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陈启宗先生是香港恒隆集团董事长。1998年香港十大富豪之一,现为港美经济合作委员会主席、香港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非执行董事、香港地产建设商会副会长,并兼任数家上市公司董事,包括以伦敦为总部的渣打银行有限公司、美国芝加哥的摩托罗拉公司(Motorola)。现任世界经济论坛亚洲区主席,战略及国际研究中心(美国华盛顿)和早稻田大学亚洲太平洋学院(日本东京)的国际顾问委员会成员。
陈启宗6月初表示,在未来两至三年内,该公司将在中国内地6-7个城市,计划投资10个以商场为主的地产项目,估计每个项目涉及资金20亿-25亿港元,总投资额约250亿元人民币。
除目前已落实的天津、济南及沈阳项目外,该公司寄希望今年再签署3-4个项目,若项目落实,今年该公司在内地的投资将达到60亿-70亿元。陈启宗表示,公司目前每年租金收入逾20亿港元,加上银团贷款及售楼收入,有充足资金投入上述项目。
他预计,公司今年在内地的物业租金收入将达8亿港元(未扣除少数股东权益),明年达10亿港元。虽然内地租金收入仍不及香港,香港今年租金收入预测为18亿港元。但内地租金收入每年均按双位数增长,预料今年内地租金收入占总租金收入比例将达20%-30%,明年达到50%,并很快会超过香港租金收入。
有分析人士担心,恒隆地产上半年缺乏售楼收入,下半年亦无具体售楼计划,公司可能会降低年度派息率。陈启宗表示,公司现无财务压力,并会待香港楼市走势向上后再推盘售楼,如君临天下等楼盘。
最关心地产“泡沫”问题
“宏观调控可能促成内地个别住宅市场泡沫破裂,但中央政府整体调控措施不会令内地出现像日本那样的地产泡沫爆破,从而造成数十年的地产低潮。”陈启宗在谈到楼市宏观调控时这样说。
陈启宗及其弟弟陈乐宗拥有香港两家上市公司,即恒隆集团和恒隆地产。通过自己的私人投资公司晨兴集团,陈氏家族还控制着一家香港创业板上市公司——媒体伯乐。据外界估算,陈启宗的个人财富已经高达7亿美元。
已经在上海地产业投资了12亿美元的陈启宗,打算在未来几年中,继续在内地投资200亿港元,地产“泡沫”问题,自然是他最为关心的话题。
“我在上海呆的时间长了,现在说话也带点上海口音了。” 在接受《第一财经》采访时,陈启宗开玩笑说,“广东老乡可能会听不懂了。”作为广东台山人,现年54岁的陈启宗近来更多时间是在上海。
1960年,陈启宗之父陈曾熙创办恒隆有限公司,并于1972年上市。1986年陈曾熙去世,集团业务便暂由陈曾熙的弟弟陈曾焘主理。至1991年1月,陈曾焘宣布退任主席一职,由陈启宗正式接管父业。
非常看好上海物业租金收入
随后,陈启宗率领恒隆集团进军上海,参与了上海虹口区与徐汇区的房地产投资项目。1993年底,恒隆集团购入静安区波特曼香格里拉酒店以东的3公顷土地,建设成为今天的恒隆广场。
陈启宗认为,严格讲,上海房地产市场并没有泡沫。1980年代的日本,房屋需求不足,而进入房产的资产量过多,造成房地产市场泡沫。在上海已投资了12亿美元的陈启宗,显然对自己的项目充满信心。
作为经历过香港房地产市场悲欢离合的地产业巨头之一,香港第七大富豪陈启宗的这一番话,立刻引起了在场人们的关注。
“在上海,价格的上升不等于泡沫的产生。价格上升伴随的是实际需求。”陈启宗说。
恒隆地产2004年度利润为20亿港元,从而使得恒隆集团的利润也上升了1.55倍。单上海的港汇广场和恒隆广场租金收入就贡献了9亿多港元,已占恒隆所有物业租金收入的近45%。陈启宗表示自己非常看好上海物业的租金收入。
同时,恒隆正在港汇广场和恒隆广场增建25万平方米的楼面。港汇广场的办公大楼和酒店式公寓已在2005年落成,恒隆广场第二幢办公楼2006年落成。陈启宗预计,到2006年以后,上海项目带来的收入可占到集团总收入的30%。
金融风暴到来前果断出手
陈启宗明确表示,不会参与大型住宅投资项目,因为当地的发展商在这方面竞争能力很强,商场、写字楼等高档商业项目和高档住宅是恒隆的主要方向。
现在人们更愿意将上海的房地产市场和香港房地产市场进行比较。陈启宗是经历了香港房地产市场十年来罕见的大熊市,不但幸存,而且还在熊市中有所发展的房地产巨头之一。
1996年前,香港房价快速上扬,短短几年中就翻了一倍。几乎所有的房地产商都开始大量购买土地,香港政府拍卖的土地价格也一路飙升。在土地竞拍中,陈启宗一直被认为过于保守,屡次投标都没有结果。因此恒隆的土地储备一直被股东和同行们批评和嘲笑。
不仅如此,陈启宗还在1996年开始大手笔出售手中持有的物业项目。当时的香港物业价值一年就可以上涨20%。但陈启宗只求5%的回报率就可以出手。1997年10月前,陈启宗将手中绝大部分物业都出售了。
就在人们对陈启宗的做法还难以理解之际,金融风暴到了,香港楼市暴跌,到1998年6月,香港住宅的价格已比最高时期的价格跌去一半。“负资产”成为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之一,因按揭贷款而破产的人数迅速增加,相当部分中小房地产商也陷入被银行逼债的悲惨境地,一时间人人自危。
在楼价最高的时候出售了手中的物业,同时也没有什么土地储备的恒隆成为金融风暴后香港地产界的少数赢家之一。
先前的“保守”,这时成了陈启宗笑傲地产江湖的资本。
人人都以为陈启宗有惊人的预感,但他自己的理由很简单:“我觉得土地价格已经到了不合理的高水平。”
其实,恒隆当时连备用信贷,以及手上23亿港元现金,可动用的资金接近100亿港元。因此,就在股价楼价纷纷大幅下挫之际,陈启宗趁机收购了旗下另一家上市公司格兰酒店的全部股权,并将格兰酒店的全部业务并入恒隆地产中,使格兰酒店成为恒隆地产的全资子公司。
由于楼价下跌,土地价格也随之大幅降低。此时恒隆开始进行大量的土地储备。到1999年,陈启宗的土地储备已经足够3年之用,但此时陈启宗认为楼价仍有上涨的空间,还可以加强土地储备。
恒隆开发的香港西九龙豪宅项目,两年前就已快竣工了,但当时市道低迷。陈启宗为了令边际利润更为丰厚,并没有低价抛售,而是耐心等待。一直到两年之后,市场好转才出售,此时,该楼盘的边际利润高达56%。
投资触角进入传媒领域
在房地产上大赚一笔之后,陈氏家族组建了私人投资公司晨兴集团专门从事投资事务,晨兴集团大部分投资项目在内地,且多为传媒产业。陈启宗也开始成为内地日见庞大的媒体市场淘金者之一。
陈启宗投资的公司,除户外广告企业“媒体伯乐”外,还参与了上海、北京、广州、香港地铁广告项目。在杂志界,除经营《福布斯》中文版之外,晨兴集团负责分销《哈佛商业评论》中文版。
如今,他的私人投资公司晨兴集团在内地的投资总额已经超过50亿港元,其中包括搜狐、媒体伯乐、携程等知名企业。这些企业为陈启宗带来超过10倍的回报。陈启宗的触角不知不觉已经伸出了地产领域,进入传媒江湖。
陈启宗6月初表示,在未来两至三年内,该公司将在中国内地6-7个城市,计划投资10个以商场为主的地产项目,估计每个项目涉及资金20亿-25亿港元,总投资额约250亿元人民币。
除目前已落实的天津、济南及沈阳项目外,该公司寄希望今年再签署3-4个项目,若项目落实,今年该公司在内地的投资将达到60亿-70亿元。陈启宗表示,公司目前每年租金收入逾20亿港元,加上银团贷款及售楼收入,有充足资金投入上述项目。
他预计,公司今年在内地的物业租金收入将达8亿港元(未扣除少数股东权益),明年达10亿港元。虽然内地租金收入仍不及香港,香港今年租金收入预测为18亿港元。但内地租金收入每年均按双位数增长,预料今年内地租金收入占总租金收入比例将达20%-30%,明年达到50%,并很快会超过香港租金收入。
有分析人士担心,恒隆地产上半年缺乏售楼收入,下半年亦无具体售楼计划,公司可能会降低年度派息率。陈启宗表示,公司现无财务压力,并会待香港楼市走势向上后再推盘售楼,如君临天下等楼盘。
最关心地产“泡沫”问题
“宏观调控可能促成内地个别住宅市场泡沫破裂,但中央政府整体调控措施不会令内地出现像日本那样的地产泡沫爆破,从而造成数十年的地产低潮。”陈启宗在谈到楼市宏观调控时这样说。
陈启宗及其弟弟陈乐宗拥有香港两家上市公司,即恒隆集团和恒隆地产。通过自己的私人投资公司晨兴集团,陈氏家族还控制着一家香港创业板上市公司——媒体伯乐。据外界估算,陈启宗的个人财富已经高达7亿美元。
已经在上海地产业投资了12亿美元的陈启宗,打算在未来几年中,继续在内地投资200亿港元,地产“泡沫”问题,自然是他最为关心的话题。
“我在上海呆的时间长了,现在说话也带点上海口音了。” 在接受《第一财经》采访时,陈启宗开玩笑说,“广东老乡可能会听不懂了。”作为广东台山人,现年54岁的陈启宗近来更多时间是在上海。
1960年,陈启宗之父陈曾熙创办恒隆有限公司,并于1972年上市。1986年陈曾熙去世,集团业务便暂由陈曾熙的弟弟陈曾焘主理。至1991年1月,陈曾焘宣布退任主席一职,由陈启宗正式接管父业。
非常看好上海物业租金收入
随后,陈启宗率领恒隆集团进军上海,参与了上海虹口区与徐汇区的房地产投资项目。1993年底,恒隆集团购入静安区波特曼香格里拉酒店以东的3公顷土地,建设成为今天的恒隆广场。
陈启宗认为,严格讲,上海房地产市场并没有泡沫。1980年代的日本,房屋需求不足,而进入房产的资产量过多,造成房地产市场泡沫。在上海已投资了12亿美元的陈启宗,显然对自己的项目充满信心。
作为经历过香港房地产市场悲欢离合的地产业巨头之一,香港第七大富豪陈启宗的这一番话,立刻引起了在场人们的关注。
“在上海,价格的上升不等于泡沫的产生。价格上升伴随的是实际需求。”陈启宗说。
恒隆地产2004年度利润为20亿港元,从而使得恒隆集团的利润也上升了1.55倍。单上海的港汇广场和恒隆广场租金收入就贡献了9亿多港元,已占恒隆所有物业租金收入的近45%。陈启宗表示自己非常看好上海物业的租金收入。
同时,恒隆正在港汇广场和恒隆广场增建25万平方米的楼面。港汇广场的办公大楼和酒店式公寓已在2005年落成,恒隆广场第二幢办公楼2006年落成。陈启宗预计,到2006年以后,上海项目带来的收入可占到集团总收入的30%。
金融风暴到来前果断出手
陈启宗明确表示,不会参与大型住宅投资项目,因为当地的发展商在这方面竞争能力很强,商场、写字楼等高档商业项目和高档住宅是恒隆的主要方向。
现在人们更愿意将上海的房地产市场和香港房地产市场进行比较。陈启宗是经历了香港房地产市场十年来罕见的大熊市,不但幸存,而且还在熊市中有所发展的房地产巨头之一。
1996年前,香港房价快速上扬,短短几年中就翻了一倍。几乎所有的房地产商都开始大量购买土地,香港政府拍卖的土地价格也一路飙升。在土地竞拍中,陈启宗一直被认为过于保守,屡次投标都没有结果。因此恒隆的土地储备一直被股东和同行们批评和嘲笑。
不仅如此,陈启宗还在1996年开始大手笔出售手中持有的物业项目。当时的香港物业价值一年就可以上涨20%。但陈启宗只求5%的回报率就可以出手。1997年10月前,陈启宗将手中绝大部分物业都出售了。
就在人们对陈启宗的做法还难以理解之际,金融风暴到了,香港楼市暴跌,到1998年6月,香港住宅的价格已比最高时期的价格跌去一半。“负资产”成为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之一,因按揭贷款而破产的人数迅速增加,相当部分中小房地产商也陷入被银行逼债的悲惨境地,一时间人人自危。
在楼价最高的时候出售了手中的物业,同时也没有什么土地储备的恒隆成为金融风暴后香港地产界的少数赢家之一。
先前的“保守”,这时成了陈启宗笑傲地产江湖的资本。
人人都以为陈启宗有惊人的预感,但他自己的理由很简单:“我觉得土地价格已经到了不合理的高水平。”
其实,恒隆当时连备用信贷,以及手上23亿港元现金,可动用的资金接近100亿港元。因此,就在股价楼价纷纷大幅下挫之际,陈启宗趁机收购了旗下另一家上市公司格兰酒店的全部股权,并将格兰酒店的全部业务并入恒隆地产中,使格兰酒店成为恒隆地产的全资子公司。
由于楼价下跌,土地价格也随之大幅降低。此时恒隆开始进行大量的土地储备。到1999年,陈启宗的土地储备已经足够3年之用,但此时陈启宗认为楼价仍有上涨的空间,还可以加强土地储备。
恒隆开发的香港西九龙豪宅项目,两年前就已快竣工了,但当时市道低迷。陈启宗为了令边际利润更为丰厚,并没有低价抛售,而是耐心等待。一直到两年之后,市场好转才出售,此时,该楼盘的边际利润高达56%。
投资触角进入传媒领域
在房地产上大赚一笔之后,陈氏家族组建了私人投资公司晨兴集团专门从事投资事务,晨兴集团大部分投资项目在内地,且多为传媒产业。陈启宗也开始成为内地日见庞大的媒体市场淘金者之一。
陈启宗投资的公司,除户外广告企业“媒体伯乐”外,还参与了上海、北京、广州、香港地铁广告项目。在杂志界,除经营《福布斯》中文版之外,晨兴集团负责分销《哈佛商业评论》中文版。
如今,他的私人投资公司晨兴集团在内地的投资总额已经超过50亿港元,其中包括搜狐、媒体伯乐、携程等知名企业。这些企业为陈启宗带来超过10倍的回报。陈启宗的触角不知不觉已经伸出了地产领域,进入传媒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