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各个航空公司为了满足自身发展的实际需求,大多采取了租赁引进飞机的方式,虽然这种飞机引进方式有效的降低了航空公司的运营成本。本文主要是就我国飞机租赁业务的风险因素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航空公司;飞机租赁;风险管理
一、飞机租赁的特征分析
飞机租赁作为航空公司最重要的融资渠道之一,其与股权、债权等融资方式相比较而言,自身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由于飞机的价格昂贵,所以航空公司在发展的过程中,自身运力的不断提升离不开大量资本的支持,而飞机租赁这一灵活的融资方式,不仅彻底解决了航空公司资本投入过大的问题,同时也为航空公司运力的提升提供了全面的支持。(2)租赁飞机在税务方面所获得的优惠政策。西方发达国家为了鼓励本国租赁业务的迅速发展,实现本国进出口产品收支平衡的目的,一般对于租赁行业都会采取相应的税收优惠政策。租赁公司作为飞机的所有者,其不仅在开展业务的过程中获得了投资国所在地的投资、折旧利息等各方面的利益,同时也相应的获得了信贷方面的优惠。(3)飞机租赁业务的开展对于航空公司经营灵活性的提升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与传统的自购飞机相比较而言,租赁飞机不仅最大限度的缓解了航空公司自身的资金压力问题,为其生产能力的迅速扩展奠定了基础。另外,由于航空产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对于政治、经济环境的敏感性相对较高,所以,如果政治经济形势发生变化的话,那么航空公司也可以及时的利用租赁方式予以合理的应对。就目前我国民航飞机租赁产业的发展现状而言,租赁飞机交易结构复杂程度过高是其存在的主要缺点。由于飞机租赁业务在开展的过程中,往往涉及到不同国家的法律和会计制度,所以导致航空公司在飞机租赁过程中需要面对政治、经营、金融、残值等各方面的风险,而这些风险因素的存在也是制约我国飞机租赁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二、我国飞机租赁业务风险因素
(一)我国飞机租赁业务经营风险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航空产业也进入了市场需求高速增长的阶段,而我国政府部门采取的开放国内行业准入制度与加快国际航线航权开放的政策,虽然为众多看好中国航空市场的航空公司加大对中国航空市场投入力度提供了便利,但是这一政策的实施,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我国航空市场竞争激烈程度的增加,出现了严重的市场高速增长与收益持续走低并存的问题。之所以出现这样的问题,主要是由于我国的航空市场生处于发展不成熟的阶段,各个航空公司所开展的业务大多采取的是无差异服务的模式,再加上客户在选择航空公司的过程中,主要是以价格作为其判断的标准和依据。所以,如果航空公司在发展的过程中,无法通过改进自身经营管理模式,提升服务质量的方式促进企业经济效益时,往往就会采取价格战的方式扩大市场份额,而这也就造成了各个航空公司之间激烈价格竞争现象的频繁出现。虽然我国的航空运输产业经过长期的发展,其运量、运力等各方面都呈现出稳步增长的发展趋势,但是由于受到价格不断下调等因素的影响,航空公司的经济利润却没有出现明显增长的趋势。
(二)风险管理意识较弱
经过深入的调查研究发现,我国大多数航空公司都存在着风险管理意识不足的现象。很多航空公司对于风险管理的理解和认识仍然停留在灾难性事件的管理上,所以其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只是简单的制定了应对灾难性事件的应急程序,而并没有将风险管理与企业的战略发展目标紧密的结合在一起。正是因为存在这方面的问题,所以如果航空公司在发展过程中,遭受打击的话,不仅其自身的弱点会全部暴露出来,同时也会造成无法估量的损失。
(三)租赁增加了航空公司的流动性风险
飛机租赁到期前,各个航空公司只需要根据规定交付相应的租金即可,在这一过阶段航空公司所面临的资金压力也相对较小。而在飞机租赁结束后,因为航空公司需要向租赁公司支付租赁残值,所以导致航空公司支付压力的增加。再加上国际飞机租赁经常因为汇率波动等因素的影响,不仅导致航空公司出现了每期还款额度不同的现象,而且也造成企业现金流波动的加大。虽然我国航空公司在发展的过程中,通过租赁方式实现了大规模引进飞机的目的,但是,由于在飞机租赁过程中忽略了对于外币资金支付的全面考虑和科学安排,所以导致很多航空公司在不同年份都出现了外币资金支付总量与结构不合理的现象,这些现象的存在不仅导致航空公司资金成本的上升,同时航空公司所面临的流动性风险也越来越大。
(四)技术风险分析
航空公司在开展飞机租赁业务的过程中,其存在的技术风险主要指的是相关设备的无形损耗。而设备的无形损耗则是科学技术不断发展而产生的一种经济现象,这就导致航空公司在飞机租赁的过程中,因为必须承担设备的无形损耗速度高于实际速度而遭受不必要的损失。另外,飞机制造企业为了自身经济效益的不断提高,在飞机研制的过程中往往会通过采用大量的新技术促进飞机安全性能不断提高的方式,以达到帮助航空公司运营效率稳步提升、运营成本有效降低的目的。
三、我国飞机租赁业务风险防范
(一)建立飞机融资项目预警机制
飞机融资项目预警机制是在与曾飞机租赁主要风险因素的基础上建立的。航空公司在开展飞机租赁业务的过程中,必须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实时的监控风险预警的定性和定量指标,同时将租赁风险评估信息及时的反馈至风险控制部门,以便于及时的纠正飞机租赁业务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风范和降低风险发生的几率。另外,由于风险预警机制是以动态的方式实现有效控制飞机租赁风险的,这一预警机制在运行过程中,必须通过设定风险预警指标的方式,才能确保风险控制部门准确的掌握和控制风险因素的发生。
(二)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虽然科学技术是现代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但是人才却是企业能否发展壮大的关键。任何一个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都必须将人才培养作为企业发展的首要工作。所以我国飞机租赁产业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相关部门必须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加强飞机租赁技术风险管理和控制的力度,积极的进行既精通法律、会计、英语、金融等专业知识,又熟悉飞机性能知识的综合性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才能在有效降低飞机租赁风险的同时,促进航空公司管理水平的全面提升。另外,航空公司在加大先进飞机租赁、飞机资产管理与飞机维修技术和理念引进的过程中,必须通过开展具有针对性培训的方式,促进企业人才专业水平的不断提升,才能实现优化企业专业人才队伍知识结构的目的,为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以及风险控制技术的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进一步加强内部经营管理,改善服务质量,提高市场竞争力
航空公司在发展的过程中,必须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社会公众提供咨询、实时查询、订票、登机注册等相关的服务,通过为顾客提供优质服务的方式,不仅有助于航班延误现象发生几率的降低,促进了顾客满意度的稳步提升,同时也为企业市场竞争力的提高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另外,作为航空公司而言,应该采取改革票价机制的方式,建立完善的收益管理体系,才能在不断拓展营销市场的基础上,促进企业市场占有率的不断提高,为企业管理水平与核心竞争力的提升提供全面的支持。
(四)逐步增加国产飞机租赁的比例
进入二十世纪后,波音公司与空客公司成为了国际航空飞机制造业的主导者。而我国民航企业所购买和租赁的飞机也是以这两家制造的飞机为主,这种垄断现象不仅导致我国民航企业在飞机租赁过程中的议价权利较小,同时飞机的维修与保养对于两家公司的依赖性也相对较大,最终导致飞机维修与保养费用支出的大幅度提升。所以,为了彻底改变这一现状,各个国家已经将自身航空产业作为其战略产业发展,而我国也积极的顺应国际潮流,将研制和发展大型飞机作为国家重点工程项目,这一发展策略不仅为我国飞机制造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同时也为我国民航企业国际飞机租赁议价权利的提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四、结束语
总之,飞机租赁作为世界金融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随着世界今天体系发展过程中,新的融资结构的出现,我国的飞机租赁业务也向着更加科学的方向稳步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孙健虎.我国飞机租赁现状及对策[J].中国民用航空,2018,(10):70-72.
[2]张馨文.我国税收政策对飞机租赁业的影响研究[D].中国民航大学,2017.
作者简介:
徐蕾彬,空中客车(天津)总装有限公司。
关键词:航空公司;飞机租赁;风险管理
一、飞机租赁的特征分析
飞机租赁作为航空公司最重要的融资渠道之一,其与股权、债权等融资方式相比较而言,自身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由于飞机的价格昂贵,所以航空公司在发展的过程中,自身运力的不断提升离不开大量资本的支持,而飞机租赁这一灵活的融资方式,不仅彻底解决了航空公司资本投入过大的问题,同时也为航空公司运力的提升提供了全面的支持。(2)租赁飞机在税务方面所获得的优惠政策。西方发达国家为了鼓励本国租赁业务的迅速发展,实现本国进出口产品收支平衡的目的,一般对于租赁行业都会采取相应的税收优惠政策。租赁公司作为飞机的所有者,其不仅在开展业务的过程中获得了投资国所在地的投资、折旧利息等各方面的利益,同时也相应的获得了信贷方面的优惠。(3)飞机租赁业务的开展对于航空公司经营灵活性的提升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与传统的自购飞机相比较而言,租赁飞机不仅最大限度的缓解了航空公司自身的资金压力问题,为其生产能力的迅速扩展奠定了基础。另外,由于航空产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对于政治、经济环境的敏感性相对较高,所以,如果政治经济形势发生变化的话,那么航空公司也可以及时的利用租赁方式予以合理的应对。就目前我国民航飞机租赁产业的发展现状而言,租赁飞机交易结构复杂程度过高是其存在的主要缺点。由于飞机租赁业务在开展的过程中,往往涉及到不同国家的法律和会计制度,所以导致航空公司在飞机租赁过程中需要面对政治、经营、金融、残值等各方面的风险,而这些风险因素的存在也是制约我国飞机租赁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二、我国飞机租赁业务风险因素
(一)我国飞机租赁业务经营风险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航空产业也进入了市场需求高速增长的阶段,而我国政府部门采取的开放国内行业准入制度与加快国际航线航权开放的政策,虽然为众多看好中国航空市场的航空公司加大对中国航空市场投入力度提供了便利,但是这一政策的实施,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我国航空市场竞争激烈程度的增加,出现了严重的市场高速增长与收益持续走低并存的问题。之所以出现这样的问题,主要是由于我国的航空市场生处于发展不成熟的阶段,各个航空公司所开展的业务大多采取的是无差异服务的模式,再加上客户在选择航空公司的过程中,主要是以价格作为其判断的标准和依据。所以,如果航空公司在发展的过程中,无法通过改进自身经营管理模式,提升服务质量的方式促进企业经济效益时,往往就会采取价格战的方式扩大市场份额,而这也就造成了各个航空公司之间激烈价格竞争现象的频繁出现。虽然我国的航空运输产业经过长期的发展,其运量、运力等各方面都呈现出稳步增长的发展趋势,但是由于受到价格不断下调等因素的影响,航空公司的经济利润却没有出现明显增长的趋势。
(二)风险管理意识较弱
经过深入的调查研究发现,我国大多数航空公司都存在着风险管理意识不足的现象。很多航空公司对于风险管理的理解和认识仍然停留在灾难性事件的管理上,所以其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只是简单的制定了应对灾难性事件的应急程序,而并没有将风险管理与企业的战略发展目标紧密的结合在一起。正是因为存在这方面的问题,所以如果航空公司在发展过程中,遭受打击的话,不仅其自身的弱点会全部暴露出来,同时也会造成无法估量的损失。
(三)租赁增加了航空公司的流动性风险
飛机租赁到期前,各个航空公司只需要根据规定交付相应的租金即可,在这一过阶段航空公司所面临的资金压力也相对较小。而在飞机租赁结束后,因为航空公司需要向租赁公司支付租赁残值,所以导致航空公司支付压力的增加。再加上国际飞机租赁经常因为汇率波动等因素的影响,不仅导致航空公司出现了每期还款额度不同的现象,而且也造成企业现金流波动的加大。虽然我国航空公司在发展的过程中,通过租赁方式实现了大规模引进飞机的目的,但是,由于在飞机租赁过程中忽略了对于外币资金支付的全面考虑和科学安排,所以导致很多航空公司在不同年份都出现了外币资金支付总量与结构不合理的现象,这些现象的存在不仅导致航空公司资金成本的上升,同时航空公司所面临的流动性风险也越来越大。
(四)技术风险分析
航空公司在开展飞机租赁业务的过程中,其存在的技术风险主要指的是相关设备的无形损耗。而设备的无形损耗则是科学技术不断发展而产生的一种经济现象,这就导致航空公司在飞机租赁的过程中,因为必须承担设备的无形损耗速度高于实际速度而遭受不必要的损失。另外,飞机制造企业为了自身经济效益的不断提高,在飞机研制的过程中往往会通过采用大量的新技术促进飞机安全性能不断提高的方式,以达到帮助航空公司运营效率稳步提升、运营成本有效降低的目的。
三、我国飞机租赁业务风险防范
(一)建立飞机融资项目预警机制
飞机融资项目预警机制是在与曾飞机租赁主要风险因素的基础上建立的。航空公司在开展飞机租赁业务的过程中,必须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实时的监控风险预警的定性和定量指标,同时将租赁风险评估信息及时的反馈至风险控制部门,以便于及时的纠正飞机租赁业务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风范和降低风险发生的几率。另外,由于风险预警机制是以动态的方式实现有效控制飞机租赁风险的,这一预警机制在运行过程中,必须通过设定风险预警指标的方式,才能确保风险控制部门准确的掌握和控制风险因素的发生。
(二)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虽然科学技术是现代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但是人才却是企业能否发展壮大的关键。任何一个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都必须将人才培养作为企业发展的首要工作。所以我国飞机租赁产业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相关部门必须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加强飞机租赁技术风险管理和控制的力度,积极的进行既精通法律、会计、英语、金融等专业知识,又熟悉飞机性能知识的综合性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才能在有效降低飞机租赁风险的同时,促进航空公司管理水平的全面提升。另外,航空公司在加大先进飞机租赁、飞机资产管理与飞机维修技术和理念引进的过程中,必须通过开展具有针对性培训的方式,促进企业人才专业水平的不断提升,才能实现优化企业专业人才队伍知识结构的目的,为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以及风险控制技术的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进一步加强内部经营管理,改善服务质量,提高市场竞争力
航空公司在发展的过程中,必须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社会公众提供咨询、实时查询、订票、登机注册等相关的服务,通过为顾客提供优质服务的方式,不仅有助于航班延误现象发生几率的降低,促进了顾客满意度的稳步提升,同时也为企业市场竞争力的提高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另外,作为航空公司而言,应该采取改革票价机制的方式,建立完善的收益管理体系,才能在不断拓展营销市场的基础上,促进企业市场占有率的不断提高,为企业管理水平与核心竞争力的提升提供全面的支持。
(四)逐步增加国产飞机租赁的比例
进入二十世纪后,波音公司与空客公司成为了国际航空飞机制造业的主导者。而我国民航企业所购买和租赁的飞机也是以这两家制造的飞机为主,这种垄断现象不仅导致我国民航企业在飞机租赁过程中的议价权利较小,同时飞机的维修与保养对于两家公司的依赖性也相对较大,最终导致飞机维修与保养费用支出的大幅度提升。所以,为了彻底改变这一现状,各个国家已经将自身航空产业作为其战略产业发展,而我国也积极的顺应国际潮流,将研制和发展大型飞机作为国家重点工程项目,这一发展策略不仅为我国飞机制造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同时也为我国民航企业国际飞机租赁议价权利的提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四、结束语
总之,飞机租赁作为世界金融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随着世界今天体系发展过程中,新的融资结构的出现,我国的飞机租赁业务也向着更加科学的方向稳步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孙健虎.我国飞机租赁现状及对策[J].中国民用航空,2018,(10):70-72.
[2]张馨文.我国税收政策对飞机租赁业的影响研究[D].中国民航大学,2017.
作者简介:
徐蕾彬,空中客车(天津)总装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