,而高达45%的学生也将师生间缺乏沟通的原因归结为“思想政治理论很枯燥,没有欲望”。
3.教学模式单一、教学方法落后陈旧
针对“是否喜欢目前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模式”的调查,选择“喜欢”的学生仅占8%,“一般”占51.5%,“不喜欢”和“说不清楚”分别占33%和7.5%。大学生对现行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表示不满,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传统教育教学模式并未得到根本改变。由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一般采取很多人集中在一起的“大课堂”方式进行,限制了授课方式选择性而基本沿袭了传统的授课方式,即教师是传授知识的主体,学生是接受知识的客体,“一块黑板、一张嘴、一支粉笔、一堂课”是高校理论课多年教学的一贯做法。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授课方式知识呈现模式过于单一,面对多元化的世界,面对日益活跃的大学生思想,难以适应已经变化了的新形势。这种传统教育教学模式也直接影响了师生间的互动,缺少学生的参与,是很乏味的。在“老师与您的交流情况”的调查中,有8%的学生肯定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堂上师生间能够“彼此经常坦诚交换意见”,33.5%的学生认为“老师偶尔与我们交换意见”,27%的学生认为师生间“很少交换看法”,31.5%的学生认为师生间“基本上没有进行沟通”。59%的学生把“老师讲课对学生缺乏吸引力的主要原因”归结为“教学方式陈旧、单一”。
(2)实践环节流于形式。虽然绝大多数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都安排有实践教学环节,1999年高校扩招实现了大众教育对精英教育的代替,这成为我国教育史上的一次壮举,但扩招后高校学生人数过多以及活动经费无法保障等原因,导致无法全面实施有效的社会实践,能够真正把思想政治教育课的教学环节落实到实践中的高校少之又少。有30.5%的调查对象认为,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首当其冲的要改革的是单一的教学模式”。很明显,让思想政治理论课走出课堂、融入社会、融入生活成为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内在要求。
4.教育者的素养参差不齐
做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关键在教师,但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整体政治理论素养与学生的期待之间依然存在着不小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专业理论素养不足。在对“有些思想政治理论课老师讲课对学生缺乏吸引力的原因”调查中,学生认为“理论功底不足,缺乏深度和广度”的占20%,认为“老师的言谈、年龄、性别、个性等因素有影响的占调查总数的12.5%,认为“语言表达欠缺感染力”的占到调查总数的8.5%,造成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师专业理论素养不足的很重要的原因是未受过专业训练的教师构成了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体,甚至许多高校的政治理论课兼职教师比重过大,行政工作势必对教学产生严重干扰。规范教师队伍,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政治理论素养成为改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效果的重要内容。
(2)缺少职业自信心、荣誉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不具有立竿见影的即时效用性,而是在潜移默化当中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和行为,在不知不觉中锻造着学生的健康人格,但这种“软”结果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难以达到一种高层次的成就满足感。加上教育对象对政治课普遍存有逆反心理,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人们对政治的淡漠和对物质利益的追求,使得很多政治理论课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对自己所从事的育人灵魂的伟大工程缺少足够的信心和荣誉感。
(3)教育观念陈旧。在此次调查中发现,相当一部分政治课教师习惯遵循传统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去组织教学,仅仅以课堂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一味地灌输,却忽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忽视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特殊性,将其简单等同于一般知识的传授,不重视根据大学生的实际来引导教育,不注重研究学生思想变化的规律,不注重把科学的理论与社会现实结合起来,不注重把抽象的概念与鲜活的学生思想实际结合起来,不自觉地扼杀了政治理论课的感染力和导向力。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上老师以何种角色出现”的调查中,有33%的学生认为是“思想灌输者”,35%的学生认为是“教学督导者”,这种调查结果不能不让人吃惊。
5.受教育者缺乏学习认同感
从调查中可知,在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必要性”的调查中,有18%和3%的学生认为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不太重要”和“没有必要”,高达51%和5%的学生明确表态对思想政治理论课“不太感兴趣”或“不感兴趣”。针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有19.5%的学生认为自己在“认真做笔记”,53%的学生“只听不做笔记”,那些在课堂上“看其他书或是打瞌睡”和“其他与课堂无关的事”占到了16.5%和11.5%。甚至很多大学普遍存在着学生显性逃课和隐性逃课,究其原因,“对思想政治理论课不感兴趣”占到了46%之多。
三、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途径
本次调查的结果显示,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既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但是,在对学生进行的“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看法”调查中,59%的学生认为“势在必行”,30%的学生认为“无所谓”,认为“没有必要”和“说不清楚”的各占5.5%,学生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的呼声的确是非常高的。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首当其冲的要改革的是哪些内容”,32.5%的学生认为是“枯燥的教学内容”,30.5%的学生认为是“单一的教学模式”,22.5%的学生认为是“授课方式”,14.5%的学生认为是“教学实践手段”。可见,必须多管齐下,进行切实有效的对症施治的教学改革,才能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大学生的吸引力,提高教学质量,增强教学效果。归结起来,主要从以下方面入手。
1.打造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素养
课堂教学是进行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教师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宣讲者,如果自身没有对马克思主义的挚爱,自然感动不了学生,更谈不上触动学生的灵魂,甚至会将错误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传授给学生。教师要提高学生运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以正确认识和分析重大现实问题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把学生培养成具有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的人才,其言传身教示范作用不可低估。因此,所有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坚持讲马克思主义、信马克思主义、用马克思主义,必须有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素养,以自己的信仰和实际行动引导学生向着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大道上前行。
2.更新教学理念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教师必须跳出“唯教师”、“唯书本”、“唯讲授”的传统教学理念的束缚,真正确立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努力实现从冷冰冰的照本宣科式教育向促成学生全面发展教育、从强调完成教学任务向实现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教学目的的转变,只有这样,才能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全面贯彻素质教育。
3.锻造教研能力
在学生“认为思政老师需要具备的素质(多选)”中,教师的“教学能力”、“人格魅力”、“学术造诣”、“责任感”分别占68%、62%、58.5%和48.55%,提升教师素质成为改善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而教师教学能力、人格魅力、学术造诣、责任感等等来源于对本专业的透彻研究,因为如果没有对思想政治理论的前瞻性研究,即使对教材非常熟悉,知识讲授也会缺乏深度。所以,实现从单纯的教学型向研究教学型转变是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和业务能力的重要渠道,也是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保证有足够的时间进行科学研究,保证讲授的内容适应时代的发展,把本学科的前沿研究及时引入课堂,以教促研,以研促教,充分保证自身的思想认识能够紧扣时代发展的脉搏,以此来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
4.优化课程体系,丰富教学内容
优化课程体系主要从以下三方面的工作入手:第一,在上课前就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调查,根据学生的已有知识和未知知识来重新整合教学内容,避免与中学课程内容的简单重复,适量扩充课堂讲授新知识的容量,充分利用好课堂教学时间。第二,授课内容要紧密结合现实,坚持与时俱进,及时补充具有时代特色的知识,充分体现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最新成果,全面反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生动实践和基本经验。第三,把培养学生正确认识社会现实问题和培养综合素质、提升学生认识能力和思维能力当做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要内容。在针对“除教师素质外,提高思政教学实效亟待解决的是(多选)什么”的调查中,选择“理论联系实际,解答当前的热点、难点”的占69%,这就要求教师增加社会热点和与大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对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及时因势利导,并适当增加心理健康教育和人生规划教育内容,以契合学生实际需求和思想状况。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时代性、针对性、创新性、感染力、吸引力。
5.变革教学方式,突出教学方式的多样性和灵活性
学生希望教师采取互动式和探究式教学模式,采取互动式、讨论式、研究式等多样性和灵活性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在对“希望老师采取的教学模式”问题的调查中,主张“教师学生平等参与的互动探究教学模式”的学生竟达到40%,要求采用“教师主导、学生深度参与的教学模式”的学生占28%,要求“教师主导、学生简单参与的教学模式”的占26%,而坚持“灌输式的教学模式”的仅占6%。在“对学生、教师共同参与的教学模式的看法”的调查中,学生认为“非常有帮助”和“有帮助”的占到了24%和60%,而认为“帮助不大”和“没有帮助”的只有15%和1%。可见,学生比较认可参与型学习方式。要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就必须改原来的单一讲授模式,充分利用课堂讨论、辩论、试讲、演讲等向学生提供锻炼和表现的机会,调动学生课堂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在讨论、争辩和自我研究中达到对理论更深层次的理解,有利于思政课的学习。
“除教师素质外,提高思政教学实效亟待解决的是(多选)”中,56.5%的学生提出了“加强社会实践环节”的要求。学生“喜欢的社会实践方式”中,“参观考察”所占比例并不高,只占18.5%,而选择“社会调查”的高达40.5%,“志愿者服务”占27%,“宣传和普及政治理论知识”占14%。在学校条件允许的前提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应当实现课堂教学的社会延伸,大力推进社会实践环节,每学期安排大学生到基地实践进行感性直观的教育,大大提高学生对人类社会、自然等的认识,在深刻的触动中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目的,从而促进思想政治理论知识与实践的结合。
6.利用网络整合和优化教学资源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充分利用网络条件积极开发网络课程资源,以保持课程的开放性,增强教学方法的交互性和启发性。建立QQ群,发挥BBS的作用,建立实施开发网络教学课件、建设网络平台、实施网络教学模式为主要内容的“网络教学”,让学生就所关注的问题畅所欲言,并实现资源共享。
7.整肃教学环境,以良好的环境熏陶人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各种观念和意识形态相互交织,不断冲击学生的思想政治道德认知,往往使他们无所适从。所以,高校要及时解决关乎学生健康成长和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着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倡导优良校风、教风、学风,美化校园环境,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不知不觉地受到陶冶熏陶,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在“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态度”的调查中,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非常有信心”和“有信心”的学生各占8.5%和45%,占到一半以上,42%的学生表示“信心不大”,只有4.5%的学生表示“没有信心”。思想政治理论课毕竟不同于别的课程,其改革也面临着很多难题,但只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深切认识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性、特殊性,认真研究,全方面锻造自己的教研能力,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势必有大飞跃。
(责任编辑:刘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