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钱杀人是原始的生存之道,将自己的生建立在别人的不生之上;为情杀人是占有欲望的突显,是在精神世界得不到满足时的毁灭行为;为快乐杀人纯属变态之举,是人性异化的结果
《盲探》剧情简介
《盲探》讲述了一个香港女警察阿彤(郑秀文饰)与前“破案之神”阿庄(刘德华饰)的侦探故事。阿彤因为好友小敏的失踪而一直有心结,而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每年香港都会有一名少女无故失踪从此找不到踪影,面对好友似乎卷入了这宗多年未破的离奇案件,毫无头绪的阿彤无能为力。
终于在一次通渠水伤人案中,阿彤认识了阿庄,阿庄在之前一次执行任务时发生意外导致失明,已提前退休。阿彤发现阿庄虽然眼睛看不见,但听觉和嗅觉却加倍的灵敏,“破案之神”的能力犹在,于是请求阿庄协助她一同追查小敏的去向。剧中阿庄一共破了6个案子,分别是通渠水伤人案、殓尸房杀人案、大脚劫匪案、出租车司机连环杀人案、小敏失踪案、小敏祖孙三代情杀案。同时,阿庄也向阿彤展现了自己独特的破案风格——通过多次自导自演来还原犯罪现场,再加以想象作出判断。
与其说《盲探》是部惊悚片,不如说它是一部喜剧片。导演杜琪峰将原本正经严肃的犯罪推理过程进行了喜剧化处理,消解了侦探片中的严肃庄重感,将杜氏风格的黑色幽默在片中展现得淋漓尽致。影片前半部明显好于后半部,中后段进展有些拖沓和凌乱,盲探的几处推理也略显突兀生硬,好在并不影响影片的整体。法国媒体MUBI评价道:这部电影呈现了杜琪峰经典的“警察重构理论”,盲人警察的傲慢与操控欲让这个本该政治正确的香港警察变得缺点很多,再加上冷幽默、可笑的情景,又让这种“政治不正确”的故事看上去没那么正经。
这个夏天,对于中国内地电影市场来说,是一个风声鹤唳的夏天。数不清的卖座而饱受争议的电影在此时上映。有影评人调侃:最近在内地上映的反响热烈的《致青春》、《中国合伙人》、《富春山居图》、《不二神探》和《小时代》五部片的合称是可以被称作“致中国富二代”。这当然是一种调侃,不过也能代表一种对当前上映影片的“悲愤”之情。
照理说,一个健康的电影市场的最大特征是,商业片能够挣钱,然后扶持艺术片的创作,同时艺术片又在电影语言方面为商业片提供创新经验。也就是一个负责赚票子,一个负责赚吆喝。然而,今年夏天,却出现了罕见的“一边倒”,很多电影公司虽然也在宣扬这种经营理念,但是在现实中往往只能看到票子。
所以,要特别提到,在这方面做的不错的是银河映像。长期以来,它一直贯彻着个性风格和商业套数协调发展的路数,既保证了企业的正常生存,也赢得了很好的口碑,成为香港电影屹立不倒的金字招牌。而作为灵魂人物的杜琪峰,左手拍警匪,右手导喜剧,一边是剑走偏锋,一边是得心应手,而且还经常将两者结合起来,让我们看到了商业和艺术相互支撑的最好案例,现在上映的《盲探》便是如此。
从影片的叙事架构来看,《盲探》毫无疑问是对港片《大只佬》和《神探》的综合,都是以一个拥有特殊技能的侦探为核心,再配以一个年轻的求助者为伙伴,这个伙伴角色居于弱者地位,他/她的主观视角成就了对侦探形象的塑造。而这些侦探的破案方法就是“处境还原”,将自己的灵魂脱壳后回到案发现场,实质上是对犯罪动机的推理,只不过他们自身的独特形象和神经质让其行为看起来更玄乎罢了。
《大只佬》中的大块头能够看透因果,《神探》中的陈桂彬患有精神分裂,相比之下,《盲探》中的庄士敦要正常很多,但却是一个瞎子。这些人物全都超越了普通人的存在,是为“奇怪之人必有奇才”。
此外,《盲探》为了照顾到内地观众,还设置了刘德华对高圆圆的爱恋情节,其实是对《闻香识女人》中阿尔·帕西诺的致敬。
虽然是侦探题材,但是《盲探》的叙事中心并没有集中在对案件的一层层剥离中,它通过很多细节来渲染庄士敦的超强能力,先将他捧到最高处,最后让案件的真相由他的嘴里说出来,大家便都信服了。所以,在小敏失踪案这个主线之外,电影还叙述了另外一起殓尸房杀人案,目的就是彰显庄士敦的本领。至于少女失踪案的侦破过程到底是怎么进行的,其实很模糊,很多地方也经不起逻辑推敲。
与此同时,电影还采取了受限视角的叙事方式,观众和侦探知道的情况一样多,直到最后一刻,才真正明白发生了什么。
为了让观众一直蒙在鼓里,影片在最后还进行了一次转折,本来阿祖的紧张表现已经显示出他是凶手了,但电影故意岔开到出租车司机身上,然后又返回来,使情节的跌沓更饱满。
影片的面子是鬼马风格的喜剧片,但在一场光怪陆离的喧嚣之后,我们却发现它的里子是一个如此残酷的血淋淋的故事。然而,沉浸在笑声里的观众不会对其中的杀人事件抱有过多的同情,更不用说警惕了。最鲜明的例证是,当我们看到一个打扮的妖艳无比的老太婆躲在衣柜里,死皮赖脸地要跟着鹏鹏走时,我们只顾着笑,却忽视了她身上的背景:曾将丈夫杀死并油炸。而在影片的最后,当我们为小敏生下了孩子而庆幸时,却忘记了在她的身边正躺着两具被她杀死的尸体。
杀人场景是杜琪峰电影中的惯用元素,也成就了他的冷峻风格的“暴力美学”,同时他的电影主题也蕴含在这些“杀”字里。《放逐》中,“杀”成就了兄弟间的情义;《黑社会》中,“杀”是江湖生存之道;《夺命金》中,“杀”是人性的最后挣扎。但是在这部由偶像明星主演的“喜剧片”中,杀人现象不再具有美学上的内涵,而更多的是伦理上的意义。
概括起来,《盲探》中的杀人有三种类型:一是为钱,如李德胜;一是为爱,如小敏祖孙三代;一是为快乐,如疯子出租司机。这三种杀人是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为钱杀人是原始的生存之道,将自己的生建立在别人的不生之上;为情杀人是占有欲望的突显,是在精神世界得不到满足时的毁灭行为;为快乐杀人纯属变态之举,是人性异化的结果。同时,他们杀人时所使用的工具也有区别,李德生用的是榔头,小敏用的是刀,而疯子是吃人,这也是一种罪恶程度的上升过程。当我们看到院子里陈列了那么多装有尸骨的水缸,而杀人者却没有丝毫的罪恶感和羞耻感时,我们应该看到人类文明的悲哀。
这样一来,我们会发现,杜琪峰其实在《盲探》里设置了各种二元对立——笑与哭;生与死;眼盲与心盲;忠贞与背叛——最后都集中在一点,那便是喜剧与悲剧的对立。喜剧的外衣既是对悲剧的一种掩饰,也从另一个层面对悲剧进行了揭示。
有一些片子你看完之后会继续想,越想越觉得冷,越想越觉得人性的可怕,就像《告白》、《超脱》、《神探》,还有这部。绝望、疯狂、执念、欲望、自以为是、贪婪,这些人性的弱点要怎么在世间一一扛过?想想都觉得胆战心惊。杜琪峰的片子从来都不避讳这些,这是他片子开始的地方。
杜琪峰用夸张主义的表现手法,讲述了一个现实主义题材的罪恶故事。只不过因为他的电影中出现过太多的死亡情节,所以容易被我们忽视罢了。但是如果我们想起不久前上海一老人持枪杀6人的事件(同一天新闻中还报道了另外两起杀人案),我们或许应该想一想,看电影真的就是在看电影吗?
《盲探》剧情简介
《盲探》讲述了一个香港女警察阿彤(郑秀文饰)与前“破案之神”阿庄(刘德华饰)的侦探故事。阿彤因为好友小敏的失踪而一直有心结,而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每年香港都会有一名少女无故失踪从此找不到踪影,面对好友似乎卷入了这宗多年未破的离奇案件,毫无头绪的阿彤无能为力。
终于在一次通渠水伤人案中,阿彤认识了阿庄,阿庄在之前一次执行任务时发生意外导致失明,已提前退休。阿彤发现阿庄虽然眼睛看不见,但听觉和嗅觉却加倍的灵敏,“破案之神”的能力犹在,于是请求阿庄协助她一同追查小敏的去向。剧中阿庄一共破了6个案子,分别是通渠水伤人案、殓尸房杀人案、大脚劫匪案、出租车司机连环杀人案、小敏失踪案、小敏祖孙三代情杀案。同时,阿庄也向阿彤展现了自己独特的破案风格——通过多次自导自演来还原犯罪现场,再加以想象作出判断。
与其说《盲探》是部惊悚片,不如说它是一部喜剧片。导演杜琪峰将原本正经严肃的犯罪推理过程进行了喜剧化处理,消解了侦探片中的严肃庄重感,将杜氏风格的黑色幽默在片中展现得淋漓尽致。影片前半部明显好于后半部,中后段进展有些拖沓和凌乱,盲探的几处推理也略显突兀生硬,好在并不影响影片的整体。法国媒体MUBI评价道:这部电影呈现了杜琪峰经典的“警察重构理论”,盲人警察的傲慢与操控欲让这个本该政治正确的香港警察变得缺点很多,再加上冷幽默、可笑的情景,又让这种“政治不正确”的故事看上去没那么正经。
这个夏天,对于中国内地电影市场来说,是一个风声鹤唳的夏天。数不清的卖座而饱受争议的电影在此时上映。有影评人调侃:最近在内地上映的反响热烈的《致青春》、《中国合伙人》、《富春山居图》、《不二神探》和《小时代》五部片的合称是可以被称作“致中国富二代”。这当然是一种调侃,不过也能代表一种对当前上映影片的“悲愤”之情。
照理说,一个健康的电影市场的最大特征是,商业片能够挣钱,然后扶持艺术片的创作,同时艺术片又在电影语言方面为商业片提供创新经验。也就是一个负责赚票子,一个负责赚吆喝。然而,今年夏天,却出现了罕见的“一边倒”,很多电影公司虽然也在宣扬这种经营理念,但是在现实中往往只能看到票子。
所以,要特别提到,在这方面做的不错的是银河映像。长期以来,它一直贯彻着个性风格和商业套数协调发展的路数,既保证了企业的正常生存,也赢得了很好的口碑,成为香港电影屹立不倒的金字招牌。而作为灵魂人物的杜琪峰,左手拍警匪,右手导喜剧,一边是剑走偏锋,一边是得心应手,而且还经常将两者结合起来,让我们看到了商业和艺术相互支撑的最好案例,现在上映的《盲探》便是如此。
从影片的叙事架构来看,《盲探》毫无疑问是对港片《大只佬》和《神探》的综合,都是以一个拥有特殊技能的侦探为核心,再配以一个年轻的求助者为伙伴,这个伙伴角色居于弱者地位,他/她的主观视角成就了对侦探形象的塑造。而这些侦探的破案方法就是“处境还原”,将自己的灵魂脱壳后回到案发现场,实质上是对犯罪动机的推理,只不过他们自身的独特形象和神经质让其行为看起来更玄乎罢了。
《大只佬》中的大块头能够看透因果,《神探》中的陈桂彬患有精神分裂,相比之下,《盲探》中的庄士敦要正常很多,但却是一个瞎子。这些人物全都超越了普通人的存在,是为“奇怪之人必有奇才”。
此外,《盲探》为了照顾到内地观众,还设置了刘德华对高圆圆的爱恋情节,其实是对《闻香识女人》中阿尔·帕西诺的致敬。
虽然是侦探题材,但是《盲探》的叙事中心并没有集中在对案件的一层层剥离中,它通过很多细节来渲染庄士敦的超强能力,先将他捧到最高处,最后让案件的真相由他的嘴里说出来,大家便都信服了。所以,在小敏失踪案这个主线之外,电影还叙述了另外一起殓尸房杀人案,目的就是彰显庄士敦的本领。至于少女失踪案的侦破过程到底是怎么进行的,其实很模糊,很多地方也经不起逻辑推敲。
与此同时,电影还采取了受限视角的叙事方式,观众和侦探知道的情况一样多,直到最后一刻,才真正明白发生了什么。
为了让观众一直蒙在鼓里,影片在最后还进行了一次转折,本来阿祖的紧张表现已经显示出他是凶手了,但电影故意岔开到出租车司机身上,然后又返回来,使情节的跌沓更饱满。
影片的面子是鬼马风格的喜剧片,但在一场光怪陆离的喧嚣之后,我们却发现它的里子是一个如此残酷的血淋淋的故事。然而,沉浸在笑声里的观众不会对其中的杀人事件抱有过多的同情,更不用说警惕了。最鲜明的例证是,当我们看到一个打扮的妖艳无比的老太婆躲在衣柜里,死皮赖脸地要跟着鹏鹏走时,我们只顾着笑,却忽视了她身上的背景:曾将丈夫杀死并油炸。而在影片的最后,当我们为小敏生下了孩子而庆幸时,却忘记了在她的身边正躺着两具被她杀死的尸体。
杀人场景是杜琪峰电影中的惯用元素,也成就了他的冷峻风格的“暴力美学”,同时他的电影主题也蕴含在这些“杀”字里。《放逐》中,“杀”成就了兄弟间的情义;《黑社会》中,“杀”是江湖生存之道;《夺命金》中,“杀”是人性的最后挣扎。但是在这部由偶像明星主演的“喜剧片”中,杀人现象不再具有美学上的内涵,而更多的是伦理上的意义。
概括起来,《盲探》中的杀人有三种类型:一是为钱,如李德胜;一是为爱,如小敏祖孙三代;一是为快乐,如疯子出租司机。这三种杀人是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为钱杀人是原始的生存之道,将自己的生建立在别人的不生之上;为情杀人是占有欲望的突显,是在精神世界得不到满足时的毁灭行为;为快乐杀人纯属变态之举,是人性异化的结果。同时,他们杀人时所使用的工具也有区别,李德生用的是榔头,小敏用的是刀,而疯子是吃人,这也是一种罪恶程度的上升过程。当我们看到院子里陈列了那么多装有尸骨的水缸,而杀人者却没有丝毫的罪恶感和羞耻感时,我们应该看到人类文明的悲哀。
这样一来,我们会发现,杜琪峰其实在《盲探》里设置了各种二元对立——笑与哭;生与死;眼盲与心盲;忠贞与背叛——最后都集中在一点,那便是喜剧与悲剧的对立。喜剧的外衣既是对悲剧的一种掩饰,也从另一个层面对悲剧进行了揭示。
有一些片子你看完之后会继续想,越想越觉得冷,越想越觉得人性的可怕,就像《告白》、《超脱》、《神探》,还有这部。绝望、疯狂、执念、欲望、自以为是、贪婪,这些人性的弱点要怎么在世间一一扛过?想想都觉得胆战心惊。杜琪峰的片子从来都不避讳这些,这是他片子开始的地方。
杜琪峰用夸张主义的表现手法,讲述了一个现实主义题材的罪恶故事。只不过因为他的电影中出现过太多的死亡情节,所以容易被我们忽视罢了。但是如果我们想起不久前上海一老人持枪杀6人的事件(同一天新闻中还报道了另外两起杀人案),我们或许应该想一想,看电影真的就是在看电影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