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教师角色的真正转变

来源 :东方娃娃·保育与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mdx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儿童立场”“以儿童为中心”“儿童在前,教师在后”……这样的表述在探讨幼儿教育的很多场合常能听到,用来描述儿童的自主学习。然而现实是,尽管在许多实践场景中,教师努力想要呈现儿童的自主学习,呈现游戏、学习中的“儿童中心”,结果却不尽如人意。我们看到的常是表面“热热闹闹”,实则却被刻板流程所控制的“自主游戏”;所谓“源于儿童”的、却遵循成人思路的“生成课程”……究其原因,最大的障碍在于:教师的角色转变尚未真正发生。
  “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的这句话,想必大家都耳熟能详。但是,要实现教师角色的真正转变,仅将此作为教育实践的引导语是远远不够的,更需要教师将其内化为教育观念,进而转化为教育实践中的具体方法、策略。在倪艳彦老师带领小班幼儿完成一项看似不可能完成的“工作”中,我充分感受到教师角色转变的真实发生,以及教师的角色转变带给儿童的强大力量。
  在《和大树一起长啊长》这一案例中,我发现,教师主要通过以下四步实现了角色转变:
  第一步,相信与退位。开学之初的班级环境创设,一直以来是教师的重点工作,尤其是小班年龄段,即使是在关注儿童的视角下,幼儿最多也就是参与一些辅助性“工作”。但在这一案例中,教师因为相信幼儿而选择退到其身后,把问题抛给幼儿,由大家一起商量新学期的班级环境“要不要变”以及“怎样变”,吸引了幼儿对班级环境的关注,对自己以往作品的珍惜,更重要的是引发了幼儿对环境是否适宜以及需要什么样的新环境等问题的主动思考。
  第二步,协商与等待。孩子们的想法是零星的、碎片化的,很难一下子就有清晰的规划,更不可能在行动之前就有明确的行动步骤与方案。案例中,孩子们从决定拆除旧装饰,到想在教室“种”一棵大树,到收集材料、探索小树,再到創作一棵大树,经历了从混沌到逐步明确的过程。教师的可贵之处在于,没有急于把自己的想法灌输给幼儿,而是采用跟幼儿协商的方式,鼓励幼儿积极参与,等待幼儿发现问题,并鼓励他们主动想办法解决问题。唯有此,幼儿才能充分发挥其主动性,逐步养成讨论与反思的习惯。
  第三步,尊重与接纳。在许多大人眼中,幼儿的想法和行为常常是幼稚的,不恰当的。但在本案例中,当幼儿想要在教室“种”一棵大树时,当幼儿从户外搬来的“宝贝”越来越多、教室里越来越乱时,当幼儿只能做出一棵“小树”时……教师往往都能先平静地接纳,尊重幼儿的想法与自由表达,允许幼儿先自主收集材料,接受教室暂时性的拥堵杂乱……只有当幼儿充分感受到老师的善意与尊重,知道自己的想法、做法不会被轻易否定、招致批评时,他们才能产生真正的安全感,进而真正投入学习、探究中。
  第四步,支持与引领。在自主活动中,教师的支持与引领对于幼儿的经验提升有重要作用。在《和大树一起长啊长》中,教师为幼儿的自主学习提供了诸多有效支持。在“变与不变”的讨论中,教师提出“在开始做这些新想法之前,我们需要先做什么呢”帮助幼儿明确班级环境创设的基本步骤;在幼儿只忙于收集材料,对于大树的建造一筹莫展时,教师带领幼儿走近一棵真实的树,引导幼儿观察、讨论,鼓励幼儿用肢体演示树的基本结构;在与幼儿共同寻找材料,参与大树的建构时,教师先后采用了提建议、提问等多种方式,为幼儿的探究、学习及时提供帮助,有效促进了幼儿经验的积累与提升。
  《和大树一起长啊长》这一案例中,正是由于教师实现了真正的角色转变,才能更接近师生“互生共长”这一教育的理想境界。
其他文献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园“要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空间……”我园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家庭资源,联系幼儿自身生活和周边自然环境,开展了园本特色课程——“行走课程”,并以此为主线进行课题立项,探索相关的理论,并在实践中验证、总结、提升,用来指导进一步的行走课程活动。  一、知行合一,深度融合社会生活实践  “行走课程”倡导幼儿在真实的情境中学习,是幼儿观察社
期刊
“新冠”疫情为人们的日常防护增加了许多往常从未有过的内容,对于抵抗力相对更弱的幼儿来说,防护要求须更加嚴格。孩子们每天必用的背包里不仅要放常规的备用衣物、汗巾、挂牌和水杯,还要把口罩、消毒洗手液等个人防疫用品妥当放置在易拿取的地方,背包里的东西陡然增多,加上家长不能进校园,早晚间放学整理小背包的任务突然全都落在孩子们自己的身上,这让他们有些不知所措。“我不知道我的袜子和裤子放在包的哪个位置。”“我
期刊
受功利主义影响,幼儿园绘本阅读当前被异化,表现为阅读碎片化、绘本工具化、提问程式化等,其原因是幼儿的审美本能被遮蔽、绘本的审美价值被过滤、阅读的审美目标被丢弃,后果是幼儿不爱阅读、不会阅读,更不能自主阅读或深度阅读。要奠定儿童的阅读素养,推动儿童的全面发展,幼儿园的绘本阅读活动应从本体出发,确立“美感”这一支点[1],让儿童读出绘本的本来“味道”。  一、功利阅读:幼儿园绘本阅读教学的异化  1.
期刊
绘本《托夫和他的种子》以一位小男孩的视角描绘了一颗种子的生长过程,在充满童趣的画面和饱含情感的文字背后,不仅仅是小男孩对一颗种子的喜爱,更是一段循环往复、生生不息,蕴含着生命真谛的故事……  对于孩子来说,最珍贵的礼物就是大自然的馈赠。托夫是许许多多个孩子的缩影,一条小溪、一片草地、一个山洞,便是他们的秘密天地;一粒种子、一片树叶、一颗石子,就是他们最亲密的玩伴。《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
期刊
画家常玉被称为世界级的绘画大师,绘画对他而言是一种自然的情感宣泄,不讲究画理,随兴所至。作品《绿底梅花》是一幅以梅花为题材的绘画作品,画家运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不同形态的梅花枝干和点缀其中的梅花,既贴近幼儿生活,又别有一番趣味。笔者希望借助这一作品开展系列活动,通过有趣的肢体游戏帮助幼儿欣赏与理解艺术作品的情趣和意境,引导幼儿结合自身经验进行艺术创作,激发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提升幼儿的审美感知能力和
期刊
红·海(耿彦红 齐海潮)  绘本作家夫妻档。爱写,爱画,爱孩子,还爱游戏和旅游。喜欢大自然,养过各种小动物,十二生肖除了龙、虎、猴,基本上别的动物都养过。工作是写作、画画,还有给小孩子上美术课。2016年获得首个张乐平绘本奖之后,开启了绘本创作之路。主要获奖作品有:《小彩帽》《星星抓鸟》《月亮狼》《虾一跳》《猴婆婆的大苹果》《星星钓鱼》《猴小妹去上学》等,《你能帮帮我吗》获首届东方娃娃原创绘本奖优
期刊
金家坝幼儿园是一所农村幼儿园,这里有着独特的自然风貌与生态环境。如何有效利用农村资源,帮助幼儿在自然中充实生活、增进经验、满足天性、成就人格,是我园重点思考的问题。我们以“在自然中成长”为办园理念,围绕“以幼儿发展为本”这一中心,聚焦户外游戏场地建设,使幼儿与自然建立联系,鼓励幼儿在天然的游戏场地中直面挑战、体验参与的乐趣。但是我园户外环境的改建并不是一蹴而就,而是随着课程理念的转变先后经历了三个
期刊
孩童的世界是澄澈明净的,生活在这世界里的,是天真可爱的小人儿。从睡醒的那一刻开始,那小小的人儿就忙碌着,游戏着,一刻也不得闲。只要他愿意,“群星同他说话,天空也在他面前垂下,用朦胧的云和彩虹来愉悦他”(泰戈尔)。他时而安静,时而吵闹,此刻是天使,下一刻又会成为小恶魔。这就是我们全心全意爱着的孩子!  顽皮是孩子的天性,游戏是他们的生活。捣蛋鬼们的小脑袋里总是会有许多奇奇怪怪的想法,还会时不时地搞些
期刊
冬至作为二十四节气之一,意味着冬天的真正来临,是幼儿园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资源。每年这个时候,穿着厚厚羽绒服的小朋友就会盼望下雪,总能听到他们这样的讨论:“是不是天冷就要下雪?”“要到冬至以后才下雪,冬至以后才是真正的冬天。”“才不是,早都是冬天了,是冬天就下雪。”……孩子们对冬至和冬天是什么关系,冬至意味着什么,这一天人们习惯如何度过等充满好奇。为此,我设计了“玩转冬至”系列活动,通过亲身体验
期刊
歌表演《拔萝卜》是幼儿园小班的传统游戏活动,也是深受幼儿喜欢的舞台表演节目之一:几个小朋友戴着不同角色的头饰,唱着歌谣依次上台表演合力拔萝卜。而且经常是台上表演、台下大合唱,遥相呼应,非常有仪式感。  东方娃娃杂志社把这首经典儿歌做成了一本绘本,让幼儿在边唱边表演之前能看见故事,对故事情节和里面的角色有更为直观、具象的了解。从故事到歌曲,再到戏剧,这一过程让幼儿有了更多自主探究的空间,学习的内容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