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自新课标颁布以来,高中历史课程在新的理念指导下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培养,这对于美化学生的心灵、塑造学生完善的人格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受传统教育体制的影响,部分高中历史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仍然找不到一个合理的切入点来落实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一目标。根据现状,促进这一目标的有效落实既是重点,又是难点,需要多方合力、共同努力探索科学合理的路径。
关键词: 高中历史教学 情感态度 价值观 建构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建构是高中历史教学新课标的基本维度,将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置于教学目标的核心地位,充分体现素质教育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理念。从总体上讲,在高中历史教学实践中建构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取得了卓越的成效,对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情感态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适应当今社会多元化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实际历史教学过程中,影响学习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建构的因素是多重的。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高中历史课堂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的理念仍没有完全有效落实。因此,要有意识、有目的地将这一目标贯穿到高中历史教学中去,让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的同时,形成和完善自身的人生态度、良好品德、价值观念等。
一、高中历史教学中建构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意义
情感是人对现实对象和现象是否适合人的需要和社会要求而产生的内心体验,态度是一种相对持久的、肯定或否定的内在反应的情感倾向,而价值观则是在情感信念和情感态度基础上形成的高级社会情感。[1]新课标将高中历史教学的核心教育功能定位于建构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取代了传统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的功能。事实上,建构高中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在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既包括了思想教育功能,又丰富了思想教育功能,使高中历史教学目标变得更具体、更具有人文内涵,更进一步强调了对学生内心体验和心理情感倾向的关注。这对于满足学生情感方面的需求,培养学生的人生境界、人生态度、高尚品格、社会责任感等方面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当今社会正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学生作为国家建设的未来力量,一定要注重综合素质和修养的提高,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高中历史教学中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建构的现状分析
历史是一门知识性和思辨性都较强的课程,既承担着学习历史知识的重任,又肩负着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建设和思想境界塑造等功能。然而,从目前高中历史教学实践来看,还远远没有实现这一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建构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落实还存在诸多问题。
1.对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建构还存在一定程度的误解。受传统历史教学模式的影响,部分教师仍把历史课程看作传授历史知识、认识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的工具,对新课标蕴含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建构的功能没有准确理解,甚至简单地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建构等同于思想教育,这种片面的理解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素质教育的展开。
2.教师自身素养不高及教学方法滞后。当今社会发展日新月异,教师要不断汲取新的知识能量以适应现代教学需要。然而,部分教师仍沉醉于过去陈旧的知识结构和教学方法,即使有一些情感色彩的历史教学,也只是形容词的堆砌。这种机械、灌输性的教学方法严重挫伤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3.不合理的课程评价体系。传统的教学评价体系是通过考试方法来测评学生,而学生考试的成绩也相应地成为考核教师的标准。这种考试制度本身就不带有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测评,无疑影响到教师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而学生在此方面的能力必将严重弱化。
三、实现高中历史教学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建构最优化推进的路径
历史教学中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优化推进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全面提高,关系到素质教育开展的成功,因而高中历史教师一定要结合实践,保证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建构的最优化推进。
1.正确认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建构这一教育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构成了一个有序的心灵连续体,构成了人的情感世界,而丰富的情感、积极的态度、正确的价值观是学生学习、生存和发展的基础。[2]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学组织的内容、方法、目标都要以其为着眼点进行,把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作为基点。
2.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修养,及时更新教学方法。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引导者,必须具备渊博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思想情感素养。而当前的历史教师大多是在传统教育体制中培养出来的,固有的知识结构和教学方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当前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建构的需求。所以,高中历史教师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的教学技能,完善和丰富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思想情感,从而担负起培养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建构的重任。
3.建立科学合理的课程考评体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一教学目标的评价标准具有特殊性,集情感、意识和行动于一体,而不仅仅是知识和语言的表达,虽然它可以通过知识的学习来培养,但不能通过对知识的测评来检验。[3]因此必须采取多元评价方法,把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有机地融合,形成科学合理的综合性评价体系,引导学生建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高中历史教师一定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与反思,使学生的人格、品德、境界等得到进一步升华和完善,成为适应多元化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宋玲.高中历史教学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J].教育导刊,2007,(5).
[2]王良峰.谈历史课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学目标的落实[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08,(2).
[3]薛伟红.论历史教学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J].现代商贸工业,2008,(12).
关键词: 高中历史教学 情感态度 价值观 建构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建构是高中历史教学新课标的基本维度,将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置于教学目标的核心地位,充分体现素质教育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理念。从总体上讲,在高中历史教学实践中建构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取得了卓越的成效,对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情感态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适应当今社会多元化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实际历史教学过程中,影响学习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建构的因素是多重的。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高中历史课堂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的理念仍没有完全有效落实。因此,要有意识、有目的地将这一目标贯穿到高中历史教学中去,让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的同时,形成和完善自身的人生态度、良好品德、价值观念等。
一、高中历史教学中建构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意义
情感是人对现实对象和现象是否适合人的需要和社会要求而产生的内心体验,态度是一种相对持久的、肯定或否定的内在反应的情感倾向,而价值观则是在情感信念和情感态度基础上形成的高级社会情感。[1]新课标将高中历史教学的核心教育功能定位于建构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取代了传统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的功能。事实上,建构高中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在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既包括了思想教育功能,又丰富了思想教育功能,使高中历史教学目标变得更具体、更具有人文内涵,更进一步强调了对学生内心体验和心理情感倾向的关注。这对于满足学生情感方面的需求,培养学生的人生境界、人生态度、高尚品格、社会责任感等方面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当今社会正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学生作为国家建设的未来力量,一定要注重综合素质和修养的提高,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高中历史教学中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建构的现状分析
历史是一门知识性和思辨性都较强的课程,既承担着学习历史知识的重任,又肩负着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建设和思想境界塑造等功能。然而,从目前高中历史教学实践来看,还远远没有实现这一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建构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落实还存在诸多问题。
1.对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建构还存在一定程度的误解。受传统历史教学模式的影响,部分教师仍把历史课程看作传授历史知识、认识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的工具,对新课标蕴含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建构的功能没有准确理解,甚至简单地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建构等同于思想教育,这种片面的理解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素质教育的展开。
2.教师自身素养不高及教学方法滞后。当今社会发展日新月异,教师要不断汲取新的知识能量以适应现代教学需要。然而,部分教师仍沉醉于过去陈旧的知识结构和教学方法,即使有一些情感色彩的历史教学,也只是形容词的堆砌。这种机械、灌输性的教学方法严重挫伤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3.不合理的课程评价体系。传统的教学评价体系是通过考试方法来测评学生,而学生考试的成绩也相应地成为考核教师的标准。这种考试制度本身就不带有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测评,无疑影响到教师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而学生在此方面的能力必将严重弱化。
三、实现高中历史教学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建构最优化推进的路径
历史教学中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优化推进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全面提高,关系到素质教育开展的成功,因而高中历史教师一定要结合实践,保证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建构的最优化推进。
1.正确认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建构这一教育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构成了一个有序的心灵连续体,构成了人的情感世界,而丰富的情感、积极的态度、正确的价值观是学生学习、生存和发展的基础。[2]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学组织的内容、方法、目标都要以其为着眼点进行,把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作为基点。
2.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修养,及时更新教学方法。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引导者,必须具备渊博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思想情感素养。而当前的历史教师大多是在传统教育体制中培养出来的,固有的知识结构和教学方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当前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建构的需求。所以,高中历史教师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的教学技能,完善和丰富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思想情感,从而担负起培养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建构的重任。
3.建立科学合理的课程考评体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一教学目标的评价标准具有特殊性,集情感、意识和行动于一体,而不仅仅是知识和语言的表达,虽然它可以通过知识的学习来培养,但不能通过对知识的测评来检验。[3]因此必须采取多元评价方法,把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有机地融合,形成科学合理的综合性评价体系,引导学生建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高中历史教师一定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与反思,使学生的人格、品德、境界等得到进一步升华和完善,成为适应多元化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宋玲.高中历史教学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J].教育导刊,2007,(5).
[2]王良峰.谈历史课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学目标的落实[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08,(2).
[3]薛伟红.论历史教学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J].现代商贸工业,20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