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天人们普遍将来自纽波特的百万富翁、国际网球名人堂创始人范艾伦视为抢七的发明者,但这更像是一个巨大的误解和玩笑。
今年法网第3轮,“马拉松之王”伊斯内尔在一场挽救了12个赛点的苦战中惜败给德国老将哈斯,再次引发了其他三大满贯是否也应该像美网那样在单打决胜盘采用抢七局的讨论。至少就本场比赛而言,两位选手都很愿意最后通过抢七定输赢,35岁的哈斯表示“假如决胜盘要打出70-68之类的比分,我大概就提前投降了”,而对于第4盘通过抢七绝处逢生的伊斯内尔来说,打抢七的胜算显然也更大。
到目前为止,美网是唯一在单打决胜盘中采用抢七规则,或者更规范地说,采用平局决胜制(Tie-break)的大满贯赛事,从1970年开始就是如此。不过,直到1975年之前,美网的平局决胜实行的都是“抢五”而非“抢七”规则,也就是说一名选手只要先拿到5分,就可以赢得“平局决胜局”的胜利。而且“抢五”局的获胜者无需净胜两分,当双方小分打成4-4的时候,谁能赢得下一分就直接拿下这一盘,比赛因此变得格外刺激。
也许是因为规则过于惊心动魄,在1970-1975年间的美网,每当一盘比赛打成6-6,球场里就会升起一面醒目的红旗,提醒选手们要集中注意力,而很多在赛场内闲逛的球迷只要一看到哪个场地打出红旗,就会蜂拥过去欣赏两位选手的“决斗”。在1970年美网实行抢五规则的第一天,红旗就出现了26次。当然,这种赛制讨了球迷的欢心,却让选手们的压力空前巨大,当时已经42岁的老将潘乔-冈萨雷斯抱怨:“我在这一局消耗的精力比整盘比赛还多,简直要犯心脏病了。”
而让选手们置身于“水深火热”中的抢五规则发明人范艾伦(ITimmy Van Alen),据说初衷只是因为在自己出资举办的纽波特邀请赛中,没完没了的比赛耽误了他和客户的鸡尾酒会,才产生了要修改计分规则、缩短比赛时间的想法。1955年,最早版本的“范艾伦简化版计分系统”(简称VASSS)出炉,在美国职业锦标赛中试用,该系统其实是照搬了21分制的乒乓球计分规则,双方轮流各发5个球,取消二发,决赛中潘乔·冈萨雷斯虽然与潘乔·塞古拉打满5盘,决胜盘以21-19险胜,但整场比赛一共才耗时47分钟。
这种的呆板改革当然很难得到好评,范艾伦最早设计的8分平局决胜(即最多打8分,先得5分者获胜,如果打成4-4则重赛)效果也很一般。后来在资深裁判迈克-布兰查德的帮助下,范艾伦将VASSS系统调整为每盘31分制,并且将8分平局决胜延长为9分(即抢五局)。
1965年,范艾伦在纽波特举办了新VASSS计分系统下规格最高的一次比赛,邀请了罗德-拉沃和罗斯维尔等高手来充当“试验品”。虽然高手们并不是都喜欢这种计分方式,但没有人会拒绝在当时颇为可观的1万美元总奖金,以及每得1分就可以挣到5美元的诱惑,那次比赛也被视为1970年美网接纳抢五规则之前最重要的预演。
今天人们普遍将来自纽波特的百万富翁、国际网球名人堂创始人范艾伦视为抢七的发明者,但这更像是一个巨大的误解和玩笑。事实上,范艾伦眼中真正的平局决胜方式只有抢五,从来不包括后来被国际网联“篡改”,并推行到另外三大满贯的抢七。他将倾注自己半生心血和无数金钱的抢五自豪地称为“突然死亡法”,而将抢七嘲讽为“延时死亡法”。假如范艾伦先生如今还在世,看到今年年初两位摩纳哥选手打出那个总计70分的漫长抢七局,恐怕会暴跳如雷。
范艾伦发明平局决胜规则的目的,就是让每一盘比赛都能尽快打完,同时增加比赛的刺激性。而与惊心动魄的抢五相比,规定一方必须净胜两分才能获胜的抢七局,简直是在最大限度地拖延比赛时间,1971年,温网虽然迫于电视转播和赛程压力接纳了抢七规则,但当时抢七局是在每盘打成8-8时才会启动,决胜盘则保留了长盘制。当范艾伦得知1975年美网也将抛弃抢五,和另外三大满贯一样改打抢七的时候非常恼火:“这会让网球运动倒退300年!”
网坛传统势力的强大程度,的确超出了范艾伦的想象,除了和他的初衷有本质区别的抢七局,缓慢地被主流赛事逐渐接纳之外(国际网联旗下赛事最后的堡垒,戴维斯杯直到1989年才被抢七攻克),他精心打造的VASSS计分系统如今几乎彻底成了历史名词。范艾伦一直质疑“我们为何要使用15、30、40、love和deuce这些可笑的计分方式,难道是因为亨利八世曾经用过吗?”但时至今日,这些从16世纪遗传下来的计分方式仍然没有被放弃。
当今网坛,真正能让范艾伦感到欣慰的,应该要算是ATP和WTA巡回赛分别从2006和2007年开始,采用了双打无占先,以及决胜盘“超级平局决胜”(即抢十)的计分规则。从理论上说,抢十的偶然性似乎肯定要小于抢七,但双打高手维斯尼娜前不久却根据亲身经历表示:“抢十局中你落后多少分都有可能赢,就算是2-9落后也有可能逆转”——这也正是范艾伦当年最喜欢的比赛过程。
今年法网第3轮,“马拉松之王”伊斯内尔在一场挽救了12个赛点的苦战中惜败给德国老将哈斯,再次引发了其他三大满贯是否也应该像美网那样在单打决胜盘采用抢七局的讨论。至少就本场比赛而言,两位选手都很愿意最后通过抢七定输赢,35岁的哈斯表示“假如决胜盘要打出70-68之类的比分,我大概就提前投降了”,而对于第4盘通过抢七绝处逢生的伊斯内尔来说,打抢七的胜算显然也更大。
到目前为止,美网是唯一在单打决胜盘中采用抢七规则,或者更规范地说,采用平局决胜制(Tie-break)的大满贯赛事,从1970年开始就是如此。不过,直到1975年之前,美网的平局决胜实行的都是“抢五”而非“抢七”规则,也就是说一名选手只要先拿到5分,就可以赢得“平局决胜局”的胜利。而且“抢五”局的获胜者无需净胜两分,当双方小分打成4-4的时候,谁能赢得下一分就直接拿下这一盘,比赛因此变得格外刺激。
也许是因为规则过于惊心动魄,在1970-1975年间的美网,每当一盘比赛打成6-6,球场里就会升起一面醒目的红旗,提醒选手们要集中注意力,而很多在赛场内闲逛的球迷只要一看到哪个场地打出红旗,就会蜂拥过去欣赏两位选手的“决斗”。在1970年美网实行抢五规则的第一天,红旗就出现了26次。当然,这种赛制讨了球迷的欢心,却让选手们的压力空前巨大,当时已经42岁的老将潘乔-冈萨雷斯抱怨:“我在这一局消耗的精力比整盘比赛还多,简直要犯心脏病了。”
而让选手们置身于“水深火热”中的抢五规则发明人范艾伦(ITimmy Van Alen),据说初衷只是因为在自己出资举办的纽波特邀请赛中,没完没了的比赛耽误了他和客户的鸡尾酒会,才产生了要修改计分规则、缩短比赛时间的想法。1955年,最早版本的“范艾伦简化版计分系统”(简称VASSS)出炉,在美国职业锦标赛中试用,该系统其实是照搬了21分制的乒乓球计分规则,双方轮流各发5个球,取消二发,决赛中潘乔·冈萨雷斯虽然与潘乔·塞古拉打满5盘,决胜盘以21-19险胜,但整场比赛一共才耗时47分钟。
这种的呆板改革当然很难得到好评,范艾伦最早设计的8分平局决胜(即最多打8分,先得5分者获胜,如果打成4-4则重赛)效果也很一般。后来在资深裁判迈克-布兰查德的帮助下,范艾伦将VASSS系统调整为每盘31分制,并且将8分平局决胜延长为9分(即抢五局)。
1965年,范艾伦在纽波特举办了新VASSS计分系统下规格最高的一次比赛,邀请了罗德-拉沃和罗斯维尔等高手来充当“试验品”。虽然高手们并不是都喜欢这种计分方式,但没有人会拒绝在当时颇为可观的1万美元总奖金,以及每得1分就可以挣到5美元的诱惑,那次比赛也被视为1970年美网接纳抢五规则之前最重要的预演。
今天人们普遍将来自纽波特的百万富翁、国际网球名人堂创始人范艾伦视为抢七的发明者,但这更像是一个巨大的误解和玩笑。事实上,范艾伦眼中真正的平局决胜方式只有抢五,从来不包括后来被国际网联“篡改”,并推行到另外三大满贯的抢七。他将倾注自己半生心血和无数金钱的抢五自豪地称为“突然死亡法”,而将抢七嘲讽为“延时死亡法”。假如范艾伦先生如今还在世,看到今年年初两位摩纳哥选手打出那个总计70分的漫长抢七局,恐怕会暴跳如雷。
范艾伦发明平局决胜规则的目的,就是让每一盘比赛都能尽快打完,同时增加比赛的刺激性。而与惊心动魄的抢五相比,规定一方必须净胜两分才能获胜的抢七局,简直是在最大限度地拖延比赛时间,1971年,温网虽然迫于电视转播和赛程压力接纳了抢七规则,但当时抢七局是在每盘打成8-8时才会启动,决胜盘则保留了长盘制。当范艾伦得知1975年美网也将抛弃抢五,和另外三大满贯一样改打抢七的时候非常恼火:“这会让网球运动倒退300年!”
网坛传统势力的强大程度,的确超出了范艾伦的想象,除了和他的初衷有本质区别的抢七局,缓慢地被主流赛事逐渐接纳之外(国际网联旗下赛事最后的堡垒,戴维斯杯直到1989年才被抢七攻克),他精心打造的VASSS计分系统如今几乎彻底成了历史名词。范艾伦一直质疑“我们为何要使用15、30、40、love和deuce这些可笑的计分方式,难道是因为亨利八世曾经用过吗?”但时至今日,这些从16世纪遗传下来的计分方式仍然没有被放弃。
当今网坛,真正能让范艾伦感到欣慰的,应该要算是ATP和WTA巡回赛分别从2006和2007年开始,采用了双打无占先,以及决胜盘“超级平局决胜”(即抢十)的计分规则。从理论上说,抢十的偶然性似乎肯定要小于抢七,但双打高手维斯尼娜前不久却根据亲身经历表示:“抢十局中你落后多少分都有可能赢,就算是2-9落后也有可能逆转”——这也正是范艾伦当年最喜欢的比赛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