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言运用是一种技能,从某种意义上说,技能是一种本领体现,而任何技能都是通过反复的实践获得的,所以应该经常性地组织学生开展多样的朗读和背诵活动。朗读与背诵是最基本的语言学习手段,从最基本的单词起,直到复杂的课文,无不是从朗读开始,然后至背诵。在语言的教学中,尤其是在缺乏语言环境的情况下,朗读与背诵是形成语感的最佳途径。语感是掌握一门语言的基础。语感的形成对于初学英语的中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而最初的语感,还是从朗读与背诵中来。为了使读、背落到实处,充分发挥其应有作用,我们应该在教学中注意以下几方面:
一、要求学生多读、多背,以求由量变到质变
要长期牢固地掌握一篇文章,一定要不厌其烦地去朗读,去背诵。在实际学习中,学生在短时间内,可以很快背诵一段对话或一篇短文。但如果就此罢休,再也不去理它,不需要几天,肯定会忘得一干二净,至少也会模糊不清了。因为读得太少,没有去反复巩固。
二、注意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树立他们的自信心
教师可自己朗读或放录音带给学生听,并要求学生认真模仿,反复练习,体会“语音”的艺术性。这样的朗读绘声绘色、有滋有味,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兴趣盎然,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了,这样就会形成一种浓厚的学习氛围,再加上持之以恒,养成良好的朗读和背诵习惯,就可树立他们的自信心,将会对英语学习产生重要的影响。
三、由朗读到背诵
我们的学生学习英语,所接触的知识大部分来自教材。朗读可以看着课本读,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眼、口、脑齐用。学生必须看清楚句子,脑子里想着该怎样念,接着大声朗读,这一句子便可在脑子里留下清晰的印记。在朗读达到一定熟练程度后,可以转入背诵阶段。这一过程可以把朗读多次的句子像真正的“讲话”一样输出,使之成为“语言的运用”而不是“读句子”。在我们教学英语的过程中,我们的学生周围缺乏英语语言环境,而仅仅靠课堂上讲、念,这是远远不够的。课堂上学的句子大多只是课本上的东西,许多学生能熟练朗读并写出句子,但是真正遇上了语言应用场景,却不知所措。如:I can see there is a map on the wall. 学生能够正确朗读,考试时也能根据语法、句型写出句子。但是在看到墙上有幅地图,让他们自由表达这一情景时,他们却想不到这一句子,这就是没有形成语感所致。因此,在熟读之后,应背诵,使这些句子在头脑中形成牢固的记忆,是一句话,而不是一个语法结构或句型结构。在心里给自己制造一个语言环境,背出相应的句子,这只是背诵的初级阶段。
四、变“背诵句子”为“说句子”
在背下一句话之后,由于还没有实际运用,在遇上应用场景的时候,最初也还是以一种“背诵”的面目出现。但这没关系,这时可以远离课本,忽略语法结构,只做“说话练习”。我们仍以“There be”(有……)句型为例:There is a map on the wall. 通过背诵这句话,就可以引申到有图画、有闹钟、有黑板等在墙上,也可以是有地图在桌子上、在地上、在书包里等等,甚至变为疑问句或否定句。经过反复多次的背诵替换练习后,句型“There be”(有……)的语感已形成,一想表达“有……”就会产生条件反射,而不是光在脑子里分析“有……”的句型及结构。这句话成了学生自己的东西,而不仅仅是课本上的一个句子。背诵有助于记忆各种语法知识,尤其是英语中有些比较抽象的概念,如介词、分词、动词不定式等。这些知识通过教师的语言去解释,往往很难让学生明白它们的含义,更谈不上运用了。要避免这类错误,依靠语感(既依靠使用的“习惯性”)比依靠背诵语法强得多。就如对汉语的“东西”一词,无法给予一个确切的英语解释,但我们中国人依靠自己的语感运用起来,却很少有用错的。
五、坚持不懈地背诵
从朗读到背诵到形成语感,这一过程是不会速成的,不可能只背一两篇文章就能形成语感从而掌握英语。有的学生刚开始时,对于背诵一些短对话还信心十足,随着课文增多、句子增长,背诵有一定难度时,就失去了背诵的信心和耐性。这时一定要鼓励学生,并严格要求学生坚持不懈,以免刚刚形成雏形的语感消失殆尽而前功尽弃。随着课文量增多和句子的增长,虽然难度增大了,但对语感形成却很关键。因为我们不能老是说最简单的句子,而是要对一些惯用语、惯用法、常用句型等形成很好的语感。通过努力背诵长句,得到的综合知识也会随之增多,语感也就越强。这就等于拿到了掌握一门语言的钥匙。
总之,在英语教学中,朗读与背诵是密不可分的。同时也要常抓不懈,让学生通过朗读和背诵培养语感,在缺少语言环境的条件下,使学生能依靠语感,掌握和运用好英语。
(责任编辑周侯辰)
一、要求学生多读、多背,以求由量变到质变
要长期牢固地掌握一篇文章,一定要不厌其烦地去朗读,去背诵。在实际学习中,学生在短时间内,可以很快背诵一段对话或一篇短文。但如果就此罢休,再也不去理它,不需要几天,肯定会忘得一干二净,至少也会模糊不清了。因为读得太少,没有去反复巩固。
二、注意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树立他们的自信心
教师可自己朗读或放录音带给学生听,并要求学生认真模仿,反复练习,体会“语音”的艺术性。这样的朗读绘声绘色、有滋有味,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兴趣盎然,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了,这样就会形成一种浓厚的学习氛围,再加上持之以恒,养成良好的朗读和背诵习惯,就可树立他们的自信心,将会对英语学习产生重要的影响。
三、由朗读到背诵
我们的学生学习英语,所接触的知识大部分来自教材。朗读可以看着课本读,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眼、口、脑齐用。学生必须看清楚句子,脑子里想着该怎样念,接着大声朗读,这一句子便可在脑子里留下清晰的印记。在朗读达到一定熟练程度后,可以转入背诵阶段。这一过程可以把朗读多次的句子像真正的“讲话”一样输出,使之成为“语言的运用”而不是“读句子”。在我们教学英语的过程中,我们的学生周围缺乏英语语言环境,而仅仅靠课堂上讲、念,这是远远不够的。课堂上学的句子大多只是课本上的东西,许多学生能熟练朗读并写出句子,但是真正遇上了语言应用场景,却不知所措。如:I can see there is a map on the wall. 学生能够正确朗读,考试时也能根据语法、句型写出句子。但是在看到墙上有幅地图,让他们自由表达这一情景时,他们却想不到这一句子,这就是没有形成语感所致。因此,在熟读之后,应背诵,使这些句子在头脑中形成牢固的记忆,是一句话,而不是一个语法结构或句型结构。在心里给自己制造一个语言环境,背出相应的句子,这只是背诵的初级阶段。
四、变“背诵句子”为“说句子”
在背下一句话之后,由于还没有实际运用,在遇上应用场景的时候,最初也还是以一种“背诵”的面目出现。但这没关系,这时可以远离课本,忽略语法结构,只做“说话练习”。我们仍以“There be”(有……)句型为例:There is a map on the wall. 通过背诵这句话,就可以引申到有图画、有闹钟、有黑板等在墙上,也可以是有地图在桌子上、在地上、在书包里等等,甚至变为疑问句或否定句。经过反复多次的背诵替换练习后,句型“There be”(有……)的语感已形成,一想表达“有……”就会产生条件反射,而不是光在脑子里分析“有……”的句型及结构。这句话成了学生自己的东西,而不仅仅是课本上的一个句子。背诵有助于记忆各种语法知识,尤其是英语中有些比较抽象的概念,如介词、分词、动词不定式等。这些知识通过教师的语言去解释,往往很难让学生明白它们的含义,更谈不上运用了。要避免这类错误,依靠语感(既依靠使用的“习惯性”)比依靠背诵语法强得多。就如对汉语的“东西”一词,无法给予一个确切的英语解释,但我们中国人依靠自己的语感运用起来,却很少有用错的。
五、坚持不懈地背诵
从朗读到背诵到形成语感,这一过程是不会速成的,不可能只背一两篇文章就能形成语感从而掌握英语。有的学生刚开始时,对于背诵一些短对话还信心十足,随着课文增多、句子增长,背诵有一定难度时,就失去了背诵的信心和耐性。这时一定要鼓励学生,并严格要求学生坚持不懈,以免刚刚形成雏形的语感消失殆尽而前功尽弃。随着课文量增多和句子的增长,虽然难度增大了,但对语感形成却很关键。因为我们不能老是说最简单的句子,而是要对一些惯用语、惯用法、常用句型等形成很好的语感。通过努力背诵长句,得到的综合知识也会随之增多,语感也就越强。这就等于拿到了掌握一门语言的钥匙。
总之,在英语教学中,朗读与背诵是密不可分的。同时也要常抓不懈,让学生通过朗读和背诵培养语感,在缺少语言环境的条件下,使学生能依靠语感,掌握和运用好英语。
(责任编辑周侯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