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专业内涵建设及其策略

来源 :大学·研究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eatsno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职院校与传统高校相比有一定区别,这是因为高职院校普遍都是按照职业岗位进行专业课程设置。并且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是院校发展的关键与核心,同时也是为了帮助学生实现就业的重要保障。所以,依据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和特点,进行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可以切实对现阶段的学科设置依据资源整合提供参考,加强专业课程设置也必然会提高高职院校发展的可持续性。因此,本文首先针对高职院校专业内涵进行介绍,重点提出了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策略和方向,希望能够真正保障高职院校教育质量的提升,促进应用型高技能高素质人才的培养。
  关键词:高职院校;专业内涵;建设;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1)10-0032-02
  和传统的高等院校课程设置相比,高职院校等专业课程设置往往是根据社会职业分工进行的,面向等职业岗位或者岗位群,并且专业建设也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具有鲜明的职业性特点。所以高职院校专业建设是院校发展的主要内涵以及重要手段,直接关系到了人才培养的目标以及质量体现。
  一、高职院校专业内涵介绍
  (一)专业建设的核心是课程建设
  高职院校专业课程的根本和落脚点,在于社会对于其专业要求的变化层面。高职院校的教育工作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类型和形式,其运作模式以及实践都是高职专业建设课程的根本。对于高职院校而言,课程的实践是为了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高职院校的理论学习应和实践训练相辅相成且相互配合。所以,高职院校课程建设应将岗位工作过程的开发作为基础的教学内容,重点是为了突出职业能力及素质培养。同时也应该积极培养学生参与到社会生活中,使学生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以及和谐发展的品质,最终保证人才培养符合相应的要求,质量水平也在不断的提升 [1]。
  知识文化大背景之下,一门课程或者一本教材本身就是一个专业学科知识的系统体现。而高职教育中所提到的一门课程教材,实际上体现的是一项技能,或是一岗多项技能系统。技能在人类的社会生活以及生产劳动过程中所体现的意义就是技术和能力。而专业技能是指某一个行业或者某一个职业以及岗位群的具体操作技术和工作能力结构。高职院校的教育课程建设和设置,也是将技能培养作为重点。通过将文化知识以及专业基础和技能需要作为标准,希望可以满足学生能做、会做且做好的标准与要求。只要做得规范得体,技术精准且符合要求,必然可以切实提升教学品质。在高职院校内部可以通过多方共建的方式,形成专业指导委员会,并且校企合作的教材开发以共同建设实训基地的方式,可以实现课堂以及生产场所的一体化转变。校内评价和企业评价应该相互结合,才能充分体现出教学过程的开放性以及实践性特点。尤其应该重视在实际的项目课程推进和开展过程中进行生产性实训,这样能够让行业企业更好地参与到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同时将工作任务作为根本与核心,将工作过程作为基础和导向,使得每一个项目内容的设计都可以满足相应的产品项目完成要求,在生产以及实训的过程中真正实现生产和教学的相互结合,最终切实提升学生进行实践創新的能力和意义 [2]。
  (二)专业建设的关键是师资力量
  高职院校在开展课程专业教育时,最为看中的是实践能力的培养,这也就要求教师不仅仅需要具备基础的理论知识,还需要具备一定的实践技能,这样才能掌握现阶段的行业动向以及发展趋势,为后续更好地进行专业技术开发以及能力提升提供参考。为此,高职院校建立双师结构的师资队伍,已经成为了现阶段高职院校工作开展以及专业建设的关键。高职院校应该不断引进专业的学术以及技术人才,这样这些名师和专家就可以更好地引领师资队伍,同时也可以推动专业课程的建设和发展。通过专业带头人带领创新团队的人才培养模式,真正改变教学以及学术研究相分离的现状,将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本身和教师自身的业务开展相互结合。同时,通过加快兼职教师的队伍建设,可以合理组织相关专业教师,形成更具特色的教师队伍。努力打造一支高素质、业务能力强且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师资队伍是非常必要的 [3]。
  教师是专业建设的主体,并且其身份具有双重性以及现阶段专业学科教学工作和活动的主体性。当前科技发展使得生产、服务类等比较具有实用性的岗位科技含量也在不断提高。为此,这些专业的理论实践技术也会越来越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其操作过程本身也是影响相对复杂的脑力劳动。为此,加强专业建设,就必须要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同时也需要重视实践经验的总结,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开发相应的学习资源,使得教学情境得以呈现。还可以通过现场模拟的方式,培养学生不断进行模仿以及生产实践和加工,真正提高学生的应用型能力,使得学生能够顺利地实现从学习到工作,以及从学校到职业生涯发展的重要过渡和转变。
  (三)专业建设的保障是实训基地
  实习的过程,必然离不开实训基地的存在,所以高职院校在培养高技能人才时,应该努力发挥行业的力量,为学生搭建一个专业理论与岗位实践相结合的平台,从而合理地为学生安排一系列的岗位实践项目,充分体现出教学过程的实践性特点。所以,学校应该严格按照实践教学生产化的相关原则,在学校内建设生产型教学车间,这样才能紧跟技术的发展,引进更多先进的生产设备,并且通过隐去企业管理模式,最终营造一种最为接近实际情况的生产环境。还可以通过校内设厂以及厂内设校的方式,构建教学活动、生产活动以及科研研究为一体的综合化教学平台。
  二、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必然趋势和策略分析
  (一)科学准确的定位
  现阶段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一般会体现出以下几种常见模式,并且通过科学准确定位之后所获得的实际实践方向。第一,依据本地区的实际经济结构,进行相应的专业课程设置。这种模式实际上是大众化的教育背景之下,地方以及高职院校比较常见的一种专业设置模式。第二,将就业作为导向进行专业设置,这是现阶段高职教育面向就业市场以及生源市场之后的必然结果,其目的也是为了满足自主就业的基本要求,通过不断跟踪热门专业,可以满足大批的人才需求以及专业设置。第三,立足于院校的专业资源,通常都是按照高职专业设置的相关院例,选择的主体也是重点的专业内容。其目的是为了开发新型的专业发展方向,从而不断跟踪市场对于人才的需求和变化,逐年进行专业的更新。   (二)注重实践在改革过程中的作用
  依据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要求,和行业企业合作出了一条“专业+车间”的培养模式,使得职业技能及素质更加符合岗位的实际要求,对于毕业生及时上岗也非常必要。在校内需要不断加强专业实践,改善教学条件,还应该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更多的虚拟工厂,进而为学生进行课程实践提供丰富的途径。在校外,应该加强实训基地的建设,其目的是有效实施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方式,保证学生可以在学习期间至少满足顶岗实习半年的要求 [4]。
  (三)加强资源整合以凸显办学特色
  加强资源的全面整合,实际上是为了更好地凸显办学特色。相对优质的专业资源,实际上是社会层面的稀缺产品,并且也具有较强的知识以及技术属性。通过对资源进行挖掘,可以充分发挥出社会层面的力量,进而实现大型仪器以及设备的共享使用。通过对校内外资源的整合,由院校本身进行场地的提供和管理,行业企业提供相应的设备以及技术支持,进而为后续的实习实训实施提供帮助。全面围绕专业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形成实习实训一体化的专业资源库,对于切实提高优质资源的利用效率以及为院校的专业发展搭建平台非常有意义。
  (四)实现与时俱进与可持续发展
  社会中对于岗位人才需求在不断变化,所以专业建设本身也应与时俱进。对于一所院校而言,要想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准,就必须要针对专业进行深入剖析,通过建立科学的人才需求以及监测预报机制,可以使得学校与社会以及用人单位之间的联系更为紧密,进而将专业建设和招生就业工作紧密结合。通过定期对专业体系内容进行评估,即使对专业设置及其方向进行调整,是优化专业结构的必然选择 [5]。
  与此同时还应该加强主干以及长线专业的建设,对于一些热门专业、新兴专业非常有必要进行相应的补充,这样才能切实体现其稳定性和灵活性。通过社会发展对岗位人才的知识能力等需求转变,优化现阶段高职院校的专业课程设置,研究动态化的课程开发方案,更加有利于形成学校和行业以及企业之间的良性互动,为促进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必要基础。
  三、结语
  高职院校与传统高校相比,最大的特点就是注重专業课程的建设,所以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应该格外重视专业内涵的体现,这样才能打造更加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专业人才。与此同时,还需要针对现阶段社会岗位对于人才的需要,从高职院校师资力量、教学设施以及实训等诸多方面入手,实现课程设置以及专业办学的与时俱进目标,促进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詹先明. 高职院校专业建设内涵及其策略[J]. 职业技术教育,2010,31(04):37-42.
  [2] 黄宏伟. 基于就业导向的高职专业建设研究[J]. 教育发展研究,2009,29(Z1):31-34.
  [3] 杨建新. 高职院校的内涵建设及其推进策略[J]. 教育研究,2016,37(03):79-83.
  [4] 梁明义,马君. 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路径选择[J]. 职教论坛,2010(19).
  [5] 卢俊松. 高职院校内涵建设路径探索[J].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4,35(10).
  (责任编辑:向志莉)
其他文献
研究选取一株背景清晰、纯净的MDBK贴壁细胞,通过直接驯化和逐级降低血清相结合的办法,获得了一株可以在低血清培养基中全悬浮培养的MDBK细胞。该细胞在含0.5%胎牛血清的培养
高等职业教育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培养和输送高技能、高水平、业务强的应用型人才,而校园文化是学校管理制度、发展理念、内部机构等相互结合的产物,是新时代新背景下高校人文
目的探讨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查在血常规检验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8月~2019年10月我院收集的血液分析仪检测结果异常的100例患者标本为观察组,同时选取血液分析仪
针对基于拓扑结构相似性的链路预测算法中网络稀疏性和噪声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非负矩阵分解的链路预测模型。该模型从微观与宏观两个层面出发,融合网络内部和外部的辅助信息,减轻了网络稀疏性造成的影响,提升了算法预测的整体性能。提出的三种信息组合模式体现出宏观与微观角度下的信息融合策略。在13个真实网络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展示了算法预测性能上的优越性。
采用石蜡连续切片和H-E染色技术,对15日龄~2龄及成年中国鲎(Tachypleus tridentatus)的消化道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显示,15日龄,消化道组织结构尚未出现明显分化,为一管道状
目的探讨腹腔镜切除术与经皮射频消融术治疗小肝癌(SHCC)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82例SHCC患者临床资料,将采用经皮射频消融术治疗的40例患者归
摘 要:新媒体时代到来,加强与改进大学生道德教育路径,创新大学生道德教育方式,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必然趋势。加强大学生的道德教育工作要从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自律、构建完备的高校道德教育体系、增强高校德育工作者的思想政治素质、更新教学理念和方式、紧抓“法育”教育、培养大学生法治思维、政府完善网络立法及法律监管、合理运用优秀文化引领网络道德教育六个方面着手并加以推进。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