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策略研究

来源 :少男少女·教育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ying28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根据新课改精神与时俱进,在注重培养学生体育素质、增强体魄的基础上,适当渗透德育教育,让德育浸润学生心灵。通过分析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注意事项,提出了夯实德育理论、关注学生心理变化、采用多种教学模式的做法,使学生能够在体育课堂中历练身心、发展自我,通过体育素质训练增强耐力与意志力,从而培育更有情操、更高尚的意志品质,有利于其以更顽强的意志和持之以恒的信心参与体育教学,从而促进体育教学更有序地推进。
  关键词: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德育教育;策略研究
  新课改背景下,学生的发展越来越趋向立体和全方位,分数已经不是学生的“命根”,在日常教学和学习中,教师更注重学培养生的综合素养。因为体育课考核与主科有差异,学生对其重视程度有限。教师在体育课堂授课时只注重对学生进行体育技能的培养和身体素质的提高,在体育核心素养和培养学生意志力方面没有投入太多的精力,这与新课改理念背道而驰。因此,在日常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在注重培养学生的基本体育素质和技能的同时,也要注重对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培养。可以通过在体育课堂中渗透德育教育来提高学生的耐力和意志品质,让学生不怕体育训练的艰苦,迎难而上。这不仅增强了学生的身体素质,还使其获得了坚韧的意志力和抗压能力,从而有利于应对繁重的学习压力,真正实现全面发展。
  一、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小学体育课堂只注重体能训练
  体育课,顾名思义,是提高身体素质的课程,这样的曲解让很多教师认为体育课只需要注重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其他的不必考虑。因此,现在的小学体育课堂上,很多教师只注重对学生进行身体素质和体能方面的训练,而忽略了对学生其他方面的培养。有的学生由于缺乏耐力等意志品质,无法有效完成规定的身体素质训练,导致体育课收效甚微,达不到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全面发展的目的。
  (二)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无法得到保证
  由于体育课程考核方式与其他主科不同,因此体育课在很多学校中不受重视。在一些体育教师资源缺乏的学校,因为没有足够的体育教师,体育课时被压缩,使学生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身体素质训练;还有一些学校,为了提升主科成绩,人为挤占体育课时,使学生失去上体育课的机会,不能实现全面发展。体育课堂教学无法得到保证的情况下,会大大削弱学生在身体素质培养方面的需要,从而导致学生整体身体素质的下降。
  (三)体育教师德育教育水平有待提高
  体育教师精通体育专业,但是对德育教育研究甚少,因此在日常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只注重本专业领域的拓展,而无法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德育教育,这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体育教师要开阔视野,跳出专业领域的限制,加强德育教育方面的进修和提高,在体育课堂上注重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熏陶和培养,让学生以德育为支撑,实现体育课堂的有效开展。
  二、在体育课堂中渗透德育教育时要注意的事项
  (一)充分利用学校德育教育资源
  2017年8月,教育部印发了《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其指出,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增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时代性、科学性和实效性。可见德育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学校对德育教育的力度也在逐步加大。在这个有利的背景下,在体育课堂中渗透德育教育,让学生在强大的心理素质支撑下实现体育素质的锻炼和提高,会使越来越多的学生受益。学校和教师可以利用现有的学校德育教育资源,将其渗透到体育课堂中,为有效实现体育课堂教学效果提供德育和心理支撑。
  (二)注重德育教育在体育课堂中的长期性
  德育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渐渐走进学生内心,浸润学生的人生发展。在体育课堂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因为处于青少年时期的学生,其心理是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对其进行德育教育也要遵循其年龄特点和规律,要长期关注学生在体育课堂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潜移默化地对其进行疏导和德育教育,让其感到润物细无声的温暖和关爱,从而增强意志品质,更加热爱体育,提高身体素质。
  (三)在体育课堂的德育教育中因材施教
  由于小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逐渐形成的阶段,其心理发展和品德发展都不是很成熟,再加上学生个体的差异,就需要教师在体育课堂的德育教育中关注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对于学习能力较强、乐观向上、意志品质好的学生,教师应该为其提供更优质的德育教育,助力其在体育课堂上更加有效地接受体育训练,增强体魄,为学习打下良好的身体基础。对于学习能力较弱、自卑悲观、意志品质相对薄弱的学生来说,教师就要从关爱学生入手,用温暖的德育教育浸润学生的心灵,打开他们的心扉,帮助其建立自信,增强其面对困难和挫折的信心和能力,让他们从根本上获得发自内心的力量。
  三、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做法
  (一)注重夯实德育理论,在体育课堂中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德育教育
  德育教育是需要理论基礎作为支撑的,只有打好理论基础,才能在实际教学和学习中更好地开展相关的德育教育,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但是枯燥的理论对于学生来说是不容易接受的,这就需要教师开动脑筋,让德育理论深入学生内心。
  例如,学生甲对长跑有抵触情绪,一到要长跑时就畏惧退缩。教师可以在德育理论方面对其进行教育和指导,从而让其克服困难、磨炼意志、形成坚韧不拔的品质。这有助于其面对未来的学习道路,帮助其建立起良好的行为习惯。通过体育素质训练增强耐力与意志力,从而培育更有情操、更高尚的意志品质。此外,教师还可以借鉴优秀课堂案例,将德育教育渗透到体育课堂教学中。
  (二)关注学生心理变化,在体育课堂中让德育教育浸润学生心灵
  由于体育课堂需要消耗大量体能,会让学生产生畏难心理:一想到要做大量运动,一些对运动抵触的学生就会对体育课产生厌恶情绪。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多注意观察学生心理动态,了解其所思所想,对在体育课堂上不积极参与课堂互动的学生多加关注,了解其心理变化,用德育教育浸润学生心灵,从思想上调动学生积极参与体育课堂的积极性。
  例如,在进行排球传球训练时,一些学生因为技术不过关,总是无法将球顺利传给同学,导致传球速度缓慢,耽误课堂进程,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对传球训练产生畏难情绪,从而拒绝参加这类训练。出现这种情况时,教师要从学生心理出发,与学生谈心,了解其思想动态,利用德育课堂中的如何建立自信、如何与同学相处等知识解开学生心结,让学生迎难而上,找回自信,与同学融洽相处,积极参与集体活动,在集体中感受向上的力量,为自己的学习营造良好的氛围。
  (三)采用多样的教学模式,增强德育在体育课堂中的有效作用
  如果单纯采取说教进行德育教育,会让学生产生厌恶情绪,削弱教学效果,因此在体育课堂中,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可以采用多样的教学模式来巩固德育教育的有效性。
  例如,在进行跑步训练时,教师可以改变以往让学生绕着操场跑步的简单模式,采用接力竞赛跑的方式,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接力跑完相同的距离,用时最短的小组胜出。这样就会大大激发学生对跑步的兴趣,让其在团队合作中增强团队意识,培养其乐群精神,让德育潜移默化地影响每一个学生,让学生在运动中感悟运动的力量、团队的力量,收获胜利的喜悦。
  四、结语
  总之,在小学体育课堂中时刻注意引入德育教育,让学生感受到德育的价值,无论是对学生的发展,还是对教师的教学,都具有重要意义。德育教育会增强学生的意志品质,而体育课堂正需要学生具有顽强的毅力,完成较大强度的体能训练。长期的体育课堂训练又会增强学生的耐受力和意志力,让学生的意志品质得到有效提升,从而更加热爱体育,其身心健康也得到有力促进。这对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大有裨益。因此,注重在小学体育课堂中渗透德育教育,对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参考文献:
  [1]杨建民.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策略研究[J].体育师友,2019(02).
  [2]徐娟.小学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学理念的有关策略[J].好日子,2020(12).
  [3]彭斌.小学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措施研究[J].速读(中旬),2019(09).
  [4]赵书凤.新形势下小学体育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策略探索[J].农家参谋,2020(03).
其他文献
澳大利亚的水下旅馆可以令客人与大堡礁附近的鱼类“共眠”。  鉴于几年前旅游市场高价销售的乱象,新西兰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措施规范市场。然而,很多导游会发挥他们的知识优势、语言优势以及对当地风土人情掌握的优势,采用规避性对策。这些导游中,很多都是当地的大学毕业生,不少还是研究生,人人谈吐有道,个个巧舌如簧,几句话就能拉近和客人间的距离,于是很快激起对方的好感,产生信任,而这种信任最终当然要转化为购物动力
期刊
摘 要: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用语是语文教师教学用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语文教师开展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手段,贯穿语文课堂教学始终,具有多元性、针对性、发展性的特点;具有诊断和反馈、激励和启发、调控和导向等作用。研究发现,小学语文课堂评价语言存在缺乏针对性、缺乏情感性、评价用语单一、缺乏多元化等問题,文章就其存在的问题提出改善策略,从提高语文教师对教学评价用语的认识、关注语文教学评价用语的多元性、增强语
中華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  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是传承与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而重要的途径。同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拥有强大的育人功能,既能涵养学生的良好品德与素养,又能增强学生的民族文化自信。  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应内容明确、载体多样、要求分层,这是2021年1月教育部印发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中的重要精神
期刊
卡车行驶在美国州际公路上,行程漫长,沿途荒凉而寂寞。  1990年愚人节凌晨,一台彼得比尔特重型卡车停在亚利桑那州的10号公路路边,不远处是卡萨格兰德市。作为高速公路上的霸王车型,这台卡车闪烁着危险信号灯,散发出一丝丝不祥之兆。警官迈克·米勒开着巡逻车,远远就注意到了闪烁着的信号灯。  米勒停了下来,想知道是不是卡车有故障,看看司机是否需要帮助。米勒拿手电筒在卡车周围照了照,没有看到司机,但注意到
期刊
摘 要:儿童诗是特意为儿童所创作的诗歌,也是儿童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儿童的想象力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但广大一线教师对儿童诗课程资源的开发研究较少,可直接利用的课程资源不多。作为南方分级阅读儿童诗教学研究基地,广州市番禺区沙湾京兆小学自2012年起开展儿童诗教学研究,主要从校园、社区两方面开发儿童诗课程资源,并取得较好成果。  关键词:儿童诗;课程资源;资源开发  儿童诗是以儿童为主体接受对象
摘 要:《鸿门宴》是《史记》的名篇,樊哙是其中的主角。可是很多人认为樊哙是孔武有余而智慧不足,文章通过对《史记》名篇《鸿门宴》以及《史记》其他的相关篇目证明樊哙不是一个莽夫,他身上具有忠勇、勇武、英勇、急智、智谋、机智的特点,同时通过对司马迁《史记》记载真实性的考据,进一步证明了历史上樊哙智勇双全的真实性。  关键词:司马迁;《史记》;樊哙;人物形象  一、《鸿门宴》中樊哙智勇形象的塑造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