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技能竞赛系统化训练模式研究

来源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jin2003c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全國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是近年来中高职领域的热门话题,本文围绕笔者多年带队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网络技术竞赛取得的一些经验,总结形成了一套关于网络技能竞赛的系统化训练模式,这一模式有效的解决了比赛训练当中的若干问题,成为备赛的重要保障
  和支撑。
  关键词:网络技术 技能竞赛 “1234” 系统化 训练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12(b)-0071-01
  近年来,一年一度的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成为中高职院校的重要盛会,各技术领域的选手同台竞赛比技艺、赛场争相出佳绩,为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各种竞赛项目中,网络技术相关的竞赛项目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吸引了大量的院校、企业竞相参与。因此,如何在竞赛中取得好成绩,通过何种训练模式让参赛选手在短时间内得到最大提升是所有参赛队伍最关心的话题。通过多年的参赛经历,我们总结形成了一套关于全国网络技能竞赛的系统化训练模式,实践证明,该模式对于提升竞赛团队的整体水平、取得优异成绩起到了重要作用。
  1 网络技能竞赛系统化训练模式概述
  为了便于理解和记忆,我们将该模式简单概括为“1234”网络技能竞赛系统化训练模式,即“一个目标、两支队伍、三个阶段、四项措施”。其中,“一个目标”强调通过树立一个整体目标,上下团结一心,增强团队的凝聚力和必胜的气势;“两支队伍”强调通过组建教练员和选手两支队伍,明确各自职责分工,最终形成参赛训练团队完整高效的组织管理机构;“三个阶段”强调通过人员选拔、专项训练、综合训练等三个不同时间段,由浅入深的培养参赛选手各方面的能力,最终成长为一名优秀的竞赛选手;“四项措施”强调通过建立严格的训练管理制度、培养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狠抓各种比赛实施细节、开拓广泛的信息渠道等措施提高参赛团队的整体水平,实现最终目标。下面就每一项的具体含义和实施情况说明如下。
  2 一个目标
  明确的竞赛目标,是最终取得成功的良好开端。每年的参赛训练都是一项耗时、耗力的工程,没有明确的目标,没有坚定的信念,就无法坚持到最后,无法取得好成绩。所以从组队训练之初就应该有明确的目标,知道为什么要夜以继日的学习和训练,为什么而战。竞赛的总体目标可以简单的概括为“参加国赛、取得佳绩、铸就辉煌”,通过取得佳绩可以得到各种物质奖励,使参赛训练的师生专业技能得到巨大提升,甚至是参赛选手找到一份好工作的重要保障。竞赛目标是在选拔参赛选手、组建队伍之初举办的誓师大会上明确提出的,使其成为指导教师和参赛学生积极备赛、创造奇迹的不竭动力。同时,为了竞赛目标的实现要提出具体的训练口号,比如“挑战别人、超越自我、创造辉煌”等,训练口号应该让参赛人员默记于心,成为每天刻苦训练的精神支柱。
  3 两支队伍
  良好的组织管理,可以让竞赛训练事半功倍。每年的网络技能大赛通常有3名选手参赛,但参赛训练中涉及的人员远非3人,日常训练至少应该同时培养两支队伍,分别为主力队和预备队,这样可以通过两支队伍的日常比赛和竞争强化参赛队员的竞赛意识,同时也可以参考各阶段的训练效果适当的进行人员调整。而教练员队伍至少应该有5个岗位,分别是整体协调岗、后勤保障岗、专业训练岗、心理疏通岗、信息渠道岗等,可以由4~5人组成。其中队长1名,负责整体训练安排,宏观调控、赛题分析、信息渠道沟通等工作;2~3人负责专业技能训练,可以是具有丰富比赛经验的优秀专业教师或者企业的高级网络工程师,根据竞赛规程要求确定各自的培训方向;1人负责整个团队训练的后勤保障、心理辅导、甚至身体锻炼等方面的工作,让参赛队员有家的感觉,单调而不枯燥,能够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备战。
  4 三个阶段
  合理的训练时间安排,可以实现竞技能力的逐步提升。网络技能竞赛训练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人员选拔阶段、单项训练阶段和综合训练阶段。其中,人员选拔阶段大概需要1个月左右,由于选拔人员的个人素质和潜质直接决定了竞赛的结果,所以在这个阶段切不可冒然决定,可以通过长时间的人员考核和师生磨合,逐步形成竞赛的主力团队和预备团队。单项训练阶段在人员选拔完成后进行,通常为1~2个月。该阶段主要是教练员团队在认真分析了竞赛规程之后协商制定备赛知识点和技能项,然后根据每个队员的具体分工制定单人训练计划,并围绕训练计划开展针对各种专业技能的学习和训练,该阶段主要是对队员的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最后1个阶段是综合训练阶段,也是冲刺阶段,通常是在国赛样题公布之后,为期1个月。这一阶段主要是由教练员团队参考国赛样题,设计各种竞赛模拟试题,并进行全方位仿真训练。这一阶段注重的是对参赛队员的分工协作、故障排除能力、比赛经验以及心理素质等多方面能力的培养。通过以上三阶段的训练,可使参赛队员各方面能力得到普遍提高。
  5 四项措施
  合理的训练方法和保障措施,是取得竞赛成功的关键。除了优秀的竞赛团队、严密的组织管理机制,训练方法和保障措施同样也是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下面我们就谈谈训练方法和具体的训练保障措施。
  5.1 制定严格的参赛训练纪律,实现奖惩分明
  俗话说:“严师出高徒”,竞赛其实就是一场特殊的战争,有铁的纪律才能有骄人的业绩。所以整个训练期间应该制定详尽的训练纪律,参赛师生都需遵守。在各个阶段完成任务就要奖励,违反纪律、没有达到预期目标就要惩罚,当然奖惩制度要有一定的尺度,既要出效果又不能影响参赛队员的情绪。
  5.2 强化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方法提升为重
  在整个备赛训练过程中,参赛队员是训练的主体,指导教师主要侧重培养与挖掘参赛队员的自主学习能力。在实际训练的前两个阶段,指导教师需要做的仅仅是制定详尽的学习计划,布置训练任务,在规定时间内检查队员的完成情况,然后针对考核结果进行必要的讲解和复习。参赛队员只要基础扎实、自主学习能力过硬,在第三阶段的训练中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3 培养良好的职业素养,细节决定成败
  虽然网络技能比赛是以考核专业技能为主,但是每年的一等奖获得者一定是综合素质最强的团队,这是因为,每年的比赛过程中都有一定的分值比例是关于职业素养的考核,比如团队组织纪律方面的考核,文档编辑排版能力的考核,团队协作能力的考核等等。此外,一些职业素养相关的细节问题也需高度引起注意,比如是否带安全帽,是否合理利用纸张,竞赛工位是否干净有序等等,这一切就需要我们在日常的训练过程中,严把质量关,不放过每一个细节,在真正比赛中方能立于不败之地。
  6 结语
  “大赛点亮人生,技能改变命运”简单的一句话道出了这几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给我们带来的巨大变迁,上面将我们总结的一点经验分享给所有的参赛院校,希望所有人都能有所收获,在来年的比赛中取得好成绩。
  参考文献
  [1] 王丽.技能竞赛培训模式的研究与探索[J].西安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6(2):36-38.
  [2] 刘克旺.以职业技能竞赛引领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价值工程期刊,2011(10):11-12.
其他文献
研究了以竹节废料为原料,采用微波辐射氯化锌法制备优质活性炭的可行性.探讨了微波功率、活化时间及氯化锌浓度对产品各项指标的影响.得到了微波辐射氯化锌法制备活性炭的最
英、汉语爆破音的VOT相互重叠,中国学生常会按照汉语的标准将英语/b,d,g/和不送气清音/p,t,k/听成汉语的/p,t,k/,发音时会将二者都用汉语的/p,t,k/代替,而对于英语送气音/ph,
本文主要论述在浏览器/客户/服务器(B/C/S)体系中开发嵌入式(Embedded)系统,以进一步拓展专业级移动化电子业务的应用,着重介绍了在医院信息系患者的诊疗系统(HIS)中整合嵌入
软件标准化是程序设计的重要目标之一.本文就如何在Delphi应用中高效地实现全键盘操作作了一些探讨,并给出了详细的实现代码.
电磁学一直是高中物理的重点和难点,在高考中也占较大的比重。而这部分知识在考点和细节方面需要学生记忆的内容较多,笔者根据电磁学知识的特点以及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
本文讨论面向多媒体数据对象的、可按照类汉语方式进行条件组合的多功能查询模式驱动工具的FIMSFIND的用户操作界面的综合设置、主要设计目标、查询模式驱动的基本思想、系统总体的逻
该文探讨了敏捷供应管理技术及其组织形式和使能技术,并介绍了供应链模型,提出了一种基于MAS(Multi-Agent Syatem)、CSCW(Computer Suppored Cooperative Work)技术的供应链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