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2.5亿美元收购里昂证券的消息并没有想象中那么轰动。
7月23日,中信证券发布这次收购公告后的第一个交易日,其A股和H股分别下跌4%和7%,市场似乎并没有因这一消息而显示出特别的兴奋。
两者整合过程中的经营风险,以及里昂证券自身的财务情况,被看成这起并购案最大的隐忧。
摩根大通的分析表示,里昂证券的企业经营文化相对独立,国资背景的中信证券能否处理好双方整合中的文化差异问题是关键。目前,这家机构维持中信证券“中性”评 级。
2011年全年,里昂证券利润大幅下挫95%至460万美元,归属于股东的净利润为亏损1000万美元。相比5.62亿美元的最新资产净值,中信证券报出的12.5亿美元的收购价格似乎难免有出价过高的嫌疑。
但熟悉中信证券的知情人士对《第一财经周刊》表示,亏损1000万美元是因为只计算了其在亚太区(不包括日本)的业绩,而日本和美国的两部分业务是以其控股方“东方汇理银行”的法人身份进行操作的。
中信证券和里昂证券达成的协议中也表明,东方汇理银行必须促成在纽约新成立一家股本金不低于7500万美元的新的全资附属公司,将这家新公司的股本和此前里昂在美国的业务一并转让新里昂证券。
这笔股本金也因此被算在了收购成本之中。另外中信还希望依托里昂的全球清算平台,以及东方汇理银行现有的国际客户群拓展业务范围。按照知情者的分析,如果单纯按12.5亿美元除以5.62亿美元,得出的市净率(PB)大概是2.2倍;但若综合上述三方面因素,内部计算出的市净率为1.6倍,被认为是“合理的价格”。
这不是中信证券第一次针对海外市场的谋划。早在2007年,中信证券就曾计划通过换股的方式,与原美国第五大投资银行—贝尔斯登合资在香港成立新公司,来整合双方在亚洲的业务。但当年年末次贷危机爆发,濒临破产的贝尔斯登最终被摩根大通收购。
对里昂证券的收购直接体现了中信“全球网络”的战略。其董事长王东明表示,希望借助彼此平台,协助国际客户进入中国市场。
里昂证券的前身是Winfull Laing & Cruickshank的证券公司,之后因法国里昂信贷银行控股而更名。
从2010年5月,中信首次公布拟与东方汇理银行的合作以来,并购方案几经调整。包括组建一间双方各占50%股权的合资公司、或者收购同属东方汇理旗下的里昂及盛富证券各19.9%的股权等。
最终全盘收购里昂、放弃盛富,表明中信对于海外业务的扩张规模仍然有些谨慎。
相比主要在欧洲开展业务的盛富,里昂的业务重心在亚太地区。收购里昂更有利于中信整合双方在香港的经纪业务。另外,在由《华尔街日报》发起的“2011年中国内地十佳分析师”评选中,里昂证券旗下有四名分析师入围,显示出其不错的研究能力—这也正是中信证券所急需的。
中信证券的其他国际化举动
1.与南美最大的独立投行—巴西百达(BTG Pactua)合作。(时间未知,2011年8月中信国际董事长德地立人采访时说,已经合作)
2. 2011年10月,H股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挂牌上市并开始交易,筹集资金用于海外业务平台的构建,包括建立或择机收购海外研究、销售及交易网络等。
3. 2012年2月,被爆已向美国监管部门申请证券业务牌照,计划开展股票及债券承销业务。
7月23日,中信证券发布这次收购公告后的第一个交易日,其A股和H股分别下跌4%和7%,市场似乎并没有因这一消息而显示出特别的兴奋。
两者整合过程中的经营风险,以及里昂证券自身的财务情况,被看成这起并购案最大的隐忧。
摩根大通的分析表示,里昂证券的企业经营文化相对独立,国资背景的中信证券能否处理好双方整合中的文化差异问题是关键。目前,这家机构维持中信证券“中性”评 级。
2011年全年,里昂证券利润大幅下挫95%至460万美元,归属于股东的净利润为亏损1000万美元。相比5.62亿美元的最新资产净值,中信证券报出的12.5亿美元的收购价格似乎难免有出价过高的嫌疑。
但熟悉中信证券的知情人士对《第一财经周刊》表示,亏损1000万美元是因为只计算了其在亚太区(不包括日本)的业绩,而日本和美国的两部分业务是以其控股方“东方汇理银行”的法人身份进行操作的。
中信证券和里昂证券达成的协议中也表明,东方汇理银行必须促成在纽约新成立一家股本金不低于7500万美元的新的全资附属公司,将这家新公司的股本和此前里昂在美国的业务一并转让新里昂证券。
这笔股本金也因此被算在了收购成本之中。另外中信还希望依托里昂的全球清算平台,以及东方汇理银行现有的国际客户群拓展业务范围。按照知情者的分析,如果单纯按12.5亿美元除以5.62亿美元,得出的市净率(PB)大概是2.2倍;但若综合上述三方面因素,内部计算出的市净率为1.6倍,被认为是“合理的价格”。
这不是中信证券第一次针对海外市场的谋划。早在2007年,中信证券就曾计划通过换股的方式,与原美国第五大投资银行—贝尔斯登合资在香港成立新公司,来整合双方在亚洲的业务。但当年年末次贷危机爆发,濒临破产的贝尔斯登最终被摩根大通收购。
对里昂证券的收购直接体现了中信“全球网络”的战略。其董事长王东明表示,希望借助彼此平台,协助国际客户进入中国市场。
里昂证券的前身是Winfull Laing & Cruickshank的证券公司,之后因法国里昂信贷银行控股而更名。
从2010年5月,中信首次公布拟与东方汇理银行的合作以来,并购方案几经调整。包括组建一间双方各占50%股权的合资公司、或者收购同属东方汇理旗下的里昂及盛富证券各19.9%的股权等。
最终全盘收购里昂、放弃盛富,表明中信对于海外业务的扩张规模仍然有些谨慎。
相比主要在欧洲开展业务的盛富,里昂的业务重心在亚太地区。收购里昂更有利于中信整合双方在香港的经纪业务。另外,在由《华尔街日报》发起的“2011年中国内地十佳分析师”评选中,里昂证券旗下有四名分析师入围,显示出其不错的研究能力—这也正是中信证券所急需的。
中信证券的其他国际化举动
1.与南美最大的独立投行—巴西百达(BTG Pactua)合作。(时间未知,2011年8月中信国际董事长德地立人采访时说,已经合作)
2. 2011年10月,H股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挂牌上市并开始交易,筹集资金用于海外业务平台的构建,包括建立或择机收购海外研究、销售及交易网络等。
3. 2012年2月,被爆已向美国监管部门申请证券业务牌照,计划开展股票及债券承销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