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江苏省台湾问题研究中心;王维,江苏省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通信作者及地址:杨泽军,南京市进香河路22号;邮编:210018;E—mail:[email protected]。 王 维 摘 要 苏贞昌成功当选党主席,民进党迈入所谓的苏贞昌时代。新时期民进党大陆政策备受外界关注,也成为影响民进党未来发展的重中之重。只是民进党患得患失,既想争取中间选民支持,扩大社会基础;又想讨好深绿力量,稳固基本盘,从而使得民进党大陆政策面临着不调整难、调整亦难的进退维谷的窘境。本文试从民进党大陆政策调整面临的动力、阻力进行分析探讨,进而揭示民进党大陆政策未来可能的走向,及其对两岸关系发展的可能影响。
关键词 两岸关系 民进党 苏贞昌时代 大陆政策
民进党“天王”、前“行政院长”苏贞昌于5月底走马上任接下党主席要职,民进党正式进入所谓的苏贞昌时代。新时期民进党的大陆政策将向何处去,是否调整、如何调整,颇受外界关注,也将深深影响岛内政局及两岸关系发展。从目前情况看,民进党大陆政策调整有动力也有阻力,陷入不调整难,调整亦难的进退维谷的窘境。为因应如此复杂、特殊的形势,可以预料,未来民进党在两岸关系上将奉行“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在坚持既定的基本立场、政策的基础上,会对大陆政策作出一定的策略性调整。
民进党大陆政策面临调整的巨大压力,不调整难
2012年“总统”选举,对民进党大陆政策的冲击显而易见,两岸关系之于民进党,已经成为其未来发展影响因素中的重中之重,尽管民进党败选检讨报告否认大陆政策是其败选主要原因,却亦不得不承认大陆政策到了非调整不可的地步。的确,民进党面临诸多压力,大陆政策调整已是势在必行。
重返执政需要民进党调整大陆政策。2012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民进党败选后,时任党主席的蔡英文表示民进党距离重新执政仅1里路之遥。然而正是这最后的1里,民进党很难走过、跨越。自1996年台湾开放直选以来的5次“总统”选举,除2004年陈水扁凭借执政优势及突发的“3·19枪击事件”侥幸过半(得票率50.11%)外,其余4次得票率分别为21.1%、39.3%、41.55%、45.63%陈桂清.民进党两岸政策问题述评.台湾周刊,2012(20):5,基本上没有突破40%—45%的瓶颈,难以达到执政所需的50%目标。个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民进党始终无法推出令外界放心的大陆政策,展现自己有效处理两岸关系的能力和魄力,无法获得中间及浅蓝选民的信任、支持,扩大社会基础,只能在自己的基本盘中翻滚、浮动,难有大的突破。民进党要想突破瓶颈,走完最后的1里路,重返执政,就必须对之大陆政策进行检讨、调整,取信于民,一味的回避是没有出路的。对此,民进党的一些有识之士有清醒的认识,明确把两岸问题上升到民进党能否重返执政的高度,谢长廷等人认为民进党不与大陆接触,将永远沦为“在野党”国台办回应谢长廷“民进党与中共无冤仇”.华广网,20120613。成功连任的民进党高雄市党部主委王圣仁明确表示,民进党若要执政,一定要与大陆接触,若再闭锁,拒绝和中国大陆接触,大选还会继续输。
党内及民意压力迫使民进党调整大陆政策。年初民进党败选,党内及社会普遍认为应认真检讨败选原因,特别是检讨、调整大陆政策的声浪颇高。党内不少人士认为,民进党败选主因在于两岸政策,选前就因两岸问题一路挨打,选后应认真检讨并调整两岸政策,勇敢面对“一中各表”的争议,否则难以再起。前党主席蔡英文坦言民进党必须再对两岸政策做整体反省,卸任前表示,民进党必须“面向中国”,“在互动中了解中国”;“天王”谢长廷对自己“宪法共识”、“宪法各表”主张情有独钟,希望以此作为调整大陆政策的突破口,期盼党多与大陆接触、对话;这次民进党主席选举,各候选人对两岸问题都有涉及。选后,希望苏贞昌把握机会、妥善处理好两岸问题的呼声也很高,前代理主席陈菊卸任时,期许新主席苏贞昌应“好好处理”民进党与中国大陆之间的关系。应该说,民进党在大陆政策调整上面临内部的压力不小。
岛内主流民意也赞成两岸关系良性互动发展,多数民众希望民进党应调整大陆政策,选后民调显示,六成六受访者认为民进党不应排斥与大陆交往,接近五成的受访者认为民进党应废除“台独党纲”台新新闻杂志民调,20120212,以有利于调整大陆政策。民进党不适度调整大陆政策,与主流民意相悖,不利改变僵化刻板的形象,难以获得多数民众的认同与支持,这与民进党寻求重新执政的目标背道而驰。
两岸关系快速发展挤迫民进党调整大陆政策。2008年台湾二次政党轮替后,高危、紧绷的台海局势得以化解、缓和,两岸关系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在和平发展的大目标下,两岸两会迅速恢复协商谈判,先后举行了七次“陈江会”,签订了16项协议,尤其是“三通”的全面实现,ECFA的签订,以及陆客自由行对两岸经贸发展促进明显,对台经济拉抬强劲,使老百姓深深感到稳定台海和平、进一步促进两岸经贸关系发展的重要意义。据反映,在年初“总统”选举的最后两周,两岸关系成为主要议题,国民党“稳定牌”奏效,不少选民担心民进党获胜后实施危害两岸交流活动的做法,对停止两岸交流感到恐惧,最终改变了投票意向,使马英九获得连任。事实上,选前民进党就已感到两岸关系的巨大压力,蔡英文不得不放话,未来胜选,将继承前朝政策,概括承受包括ECFA在内的国民党与大陆所签的各项协议。选后,这种压力依旧,代理党主席陈菊被迫声称,民进党不反对开放两岸关系,“欢迎所有党公职同仁对中国大陆有更多了解、交流,交流互动是友善的开始,彼此才会有更多了解。”陈菊接受采访时表示,20120301两岸关系的快速发展挤迫民进党调整大陆政策,不调整,不仅使自己在两岸问题上愈来愈边缘化,还让国民党独享两岸关系发展红利,为施政加分。
美等外部势力态度促使民进党调整大陆政策。稳定的两岸关系符合美国利益,早在陈水扁时期美对民进党肆意破坏两岸关系、造成台海局势高危紧张的做法就颇为不满,多有批评,将台视为麻烦制造者。在年初“总统”选举竞争中,美虽标榜中立,一再表示不干涉台大选,但为自身利益,其天平还是微微地偏向国民党,在选举关键时刻,连续派出高级政府官员访台,宣布台成为美国免签证计划候选国,通过主流媒体及重量级学者放话肯定马连任对台政局稳定及两岸关系发展有利,透露美政府对蔡能否稳定两岸关系有疑虑。前美在台协会台北办事处处长包道格赴台观选时明确表示,美国的立场是支持维系台海和平稳定,潜台词不言而喻。选前即有美议员认为美方的种种行为,时机上都可让人解读为美继续支持台现任政府。即便是选后,美依然表达了希望民进党调整大陆政策的态度。美在台协会前理事主席卜睿哲明确表示,民进党新任党主席苏贞昌必须调整两岸政策台中央社,20120531。美前副助理国务卿薛瑞福对苏贞昌当选党主席后宣布将恢复“中国事务部”、增设驻美代表处表示肯定,称苏决定将两岸政策走向纳入讨论,以及恢复民进党驻美代表处等构想持“正面看法”。美国的态度,民进党不得不重视,民进党欲想重新执政,没有美国的支持是不行的,为修复与美关系、重新获得美国的信任,创造更有利于重新执政的外部环境,民进党需要对大陆政策作出调整。 可见,对于民进党来说,大陆政策是不调整难,不调整,很难扩大社会基础、争取更广泛支持,无法突破执政瓶颈,难以走完通往执政的最后一里路。
民进党大陆政策受诸多因素制约,调整亦难
年初败选虽使民进党大陆政策饱受争议,面临检讨、调整的巨大压力,几乎到了非调整不可的地步。但从民进党内部的实际情况看,尤其是民进党自身的结构性问题,其大陆政策面临诸多制约因素,调整、特别是突破性调整亦难。
党内意见难以统一,大陆政策无法顺利调整。民进党败选后,党内要求检讨、调整大陆政策的呼声颇高,认为大陆政策的检讨、调整已是势在必行,到了非调整不可的地步。只是难以形成共识,且反对调整或主张仅作技术性调整的意见仍为主流,有的明确表示,民进党不是要改变两岸政策立场,而是要突破与社会对话的方式,没有再往国民党靠的理由;有的认为民进党败选主因不在两岸关系,认为两岸因素被过分夸大,不同意大选结果是“九二共识”的胜利,呼吁务实看待大选结果,公正检讨、分析败选原因,甚至干脆认为没有调整路线的必要;有的主张折衷检讨,在不碰触民进党核心价值的前提下,仅从两岸经贸着手,加以调整。民进党内意见不统一,缺乏共识,自然难以形成推动检讨、调整大陆政策的合力,也无法真心、认真去推动,甚至会使得检讨、调整工作处处受阻。
“台独”政党性质局限大陆政策难有重大突破。民进党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台独”性质的政党,有明确主张“台独”的党纲,也有主张隐性“台独”的“台湾前途决议文”。“台独”是民进党之本,是民进党党魂,是民进党核心价值所在,也是民进党奋斗的目标。民进党是靠“台独”起家的,其发展壮大完全离不开深绿基本盘的支撑。现今,民进党虽有改革转型、检讨调整大陆政策以争取中间选民支持的需要,更有维护党的核心价值、借以巩固深绿基本盘的压力。可以说,民进党“台独”政党的性质不变,很难实现政党转型,摆脱“深绿”路线,对大陆政策作出实质检讨、调整。这是为民进党的历史所证实。民进党前主席施明德、许信良都力主转型,调整大陆政策,结果在民进党中被逐渐地边缘化,甚至走向民进党的反面;陈水扁多次提出过转型,承诺“四不一没有”,结果却率领民进党不断地滑向“台独”深渊;蔡英文出任党主席四年,几度推动转型,跃跃欲试调整大陆政策,结果是光打雷不下雨,且不时有惊人之举,对大佬许荣淑、范振宗大陆行痛下杀手、开除党籍;公开声称“中华民国是一个流亡政府”台自由时报,20100425,引起轩然大波;强调“台独”主张“让支持者引以为荣,必须骄傲地坚持下去”。民进党“台独”政党性质一天不改,其就很难在大陆政策上作出重大、实质性调整。
坚拒“九二共识”,大陆政策调整缺乏基础。“九二共识”是两岸关系发展的基础,民进党内检讨大陆政策的呼声虽然很高,但认识上却失之偏颇,没有看到问题的本质。很多人虽承认两岸关系是民进党败选的重要原因,却又拒绝将之与“九二共识”挂钩,不承认是拒不接受“九二共识”导致败选,认为只是未找到应对“九二共识”的办法,甚至不从自身找原因,而是将责任推到国民党身上,认为是国民党对民进党的抹黑冲击、影响了选情。民进党“天王”吕秀莲明确表示,民进党反对“九二共识”、认为根本就不存在“九二共识”,这没有错。前台南县长苏焕智认为,国共联手以“九二共识掩饰一中原则”,以“一中各表掩饰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如果接受“九二共识”民进党必将分裂苏焕智称若民进党接受“九二共识”必分裂.中评社,20120115。甚至于在两岸问题上较为务实的民进党人士也排斥“九二共识”,民进党新北市党部主委、前发言人罗致政认为国民党胜选是策略得当,将“九二共识”由政治问题转移成经济问题的做法“非常聪明”,在选举的最后阶段不断煽动民进党获胜后可能出现的两岸危机,赢得了维持现状保守派中间选民的支持。罗坚持认为,如果将“九二共识”作为政治问题来谈的话,就不一定会得到选民的支持两岸急需替代和平协议的新共识.美国多维新闻网,20120313 。民进党对败选没有一个正确的态度,拒不接受“九二共识”,使两岸沟通协商的基础荡然无存,两岸政策自然难有实质性检讨、调整。
深绿势力强力牵制,大陆政策调整困难重重。深绿板块是民进党的基本盘,民进党的政治地位、民进党的发展与之息息相关,离开了深绿板块支持,民进党实力锐减,第二大党的地位不保。民进党深受其牵制、影响,大陆政策自不例外,且是深绿力量最在意的政策指标。一直以来,深绿力量不断施压民进党,不容民进党松懈“台独”意志,逼迫其在“台独”上硬起来,竭力牵制、阻挠民进党大陆政策的调整、突破,甚至不允许向中间路线靠拢。2006年底北、高市长选举后,民进党内掀起了一场血腥风雨的“保皇派”整肃“改革派”的战争,深绿力量将民进党内主张走温和、改革路线的11人打成“十一寇”“十一寇”系指:林浊水、李文忠、洪奇昌、段宜康、沈发惠、蔡其昌、林树山、郭正亮、郑运鹏、罗文嘉和沈富雄。,并在后来的“立委”选举中对他们全力进行封杀、围剿,使“十一寇”纷纷败下阵来,政治发展空间大幅萎缩。高雄市长陈菊2009年有意大陆行,遭深绿势力力阻,扬言在陈菊未来竞选连任时施以颜色,吓得陈赶紧更弦易张,一再挑起两岸关系敏感神经; 民进党“天王”谢长廷相继提出“宪法一中”、“宪法共识”、“宪法各表”等主张,遭深绿力量痛批,指责谢此举是变相修改民进党党纲、党章,既无助两岸交流,更重创台湾“主权”防线,扬言谢若再不停止,将出手抵制谢系人马参选公职。2012年初民进党败选,面对一片大陆政策检讨、调整声,深绿力量扬言出走另组政党,加以反制;深绿媒体《自由时报》近发表社论,痛批党内有人借党主席选举,大肆宣扬“认真面对中国”的主张,企图绑架未来民进党主席,松动民进党捍卫台湾主权的立场。断言如此下去,民进党未来恐怕会一步一步远离“本土政党”定位,逐渐沦为非驴非马的“中国民进党”,最终失去现有支持者的信赖而泡沫化台自由时报,20120428,A2。未来民进党在两岸政策上的任何风吹草动,深绿力量绝不会等闲视之。 可见,由于受制因素多,民进党大陆政策调整、尤其是突破性调整亦难,可能引发深绿力量的强烈反弹,使民进党丧失基本支持力量,动摇民进党根基。
民进党未来大陆政策变守两难,将“有所为,有所不为”
由于民进党大陆政策陷入进退维谷、变守两难的窘境,为妥善因应这种困局、适应自身政治发展需要,民进党未来在大陆政策上将“有所为、有所不为”。
一方面,为扩大社会基础、重返执政,民进党在两岸问题上不得不“有所为”。新任党主席苏贞昌明确表示对大陆政策的态度是“开放的”,两岸议题“态度该放的放,方法要灵活”林怡妘.大苏积极面对两岸 设中国事务部.台联合报,20120528。未来为缓解压力,扩大社会基础,为重返执政创造条件,民进党在大陆政策上不得不做出一些策略性调整:
淡化“台独”色彩,变相承认“一中各表”,争取突破与大陆关系僵局。考虑到激进的“台独”路线只会自缚手脚,无法赢得多数选民认同,难以获得国际社会特别是美国的信任,唯有向中间路线靠拢才符合“求和平、求稳定、求发展”的主流民意,才有利于战胜国民党重返执政。民进党将会继续淡化“台独”色彩,不碰或少碰“台独”党纲,将之束之高阁,搁置“独立建国”、“制宪正名”等激进的“台独”主张,以“台湾前途决议文”作基础,重拾“台湾共识”、“宪法共识”等论述,有条件接受“宪法一中”,变相承认“一中各表”,争取在两岸问题上有所突破。
——!> 弱化“逢中必反”立场,改变僵硬的大陆政策思维,设法展现民进党有处理两岸问题的能力。一直以来,民进党对大陆采取敌视态度,“逢中必反”,予外界不良观感,认为该党为反对而反对,没有能力处理两岸问题,成为重返执政的重大障碍。未来民进党将适度弱化“逢中必反”的一贯立场,修正“逢中必反”的习惯性做法,改变僵硬的大陆政策思维,相对理性地对待两岸问题,继续设法炮制模糊性两岸论述,部分继承蔡英文十年政纲有关两岸政策主张,鼓吹建立所谓“互利的两岸战略思维”,大肆炒作民进党改善两岸关系的积极意愿,渲染民进党发展两岸关系的诚意、善意,有选择、有限度地支持两岸关系发展,增大在大陆政策上的欺骗性,迎合岛内主流民意,顺应两岸关系发展形势。苏贞昌已明确表示将恢复民进党“中国事务部”,成立“中国事务委员会”,正是借此表达对两岸问题的高度重视,未来民进党会设法建立、健全党的大陆事务部门,统筹民进党大陆事务,加强对两岸问题的分析、研究,改变在两岸关系上的负面形象和被动局面,展现民进党有能力处理两岸问题。
采取“政经分离”原则,有限度展开与大陆经贸交流,争抢两岸和平发展红利。长期以来,民进党对发展两岸关系采取抗拒态度,不仅使得自己在两岸问题上被边缘化,更让国民党独享两岸和平红利,为施政添彩,为巩固执政地位增分。年初民进党败选,已经充分认识到这一问题,党内对败选原因虽有不同解读,但在发展两岸关系上则基本形成了共识,党主席选举,几位候选人立场、观点不一,则都认识到民进党应重视发展两岸关系问题。未来,民进党可能比照国民党“政经分离”原则,正视两岸经济联系,有限度与大陆展开经贸交流,放宽民进党人士与大陆的交流限制,让绿营学者专家和大陆方面展开交往,积极参与两岸对话合作,包括参加相关论坛。
——!> 另一方面为避免深绿反弹、凝聚基本盘,民进党在大陆政策上将坚持“有所不为”。苏贞昌当选党主席后,虽表达了改善、发展两岸关系的意愿;却也明确强调民进党本来就有“中国政策”,不必因“总统”败选,就说政策哪里错误,不必陷入败选迷思。民进党原有的价值、坚持、立场不变叶素萍.马英九盼朝野对话 苏贞昌提条件.台中央社网站,20120527。党主席办公室主任、民进党发言人王闵生随后进一步强调说明,苏贞昌一直认为民进党本来就有两岸政策,不必因为这次“总统”败选,连中心思想、基本价值都放弃;民进党的两岸政策态度方法可以灵活运用,原则不变苏办表示两岸政策态度灵活原则不变.台中央社,20120531。可见,民进党会坚持大陆政策的基本立场,不会有实质性突破、改变。
维持“台独”党纲,确保“台独”政党性质不变。民进党年初败选后,党内一度出现修改“台独”党纲的声浪,不少人认为民进党不能走回头路,不应抱着“台独”党纲,绑死自己,明确主张应想办法加以处理、修改,否则在两岸问题上难以创造出“模糊的想象空间”,无法突破45%以上的选票,民进党发展空间受限,将没有前途。只是在党内深绿势力的强烈反弹下,修改、调整党纲的声音渐弱,维持“台独”党纲的声音重新占据上风,认为“台独”理想需要民进党捍卫,“主权独立”是台湾的基本价值,民进党不能抛弃基本价值,一旦扬弃“台独”党纲,会导致民进党崩盘。未来民进党在“台独”党纲上会谨小慎微,尽量加以维持,对“独立建国”、“公投制宪”等激进主张也不会轻言放弃,确保自身“台独”政党性质,以稳定绿营内部,避免引起不必要的反弹、自乱阵脚。
拒不承认“九二共识”,坚持两岸“一边一国”。“九二共识”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基础,为国民党施政增色不少,为马英九成功连任立下汗马功劳,也使得民进党大陆政策倍受争议,外界普遍认为民进党未能夺回政权,根源在于否认“九二共识”,党内不少人士对此也有深刻认识,主张应妥善因应。只是民进党最终未能将之当一回事,在败选检讨报告中宣称“九二共识”与民进党的基本价值相悖,不承认败选系因否认“九二共识”所致,宣称选前企业界重量级人物力挺“九二共识”对民进党的影响仅1%的选票而已,认为接受“九二共识”,会造成支持者疑虑,被视为背叛民进党基本立场。党主席苏贞昌明确强调,“民进党绝对不接受‘一个中国’原则”,表示“若承认一个中国,民进党只是‘山寨版’国民党”苏贞昌表态访大陆只是空包弹.台中华日报,20120703。未来民进党不会承认“九二共识”,将会以“台湾前途决议文”为基础,坚持“中华民国”是一个“主权独立的国家”,强调两岸“一边一国,互不隶属”,主张“台湾未来前途应交由2300万人民共同决定”,继续寻找所谓其他共识以取代“九二共识”。 加大监督制衡力度,力阻两岸政治关系发展。民进党败选后在党内一片检讨、调整大陆政策的呼声中,依然是一如既往、旧习难改,不忘在两岸问题上加大对国民党的监督。马当局针对陆生赴台就学不理想的现状,有意松绑陆生赴台就学的“三限六不”“三限六不”的“三限”是“限量、限校、限地域”;“六不”是“不加分、不影响台生名额、不提供奖学金、不可打工、不可考照、毕业后不可在台就业”。政策。民进党是一贯作派,意识形态挂帅,重炮猛轰批马“开错处方,抓错药”,一再重申“三限六不”是该党对待陆生赴台就学的“最低底线”,对松绑“三限六不”表示绝不答应。国民党荣誉主席吴伯雄在“胡吴会”上提出“一国两区”主张,民进党痛批对台湾“伤害很大”,自我矮化、出卖台湾,化独渐统,让台湾港澳化,等同于放弃或消灭“中华民国”,强调民进党坚决反对,绝对不能接受。吴敦义参加博鳌论坛,民进党吹毛求疵,称会议印发的“亚洲竞争力2012年度报告”,以“中国台湾”称谓台湾,指责吴既没有向大会表达不满,也没有“退席抗议”,不敢捍卫“台湾主权”,批评吴此行完全是国民党赴大陆“表态、输诚、朝圣、朝贡”。马英九主持“遥祭黄帝陵典礼”,民进党横加指责,大肆批判,把历史文化议题操作成政治议题,指责马的遥祭活动是“化独渐统、心向中国”。未来民进党对国民党发展两岸关系、特别是两岸政策关系会严防死守,加大监督力度,继续攻击马当局“倾中卖台”,渲染台“主权被矮化”、“主体性受损”,增加民众对马英九处理两岸关系的疑虑,塑造民进党“台湾主权”卫道士形象,以弥补不便公开推动“台独”的缺憾,借此取悦于“台独”势力,维持与其良好关系,巩固基本盘,争取支持。
加强与美日关系,增加大陆政策中的美日因素。陈水扁时期,民进党在两岸问题上采取挑衅、对抗性政策,使得台海局势高度紧张,不符合美全球战略利益,被视为麻烦制造者,民进党与美关系受到波及,至今并未完全修复,2012年台湾大选,美天平有意无意地倾向马英九,引发民进党高度不满。苏贞昌当选主席后,表示将恢复民进党驻美、驻日办事处,未来民进党将会加强与美日关系,积极设法增加大陆政策中的美日因素,特别是美战略东移,高调重返亚太,又将主要矛头对准中国大陆,令民进党极其兴奋,感到有机可乘,将会主动靠上去,利用美对两岸关系快速发展及对两岸可能发展政治关系的担忧,积极充当美制衡大陆的战略棋子,挑拨、离间美与马当局关系,借此缓解民进党面临调整大陆政策的巨大压力,博取美好感,改善与美关系,寻求美方的支持以抗衡当局及大陆。
民进党大陆政策调整影响有利有弊,弊大于利
民进党大陆政策调整,有其积极意义,有助于增进民进党对大陆的了解,改变该党对大陆的极端态度,推动民进党与大陆间的接触、交流,使民进党“逢陆必反”、恶意阻止两岸关系发展的过激做法会有所收敛,使国民党在发展两岸关系上面临的巨大压力略有缓解。只是民进党仅是策略性的调整,大陆政策的基本框架一如既往,“台独”本质未有任何改变,甚至可能因为这种调整,未能带来多少积极意义,却因其权谋色彩浓厚,更增添负面影响,民进党仍是两岸关系发展最大障碍。
欺骗性上升,削弱国民党在两岸问题上的优势和利多。近些年来,由于民进党对两岸关系发展极为抗拒,使得国民党在两岸关系上占据主动,独享两岸关系发展带来的红利,不仅给自己的施政增色不少,更为国民党巩固执政地位立下汗马功劳。现今,民进党对此已有所认识,有意对自己的大陆政策进行微调,放低姿态,走相对“温和、务实”路线,对“台独”主张进行巧妙包装,在两岸论述上避实就虚,避免暴露大陆政策软肋,积极迎合岛内主流民意,展现民进党有善意、有能力发展与大陆关系,这样无疑会增加民进党大陆政策的欺骗性,有助于改变浅蓝及中间选民对民进党的观感、看法,认为民进党已改弦易张,开始重视发展与大陆关系,在两岸问题上已不具危害性,消除他们对民进党上台的担忧,从而混淆国民党、民进党在两岸问题上的本质差别,放松对“台独政权”上台的警惕性,如此将慢慢使国民党在两岸问题上优势不在,国民党独享的两岸“政治红利”被瓜分,甚至使大陆对台工作难度增加。
劣根性顽固,仍是两岸关系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民进党大陆政策的调整,是策略性的,其“台独”的劣根性极其顽固,没有任何改变,《台独党纲》、《台湾前途决议文》和《正常国家决议文》等“台独”纲领、指针性文件仍在,依然被奉为核心价值。这些无疑是阻碍民进党发展两岸关系难以逾越的鸿沟、障碍,民进党在这方面的坚持,敌视大陆的心理就不会改变,发展两岸关系的基本环境就不存在。民进党拒不承认“九二共识”,不接受“一个中国”,坚持两岸“一边一国”,民、共两党的坚冰无法溶解,僵局无法突破,民进党在两岸问题上将始终从“台独”立场出发,继续污蔑、丑化大陆,抹黑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在两岸互信上起消极、促退作用。民进党一再强调要做强而有力的在野党,“善尽在野党监督与制衡义务”,未来无论是出于根深蒂固的“台独”本能,还是出于制衡马当局施政、重夺执政权需要,将会在体制内(重点是以“立法院”为平台,不惜展开少数暴力)、体制外(适时动员群众展开街头抗争)双管齐下,加大对两岸关系发展的监督、制约,继续渲染马当局“倾中卖台”,出卖台湾利益,借民众的“恐共拒统”、维持现状的心理,设法阻挠两岸关系、重点是两岸政治关系的发展、突破,民进党仍将是两岸关系发展的最主要制约因素。
投机性浓厚,增加大陆处理与民进党关系的难度。民进党坚持“逢陆必反”与大陆针锋相对的政策,大陆较好应对,可以你来我往、唇枪舌剑,与之针锋相对,以牙还牙,直接交锋即可。如果民进党真心实意调整大陆政策,改变“台独”立场,承认“九二共识”,不否定两岸“一中框架“,一切都好商谈,无论是民进党人士赴大陆访问交流,还是展开民、共党际平台交流、接触,都可放手去推动。复杂的是,民进党既顽固坚持现有的价值、立场不动摇,又采取柔性手法,策略性调整大陆政策,展现与大陆交流接触的善意,反倒增加了大陆应对的困难,对于民进党伸出的橄榄枝,大陆是接、拒两难。接,积极与民进党加强接触,发展关系,可民进党“台独”本质不改,拒不承认“九二共识”,坚持两岸“一边一国”,大陆若与之发展关系,有默认其“台独”立场之嫌,大陆与民进党交流、接触的一贯原则、立场将毁于一旦,不仅失信于岛内及国际社会,也会影响大陆与国民党的良好关系,可能导致国民党在认同两岸“一中框架”立场上退步;拒,不与民进党接触、发展关系,矛盾的焦点会转移到大陆,届时民进党不仅会以此缓解面临大陆政策调整的巨大压力,作为重回“逢陆必反”立场的借口,还会借此指责大陆拒绝与民进党交流、接触,让大陆承受阻碍民进党发展两岸关系的责任。
依美度趋浓,增加两岸关系发展的复杂性。目前,美战略东移、重返亚太的行动正紧锣密鼓,矛头主要对准大陆,将大陆视为主要威胁和长期战略竞争对手,积极设法采取措施围堵大陆,迟滞中国的发展、崛起。在此情况下,台在美战略布局中的分量上升,美“以台制华”的成份趋浓。随着两岸关系的改善、发展,美国的不安和担心急剧上升,害怕台湾偏向大陆,“以台制华”效能下降,大陆“联台抗美”功力增强。为避免这种情况出现,美可能会暗中扶持民进党,使之与国民党形成分庭抗礼之势,加大对马当局的监督制衡能力,防止两岸走得过近、台偏向大陆,甚至直接推动国民党、民进党轮流坐庄,增强对两党的掌控能力,使之更好地服务于自己的“重返亚太”战略。苏贞昌上台后,重新重视与美关系,有意恢复民进党驻美代表处,“联美制中”思维明显,这与美“重返亚太”战略的核心——遏制中国十分契合,有利美在岛内找到着力点,使国际势力插手两岸关系有机可趁,增加大陆处理对台关系的复杂性吕存诚.苏贞昌两岸政策的主张、特点及影响.台湾周刊,20120514(20)。
(责任编辑:张业亮)
关键词 两岸关系 民进党 苏贞昌时代 大陆政策
民进党“天王”、前“行政院长”苏贞昌于5月底走马上任接下党主席要职,民进党正式进入所谓的苏贞昌时代。新时期民进党的大陆政策将向何处去,是否调整、如何调整,颇受外界关注,也将深深影响岛内政局及两岸关系发展。从目前情况看,民进党大陆政策调整有动力也有阻力,陷入不调整难,调整亦难的进退维谷的窘境。为因应如此复杂、特殊的形势,可以预料,未来民进党在两岸关系上将奉行“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在坚持既定的基本立场、政策的基础上,会对大陆政策作出一定的策略性调整。
民进党大陆政策面临调整的巨大压力,不调整难
2012年“总统”选举,对民进党大陆政策的冲击显而易见,两岸关系之于民进党,已经成为其未来发展影响因素中的重中之重,尽管民进党败选检讨报告否认大陆政策是其败选主要原因,却亦不得不承认大陆政策到了非调整不可的地步。的确,民进党面临诸多压力,大陆政策调整已是势在必行。
重返执政需要民进党调整大陆政策。2012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民进党败选后,时任党主席的蔡英文表示民进党距离重新执政仅1里路之遥。然而正是这最后的1里,民进党很难走过、跨越。自1996年台湾开放直选以来的5次“总统”选举,除2004年陈水扁凭借执政优势及突发的“3·19枪击事件”侥幸过半(得票率50.11%)外,其余4次得票率分别为21.1%、39.3%、41.55%、45.63%陈桂清.民进党两岸政策问题述评.台湾周刊,2012(20):5,基本上没有突破40%—45%的瓶颈,难以达到执政所需的50%目标。个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民进党始终无法推出令外界放心的大陆政策,展现自己有效处理两岸关系的能力和魄力,无法获得中间及浅蓝选民的信任、支持,扩大社会基础,只能在自己的基本盘中翻滚、浮动,难有大的突破。民进党要想突破瓶颈,走完最后的1里路,重返执政,就必须对之大陆政策进行检讨、调整,取信于民,一味的回避是没有出路的。对此,民进党的一些有识之士有清醒的认识,明确把两岸问题上升到民进党能否重返执政的高度,谢长廷等人认为民进党不与大陆接触,将永远沦为“在野党”国台办回应谢长廷“民进党与中共无冤仇”.华广网,20120613。成功连任的民进党高雄市党部主委王圣仁明确表示,民进党若要执政,一定要与大陆接触,若再闭锁,拒绝和中国大陆接触,大选还会继续输。
党内及民意压力迫使民进党调整大陆政策。年初民进党败选,党内及社会普遍认为应认真检讨败选原因,特别是检讨、调整大陆政策的声浪颇高。党内不少人士认为,民进党败选主因在于两岸政策,选前就因两岸问题一路挨打,选后应认真检讨并调整两岸政策,勇敢面对“一中各表”的争议,否则难以再起。前党主席蔡英文坦言民进党必须再对两岸政策做整体反省,卸任前表示,民进党必须“面向中国”,“在互动中了解中国”;“天王”谢长廷对自己“宪法共识”、“宪法各表”主张情有独钟,希望以此作为调整大陆政策的突破口,期盼党多与大陆接触、对话;这次民进党主席选举,各候选人对两岸问题都有涉及。选后,希望苏贞昌把握机会、妥善处理好两岸问题的呼声也很高,前代理主席陈菊卸任时,期许新主席苏贞昌应“好好处理”民进党与中国大陆之间的关系。应该说,民进党在大陆政策调整上面临内部的压力不小。
岛内主流民意也赞成两岸关系良性互动发展,多数民众希望民进党应调整大陆政策,选后民调显示,六成六受访者认为民进党不应排斥与大陆交往,接近五成的受访者认为民进党应废除“台独党纲”台新新闻杂志民调,20120212,以有利于调整大陆政策。民进党不适度调整大陆政策,与主流民意相悖,不利改变僵化刻板的形象,难以获得多数民众的认同与支持,这与民进党寻求重新执政的目标背道而驰。
两岸关系快速发展挤迫民进党调整大陆政策。2008年台湾二次政党轮替后,高危、紧绷的台海局势得以化解、缓和,两岸关系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在和平发展的大目标下,两岸两会迅速恢复协商谈判,先后举行了七次“陈江会”,签订了16项协议,尤其是“三通”的全面实现,ECFA的签订,以及陆客自由行对两岸经贸发展促进明显,对台经济拉抬强劲,使老百姓深深感到稳定台海和平、进一步促进两岸经贸关系发展的重要意义。据反映,在年初“总统”选举的最后两周,两岸关系成为主要议题,国民党“稳定牌”奏效,不少选民担心民进党获胜后实施危害两岸交流活动的做法,对停止两岸交流感到恐惧,最终改变了投票意向,使马英九获得连任。事实上,选前民进党就已感到两岸关系的巨大压力,蔡英文不得不放话,未来胜选,将继承前朝政策,概括承受包括ECFA在内的国民党与大陆所签的各项协议。选后,这种压力依旧,代理党主席陈菊被迫声称,民进党不反对开放两岸关系,“欢迎所有党公职同仁对中国大陆有更多了解、交流,交流互动是友善的开始,彼此才会有更多了解。”陈菊接受采访时表示,20120301两岸关系的快速发展挤迫民进党调整大陆政策,不调整,不仅使自己在两岸问题上愈来愈边缘化,还让国民党独享两岸关系发展红利,为施政加分。
美等外部势力态度促使民进党调整大陆政策。稳定的两岸关系符合美国利益,早在陈水扁时期美对民进党肆意破坏两岸关系、造成台海局势高危紧张的做法就颇为不满,多有批评,将台视为麻烦制造者。在年初“总统”选举竞争中,美虽标榜中立,一再表示不干涉台大选,但为自身利益,其天平还是微微地偏向国民党,在选举关键时刻,连续派出高级政府官员访台,宣布台成为美国免签证计划候选国,通过主流媒体及重量级学者放话肯定马连任对台政局稳定及两岸关系发展有利,透露美政府对蔡能否稳定两岸关系有疑虑。前美在台协会台北办事处处长包道格赴台观选时明确表示,美国的立场是支持维系台海和平稳定,潜台词不言而喻。选前即有美议员认为美方的种种行为,时机上都可让人解读为美继续支持台现任政府。即便是选后,美依然表达了希望民进党调整大陆政策的态度。美在台协会前理事主席卜睿哲明确表示,民进党新任党主席苏贞昌必须调整两岸政策台中央社,20120531。美前副助理国务卿薛瑞福对苏贞昌当选党主席后宣布将恢复“中国事务部”、增设驻美代表处表示肯定,称苏决定将两岸政策走向纳入讨论,以及恢复民进党驻美代表处等构想持“正面看法”。美国的态度,民进党不得不重视,民进党欲想重新执政,没有美国的支持是不行的,为修复与美关系、重新获得美国的信任,创造更有利于重新执政的外部环境,民进党需要对大陆政策作出调整。 可见,对于民进党来说,大陆政策是不调整难,不调整,很难扩大社会基础、争取更广泛支持,无法突破执政瓶颈,难以走完通往执政的最后一里路。
民进党大陆政策受诸多因素制约,调整亦难
年初败选虽使民进党大陆政策饱受争议,面临检讨、调整的巨大压力,几乎到了非调整不可的地步。但从民进党内部的实际情况看,尤其是民进党自身的结构性问题,其大陆政策面临诸多制约因素,调整、特别是突破性调整亦难。
党内意见难以统一,大陆政策无法顺利调整。民进党败选后,党内要求检讨、调整大陆政策的呼声颇高,认为大陆政策的检讨、调整已是势在必行,到了非调整不可的地步。只是难以形成共识,且反对调整或主张仅作技术性调整的意见仍为主流,有的明确表示,民进党不是要改变两岸政策立场,而是要突破与社会对话的方式,没有再往国民党靠的理由;有的认为民进党败选主因不在两岸关系,认为两岸因素被过分夸大,不同意大选结果是“九二共识”的胜利,呼吁务实看待大选结果,公正检讨、分析败选原因,甚至干脆认为没有调整路线的必要;有的主张折衷检讨,在不碰触民进党核心价值的前提下,仅从两岸经贸着手,加以调整。民进党内意见不统一,缺乏共识,自然难以形成推动检讨、调整大陆政策的合力,也无法真心、认真去推动,甚至会使得检讨、调整工作处处受阻。
“台独”政党性质局限大陆政策难有重大突破。民进党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台独”性质的政党,有明确主张“台独”的党纲,也有主张隐性“台独”的“台湾前途决议文”。“台独”是民进党之本,是民进党党魂,是民进党核心价值所在,也是民进党奋斗的目标。民进党是靠“台独”起家的,其发展壮大完全离不开深绿基本盘的支撑。现今,民进党虽有改革转型、检讨调整大陆政策以争取中间选民支持的需要,更有维护党的核心价值、借以巩固深绿基本盘的压力。可以说,民进党“台独”政党的性质不变,很难实现政党转型,摆脱“深绿”路线,对大陆政策作出实质检讨、调整。这是为民进党的历史所证实。民进党前主席施明德、许信良都力主转型,调整大陆政策,结果在民进党中被逐渐地边缘化,甚至走向民进党的反面;陈水扁多次提出过转型,承诺“四不一没有”,结果却率领民进党不断地滑向“台独”深渊;蔡英文出任党主席四年,几度推动转型,跃跃欲试调整大陆政策,结果是光打雷不下雨,且不时有惊人之举,对大佬许荣淑、范振宗大陆行痛下杀手、开除党籍;公开声称“中华民国是一个流亡政府”台自由时报,20100425,引起轩然大波;强调“台独”主张“让支持者引以为荣,必须骄傲地坚持下去”。民进党“台独”政党性质一天不改,其就很难在大陆政策上作出重大、实质性调整。
坚拒“九二共识”,大陆政策调整缺乏基础。“九二共识”是两岸关系发展的基础,民进党内检讨大陆政策的呼声虽然很高,但认识上却失之偏颇,没有看到问题的本质。很多人虽承认两岸关系是民进党败选的重要原因,却又拒绝将之与“九二共识”挂钩,不承认是拒不接受“九二共识”导致败选,认为只是未找到应对“九二共识”的办法,甚至不从自身找原因,而是将责任推到国民党身上,认为是国民党对民进党的抹黑冲击、影响了选情。民进党“天王”吕秀莲明确表示,民进党反对“九二共识”、认为根本就不存在“九二共识”,这没有错。前台南县长苏焕智认为,国共联手以“九二共识掩饰一中原则”,以“一中各表掩饰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如果接受“九二共识”民进党必将分裂苏焕智称若民进党接受“九二共识”必分裂.中评社,20120115。甚至于在两岸问题上较为务实的民进党人士也排斥“九二共识”,民进党新北市党部主委、前发言人罗致政认为国民党胜选是策略得当,将“九二共识”由政治问题转移成经济问题的做法“非常聪明”,在选举的最后阶段不断煽动民进党获胜后可能出现的两岸危机,赢得了维持现状保守派中间选民的支持。罗坚持认为,如果将“九二共识”作为政治问题来谈的话,就不一定会得到选民的支持两岸急需替代和平协议的新共识.美国多维新闻网,20120313 。民进党对败选没有一个正确的态度,拒不接受“九二共识”,使两岸沟通协商的基础荡然无存,两岸政策自然难有实质性检讨、调整。
深绿势力强力牵制,大陆政策调整困难重重。深绿板块是民进党的基本盘,民进党的政治地位、民进党的发展与之息息相关,离开了深绿板块支持,民进党实力锐减,第二大党的地位不保。民进党深受其牵制、影响,大陆政策自不例外,且是深绿力量最在意的政策指标。一直以来,深绿力量不断施压民进党,不容民进党松懈“台独”意志,逼迫其在“台独”上硬起来,竭力牵制、阻挠民进党大陆政策的调整、突破,甚至不允许向中间路线靠拢。2006年底北、高市长选举后,民进党内掀起了一场血腥风雨的“保皇派”整肃“改革派”的战争,深绿力量将民进党内主张走温和、改革路线的11人打成“十一寇”“十一寇”系指:林浊水、李文忠、洪奇昌、段宜康、沈发惠、蔡其昌、林树山、郭正亮、郑运鹏、罗文嘉和沈富雄。,并在后来的“立委”选举中对他们全力进行封杀、围剿,使“十一寇”纷纷败下阵来,政治发展空间大幅萎缩。高雄市长陈菊2009年有意大陆行,遭深绿势力力阻,扬言在陈菊未来竞选连任时施以颜色,吓得陈赶紧更弦易张,一再挑起两岸关系敏感神经; 民进党“天王”谢长廷相继提出“宪法一中”、“宪法共识”、“宪法各表”等主张,遭深绿力量痛批,指责谢此举是变相修改民进党党纲、党章,既无助两岸交流,更重创台湾“主权”防线,扬言谢若再不停止,将出手抵制谢系人马参选公职。2012年初民进党败选,面对一片大陆政策检讨、调整声,深绿力量扬言出走另组政党,加以反制;深绿媒体《自由时报》近发表社论,痛批党内有人借党主席选举,大肆宣扬“认真面对中国”的主张,企图绑架未来民进党主席,松动民进党捍卫台湾主权的立场。断言如此下去,民进党未来恐怕会一步一步远离“本土政党”定位,逐渐沦为非驴非马的“中国民进党”,最终失去现有支持者的信赖而泡沫化台自由时报,20120428,A2。未来民进党在两岸政策上的任何风吹草动,深绿力量绝不会等闲视之。 可见,由于受制因素多,民进党大陆政策调整、尤其是突破性调整亦难,可能引发深绿力量的强烈反弹,使民进党丧失基本支持力量,动摇民进党根基。
民进党未来大陆政策变守两难,将“有所为,有所不为”
由于民进党大陆政策陷入进退维谷、变守两难的窘境,为妥善因应这种困局、适应自身政治发展需要,民进党未来在大陆政策上将“有所为、有所不为”。
一方面,为扩大社会基础、重返执政,民进党在两岸问题上不得不“有所为”。新任党主席苏贞昌明确表示对大陆政策的态度是“开放的”,两岸议题“态度该放的放,方法要灵活”林怡妘.大苏积极面对两岸 设中国事务部.台联合报,20120528。未来为缓解压力,扩大社会基础,为重返执政创造条件,民进党在大陆政策上不得不做出一些策略性调整:
淡化“台独”色彩,变相承认“一中各表”,争取突破与大陆关系僵局。考虑到激进的“台独”路线只会自缚手脚,无法赢得多数选民认同,难以获得国际社会特别是美国的信任,唯有向中间路线靠拢才符合“求和平、求稳定、求发展”的主流民意,才有利于战胜国民党重返执政。民进党将会继续淡化“台独”色彩,不碰或少碰“台独”党纲,将之束之高阁,搁置“独立建国”、“制宪正名”等激进的“台独”主张,以“台湾前途决议文”作基础,重拾“台湾共识”、“宪法共识”等论述,有条件接受“宪法一中”,变相承认“一中各表”,争取在两岸问题上有所突破。
——!> 弱化“逢中必反”立场,改变僵硬的大陆政策思维,设法展现民进党有处理两岸问题的能力。一直以来,民进党对大陆采取敌视态度,“逢中必反”,予外界不良观感,认为该党为反对而反对,没有能力处理两岸问题,成为重返执政的重大障碍。未来民进党将适度弱化“逢中必反”的一贯立场,修正“逢中必反”的习惯性做法,改变僵硬的大陆政策思维,相对理性地对待两岸问题,继续设法炮制模糊性两岸论述,部分继承蔡英文十年政纲有关两岸政策主张,鼓吹建立所谓“互利的两岸战略思维”,大肆炒作民进党改善两岸关系的积极意愿,渲染民进党发展两岸关系的诚意、善意,有选择、有限度地支持两岸关系发展,增大在大陆政策上的欺骗性,迎合岛内主流民意,顺应两岸关系发展形势。苏贞昌已明确表示将恢复民进党“中国事务部”,成立“中国事务委员会”,正是借此表达对两岸问题的高度重视,未来民进党会设法建立、健全党的大陆事务部门,统筹民进党大陆事务,加强对两岸问题的分析、研究,改变在两岸关系上的负面形象和被动局面,展现民进党有能力处理两岸问题。
采取“政经分离”原则,有限度展开与大陆经贸交流,争抢两岸和平发展红利。长期以来,民进党对发展两岸关系采取抗拒态度,不仅使得自己在两岸问题上被边缘化,更让国民党独享两岸和平红利,为施政添彩,为巩固执政地位增分。年初民进党败选,已经充分认识到这一问题,党内对败选原因虽有不同解读,但在发展两岸关系上则基本形成了共识,党主席选举,几位候选人立场、观点不一,则都认识到民进党应重视发展两岸关系问题。未来,民进党可能比照国民党“政经分离”原则,正视两岸经济联系,有限度与大陆展开经贸交流,放宽民进党人士与大陆的交流限制,让绿营学者专家和大陆方面展开交往,积极参与两岸对话合作,包括参加相关论坛。
——!> 另一方面为避免深绿反弹、凝聚基本盘,民进党在大陆政策上将坚持“有所不为”。苏贞昌当选党主席后,虽表达了改善、发展两岸关系的意愿;却也明确强调民进党本来就有“中国政策”,不必因“总统”败选,就说政策哪里错误,不必陷入败选迷思。民进党原有的价值、坚持、立场不变叶素萍.马英九盼朝野对话 苏贞昌提条件.台中央社网站,20120527。党主席办公室主任、民进党发言人王闵生随后进一步强调说明,苏贞昌一直认为民进党本来就有两岸政策,不必因为这次“总统”败选,连中心思想、基本价值都放弃;民进党的两岸政策态度方法可以灵活运用,原则不变苏办表示两岸政策态度灵活原则不变.台中央社,20120531。可见,民进党会坚持大陆政策的基本立场,不会有实质性突破、改变。
维持“台独”党纲,确保“台独”政党性质不变。民进党年初败选后,党内一度出现修改“台独”党纲的声浪,不少人认为民进党不能走回头路,不应抱着“台独”党纲,绑死自己,明确主张应想办法加以处理、修改,否则在两岸问题上难以创造出“模糊的想象空间”,无法突破45%以上的选票,民进党发展空间受限,将没有前途。只是在党内深绿势力的强烈反弹下,修改、调整党纲的声音渐弱,维持“台独”党纲的声音重新占据上风,认为“台独”理想需要民进党捍卫,“主权独立”是台湾的基本价值,民进党不能抛弃基本价值,一旦扬弃“台独”党纲,会导致民进党崩盘。未来民进党在“台独”党纲上会谨小慎微,尽量加以维持,对“独立建国”、“公投制宪”等激进主张也不会轻言放弃,确保自身“台独”政党性质,以稳定绿营内部,避免引起不必要的反弹、自乱阵脚。
拒不承认“九二共识”,坚持两岸“一边一国”。“九二共识”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基础,为国民党施政增色不少,为马英九成功连任立下汗马功劳,也使得民进党大陆政策倍受争议,外界普遍认为民进党未能夺回政权,根源在于否认“九二共识”,党内不少人士对此也有深刻认识,主张应妥善因应。只是民进党最终未能将之当一回事,在败选检讨报告中宣称“九二共识”与民进党的基本价值相悖,不承认败选系因否认“九二共识”所致,宣称选前企业界重量级人物力挺“九二共识”对民进党的影响仅1%的选票而已,认为接受“九二共识”,会造成支持者疑虑,被视为背叛民进党基本立场。党主席苏贞昌明确强调,“民进党绝对不接受‘一个中国’原则”,表示“若承认一个中国,民进党只是‘山寨版’国民党”苏贞昌表态访大陆只是空包弹.台中华日报,20120703。未来民进党不会承认“九二共识”,将会以“台湾前途决议文”为基础,坚持“中华民国”是一个“主权独立的国家”,强调两岸“一边一国,互不隶属”,主张“台湾未来前途应交由2300万人民共同决定”,继续寻找所谓其他共识以取代“九二共识”。 加大监督制衡力度,力阻两岸政治关系发展。民进党败选后在党内一片检讨、调整大陆政策的呼声中,依然是一如既往、旧习难改,不忘在两岸问题上加大对国民党的监督。马当局针对陆生赴台就学不理想的现状,有意松绑陆生赴台就学的“三限六不”“三限六不”的“三限”是“限量、限校、限地域”;“六不”是“不加分、不影响台生名额、不提供奖学金、不可打工、不可考照、毕业后不可在台就业”。政策。民进党是一贯作派,意识形态挂帅,重炮猛轰批马“开错处方,抓错药”,一再重申“三限六不”是该党对待陆生赴台就学的“最低底线”,对松绑“三限六不”表示绝不答应。国民党荣誉主席吴伯雄在“胡吴会”上提出“一国两区”主张,民进党痛批对台湾“伤害很大”,自我矮化、出卖台湾,化独渐统,让台湾港澳化,等同于放弃或消灭“中华民国”,强调民进党坚决反对,绝对不能接受。吴敦义参加博鳌论坛,民进党吹毛求疵,称会议印发的“亚洲竞争力2012年度报告”,以“中国台湾”称谓台湾,指责吴既没有向大会表达不满,也没有“退席抗议”,不敢捍卫“台湾主权”,批评吴此行完全是国民党赴大陆“表态、输诚、朝圣、朝贡”。马英九主持“遥祭黄帝陵典礼”,民进党横加指责,大肆批判,把历史文化议题操作成政治议题,指责马的遥祭活动是“化独渐统、心向中国”。未来民进党对国民党发展两岸关系、特别是两岸政策关系会严防死守,加大监督力度,继续攻击马当局“倾中卖台”,渲染台“主权被矮化”、“主体性受损”,增加民众对马英九处理两岸关系的疑虑,塑造民进党“台湾主权”卫道士形象,以弥补不便公开推动“台独”的缺憾,借此取悦于“台独”势力,维持与其良好关系,巩固基本盘,争取支持。
加强与美日关系,增加大陆政策中的美日因素。陈水扁时期,民进党在两岸问题上采取挑衅、对抗性政策,使得台海局势高度紧张,不符合美全球战略利益,被视为麻烦制造者,民进党与美关系受到波及,至今并未完全修复,2012年台湾大选,美天平有意无意地倾向马英九,引发民进党高度不满。苏贞昌当选主席后,表示将恢复民进党驻美、驻日办事处,未来民进党将会加强与美日关系,积极设法增加大陆政策中的美日因素,特别是美战略东移,高调重返亚太,又将主要矛头对准中国大陆,令民进党极其兴奋,感到有机可乘,将会主动靠上去,利用美对两岸关系快速发展及对两岸可能发展政治关系的担忧,积极充当美制衡大陆的战略棋子,挑拨、离间美与马当局关系,借此缓解民进党面临调整大陆政策的巨大压力,博取美好感,改善与美关系,寻求美方的支持以抗衡当局及大陆。
民进党大陆政策调整影响有利有弊,弊大于利
民进党大陆政策调整,有其积极意义,有助于增进民进党对大陆的了解,改变该党对大陆的极端态度,推动民进党与大陆间的接触、交流,使民进党“逢陆必反”、恶意阻止两岸关系发展的过激做法会有所收敛,使国民党在发展两岸关系上面临的巨大压力略有缓解。只是民进党仅是策略性的调整,大陆政策的基本框架一如既往,“台独”本质未有任何改变,甚至可能因为这种调整,未能带来多少积极意义,却因其权谋色彩浓厚,更增添负面影响,民进党仍是两岸关系发展最大障碍。
欺骗性上升,削弱国民党在两岸问题上的优势和利多。近些年来,由于民进党对两岸关系发展极为抗拒,使得国民党在两岸关系上占据主动,独享两岸关系发展带来的红利,不仅给自己的施政增色不少,更为国民党巩固执政地位立下汗马功劳。现今,民进党对此已有所认识,有意对自己的大陆政策进行微调,放低姿态,走相对“温和、务实”路线,对“台独”主张进行巧妙包装,在两岸论述上避实就虚,避免暴露大陆政策软肋,积极迎合岛内主流民意,展现民进党有善意、有能力发展与大陆关系,这样无疑会增加民进党大陆政策的欺骗性,有助于改变浅蓝及中间选民对民进党的观感、看法,认为民进党已改弦易张,开始重视发展与大陆关系,在两岸问题上已不具危害性,消除他们对民进党上台的担忧,从而混淆国民党、民进党在两岸问题上的本质差别,放松对“台独政权”上台的警惕性,如此将慢慢使国民党在两岸问题上优势不在,国民党独享的两岸“政治红利”被瓜分,甚至使大陆对台工作难度增加。
劣根性顽固,仍是两岸关系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民进党大陆政策的调整,是策略性的,其“台独”的劣根性极其顽固,没有任何改变,《台独党纲》、《台湾前途决议文》和《正常国家决议文》等“台独”纲领、指针性文件仍在,依然被奉为核心价值。这些无疑是阻碍民进党发展两岸关系难以逾越的鸿沟、障碍,民进党在这方面的坚持,敌视大陆的心理就不会改变,发展两岸关系的基本环境就不存在。民进党拒不承认“九二共识”,不接受“一个中国”,坚持两岸“一边一国”,民、共两党的坚冰无法溶解,僵局无法突破,民进党在两岸问题上将始终从“台独”立场出发,继续污蔑、丑化大陆,抹黑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在两岸互信上起消极、促退作用。民进党一再强调要做强而有力的在野党,“善尽在野党监督与制衡义务”,未来无论是出于根深蒂固的“台独”本能,还是出于制衡马当局施政、重夺执政权需要,将会在体制内(重点是以“立法院”为平台,不惜展开少数暴力)、体制外(适时动员群众展开街头抗争)双管齐下,加大对两岸关系发展的监督、制约,继续渲染马当局“倾中卖台”,出卖台湾利益,借民众的“恐共拒统”、维持现状的心理,设法阻挠两岸关系、重点是两岸政治关系的发展、突破,民进党仍将是两岸关系发展的最主要制约因素。
投机性浓厚,增加大陆处理与民进党关系的难度。民进党坚持“逢陆必反”与大陆针锋相对的政策,大陆较好应对,可以你来我往、唇枪舌剑,与之针锋相对,以牙还牙,直接交锋即可。如果民进党真心实意调整大陆政策,改变“台独”立场,承认“九二共识”,不否定两岸“一中框架“,一切都好商谈,无论是民进党人士赴大陆访问交流,还是展开民、共党际平台交流、接触,都可放手去推动。复杂的是,民进党既顽固坚持现有的价值、立场不动摇,又采取柔性手法,策略性调整大陆政策,展现与大陆交流接触的善意,反倒增加了大陆应对的困难,对于民进党伸出的橄榄枝,大陆是接、拒两难。接,积极与民进党加强接触,发展关系,可民进党“台独”本质不改,拒不承认“九二共识”,坚持两岸“一边一国”,大陆若与之发展关系,有默认其“台独”立场之嫌,大陆与民进党交流、接触的一贯原则、立场将毁于一旦,不仅失信于岛内及国际社会,也会影响大陆与国民党的良好关系,可能导致国民党在认同两岸“一中框架”立场上退步;拒,不与民进党接触、发展关系,矛盾的焦点会转移到大陆,届时民进党不仅会以此缓解面临大陆政策调整的巨大压力,作为重回“逢陆必反”立场的借口,还会借此指责大陆拒绝与民进党交流、接触,让大陆承受阻碍民进党发展两岸关系的责任。
依美度趋浓,增加两岸关系发展的复杂性。目前,美战略东移、重返亚太的行动正紧锣密鼓,矛头主要对准大陆,将大陆视为主要威胁和长期战略竞争对手,积极设法采取措施围堵大陆,迟滞中国的发展、崛起。在此情况下,台在美战略布局中的分量上升,美“以台制华”的成份趋浓。随着两岸关系的改善、发展,美国的不安和担心急剧上升,害怕台湾偏向大陆,“以台制华”效能下降,大陆“联台抗美”功力增强。为避免这种情况出现,美可能会暗中扶持民进党,使之与国民党形成分庭抗礼之势,加大对马当局的监督制衡能力,防止两岸走得过近、台偏向大陆,甚至直接推动国民党、民进党轮流坐庄,增强对两党的掌控能力,使之更好地服务于自己的“重返亚太”战略。苏贞昌上台后,重新重视与美关系,有意恢复民进党驻美代表处,“联美制中”思维明显,这与美“重返亚太”战略的核心——遏制中国十分契合,有利美在岛内找到着力点,使国际势力插手两岸关系有机可趁,增加大陆处理对台关系的复杂性吕存诚.苏贞昌两岸政策的主张、特点及影响.台湾周刊,20120514(20)。
(责任编辑:张业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