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前在澜沧江下游地区发现的属于旧—新过渡阶段的遗址和地点共计8处,在时代上属于晚更新世末至早全新世阶段,这些遗存以景洪娜咪囡洞穴遗址为代表,在石器技术面貌上表现出明显的一致性、复合性和区域性特点.这些特点主要表现为在剥片技术上采用锤击法、砸击法和锐棱砸击法等多种方法,在工具类型上以砾石石器为主,小石片石器和局部磨光石器为辅,并形成以陡刃砍砸器和砸研器为主要类型的工具组合,从而在旧—新过渡阶段形成了一类极具时代性和地域性的石器工业体系.经初步分析和研究,这类石器工业的形成是晚更新世以来古人类对热带和亚热带地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在澜沧江下游地区发现的属于旧—新过渡阶段的遗址和地点共计8处,在时代上属于晚更新世末至早全新世阶段,这些遗存以景洪娜咪囡洞穴遗址为代表,在石器技术面貌上表现出明显的一致性、复合性和区域性特点.这些特点主要表现为在剥片技术上采用锤击法、砸击法和锐棱砸击法等多种方法,在工具类型上以砾石石器为主,小石片石器和局部磨光石器为辅,并形成以陡刃砍砸器和砸研器为主要类型的工具组合,从而在旧—新过渡阶段形成了一类极具时代性和地域性的石器工业体系.经初步分析和研究,这类石器工业的形成是晚更新世以来古人类对热带和亚热带地区资源环境适应的结果,也与区域内多种技术和文化传统的影响和交流相关.
其他文献
“半殖民地半封建”是解释中国近代社会性质的基本概念.对这一概念的既有研究,囿于固定的思维模式,基本是从中共方面的资料进行梳理与解释.实际上,这一概念的形成史十分丰富,通过对国民党左派文献的梳理,可知国民党左派在中国社会史大论战前也提出了“半殖民半封建”的概念,并进行相应的理论阐发.
美国城市史研究发端于20世纪40年代,在六七十年代迅速发展,80年代以后遇到领域界限模糊、研究者认同感下降等问题,但同时也有更多的历史学家开始关注城市.在围绕城市历史多重维度的研究中,空间成为一个重要的主题.这既是受到了西方社会科学,尤其是新马克思主义“空间转向”的影响,也体现了美国城市空间变化在学术界的回响.美国城市史研究的空间取向表现在两个方面:在研究主题上,空间不再仅仅是研究对象所在的场地,空间本身就是研究对象;在研究尺度上,跨国史路径介入城市史研究,人员、物资、资本和信息的流动将观察城市历史的视野
辛亥革命史研究中文献考订与校勘依然任重道远:清末期刊的各种版本差异颇大,单行本、重印本与汇编本往往不同,甚至存在不小的差异,需要引起注意;部分重要文本的作者尚有待考订,可以根据前后左右的因缘加以厘清;既有重要文献集需要汇观、深耕,关键文献还有待搜寻,新披露文献值得充分利用.研究视野方面须重视反革命与不革命派的研究,将辛亥革命放到甲午战争到国民党“一大”这30年的历程中,注意南北差异、边地与内陆、区域不同步;由实入虚,将全球史、微观史、概念史、记忆史、情感史、生活史、疾病史、图像史等新视角引入,将研究推向深
2000年以来,量化15-19世纪各国长期增长与不平等的“全球经济大分流”研究成为英语学界的热点问题之一.围绕“全球经济大分流”问题,英语学界不仅出现了各种量化全球经济长期增长与不平等的专题数据库和综合数据库,而且在全球经济大分流的起源、阶段、表现和原因等问题上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理论解释体系.这些新的数据库和理论体系不仅重新认识了现代经济增长的起源、阶段、表现、机制、路径与原因等问题,还厘清了当今全球经济不平等体系的历史根源.梳理、分析和研究这20年英语学界全球经济大分流的研究脉络,总结其发展特征与趋势
近年来,中东史研究出现了一种新趋向,开始注重用环境史视角考察帝国兴衰与中东国家的现代化进程.由此,开启了学界所谓的中东史研究的“环境转向”阶段,并涌现出众多中东环境史研究的相关论著.事实上,中东史研究的环境转向并不是一股知识潮流,而是一种方法论上的重要转变,将会影响到学界对中东史的理解与重构.①
近年来,中、美、日、澳等国相继有学者对“中国睡狮说”提出质疑,力主“睡狮说”乃梁启超的发明创造.但从史料看,至迟在甲午战争时期日本报刊对“中国睡狮说”已有明确记载,尾崎行雄的《东洋的危机》、大泽龙的《支那论》均早于梁启超的《动物谈》.据尾崎、大泽等人的文章,该说起源于西方,与西方人为了侵略中国而对中国综合国力所作的判断有关.尾崎等引用并反对该说,意在宣传“支那征服论”,为侵略中国制造借口;大泽等援引该说,意在宣传“支那保全论”,为其亚洲主义策略服务.从方法论检讨,当下学者之所以误判,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他们使
2016年5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提出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三大体系”.为进一步学深悟透习近平总书记“5·17”重要讲话精神和致中国历史研究院成立贺信精神,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理论研究所承办、中国历史研究院中国历史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研究中心协办的“新时代中国历史学\'三大体系\'建设”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21年9月24-27日在北京召开.来自中国、美国、俄罗斯、韩国、印度、墨西哥、新加坡、尼日利亚等国的四十余家高校和科研院所的
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美国世界史研究的先驱菲利普·柯丁针对区域史研究的碎片化和传统世界史编纂的空洞化问题,提出了比较世界史的研究方法,在“跨文化贸易”“种植园”“西方的扩张”“大西洋史”“全球移民史”“全球医疗史”等议题上,取得了突出成就,并以个案分析的方法为世界史研究提供了可实证化的方向.而且,柯丁通过设立“比较世界史”研究生项目,培养了大批优秀的世界史学者,他们成为当今西方世界史研究的中流砥柱.因此,总结菲利普·柯丁的比较世界史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张阁老地点是一处位于山东省泰安市宁阳县汶、泗河流域的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存.为解决以贾柏遗址为代表的汶、泗河流域“细石器”的分布问题,在2017至2019年旧石器时代专项调查时先后发现遗存26处,分属细石器及小石器技术两种工业传统.张阁老地点采集石制品共计51件,原料以石英为主,剥片技术可见锤击、砸击技术.类型包括石核、石片及石器等.尺寸以小型为主.石器发现数量少,其中刮削器所占比例稍重.包括张阁老地点在内的一批遗址的发现,扩大了宁阳县旧石器文化遗存的分布范围,以东山岭遗址为代表的细石器技术也显示出与沂、沭河
2019年,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在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开展旧石器时代考古专项调查工作,新发现旧石器遗址点23处,共采集包括手斧在内的各类石制品110件.新发现的遗址点均位于三级及以上的河流阶地上;石制品毛坯以砾石为主,以锤击法为主要剥片和工具修理方式,类型丰富多样,包括石核、石片、砍砸器、刮削器、手斧等.这些发现填补了川西高原的旧石器时代考古空白,为研究东亚地区手斧的分布与源流、高海拔地区早期人类演化等重大学术问题提供了丰富的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