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越边境地缘生态和文化发展的调研报告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29607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龙州地处中越边境,历史悠久,文化沉积深厚,明清时期曾是中越商贸重镇。如今,龙州是中越边境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县之一,拥有最多的跨境人口,是具有较高中越地缘生态研究价值的地区。
  一、龍州当地地缘生态的现状
  第一,地缘交流频繁。2013年8月8日,龙州举办了异国风琴文艺晚会,邀请越南高平、越南谅山等地的乡民参加。还曾牵头举办天琴文化艺术节,在2015年举办了中越跨境合作研讨会大型文艺演出。政策上,每年正月初十,海关迎合民俗要求,持本人身份证可通关。此外还有美女村侬垌节斗鸡、斗话梅、抛绣球等活动。民间交往也很频繁,因为没有语言障碍。在水口等地,足球比赛、商品贸易、商业搭台文艺活动、文化唱戏等活动多种多样。龙州当地的经济跨境交流较为频繁,突出表现为特殊节庆带来的时段性经济交流的增长,主要以双方的贸易和人口流动引发的消费为主。由于龙州当地的跨境人群有着相似的文化历史背景,各种节庆习俗都有着共同点,也有共同的方言基础,区域文化一体性较强。
  第二,地缘融合深入。龙州当地文化节种类很多,还发展了农村文艺队,每个乡镇都有自己独具特色的文化节日。每个村都有文体资金,每个乡镇都有文艺队。每年的五月初六举办龙舟邀请赛,规模巨大。地域性的融合在当地也较为普遍,跨境的融合促进了跨境的交流活动,以及地域性的一体化文化圈的形成,有利于当地的稳定和发展。第一,工作性融合发展较快。由于近几年跨境交流政策的放松,中越之间的劳动力流动现象越来越多,龙州当地不乏有在越南当地工作谋生的龙州当地人。第二,生活性融合。由于共同的文化背景和区域认同,跨境通婚现象也很频繁,由于频繁的跨境地缘交流,龙州当地的通婚被认为是一种极为普遍和正常的现象。
  第三,地缘矛盾多样。交流和融合的深入必然带来矛盾,中越两国交流历史悠久,龙州又曾一度是中越商旅重镇。一方面,经济差距带来的发展观念的冲突。由于中越两国的发展差距日益扩大,龙州与咫尺之遥的越南边境地区也形成了一定的经济差异,带来的是发展观念的冲突,包括对资源的开发、资本的运作、人才的培养等方面。另一方面,人口构成变化带来的传统文化传承的失衡。由于龙州当地的发展,城市居民数量不断增多,农村人口大量外流,传统文化的覆盖人群日益减少,削弱了中越边境赖以交流的文化基础,据统计近几年跨境自发的民俗节庆活动参与人数有下降趋势,特别是在30岁以下的年轻人群众,这种共有的文化背景已经在逐渐丧失。
  二、龙州当地文化发展现状现状
  1.保护与传承
  龙州文化底蕴丰富,非物质文化遗产9大类,1148小项,其中民族语言与文字类有4项,民间文学776,传统音乐7,传统舞蹈6,传统戏剧3,传统手工艺9,传统美术1,杂技竞技10,传统医药10,民俗57等,其中花山壁画成功申报了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龙州还有天琴艺术节,壮族山歌节,侬垌节等。龙州当地在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上主要集中在加大了傳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力度,通过对传统文化艺术形式的资金和技术支持,建设传统文化的教育生产线等方式在低年龄群体普及传统文化;通过促进中越双方交流,扩大双方的文化共同语境,提升文化共性。
  2.经济化和商业化
  龙州当地在文化建设上的投入有较明显的成果。公共文化基础建设方面,包括县文化中心、红八军纪念广场在内共计超过100平米。体育文化方面,积极承办赛事。筹办了县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新馆,天琴展演馆。下辖12个乡镇,建设文化站总面积共计400平米,设立了127间居委会文化室和文化书屋。为了强化当地文化的竞争力,保障文化核心力量,龙州当地主动开发了当地的传统文化资源,通过建立中越对当地传统文化的共同营建来加深双方联系,探索当地文化的开发发展之路。并多次尝试申请高级别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提升当地文化保护的视野。积极以政府身份促成民间文化交流活动,吸引社会关注,提升文化资源的投资价值。
  三、地缘生态和地区文化发展的关系
  1.边民是关系主体
  边民当地的地缘关系和文化发展有着重要作用,也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第一,当地边民的文化素质提升问题亟待解决,只有有效提高当地边民的人均素质,才能有效提升地缘关系的融合度,保障跨境交流的稳定和谐。第二,在自然通婚和劳务合作中,有极少部分边民难以得到政府的身份认同,这让他们丧失了很多政策保障和帮扶,成为容易激化矛盾的群体。第三,边民中的意见领袖应当予以重视,在龙州连接越南的边境上,分布上众多村落,这些村落分散,互相之间联系弱,行政职务的村长或者村支书往往难以形成意见权威,而村落里资格老、辈分高、民俗技艺高超的宗教仪式者往往受到极大的尊重,能够引领村落舆论。
  2.文化交流是关系主要渠道
  由于龙州所在的地理位置和区位现状,此地的中越跨境交流仍然以自发性的经济交流为主,文化交流更加活跃。由于龙州当地的跨境商品需求上并没有刚性需求支撑,经济交流并非当地的主要交流方式,基于类似的文化历史渊源,文化交流成为双方地缘交流和关系建立的主要内容。但是文化交流的成本受制于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因此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文化交流促进跨境地缘关系的稳步提升及文化发展问题的解决。
  四、结论:加强边境地区的文化共承
  文化共承的关键在于“共”,即打造双方在文化乃至全方位交流和发展上的共享平台和交流途径,营造共同解决地缘关系,保护区域文化,发展区域经济的思想氛围。
  1.重视文化生态建设的文化共承关系利于跨境共同文化圈的传承和保护
  文化共承应当以宏观视野和大局观念为先,不能局限于龙州县当地完成文化交流任务为主,而应当上升到中越边境的跨国高度来进行考量。第一,文化共承需要打造全方位的建设空间和布局,保证政策的一致性和常态化;第二,文化共承应当结合区域文化、经济发展、族群 交流等各种现实情况进行,相关的前提调研非常必要;第三,文化共承应当以服务当地文化圈的建立为目的,只有先建立新的跨境文化圈,才能不断巩固和加深龙州当地的跨境交流和活动。
  2.拥有较高生命活力的文化共承利于跨境经济活动和社会活动的发展
  人口基数不能单一衡量文化共承的成效,现今文化保护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年龄段的不均衡。因此,龙州当地的文化共承必须要加强在年轻人中的推广,增大30岁以下年龄段受众群体的规模,才能做到真正的传承。文化共承必须以基础性教育为开端,以全面铺开的中小学必须课程为基础,同时还要辅以壮字和壮话的培养。因此古壮字和壮话的相关研究必须尽早开展和加大投入。调研过程中发现,龙州当地已经开展了一些文化保护的相关措施,还创造性的建立和高校的联合机制。比如联合高校向民间老艺人收集京书,古壮字典籍,在通过软件开发进行普通话翻译、越南语翻译和壮语翻译,保存文献。提升边民文化素质方面,将扶贫政策与其结合。一方面解决边境地区的人才流失问题,另一方面通过打造长效的文化艺术旅游资源来帮助地方能够长期发展,脱离贫困。
  由于龙州当地的特殊文化历史背景和少数民族环境,使得地缘生态的发展和当地文化特别是传统文化的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这些地缘问题和文化发展问题一旦处理不好就会演变成民族乃至国家问题,必须认真对待。总体来说就是寻求一种文化共承的正确方法,才能促进跨境地缘的稳定和促进当地文化特别是传统文化的持续发展。长远看来,如何合理的开展文化共承,加固跨境文化圈,深化地缘联系,传扬积极传统文化理念,最终达到保护区域文化得以传承,促进边境安定繁荣的目的,仍然是其发展重点,也是本项调研接下去的方向。
  作者简介:卫修明(1989—),男,汉族,安徽安庆人,硕士,广西艺术学院人文学院学生工作辅导员,从事中越跨境少数族群地缘生态及传统文化发展研究。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中越边境民间文化的跨境传播问题研究”(14YJAGJW001)
其他文献
【摘要】:中国是世界上漆艺术的发源地,可自古以来日本就被称为“漆国”(Japan)。纵观整个的漆艺发展史不难看出,中国虽为漆的母国,至唐代以前基本上上是中国单方面的漆艺技术的输出;而唐宋时期漆器就开始大量传入日本,此时基本是相互学习与交流;但到了日本的江户时代,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面貌,使之对世界的漆艺文化都有深远的影响。而中国漆艺现今的发展状况更是处于低谷,更是需要向日本学习、交流的重要时期。 
期刊
【摘要】:伴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普遍提高,群众文化建设也越来越受重视,农村地区的群众文化建设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就当前现状来看,农村群众文化建设的现状不容乐观,仍旧存在着各种因素,阻碍着文化建设的开展。本文中,笔者结合当前农村地区的文化建设现状,并根据自身所学理论知识,对当前农村地区群众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 农村群众文化
期刊
【摘要】:自从事广播电视傣语新闻翻译与播音以来,作者对傣族语言及文字产生浓厚的兴趣,经常研究傣族文字的由来及演变,对傣族贝叶文化的研究更加浓厚。作为一个傣族学者,内心有着让傣族文字能够更好的保护与发展,所以就从自己内心来谈谈傣族贝叶文化认识。贝叶文化是傣族传统文化的一种象征性提法 ,是一笔宝贵的资源,它与西双版纳文化历史有非常密切的联系。贝叶文化对研究和传承傣族文化起到关键作用,同时可以充实、深化
期刊
【摘要】:在当今这个社会中,多种多样的艺术形式正不断的在中国土地上生根发芽,然而中國画却始终延续自己的发展规律。中国画已被“儒、道、佛”的思想影响数千百年,追求的是一种境界。什么是中国画,以东方美学为核心,以笔墨为主要表现语言具有生命意味的绘画形式,称之为中国画。中国画博大精深以神写形、以形媚道。主要分为人物、山水和花鸟三大类型。  中国人物工笔画的装饰性,是指作者在艺术作品的塑造过程中采用装饰图
期刊
、汉越语言中成语的概述成语是汉语语言词汇中一部分定型的词组或短句,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成语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古代相承沿用下来的,在用词方面往往不同于现代汉语,它代表了一个故事或者典故,在语句中可以作为一个整体来直接使用。成语大都出自书面,属于文语性质的。在语言形式上,成语几乎都是约定俗成的四字结构,字面不能随意更换。汉语中的成语都有一定的来源,大多数成语都源自于中国古代文学
期刊
【摘要】:在中泰的文化风俗、社会规范与民族文化的表现里,都有一种语言即委婉语。委婉语(..................)意思为“悦耳的词语”,这是一种不明说的、含糊的、能使人感到愉快的表达方式,以此来代替具有让人听后不愉悦或着感觉到不够尊敬的表达方式。在所有的委婉语中, “死亡”的委婉表达最为典型。所以我们可以针对这个特殊的语言现象进一步研究分析,然后讨论它产生的原因。  有一些死亡的委婉表达
期刊
【摘要】:本文以《舌尖上的中国》为研究对象,研究和概述其展示的文化现象,继而对《舌尖》进行人类学解读,揭示该纪录片所蕴含的文化意义。  关键词 《舌尖上的中国》;文化现象;民族志;文化内涵  众所周知,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具有悠久的饮食文化传统,对于饮食是颇有讲究的,要求选料精良、刀工细巧、火候獨到、技法各异、五味调和与情调优雅。中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气候带来丰富多彩、风格
期刊
【摘要】:山水写生在画家的艺术成长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需要画家深入的感悟自然,找到自然与自己情感的交汇,最终表达画家心中的“意象”。笔墨作为山水画意象的根本表现方法,在山水写生中就要找到合适的笔墨语言来表现作者的“意境”。  【关键词】:山水写生;笔墨;意像表现;意境  “写生”一词由西方传播过来,写生是西方传统绘画关于观察和表现的最为基本的训练方法。19世纪上半期,西方绘画开始倡导自然主义,画
期刊
【摘要】:鲁迅作为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的语言艺术大师,他的作品中标点符号运用得非常巧妙,本文选取鲁迅小说人物对话中的省略号,分析其在刻画人物形象、描摹人物心理的修辞作用,以及语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  【关键词】:鲁迅小说;人物形象;省略号;修辞艺术  标点符号是书面语言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书面语言不可缺少的辅助工具,它可以帮助人们确切的表达思想感情和理解书面语言。它的常规用法具有明确的语法作用,但是突
期刊
【摘要】:本文就针对桐乡方言中的程度副词,选取了其中有着较高使用频率、地域特色较为浓厚、在桐乡方言程度副词体系中较有代表性的两个程度副词“忒”和“危险”,分别从词汇意义、语法功能、句法功能三个方面进行具体分析,并对其他一些有代表性的程度副词做了浅析,从而对桐乡方言程度副词做进一步探讨。  【关键词】:桐乡方言;程度副词;忒;危险;语言体系  〇、绪论  桐乡方言的研究仍然不够充分。语言一般分为语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