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期,日本寻求巡航导弹一事成了媒体和大众讨论的焦点话题。其实,日本国内几年前就开始讨论装备巡航导弹一事,但一直停留在讨论层面。而此次日本政府在2018年财年列入了相关预算,意味着装备巡航导弹开始落实到行动层面。
巡航导弹射具有射程远、突防能力强和打击精度高等优点,属于进攻性武器。近年来,日本加强了进攻性军事力量的建设,以空中加油机、大型运输机和直升机航母等为代表的一批进攻性色彩明显的武器逐步装备部队。分析认为,巡航导弹、高超音速武器和隐身战机将是日本进攻性军事力量下一步建设的重点,将对东北亚军事力量格局产生重要的影响。
巡航导弹可以看成是一种自杀性的战术飞机。众所周知,纳粹德国研制的V-1巡航导弹是世界上第一种巡航导弹。二战期间,纳粹德国向英国发射了1万余枚该型导弹,造成了英国6184人死亡和17981人重伤,给英国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和心理恐慌。战后尤其是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微电子和发动机技术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得益于巡航导弹相关技术的快速发展,以美国战斧和苏联Kh-55为代表的新型巡航导弹问世。这些巡航导弹的主要特点是采用了小型喷气式发动机、地形匹配制导和三军通用,具有很强的突防能力和打击精度,成为远程精确打击武器。
在历次局部战争和军事冲突中,巡航导弹发挥了重要的威慑和杀伤作用,被誉为现代战争的“开路先锋”。海湾战争中,在开战初期的48个小时内,美国海军发射了185枚战斧巡航导弹,占其总发射数的66%。这些导弹突击了伊拉克总统府、空军指挥中心、防空指挥中心等战略目标,为联军后续军事行动的成功做出了突出贡献。在接下来的多场局部战争中,巡航导弹仍然充当开路先锋的角色,在伊拉克战争中,美军共发射了955枚巡航导弹,摧毁了大量高价值目标。
日本很早就注意到了巡航导弹的价值,但受制于《和平宪法》,很长一段时间,巡航导弹这种进攻性弹药对于日本来说是一种可望不可及的武器。但朝鲜半岛局势的复杂化给了日本装备这种武器的最好借口。日本政府认为,鉴于朝鲜连续进行弹道导弹试射并不断推进核开发,朝鲜的军事威胁已经进入了新的阶段。为此,日本需要拥有对敌发起攻击的能力,如使用巡航导弹等打击对方的发射基地。
2017年3月,日本执政的自民党党内机构向安倍内阁提交一份建议报告。建议日本为自卫队装备远程巡航导弹,以使其拥有对敌方基地实施先发制人的攻击能力。而这种进攻性武器也是为日本《和平宪法》所禁止的。5月,根据日本政府相关人士的消息,日本政府已经开始讨论引进巡航导弹,计划最早在下年度的预算案中列入调查费等款项。8月,日本新任防卫大臣小野寺五典开始审议为日本自卫队部署进攻性武器的必要性。12月,日本媒体报道称,一名熟悉情况的自民党议员说:“以前是担心被批‘超出专守防卫的范畴’(才搁置开发),现在因朝鲜局势等问题,局面已经发生变化。哪怕是为了日后能掌握攻击敌方基地的能力,实现(巡航导弹)国产化也很自然。”
可以看出,日本政府通过一步步的运作,内部已经达成了装备巡航导弹的共识。
日本政府认为,巡航导弹必须具备对敌基地的攻击能力。对敌基地攻击能力是指具有攻击对方包括弹道导弹发射基地等目标在内的军事能力。具体需求包括:一是确认敌方基地所在;二是摧毁敌方防空能力;三是充分的打击能力。
目前,日本拥有巡航導弹的途径主要有两个:引进美国战斧巡航导弹和自研国产巡航导弹。家喻户晓的战斧巡航导弹已经发展了多个改进型号,性能不断升级,最新型的战斧Block4装备了双向数据链,具备打击时间敏感目标的能力,在此基础上研制的反舰型战斧可以打击水面舰艇。战斧巡航导弹技术成熟,又经受了实战的经验,1500千米左右的射程也满足日本打击朝鲜半岛军事基地的需求。从日本角度上讲,选择战斧一方面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拥有性能可靠的巡航导弹,另一方面可以节省研发费用,可将省下来的研发费用用于购买更多的巡航导弹或其他武器项目。
美国媒体曾报道称,日本希望获得战斧巡航导弹。日本《产经新闻》也曾称,日本政府想购买战斧巡航导弹。战斧巡航导弹导弹很可能会部署在日本的宙斯盾驱逐舰上。每艘驱逐舰有90个Mk41垂直发射单元,每个单元可以容纳1枚战斧。目前,日本拥有6艘宙斯盾战舰,未来数量将增加至8艘。按照美军标准,1艘宙斯盾战舰一般搭载30枚战斧巡航导弹。那么,现役6艘宙斯盾驱逐舰至少可以一次性搭载180枚战斧巡航导弹。
日本获取战斧巡航导弹美国方面的障碍基本扫清。据日本媒体报道,特朗普在2017年9月访问日本时曾表示,正在研究向日本扩大武器出口范围,有可能向日本提供包括战斧巡航导弹在内的进攻性武器。此前,美国一直将战斧巡航导弹视为“准战略武器”而限制其出口,只向英国出售过。现在,美国更加注重高超音速武器的研发,亚音速飞行的战斧巡航导弹已经过时,向盟国出口这种武器的限制也有所放宽,澳大利亚和西班牙等都计划引进该导弹。
然而,引进美国战斧巡航导弹无法满足日本多平台装备的需求。目前,现役的战斧巡航导弹只有海基型号,而日本希望巡航导弹集成到地面发射车辆和潜艇,只能自掏腰包研制战斧的陆基型号。至于潜艇平台,美国可能考虑到潜射型巡航导弹的威胁大于舰射型,很有可能不会帮助将战斧巡航导弹集成到日本现役潜艇上。
从现有的信息来看,日本更倾向于研制一种类似于美国战斧的国产巡航导弹。日本媒体报道提及,国产远程巡航导弹能够降低日本从海外进口防卫装备的费用,促进国内国防工业的发展。其实,日本为了保持国防工业的相对完整性和活力,从太空侦察卫星到地面坦克装甲车辆,即使拥有从国外引进同样产品的机会,并且成本也更低的情况下,其依然会投入大量经费研制进行国产。日本自卫队现役武器中大部分是国产或者与外国共同研制,自主化程度非常高。因此,日本倾向于研制国产巡航导弹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从技术角度上讲,巡航导弹飞行速度低,飞行过程中不用做剧烈的飞行机动,其对弹体材料和工艺的要求较低,这样一些国家较为薄弱的工业基础也能够支撑其研制巡航导弹。再加上近年来GPS制导技术、微处理器技术、集成电路技术的商业化,打破了以往美俄等国技术壁垒,解决了研制巡航导弹在制导方面的一些困难。苏联解体,类似乌克兰等苏联加盟国在巡航导弹技术方面的扩散也加快了相关国家研制巡航导弹的进程。现在,巡航导弹技术已经不是军事强国的专利,其扩散速度让人瞠目结舌,越来越多的国家加入远程巡航导弹的俱乐部。以亚洲国家为例,目前已经研制成功巡航导弹的国家包括韩国、巴基斯坦、印度和伊朗等国,并且这些国家均是在进入21世纪后研制成功的,可见其扩散速度之快。
日本被公认为世界上的导弹研制强国之一,拥有雄厚的工业和技术基础,尤其是其在飞航式反舰导弹上的技术基础有助于缩短研制巡航导弹的时间。按照分类,巡航导弹也属于飞航式导弹家族。目前,日本已经研制成功了90式、88式、12式、ASM-2等多种亚音速飞航式反舰导弹,这些反舰导弹上运用的小型喷气式发动机、制导系统等都是亚音速巡航导弹的关键技术。
以制导技术为例,日本的最新型反艦导弹12式岸舰导弹采用惯导 GPS 地形匹配制导 末端主动雷达制导的复合制导方式。据称,使用新型复合制导方式的12式岸舰导弹具有更好的目标识别能力和命中精度,具备攻击小型水面目标能力。地形匹配制导又称为“无线电高程地形匹配”,工作原理是通过比较导弹的无线高度表和参数高度表数据来判断地形,通过微处理器与预存储的航路全程高度表图进行对照,通过判定与预存地形高度的偏差,计算出导弹自动驾驶仪的操纵舵角和控制面定值。地形匹配制导一般运用于对陆攻击巡航导弹,很少用于岸舰导弹,因此日本在这方面可谓独树一帜。采用了地形匹配制导的岸舰导弹具备浅纵深(即从距离海岸线50~60千米的内地发射攻击海面目标)攻击能力,导弹发射后,在陆地飞行阶段,导弹巡航高度在50米以下,利用地形的掩护,可降低被发现和拦截的概率。
放眼国际,大多数巡航导弹均采用惯导 GPS 地形匹配制导的复合制导方式,一些先进的巡航导弹还拥有末端主动制导方式。若有需要,日本反舰导弹末端主动雷达制导技术或末端红外成像制导技术也可以运用到巡航导弹上。可见,日本通过研制反舰导弹等其他用途的导弹已经掌握了大部分巡航导弹关键技术,这也符合日本长期重视不符合《和平宪法》武器进行技术储备的作风。日本通过军民通用技术、武器分类等方式研制进攻性武器,比如,日本大力发展成本高、运载系数低的固体运载火箭,目的是积累弹道导弹尤其是洲际导弹的技术。
笔者认为,日本版战斧会采用远程巡航导弹的主流设计,即采用平面式气动布局,弹体截面为圆截面或非圆截面设计,制导方式选择惯导 GPS 地形匹配的复合制导方式(为提高命中精度,会增加末端主动制导),射程超过1000千米,发射平台包括地面车辆、潜艇和水面战舰。平面式气动布局亦称“飞机式布局”,这种气动布局的特点是导弹只有一对弹翼,对称地配置在弹身的两侧同一平面内。该布局的优点是展弦比大、诱导阻力小,有利于提高导弹的升阻比,从而使导弹获得较大的射程。因此,平面式气动布局是远程亚音速巡航导弹通常采用的气动布局。
隐身技术应用到巡航导弹上提高了导弹的远程突防和打击能力,隐身化已经成为新一代空射巡航导弹的发展趋势。因此,日本版战斧巡航导弹是否会采用隐身设计也值得关注。目前,隐身技术的内容主要包括雷达隐身、红外隐身、可见光和声隐身等。在雷达隐身方面,隐身空射巡航导弹采用了多面体大后掠头锥、非圆截面弹体、埋入式进气道等有利于降低雷达反射截面积(RCS)的设计,结合隐身涂料,尽量降低导弹的RCS。在红外隐身方面,对发动机进气道、排气管等都进行了降低红外信号的优化处理,红外隐身性能较好。据悉,通过多种措施,隐身巡航导弹的RCS在0.1平方米以下,而采用非隐身设计的巡航导弹约为1平方米。
日本媒体报道称,日本防卫省计划于2018财年(自2017年10月1日始)启动该项目。防卫省在2018年度预算申请中提请了77亿日元研究经费,计划于2022年完成试制品。目前,该导弹的基本技术要求已经明确,日本或将在美国的援助下,发展相对先进的国产巡航导弹。早些时候,日本已大量参与雷神公司标准-3拦截弹的研制,而对于日版战斧导弹,雷神公司则可能会以跟日本本土防务承包商共同开发的方式进行,以满足日本最终的特殊要求。
安倍政府上台后,日本防卫政策加速向“外向型”转变,防务预算连续4年增长,2018年更是创下了历史新高,其中建设进攻性力量是主要原因,包括购买进攻性武器、海外演习训练费用等。装备巡航导弹之后,日本进攻性军事力量将进一步增强,引发了周边邻国对日本军事冒险的担忧。
在美国相对衰弱的背景下,美国早已在军事上给日本松绑,希望日本在亚太事务中承担更多的责任,减轻自身的防务负担。这种松绑是日本加紧进攻性力量建设的催化剂。70年来,日本主要依靠美国的军事保护,而今它正在考虑将其自卫队转变为更为积极的态势,已经变得更具进攻性。
中国军网此前刊文称,日本也在以多种方式提升自卫队的实力,为对外运用武力做准备,为大国博弈积蓄力量,而且其进攻性和冒险性都超出一般大国。
责任编辑:张传良
巡航导弹射具有射程远、突防能力强和打击精度高等优点,属于进攻性武器。近年来,日本加强了进攻性军事力量的建设,以空中加油机、大型运输机和直升机航母等为代表的一批进攻性色彩明显的武器逐步装备部队。分析认为,巡航导弹、高超音速武器和隐身战机将是日本进攻性军事力量下一步建设的重点,将对东北亚军事力量格局产生重要的影响。
日本下定决心装备巡航导弹
巡航导弹可以看成是一种自杀性的战术飞机。众所周知,纳粹德国研制的V-1巡航导弹是世界上第一种巡航导弹。二战期间,纳粹德国向英国发射了1万余枚该型导弹,造成了英国6184人死亡和17981人重伤,给英国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和心理恐慌。战后尤其是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微电子和发动机技术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得益于巡航导弹相关技术的快速发展,以美国战斧和苏联Kh-55为代表的新型巡航导弹问世。这些巡航导弹的主要特点是采用了小型喷气式发动机、地形匹配制导和三军通用,具有很强的突防能力和打击精度,成为远程精确打击武器。
在历次局部战争和军事冲突中,巡航导弹发挥了重要的威慑和杀伤作用,被誉为现代战争的“开路先锋”。海湾战争中,在开战初期的48个小时内,美国海军发射了185枚战斧巡航导弹,占其总发射数的66%。这些导弹突击了伊拉克总统府、空军指挥中心、防空指挥中心等战略目标,为联军后续军事行动的成功做出了突出贡献。在接下来的多场局部战争中,巡航导弹仍然充当开路先锋的角色,在伊拉克战争中,美军共发射了955枚巡航导弹,摧毁了大量高价值目标。
日本很早就注意到了巡航导弹的价值,但受制于《和平宪法》,很长一段时间,巡航导弹这种进攻性弹药对于日本来说是一种可望不可及的武器。但朝鲜半岛局势的复杂化给了日本装备这种武器的最好借口。日本政府认为,鉴于朝鲜连续进行弹道导弹试射并不断推进核开发,朝鲜的军事威胁已经进入了新的阶段。为此,日本需要拥有对敌发起攻击的能力,如使用巡航导弹等打击对方的发射基地。
2017年3月,日本执政的自民党党内机构向安倍内阁提交一份建议报告。建议日本为自卫队装备远程巡航导弹,以使其拥有对敌方基地实施先发制人的攻击能力。而这种进攻性武器也是为日本《和平宪法》所禁止的。5月,根据日本政府相关人士的消息,日本政府已经开始讨论引进巡航导弹,计划最早在下年度的预算案中列入调查费等款项。8月,日本新任防卫大臣小野寺五典开始审议为日本自卫队部署进攻性武器的必要性。12月,日本媒体报道称,一名熟悉情况的自民党议员说:“以前是担心被批‘超出专守防卫的范畴’(才搁置开发),现在因朝鲜局势等问题,局面已经发生变化。哪怕是为了日后能掌握攻击敌方基地的能力,实现(巡航导弹)国产化也很自然。”
可以看出,日本政府通过一步步的运作,内部已经达成了装备巡航导弹的共识。
引进或自研:这是一个问题
日本政府认为,巡航导弹必须具备对敌基地的攻击能力。对敌基地攻击能力是指具有攻击对方包括弹道导弹发射基地等目标在内的军事能力。具体需求包括:一是确认敌方基地所在;二是摧毁敌方防空能力;三是充分的打击能力。
目前,日本拥有巡航導弹的途径主要有两个:引进美国战斧巡航导弹和自研国产巡航导弹。家喻户晓的战斧巡航导弹已经发展了多个改进型号,性能不断升级,最新型的战斧Block4装备了双向数据链,具备打击时间敏感目标的能力,在此基础上研制的反舰型战斧可以打击水面舰艇。战斧巡航导弹技术成熟,又经受了实战的经验,1500千米左右的射程也满足日本打击朝鲜半岛军事基地的需求。从日本角度上讲,选择战斧一方面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拥有性能可靠的巡航导弹,另一方面可以节省研发费用,可将省下来的研发费用用于购买更多的巡航导弹或其他武器项目。
美国媒体曾报道称,日本希望获得战斧巡航导弹。日本《产经新闻》也曾称,日本政府想购买战斧巡航导弹。战斧巡航导弹导弹很可能会部署在日本的宙斯盾驱逐舰上。每艘驱逐舰有90个Mk41垂直发射单元,每个单元可以容纳1枚战斧。目前,日本拥有6艘宙斯盾战舰,未来数量将增加至8艘。按照美军标准,1艘宙斯盾战舰一般搭载30枚战斧巡航导弹。那么,现役6艘宙斯盾驱逐舰至少可以一次性搭载180枚战斧巡航导弹。
日本获取战斧巡航导弹美国方面的障碍基本扫清。据日本媒体报道,特朗普在2017年9月访问日本时曾表示,正在研究向日本扩大武器出口范围,有可能向日本提供包括战斧巡航导弹在内的进攻性武器。此前,美国一直将战斧巡航导弹视为“准战略武器”而限制其出口,只向英国出售过。现在,美国更加注重高超音速武器的研发,亚音速飞行的战斧巡航导弹已经过时,向盟国出口这种武器的限制也有所放宽,澳大利亚和西班牙等都计划引进该导弹。
然而,引进美国战斧巡航导弹无法满足日本多平台装备的需求。目前,现役的战斧巡航导弹只有海基型号,而日本希望巡航导弹集成到地面发射车辆和潜艇,只能自掏腰包研制战斧的陆基型号。至于潜艇平台,美国可能考虑到潜射型巡航导弹的威胁大于舰射型,很有可能不会帮助将战斧巡航导弹集成到日本现役潜艇上。
从现有的信息来看,日本更倾向于研制一种类似于美国战斧的国产巡航导弹。日本媒体报道提及,国产远程巡航导弹能够降低日本从海外进口防卫装备的费用,促进国内国防工业的发展。其实,日本为了保持国防工业的相对完整性和活力,从太空侦察卫星到地面坦克装甲车辆,即使拥有从国外引进同样产品的机会,并且成本也更低的情况下,其依然会投入大量经费研制进行国产。日本自卫队现役武器中大部分是国产或者与外国共同研制,自主化程度非常高。因此,日本倾向于研制国产巡航导弹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日本版战斧或在2020年问世
从技术角度上讲,巡航导弹飞行速度低,飞行过程中不用做剧烈的飞行机动,其对弹体材料和工艺的要求较低,这样一些国家较为薄弱的工业基础也能够支撑其研制巡航导弹。再加上近年来GPS制导技术、微处理器技术、集成电路技术的商业化,打破了以往美俄等国技术壁垒,解决了研制巡航导弹在制导方面的一些困难。苏联解体,类似乌克兰等苏联加盟国在巡航导弹技术方面的扩散也加快了相关国家研制巡航导弹的进程。现在,巡航导弹技术已经不是军事强国的专利,其扩散速度让人瞠目结舌,越来越多的国家加入远程巡航导弹的俱乐部。以亚洲国家为例,目前已经研制成功巡航导弹的国家包括韩国、巴基斯坦、印度和伊朗等国,并且这些国家均是在进入21世纪后研制成功的,可见其扩散速度之快。
日本被公认为世界上的导弹研制强国之一,拥有雄厚的工业和技术基础,尤其是其在飞航式反舰导弹上的技术基础有助于缩短研制巡航导弹的时间。按照分类,巡航导弹也属于飞航式导弹家族。目前,日本已经研制成功了90式、88式、12式、ASM-2等多种亚音速飞航式反舰导弹,这些反舰导弹上运用的小型喷气式发动机、制导系统等都是亚音速巡航导弹的关键技术。
以制导技术为例,日本的最新型反艦导弹12式岸舰导弹采用惯导 GPS 地形匹配制导 末端主动雷达制导的复合制导方式。据称,使用新型复合制导方式的12式岸舰导弹具有更好的目标识别能力和命中精度,具备攻击小型水面目标能力。地形匹配制导又称为“无线电高程地形匹配”,工作原理是通过比较导弹的无线高度表和参数高度表数据来判断地形,通过微处理器与预存储的航路全程高度表图进行对照,通过判定与预存地形高度的偏差,计算出导弹自动驾驶仪的操纵舵角和控制面定值。地形匹配制导一般运用于对陆攻击巡航导弹,很少用于岸舰导弹,因此日本在这方面可谓独树一帜。采用了地形匹配制导的岸舰导弹具备浅纵深(即从距离海岸线50~60千米的内地发射攻击海面目标)攻击能力,导弹发射后,在陆地飞行阶段,导弹巡航高度在50米以下,利用地形的掩护,可降低被发现和拦截的概率。
放眼国际,大多数巡航导弹均采用惯导 GPS 地形匹配制导的复合制导方式,一些先进的巡航导弹还拥有末端主动制导方式。若有需要,日本反舰导弹末端主动雷达制导技术或末端红外成像制导技术也可以运用到巡航导弹上。可见,日本通过研制反舰导弹等其他用途的导弹已经掌握了大部分巡航导弹关键技术,这也符合日本长期重视不符合《和平宪法》武器进行技术储备的作风。日本通过军民通用技术、武器分类等方式研制进攻性武器,比如,日本大力发展成本高、运载系数低的固体运载火箭,目的是积累弹道导弹尤其是洲际导弹的技术。
笔者认为,日本版战斧会采用远程巡航导弹的主流设计,即采用平面式气动布局,弹体截面为圆截面或非圆截面设计,制导方式选择惯导 GPS 地形匹配的复合制导方式(为提高命中精度,会增加末端主动制导),射程超过1000千米,发射平台包括地面车辆、潜艇和水面战舰。平面式气动布局亦称“飞机式布局”,这种气动布局的特点是导弹只有一对弹翼,对称地配置在弹身的两侧同一平面内。该布局的优点是展弦比大、诱导阻力小,有利于提高导弹的升阻比,从而使导弹获得较大的射程。因此,平面式气动布局是远程亚音速巡航导弹通常采用的气动布局。
隐身技术应用到巡航导弹上提高了导弹的远程突防和打击能力,隐身化已经成为新一代空射巡航导弹的发展趋势。因此,日本版战斧巡航导弹是否会采用隐身设计也值得关注。目前,隐身技术的内容主要包括雷达隐身、红外隐身、可见光和声隐身等。在雷达隐身方面,隐身空射巡航导弹采用了多面体大后掠头锥、非圆截面弹体、埋入式进气道等有利于降低雷达反射截面积(RCS)的设计,结合隐身涂料,尽量降低导弹的RCS。在红外隐身方面,对发动机进气道、排气管等都进行了降低红外信号的优化处理,红外隐身性能较好。据悉,通过多种措施,隐身巡航导弹的RCS在0.1平方米以下,而采用非隐身设计的巡航导弹约为1平方米。
日本媒体报道称,日本防卫省计划于2018财年(自2017年10月1日始)启动该项目。防卫省在2018年度预算申请中提请了77亿日元研究经费,计划于2022年完成试制品。目前,该导弹的基本技术要求已经明确,日本或将在美国的援助下,发展相对先进的国产巡航导弹。早些时候,日本已大量参与雷神公司标准-3拦截弹的研制,而对于日版战斧导弹,雷神公司则可能会以跟日本本土防务承包商共同开发的方式进行,以满足日本最终的特殊要求。
结 语
安倍政府上台后,日本防卫政策加速向“外向型”转变,防务预算连续4年增长,2018年更是创下了历史新高,其中建设进攻性力量是主要原因,包括购买进攻性武器、海外演习训练费用等。装备巡航导弹之后,日本进攻性军事力量将进一步增强,引发了周边邻国对日本军事冒险的担忧。
在美国相对衰弱的背景下,美国早已在军事上给日本松绑,希望日本在亚太事务中承担更多的责任,减轻自身的防务负担。这种松绑是日本加紧进攻性力量建设的催化剂。70年来,日本主要依靠美国的军事保护,而今它正在考虑将其自卫队转变为更为积极的态势,已经变得更具进攻性。
中国军网此前刊文称,日本也在以多种方式提升自卫队的实力,为对外运用武力做准备,为大国博弈积蓄力量,而且其进攻性和冒险性都超出一般大国。
责任编辑:张传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