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在生产生活中对棉花的需求量和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使棉花质量和产量提升,首先要从根源抓起,选种、培育、种植、生产、加工等方面都要把好质量关,才能不断提高棉花质量,增加农民的实际收益。本文通过对棉花种植过程的管理到生产管理方面进行分析,以有效提高棉花种植的质量,不断满足消费者的实际需求。
关键词:棉花;种植;质量
中图分类号:S56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833138
棉花属于喜温作物,在温差较大、日照时间较长的地区更容易生长。新疆地区早晚温差大,日照时间长,非常适合棉花种植。随着我国人民水平的不断提升,对棉花制品的质量也不断提高,因此对棉花质量的要求也不断增加。棉花的最佳温度在20~25℃之间,温度过高和过低都会影响棉花的质量。因此,近年来,我国棉花生产地区尤其是新疆地区等产棉大省从传统追量到追质转变,不仅在生产过程中,同时也在棉花种植管理工作中不断完善,从而有效提高棉花的质量。
1 选种中提升棉花质量管理工作
对选种的准备。应选择适合当地条件、高产优质、抗虫性强的品质作为选种的标准。在购买棉种时选择有资质和经营权的单位,注意查看包装袋标识,确保种子的质量。
对棉花品质成熟性的选择。棉花生长发育期在130d左右为中早熟品种。140d左右为中晚期品种,155d左右为晚熟期品种。而在种植中,对棉花质量产生较大影响的是从播种到出苗这段时间,尤其是温度,在这个时期内对棉花品种的影响最大。因此,在选择种植期间,一定要对这段时间出苗的品种进行监护管理。
在选择棉种过程中,一般情况下应该选择那些铃壳比较薄、每颗铃籽比较重的品种。而那些中等偏小的铃籽不仅可以切实提高棉花的产量,同时还能够提高当地的经济效益。不同品种的棉籽其衣份的含量是不尽相同的,衣份过高会导致内部种子较小,在一定程度上会严重影响到出苗率。棉花未成熟时,其衣份是比较高的,如果必须选择衣份比较高的品种,则需要选择那些早熟的品种。
2 在栽培技术过程中对棉花质量的管理
据调查显示,不同品种的棉种发芽需要的时间不同,一般棉种最低萌发的温度是12℃左右,15℃为棉株叶发育的温度,17℃为棉花出苗的最低温度,要保证棉铃发育正常需要的温度应不低于15℃。因此,温度是棉花培育种植生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自然因素。然而在棉花种植过程中,自然因素的影响是人们无法控制的,因此就需要加强棉花种植过程各环节的管理,提升棉花的生产质量与产量。
3 棉花质量提升需要合理的棉花种植管理
温度、湿度、光照等自然因素不同对棉花不同品种的要求也不同。因此,在棉花种植过程中,要提升质量与产量,就要从地质、环境、水土、光照等自然环境多方位考虑,选择适合当地种植的棉花品种。采摘时间对棉花的质量也有着严格的要求,一般吐絮后8~10d最为适宜。到达中期时,棉花质量最好,蓬松度较高,光泽度更适宜,此时的棉絮长度、强度等都是高质量棉花的标准。而在采摘过程中也有一定的标准要求,采摘时间过早和过晚都会影响棉花出产的质量,因此,在棉花采摘时,要根据不同品种的成熟期进行采摘存储,分批出售。只有在每个环节都把好质量关,才能够根据棉花的不同品种得到高产高质的棉花果实,从而在销售过程中提升棉花价格,分级别地定价不同品质的棉花,使棉农得到更实际的收益。只有每个步骤都严格管理,才能使棉花结絮达到最优,科学合理地种植棉花,才能使棉农最终得到更大的利益。
4 病虫害对棉花质量的影响
在棉花种植过程中,病虫害对棉花质量的影响最为严重,目前所发现的棉花病害大概有40多种。危害最为严重的是枯萎病和黄萎病,另外,在苗期和铃期,虫害主要是棉铃虫危害。在病虫害的防治中要合理进行防治工作,在秋冬季,需将待种棉花的土地进行灌溉,这样可有效降低棉叶螨和棉铃虫的越冬存活率。同时要清除种植棉花周围的棉虫“食物”供给,消除附近的蜜源植物,从而使棉虫无法存活。在种植过程中,要注重早期病虫害的防治,采取相应的措施,及时将病虫害治理在萌发阶段。一定要了解棉花生长各阶段的病虫害特点,对症治理。選择抗病虫害的棉花品种等。例如:在20世纪90年代,棉铃虫在我国黄河流域及长江流域较为严重,随着棉花品种的升级,采取Bt棉后,但近年在新疆地区,棉铃虫危害逐年上升,一般棉铃虫虫卵产在绵株嫩头,棉铃虫幼虫第2天开始蚕食嫩芽,第4天在幼蕾蛀孔。2龄后开始食蕊。3~7龄危害蕾、花,引起花蕾脱落,5~6龄开始暴食青铃、大蕾和花朵。因此,在防治过程中,要根据棉铃虫的不同龄期进行防治。农业防治与药物方式双管齐下,有效根除病虫害,使棉花质量得到保证。
参考文献
[1]羌建,王思明,王红谊.美洲陆地棉的引种、推广及其影响研究[J].中国农史,2010(2).
关键词:棉花;种植;质量
中图分类号:S56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833138
棉花属于喜温作物,在温差较大、日照时间较长的地区更容易生长。新疆地区早晚温差大,日照时间长,非常适合棉花种植。随着我国人民水平的不断提升,对棉花制品的质量也不断提高,因此对棉花质量的要求也不断增加。棉花的最佳温度在20~25℃之间,温度过高和过低都会影响棉花的质量。因此,近年来,我国棉花生产地区尤其是新疆地区等产棉大省从传统追量到追质转变,不仅在生产过程中,同时也在棉花种植管理工作中不断完善,从而有效提高棉花的质量。
1 选种中提升棉花质量管理工作
对选种的准备。应选择适合当地条件、高产优质、抗虫性强的品质作为选种的标准。在购买棉种时选择有资质和经营权的单位,注意查看包装袋标识,确保种子的质量。
对棉花品质成熟性的选择。棉花生长发育期在130d左右为中早熟品种。140d左右为中晚期品种,155d左右为晚熟期品种。而在种植中,对棉花质量产生较大影响的是从播种到出苗这段时间,尤其是温度,在这个时期内对棉花品种的影响最大。因此,在选择种植期间,一定要对这段时间出苗的品种进行监护管理。
在选择棉种过程中,一般情况下应该选择那些铃壳比较薄、每颗铃籽比较重的品种。而那些中等偏小的铃籽不仅可以切实提高棉花的产量,同时还能够提高当地的经济效益。不同品种的棉籽其衣份的含量是不尽相同的,衣份过高会导致内部种子较小,在一定程度上会严重影响到出苗率。棉花未成熟时,其衣份是比较高的,如果必须选择衣份比较高的品种,则需要选择那些早熟的品种。
2 在栽培技术过程中对棉花质量的管理
据调查显示,不同品种的棉种发芽需要的时间不同,一般棉种最低萌发的温度是12℃左右,15℃为棉株叶发育的温度,17℃为棉花出苗的最低温度,要保证棉铃发育正常需要的温度应不低于15℃。因此,温度是棉花培育种植生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自然因素。然而在棉花种植过程中,自然因素的影响是人们无法控制的,因此就需要加强棉花种植过程各环节的管理,提升棉花的生产质量与产量。
3 棉花质量提升需要合理的棉花种植管理
温度、湿度、光照等自然因素不同对棉花不同品种的要求也不同。因此,在棉花种植过程中,要提升质量与产量,就要从地质、环境、水土、光照等自然环境多方位考虑,选择适合当地种植的棉花品种。采摘时间对棉花的质量也有着严格的要求,一般吐絮后8~10d最为适宜。到达中期时,棉花质量最好,蓬松度较高,光泽度更适宜,此时的棉絮长度、强度等都是高质量棉花的标准。而在采摘过程中也有一定的标准要求,采摘时间过早和过晚都会影响棉花出产的质量,因此,在棉花采摘时,要根据不同品种的成熟期进行采摘存储,分批出售。只有在每个环节都把好质量关,才能够根据棉花的不同品种得到高产高质的棉花果实,从而在销售过程中提升棉花价格,分级别地定价不同品质的棉花,使棉农得到更实际的收益。只有每个步骤都严格管理,才能使棉花结絮达到最优,科学合理地种植棉花,才能使棉农最终得到更大的利益。
4 病虫害对棉花质量的影响
在棉花种植过程中,病虫害对棉花质量的影响最为严重,目前所发现的棉花病害大概有40多种。危害最为严重的是枯萎病和黄萎病,另外,在苗期和铃期,虫害主要是棉铃虫危害。在病虫害的防治中要合理进行防治工作,在秋冬季,需将待种棉花的土地进行灌溉,这样可有效降低棉叶螨和棉铃虫的越冬存活率。同时要清除种植棉花周围的棉虫“食物”供给,消除附近的蜜源植物,从而使棉虫无法存活。在种植过程中,要注重早期病虫害的防治,采取相应的措施,及时将病虫害治理在萌发阶段。一定要了解棉花生长各阶段的病虫害特点,对症治理。選择抗病虫害的棉花品种等。例如:在20世纪90年代,棉铃虫在我国黄河流域及长江流域较为严重,随着棉花品种的升级,采取Bt棉后,但近年在新疆地区,棉铃虫危害逐年上升,一般棉铃虫虫卵产在绵株嫩头,棉铃虫幼虫第2天开始蚕食嫩芽,第4天在幼蕾蛀孔。2龄后开始食蕊。3~7龄危害蕾、花,引起花蕾脱落,5~6龄开始暴食青铃、大蕾和花朵。因此,在防治过程中,要根据棉铃虫的不同龄期进行防治。农业防治与药物方式双管齐下,有效根除病虫害,使棉花质量得到保证。
参考文献
[1]羌建,王思明,王红谊.美洲陆地棉的引种、推广及其影响研究[J].中国农史,2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