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trt.浅谈基于项目模拟程序设计基础(VF)实验教学改革①

来源 :科技创新导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ywhaty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程序设计基础是高校非计算机专业本科生的一门必修课,VF是其中之一,该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实验教学显得非常重要,经过多年的实验教学研究,发现用项目来指导实验教学效果明显,成效显著。
  关键词:实验教学项目模拟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TP3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1)09(c)-0193-01
  
  1 程序设计基础实验教学现状
  Visual Foxpro(以下简称VF)程序设计基础是我校非计算机专业必修的公共课,属于教育部提出的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育三个层次的第二层次—— 计算机技术基础的一门主要课程。程序设计课又分为(VB,C,VF等),C针对的学生大多是理科类学生开设,VB针对工科类学生开设,而VF针对经管类和文科类学生开设。在多年的VF实验教学中发现VF实验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作为VF的主讲教师,发现文科学生要学习逻辑思维为主的需要严谨的推理与综合能力的程序课程比较困难。2)目前的教学方法中,实验教学基本是针对理论课教学内容设计一些相关操作内容,巩固理论教学中的相关命令和用法,使学生在上机编程时没有软件工程的概念。3)在实验内容的选择上,主要是验证性实验,几乎没有综合性实验,。可见程序设计课(VF)如何开设实验教课才能更好的辅助学生理解VF,并学会用VF开发程序已经是一个非常值的探讨的问题,高校计算机基础(VF)的实验教学改革也已逼在眉捷。
  
  2 程序设计基础(VF)实验改革探索
  2.1 强化程序设计实践能力培养,设计循序渐进式实践教学内容
  文科类学生对程序的接受理解能力相对较差,所以在设计实验操作内容时应该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第一次实验可以演示用VF设计的各类项目,让学生对VF的作用有感性认识,以后逐渐给一些简单的带有错误的程序实例,可以克服学生的畏难情绪,激发学生学习程序的兴趣,从而掌握编程方法,完成教学目标。
  2.2 分组实验教学,提高实验教学效率
  程序设计的实验教学,是一种出错率比较高的实验,因为程序设计没有唯一的答案,不同的学生对于同一问题的解决算法,设计方法都会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在进行程序设计调试时,老师对某个学生的错误进行纠错辅导时,如果要讲清错误发生的原因,让学生真正理解错误内容,需要较长的辅导时间,对于大型的复杂的程序,发生错误的机会则更大,这样只有一个老师进行实验辅导,势必造成辅导不到位,或者忙不过来,大大影响实验课的上课效率。因此在实验教学时,采用分组实验的方式,把一个班分成几个实验小组,将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和学习能力相对差的学生搭配在一个组,既可以很好的完成实验任务,又可以取长补短,增加对同一问题不同解决方案的了解,小组成员还可以进行功能模块的划分,使每个学生都能通过项目模拟实战,提高程序设计能力与创新能力。
  2.3 基于项目模拟的工程方法训练
  学习程序设计基础(VF)的学生中有一大部分学生,在学完整个课程后还不理解这门课程在程序设计中的作用,有二个主要原因,其一是因為教学进度比较快,实验时间不够充足,其二是学的知识不够系统,在以前的实验教学中很少有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内容都独立成块,相互之间的联系不够紧密,使学习看不清整个VF开发项目应用的全貌。针对刚接触程序设计的大学新生难以理解程序设计的思维方式的特点,为了让学生能学以致用,在实验教学时采用项目模拟的实验方法可以很好的解决知识连贯性不够,实验内容不够实用的问题。具体方法:在整个实验时段中老师给出一些能解决实际问题的项目,或者学生自行选择一个合适VF编程的项目,分配给各实验小组,学生搜集整理项目的各功能模块,当学习到其中的某一部分知识后,就把涉及相关知识的项目内容跟进实验,这样一步步不断深入,结合课堂教学的进度,布置每周的实践任务。项目模拟的综合性课程实践,从理性和感性两方面充分理解软件工程的原理和技术,让学生明白项目开发的整个过程,以及课本重要知识点达到全面培养现代软件工程师能力的目的。
  2.4 以实践为重点的多样化考核形式,将实践能力培养落到实处
  针对课程的不同具体目标,以多样化形式强化实践能力考核,考核由期末考试、平时成绩组成,平时成绩又有编程自测作业、主题编程作业,以及大型作业(项目模拟)等多部分组成。为了考核学生的编程实践能力,还将浙江省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VF)纳入考核范围,其中期末考试与平时成绩得到一个综合成绩作为课程成绩的一部份,二级考试成绩作来课程成绩的另一部分,我院现在的配分比例为(6:4),只有二者总评,成绩在60分以上的该课程成绩才列为合格。
  2.5 以网络化教学建设为支撑,推进课外实践活动和实践能力培养
  VF程序设计基础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但在教学课时中,实验教学课时每周只有2个课时,因此,不仅要合理利用实践教学的每个课时,合理调动学生在实验教学课上的学习积极性和效率,还需要利用课外时间进行实践教学活动,课外实践教学是对VFP程序设计课程的补充,也是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计算机应用素质的重要环节。利用网络平台可以进行全方位、立体化课外教学。建立VF教学网站,网站内容包括学习平台,程序作业和考试系统,程序设计竞赛网站等。由于大型项目虽然可以分组制作,但实践课不仅仅要制作贯穿整个教材的这一项目,还要进行一些基础的实验教学活动,因此,实践课时还显不足,将项目的资料收集、整理,功能模块的划分,模块功能调试、维护等等。通过教学网站,FTP,MSN等师生互动平台,可以实践学生课外作业顺利完成与提交。
  
  3结语
  程序设计基础(VF)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上机实验占一半学时,搞好实验教学,是提高该课程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实际编程能力与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实验教学的改革也是VF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根据程序设计(VF)实验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一些不足, 然后提出的解决这些问题具体措施,通过教学实践证明,这些措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对程序设计课程的作用认识,以及利用VF指导实践,培养学生编程的能力,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刘洁.C语言实验教学初探[J].科教文汇,2007.
  [2] 唐永红,龚安.程序设计语言实验教学探讨[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6.
  [3] 纪林海,贺乃宝,宋永献.浅谈C程序实验教学方法的改进[J].福建电脑,2008.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二巯丙磺钠(Na-DMPS)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用复制大鼠4-动脉阻断模型,观察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水份和钙含量变化及组织学和超微结构改变,以及Na-D
对国内矿井水净化处理技术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阐述.介绍了大屯矿区矿井水处理技术的工艺流程及其特点,通过效益分析比较,认为该矿井水净化处理技术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
介绍了国内首创干法水煤浆粉生产工艺,主要采用单峰级配的方法。给出了其生产工艺实现的可编程控制器(PLC)总体方案与实现,尤其对添加剂与水煤浆粉的配比控制作了研究设计。
介绍了国内已颁布、可参照及正在编制中的关于液化天然气汽车的技术标准。实施的液化天然气汽车示范项目及由此产生的示范作用表明,我国发展液化天然气汽车的技术已趋于成熟.具
根据聚乙烯混配料的分级和管材的技术性能,阐述了SDR17.6薄壁管尤其是PE100SDR17.6薄壁管在中低压燃气管道工程应用的适用性、经济性。
摘 要:高校图书馆是显示高校办学水平的窗口,要增强高校的教学与科研活动,提高高校的办学水平,图书馆各部门、各成员之间必须相互沟通,彼此了解,团结协作,图书馆工作才能有条不紊地开展,为学校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提供有力的保障。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内部沟通馆员素质人际关系  中图分类号:G2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1)06(c)-0223-01    高校图书馆是为学校的教学
1 临床资料患者,男性,28岁.三年前在日本确诊为"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M1期"(ANLL-M1),当时在日本第一次化疗后曾行外周干细胞移植,一年半后复发,在北京某医院第二次化疗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