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村统计工作是统计工作的基础,统计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整体水平,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过程中,农村统计工作责任重大。只有建立健全适合当前农村统计工作特点的统计方法和手段,加强构建农村基层基础建设这块基石,才能保证农村统计数据的真实性,这是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
一、农村统计存在的问题
(一)当前农村统计体系,不能满足现代需求
虽然常规农村统计体系能基本满足日常需要,但在指标设计上,反映现代农业特点的指标较少,通常以反映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及产品的指标为主,难以体现出不同地区农业经济的特点。另外,目前的农业统计只能满足基本的服务要求,还缺少能全面反映三农发展状况的统计体系。虽然某些农村统计报表涉及了不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相关指标,但在农村目前薄弱的统计基础和还不够完善的统计方法面前,数据的质量难以保证。
(二)个别统计人员调查方法落后,工作积极性难以调动
虽然近年来,市和镇在强化统计基层基础建设方面下了大力气,每年还抽查一些村级统计进行检查指导和统计执法,但仍会有个别村统计人员统计法制意识淡薄,认为统计就是数据加加减减,“三分统计,七分估计”,甚至有个别责任心不强的村级统计员,仅凭个人经验,在办公室“闭门造车”,上报了事。有些村的统计基础工作十分薄弱,统计台账登记不及时,基础资料残缺不全。还有些村在统计人员调整变动后,没有按规定办理统计资料的交接手续,造成统计资料遗失,影响统计数据的连续性。另外,虽然以上统计部门都配备了现代化的办公设备,但由于农村经济不发达,村级统计使用的电脑相对落后,有的村甚至还在使用计算器等简易的计算工具。
(三)农村统计工作基础差,管理不规范
由于上级统计部门对村级统计工作的监督、管理不到位,主管领导和统计人员对统计工作的不重视, 致使统计报表数据不准确, 统计档案管理不规范,有些报表没有领导签字和单位盖章,也没有归档。统计人员工作变动后没有及时办理统计资料的交接手续,造成统计资料不全或遗失。统计管理的混乱,统计报表的随意性,造成统计数据不准确。
二、针对农村统计工作存在的问题,应采取的措施
(一)完善机制体制
成立一个统筹农村经济统计工作的职能机构,赋予法定地位,并切实履行职责。此职能机构,县以上最好设在农委,但应与统计综合机构。统计局取得密切的联系,并对统计局负责。区、乡应有专职统计人员,有条件时应设立统计站,总揽区、乡农村经济统计工作。有关产量数据,年终与农经统计报表相互核对,务求数字相符。同时,各有关部门还应加强横向联系与沟通,从不同角度保证统计资料的准确性。
(二)重视并加强对农村统计工作的领导
各乡镇的主要领导应把统计工作重视起来,在人员配置、争取经费、改善办公条件等方面给予支持,为村级统计工作的顺利开展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一些乡镇的统计地位相当低,至关重要的是要加大对领导干部《统计法》的学习和宣传,解决领导对统计工作意识不强的问题。 主管领导应想方设法解决统计经费,确保大型普查和专项调查的统计经费足额到位。 县级以上统计部门应加大对村级统计工作的指导, 解决村级统计工作中遇到的业务难题,确保统计数据质量。
(三)提升统计人员的业务素质
乡镇统计人员要及时更新知识,加强学习,注重自身素质和增强业务能力的提高,增强事业心、责任感及对统计工作的积极性、 主动性的培养。 统计人员的主要工作是填制上级布置的报表。有些统计人员虽是科班出身,却因统计工作的简单化,而被惯成方法滞后,成为缺少创意的少有作为者,面对市场经济所赋予的新任务,他们又难以适应。
全面系统的统计工作却需要具有一定统计业务基础、专业技术和相对固定的统计人员来完成。 如果责任心不强、上进心不足、业务素质低下,势必贻误正常工作。这就要求统计人员要善于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来胜任本职工作。除了统计人员参加的继续教育培训外,还可与其他同行保持联系,进行不定期的交流学习,彼此取长补短,不断巩固统计理论和统计业务知识,进一步熟练掌握现行统计方法制度和统计业务。 严防统计人员的频繁调动,保持统计队伍的稳定性。在收入上给予一定的调查补贴,有利于调动统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四)加强和加快农村统计工作规范化建设
乡镇和村委会要设置原始统计记录和统计台账,建立健全统计数据审核、汇总、档案管理等各有关规章制度,实行规范化管理。 尽快实现统计信息现代化,提高统计工作效率,乡镇统计部门应积极向各级政府反映统计信息工程建设的必要性和迫切性,省、市、县局应制定相应的补助办法,实现统计信息现代化建设。
总之,要想做好农村统计工作 ,领导重视是前提,队伍素质是基础,制度完善是关键,技术手段是保证。有了这些条件并且不断提高统计数据的组织管理水平、质量控制水平,深入分析现行统计体制、统计管理、统计制度方法,统计数据才会更加科学、高效和富于活力,统计资料的价值才会得到充分体现,农村统计工作就能真正迈上一个新台阶。
(作者单位:山东省费县马庄镇人民政府财经服务中心)
一、农村统计存在的问题
(一)当前农村统计体系,不能满足现代需求
虽然常规农村统计体系能基本满足日常需要,但在指标设计上,反映现代农业特点的指标较少,通常以反映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及产品的指标为主,难以体现出不同地区农业经济的特点。另外,目前的农业统计只能满足基本的服务要求,还缺少能全面反映三农发展状况的统计体系。虽然某些农村统计报表涉及了不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相关指标,但在农村目前薄弱的统计基础和还不够完善的统计方法面前,数据的质量难以保证。
(二)个别统计人员调查方法落后,工作积极性难以调动
虽然近年来,市和镇在强化统计基层基础建设方面下了大力气,每年还抽查一些村级统计进行检查指导和统计执法,但仍会有个别村统计人员统计法制意识淡薄,认为统计就是数据加加减减,“三分统计,七分估计”,甚至有个别责任心不强的村级统计员,仅凭个人经验,在办公室“闭门造车”,上报了事。有些村的统计基础工作十分薄弱,统计台账登记不及时,基础资料残缺不全。还有些村在统计人员调整变动后,没有按规定办理统计资料的交接手续,造成统计资料遗失,影响统计数据的连续性。另外,虽然以上统计部门都配备了现代化的办公设备,但由于农村经济不发达,村级统计使用的电脑相对落后,有的村甚至还在使用计算器等简易的计算工具。
(三)农村统计工作基础差,管理不规范
由于上级统计部门对村级统计工作的监督、管理不到位,主管领导和统计人员对统计工作的不重视, 致使统计报表数据不准确, 统计档案管理不规范,有些报表没有领导签字和单位盖章,也没有归档。统计人员工作变动后没有及时办理统计资料的交接手续,造成统计资料不全或遗失。统计管理的混乱,统计报表的随意性,造成统计数据不准确。
二、针对农村统计工作存在的问题,应采取的措施
(一)完善机制体制
成立一个统筹农村经济统计工作的职能机构,赋予法定地位,并切实履行职责。此职能机构,县以上最好设在农委,但应与统计综合机构。统计局取得密切的联系,并对统计局负责。区、乡应有专职统计人员,有条件时应设立统计站,总揽区、乡农村经济统计工作。有关产量数据,年终与农经统计报表相互核对,务求数字相符。同时,各有关部门还应加强横向联系与沟通,从不同角度保证统计资料的准确性。
(二)重视并加强对农村统计工作的领导
各乡镇的主要领导应把统计工作重视起来,在人员配置、争取经费、改善办公条件等方面给予支持,为村级统计工作的顺利开展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一些乡镇的统计地位相当低,至关重要的是要加大对领导干部《统计法》的学习和宣传,解决领导对统计工作意识不强的问题。 主管领导应想方设法解决统计经费,确保大型普查和专项调查的统计经费足额到位。 县级以上统计部门应加大对村级统计工作的指导, 解决村级统计工作中遇到的业务难题,确保统计数据质量。
(三)提升统计人员的业务素质
乡镇统计人员要及时更新知识,加强学习,注重自身素质和增强业务能力的提高,增强事业心、责任感及对统计工作的积极性、 主动性的培养。 统计人员的主要工作是填制上级布置的报表。有些统计人员虽是科班出身,却因统计工作的简单化,而被惯成方法滞后,成为缺少创意的少有作为者,面对市场经济所赋予的新任务,他们又难以适应。
全面系统的统计工作却需要具有一定统计业务基础、专业技术和相对固定的统计人员来完成。 如果责任心不强、上进心不足、业务素质低下,势必贻误正常工作。这就要求统计人员要善于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来胜任本职工作。除了统计人员参加的继续教育培训外,还可与其他同行保持联系,进行不定期的交流学习,彼此取长补短,不断巩固统计理论和统计业务知识,进一步熟练掌握现行统计方法制度和统计业务。 严防统计人员的频繁调动,保持统计队伍的稳定性。在收入上给予一定的调查补贴,有利于调动统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四)加强和加快农村统计工作规范化建设
乡镇和村委会要设置原始统计记录和统计台账,建立健全统计数据审核、汇总、档案管理等各有关规章制度,实行规范化管理。 尽快实现统计信息现代化,提高统计工作效率,乡镇统计部门应积极向各级政府反映统计信息工程建设的必要性和迫切性,省、市、县局应制定相应的补助办法,实现统计信息现代化建设。
总之,要想做好农村统计工作 ,领导重视是前提,队伍素质是基础,制度完善是关键,技术手段是保证。有了这些条件并且不断提高统计数据的组织管理水平、质量控制水平,深入分析现行统计体制、统计管理、统计制度方法,统计数据才会更加科学、高效和富于活力,统计资料的价值才会得到充分体现,农村统计工作就能真正迈上一个新台阶。
(作者单位:山东省费县马庄镇人民政府财经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