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儿童立场”“以儿童为中心”“儿童在前,教师在后”……这样的表述在探讨幼儿教育的很多场合常能听到,用来描述儿童的自主学习。然而现实是,尽管在许多实践场景中,教师努力想要呈现儿童的自主学习,呈现游戏、学习中的“儿童中心”,结果却不尽如人意。我们看到的常是表面“热热闹闹”,实则却被刻板流程所控制的“自主游戏”;所谓“源于儿童”的、却遵循成人思路的“生成课程”……究其原因,最大的障碍在于:教师的角色转变尚未真正发生。
“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的这句话,想必大家都耳熟能详。但是,要实现教师角色的真正转变,仅将此作为教育实践的引导语是远远不够的,更需要教师将其内化为教育观念,进而转化为教育实践中的具体方法、策略。在倪艳彦老师带领小班幼儿完成一项看似不可能完成的“工作”中,我充分感受到教师角色转变的真实发生,以及教师的角色转变带给儿童的强大力量。
在《和大树一起长啊长》这一案例中,我发现,教师主要通过以下四步实现了角色转变:
第一步,相信与退位。开学之初的班级环境创设,一直以来是教师的重点工作,尤其是小班年龄段,即使是在关注儿童的视角下,幼儿最多也就是参与一些辅助性“工作”。但在这一案例中,教师因为相信幼儿而选择退到其身后,把问题抛给幼儿,由大家一起商量新学期的班级环境“要不要变”以及“怎样变”,吸引了幼儿对班级环境的关注,对自己以往作品的珍惜,更重要的是引发了幼儿对环境是否适宜以及需要什么样的新环境等问题的主动思考。
第二步,协商与等待。孩子们的想法是零星的、碎片化的,很难一下子就有清晰的规划,更不可能在行动之前就有明确的行动步骤与方案。案例中,孩子们从决定拆除旧装饰,到想在教室“种”一棵大树,到收集材料、探索小树,再到創作一棵大树,经历了从混沌到逐步明确的过程。教师的可贵之处在于,没有急于把自己的想法灌输给幼儿,而是采用跟幼儿协商的方式,鼓励幼儿积极参与,等待幼儿发现问题,并鼓励他们主动想办法解决问题。唯有此,幼儿才能充分发挥其主动性,逐步养成讨论与反思的习惯。
第三步,尊重与接纳。在许多大人眼中,幼儿的想法和行为常常是幼稚的,不恰当的。但在本案例中,当幼儿想要在教室“种”一棵大树时,当幼儿从户外搬来的“宝贝”越来越多、教室里越来越乱时,当幼儿只能做出一棵“小树”时……教师往往都能先平静地接纳,尊重幼儿的想法与自由表达,允许幼儿先自主收集材料,接受教室暂时性的拥堵杂乱……只有当幼儿充分感受到老师的善意与尊重,知道自己的想法、做法不会被轻易否定、招致批评时,他们才能产生真正的安全感,进而真正投入学习、探究中。
第四步,支持与引领。在自主活动中,教师的支持与引领对于幼儿的经验提升有重要作用。在《和大树一起长啊长》中,教师为幼儿的自主学习提供了诸多有效支持。在“变与不变”的讨论中,教师提出“在开始做这些新想法之前,我们需要先做什么呢”帮助幼儿明确班级环境创设的基本步骤;在幼儿只忙于收集材料,对于大树的建造一筹莫展时,教师带领幼儿走近一棵真实的树,引导幼儿观察、讨论,鼓励幼儿用肢体演示树的基本结构;在与幼儿共同寻找材料,参与大树的建构时,教师先后采用了提建议、提问等多种方式,为幼儿的探究、学习及时提供帮助,有效促进了幼儿经验的积累与提升。
《和大树一起长啊长》这一案例中,正是由于教师实现了真正的角色转变,才能更接近师生“互生共长”这一教育的理想境界。
“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的这句话,想必大家都耳熟能详。但是,要实现教师角色的真正转变,仅将此作为教育实践的引导语是远远不够的,更需要教师将其内化为教育观念,进而转化为教育实践中的具体方法、策略。在倪艳彦老师带领小班幼儿完成一项看似不可能完成的“工作”中,我充分感受到教师角色转变的真实发生,以及教师的角色转变带给儿童的强大力量。
在《和大树一起长啊长》这一案例中,我发现,教师主要通过以下四步实现了角色转变:
第一步,相信与退位。开学之初的班级环境创设,一直以来是教师的重点工作,尤其是小班年龄段,即使是在关注儿童的视角下,幼儿最多也就是参与一些辅助性“工作”。但在这一案例中,教师因为相信幼儿而选择退到其身后,把问题抛给幼儿,由大家一起商量新学期的班级环境“要不要变”以及“怎样变”,吸引了幼儿对班级环境的关注,对自己以往作品的珍惜,更重要的是引发了幼儿对环境是否适宜以及需要什么样的新环境等问题的主动思考。
第二步,协商与等待。孩子们的想法是零星的、碎片化的,很难一下子就有清晰的规划,更不可能在行动之前就有明确的行动步骤与方案。案例中,孩子们从决定拆除旧装饰,到想在教室“种”一棵大树,到收集材料、探索小树,再到創作一棵大树,经历了从混沌到逐步明确的过程。教师的可贵之处在于,没有急于把自己的想法灌输给幼儿,而是采用跟幼儿协商的方式,鼓励幼儿积极参与,等待幼儿发现问题,并鼓励他们主动想办法解决问题。唯有此,幼儿才能充分发挥其主动性,逐步养成讨论与反思的习惯。
第三步,尊重与接纳。在许多大人眼中,幼儿的想法和行为常常是幼稚的,不恰当的。但在本案例中,当幼儿想要在教室“种”一棵大树时,当幼儿从户外搬来的“宝贝”越来越多、教室里越来越乱时,当幼儿只能做出一棵“小树”时……教师往往都能先平静地接纳,尊重幼儿的想法与自由表达,允许幼儿先自主收集材料,接受教室暂时性的拥堵杂乱……只有当幼儿充分感受到老师的善意与尊重,知道自己的想法、做法不会被轻易否定、招致批评时,他们才能产生真正的安全感,进而真正投入学习、探究中。
第四步,支持与引领。在自主活动中,教师的支持与引领对于幼儿的经验提升有重要作用。在《和大树一起长啊长》中,教师为幼儿的自主学习提供了诸多有效支持。在“变与不变”的讨论中,教师提出“在开始做这些新想法之前,我们需要先做什么呢”帮助幼儿明确班级环境创设的基本步骤;在幼儿只忙于收集材料,对于大树的建造一筹莫展时,教师带领幼儿走近一棵真实的树,引导幼儿观察、讨论,鼓励幼儿用肢体演示树的基本结构;在与幼儿共同寻找材料,参与大树的建构时,教师先后采用了提建议、提问等多种方式,为幼儿的探究、学习及时提供帮助,有效促进了幼儿经验的积累与提升。
《和大树一起长啊长》这一案例中,正是由于教师实现了真正的角色转变,才能更接近师生“互生共长”这一教育的理想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