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文化分区的地理气候特征分析

来源 :炎黄地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0n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章对福建省各文化分区的地理气候环境特征进行逐一分析,探讨各区人文特点与当地的地理气候环境特征的关系。
  关键词:闽;文化;地理气候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其实说的就是一个区域的地理环境造就了这个区域的风土民情,这句话更是集中体现在福建的区域文化的差异性和地理气候环境的关系中。
  福建省偏居中原大陆东南一隅,古代属于南蛮之地。在福建历史上,有过多次的人口大迁徙,形成了福建社会很强的移民特征。福建文化在形成发展过程中受到了诸如古越文化、中原文化和海外文化的影響,在不同时期、不同区域形成了差异极大的区域文化。随着历史发展,这些文化并没有因行政区划的长期稳定,而逐渐融合为统一的闽文化,这也是一些人文专家们时常讨论的所谓“福建文化的难融性”。作者因为小时候在福建多个区域居住生活过,对这种文化差异有特别深刻的认识,也产生了一些思考,作者认为福建区域文化的难融性,最重要的成因就在于福建省各区域间地理气候环境的巨大差异。
  福建的自然地理环境是闽文化赖以滋生的物质基础。参考《福建史略》(谢必震,2011年)、《福建六大民系》(陈支平,2000年)及《闽文化新论》(汪征鲁,2011年)等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福建文化从方言相似、习俗相似、行政区划和小经济区域出发,主要可分为闽北文化、闽都文化、闽西客家文化、莆仙妈祖文化和闽南文化五个分区,每个区域的人文性格特征都是在各自不同的地域条件和历史机遇中长期沉淀下来的。
  由鹿世瑾、王岩主编的《福建气候》(2012年),对福建省气候要素的时空分布和气候资源作了详细的描述,作者引用该书中的一些气候统计数据,对闽文化分区的地理气候环境特征进行分析和探讨。
  福建省负山面海,山的文化和亚海洋文化兼容并蓄,但从千百年来的文化历史足迹来看,以北方汉族移民为主流社会和儒家文化为主流文化的闽文化的底色始终是农耕文明,这也决定了福建区域文化的发展极大地依赖于当地的农业资源和农业经济的发展。对于农业气候资源来说,热量资源、水分资源和光能资源决定了地方的农业种植结构,也就决定了当地农业经济的种类。全省太阳辐射空间分布特征为自东南沿海向内陆递减,莆田至诏安的沿海平原和岛屿是最高值区;武夷山和鹫峰山之间的闽江上游河谷盆地是次大值区;武夷山、鹫峰山、戴云山、玳瑁山和博平岭海拔较高的区域是全省低值区。全省各县市年均降水量均大于1000毫米,超过季风湿润区的标准,降水量差异影响不大。热量是决定各种植物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的关键因子,鹿世瑾采用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的天数、最冷月平均气温、1月平均最低气温以及最低气温≤0.0℃的日数和霜日数为参考指标,将福建划分为两个气候带、三个气候区。
  对比闽文化分区(图一)、福建省地形图(图二)和年平均太阳直接辐射图(图三),我们很容易发现,闽北文化区对应的地理区域主要是闽江上游三大支流(建溪、富屯溪和沙溪)的太阳辐射丰富的河谷地带;闽都文化则聚集在太阳辐射偏弱的鹫峰山南面和西南面闽江中下游和闽东沿海一带,集江海资源于一身;莆仙文化和闽南文化分属太阳辐射最强的闽中、闽南沿海,两个区域的地理气候条件只有细微的差别,渔业资源丰富;闽西客家文化区域水系较少,无论光资源和水资源都相对比较贫乏,自然农业条件较差。
  接下来,作者对福建各文化分区的地理气候特征展开进一步的分析探讨。
  1 闽北文化及区域地理气候特征
  闽北文化区域主要指闽江上游区域,包括闽江上游三大支流,即建溪、富屯溪和沙溪流域的南平、三明地区的大部分县市,其中值得一提的是,福建的行政区划在解放后发生了一次较大的变动,原来归南平(延平)管辖的尤溪、大田、永安等六个县划给了三明管辖,但是实际上这些原属南平地区的县市的文化、语言特征都兼有闽北和闽都文化的双重文化属性。
  秦汉以来,北方汉民大宗移民福建的孔道主要三条:一由闽浙交界的诸山口入闽,尔后落户于浦城、崇安、建瓯等县;二由江西经崇安分水关入闽,之后分居崇安、建阳、建瓯等县;三由江西越东兴岭,经光泽县杉木关入闽,然后散居于光泽、邵武等县。处于闽西北的建州之地是移民的首居之地,之后他们又陆续沿着闽江向中、下游地区迁徙。闽北地区作为中原移民南下的交通要道,人员流动性强客观上导致其区域文化稳定性弱;同时河谷零星、丘陵交错、交通不便的地理特点又加剧了当地文化的松散性。闽北地区是福建省语言分布最为复杂的地区,不同县市常常不能交流,同一县市不同区域也可能语言不通,有时甚至一村一种语言,过村就无法交流。
  闽北区域的县城所在地大多处于武夷山和鹫峰山之间的许多零星的河谷零星冲积平原中,相对于省内其他区域,土壤比较肥沃,太阳辐射充足,淡水资源丰富,气温和湿度四季分明。根据鹿世瑾农业气候区划标准指标划分,本区属于中亚热带农业气候区,年平均气温在15℃以下,1月份平均气温5℃左右,极端最低气温多在-8℃至-10℃,极少酷热天气,水资源丰富,气候温凉湿润,垂直气候带十分明显,有利于粮、林、茶、油、果经济的发展。秦汉以来南下汉人移民在此大力发展农业经济,稳定的社会环境促进了新儒学从北方中原向南方福建的转移,并最终成为了朱子理学的孕育之地。
  2 闽都文化及区域地理气候特征
  闽都文化是福州周边从闽越国都及八闽首府沿袭下来的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区域文化,主要包括福州地区和宁德地区的十三个县市。
  闽江是古代福建与北方中原之间最重要的交通要道。汉民从闽江上游沿闽江向中下游迁徙的过程中大多集中在农业资源优越的福州平原,宋代以后,福州平原的汉民逐渐开发迁入闽东山区,而闽东山高林密,也使得该地居民流动性更小,文化较闽北地区更为稳定、单一,从而稳定沿袭了福州地区的方言和习俗。
  闽都区域除了宁德地区西部高海拔县市外,主要位于中亚热带东段,冬季受大陆影响较大,夏季受海洋的影响也很大,是华南大陆性气候和海洋性气候兼具最明显的区域。全年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8℃,最冷月平均气温为8℃至10℃,农业资源优越;同时作为闽江的干流区域,水力资源也十分丰富;海岸线漫长曲折,港湾众多,福州港在唐代就已经是沿海三大贸易港口之一,区域内造船、航海和商贸都十分发达。闽都文化内陆性和海洋性兼具的特质,决定了闽都文化在宋儒理学的正统教化和开放务实的海洋文化融合的经济文化特点。   3 闽南文化及区域地理气候特征
  闽南文化是生活在福建南部地区的民系共同创造并传承发展的区域性文化,主要分布在泉州市、漳州市、厦门市以及漳平和大田县一带。而闽西龙岩市虽为闽西客家地区的首府,却不属于客家文化区,其语言、文化特征均更偏向于闽南文化,属于闽南文化向西部客家文化过渡的区域。
  闽南文化区域主要包括泉州平原和漳厦平原以及向西延伸到戴云山和博平岭东侧的一些山地,大部属于南亚热帶气候区。人口主要集中在东部沿岸区域,地势低平,隔海峡与台湾中央山脉平行相对,气温高,年平均气温20℃左右;降水量相对较少,是福建气候干旱频繁的地区;闽南地区主要的土壤是赤红埌,有机质较难储存,潜在肥力低,不利于粮、林作物经济,但是本区光热资源丰富,是福建热带植物的主要产地。
  闽南在地域上远离闽北和闽中的儒家教化,比较充分地发育了古代闽越文化遗留的海洋人文精神,从而表现出更多非儒家正统和规范的叛逆精神和自由性格。闽南文化是福建各区域文化中最有海洋性文化特点的。漫长的海岸线及多个天然良港决定了闽南文化极具兼容性和开放性,宋元时期,泉州作为“海上丝绸之路”启航点和东方大港,使闽南沿海成为了中原文化、闽南土著文化、阿拉伯文化、南洋文化以及西方文化的碰撞融合之地,推动了闽南文化兼具农耕文化和海商文化的形成和丰富。而有限而贫瘠的土地资源,淡化闽南人的土地情结的同时,也塑造了闽南人拼搏开拓和敢于冒险的拓植性格,成就了一代代远走他帮的海商侨民。
  4 莆仙妈祖文化及区域地理气候特征
  莆仙文化是兴化平原上中原古风与海外西方文明交融演变形成的极具地方特色的区域文化,她是福建各区域文化中最具神秘色彩的文化。莆仙文化主要分布在莆田市和仙游县以及周边一些村落,地理位置上比较接近福建的政治经济中心,相比闽南文化的孤离,在中原文化和海洋文化成分中继承了更多的中原文化。
  莆田市和仙游县地处福建中部沿海,年平均气温20℃左右,热量资源丰富但冬春季寒害较重,适宜于亚热带植物生长。木兰溪、荻芦溪及其支流贯穿境内,形成福建著名的莆仙平原(亦称兴化平原),农业自然环境比较优越,十分有利于传统农业生产发展。因此当汉晋以来北方汉民迁入福建之初,莆仙平原几乎与福州平原同时成为了北方移民最早的聚居地。早期莆仙平原的自然环境与现在有很大不同,最先迁入的北方汉民有组织地兴修水利,将沼泽变成良田,可以说,兴化民系的形成与莆仙平原的农田水利开发紧紧联系在一起,使这里的社会经济具有很强的组织性,同时早先在莆仙平原定居的世家大族取得稳固的社会地位,形成很强的地方势力和乡族自豪感,更多地保持了中原儒家文化传统,兴教重德,正义刚烈。莆田沿海有湄州湾、兴化湾、平海湾三大海湾,渔业资源丰富,海上交通也十分便利。莆仙地区在农耕文明的基础上逐步探索海洋资源的过程中,产生畏天、敬神的迷信思想的同时,也形成了妈祖文化信仰,创造了极具神秘色彩的海洋妈祖文化,是中国海洋文化的代表。
  5 闽西客家文化及区域地理特征
  闽西客家文化是中原客家人南迁至福建西南部山区定居后长期形成的丰富多彩的地区文化,主要分布在宁化、长汀、上杭、武平、永定、连城、清流以及南靖、平和、诏安三县与永定县交界的一些村庄。
  闽西客家区域地处武夷山南段与博平岭之间的山区,年平均气温15℃至18℃,极端最低气温-12℃至-6℃,太阳直接辐射和降水均较闽北地区少,气温年较差也比较小,为南亚热带向中亚热带过渡区,农业生产以种植业为主,烟草是本区主要经济作物之一。闽西山区海拔较高,地势险峻,荒芜僻远,历史上是野兽出没,盗匪四起的地方,迁徙定居在这里的中原客家人需要聚族而居,共御外敌,因此形成了除因顺应、重视族群的人文特征,蜚声中外的闽西土楼就是这一特征最形象的表达;而山高路险,交通闭塞,人口流动性较弱,则在客观上加强了该区域文化的稳固性和统一性,也促使其对中原文化传统的固守和传承。
  综上分析,闽文化分区是中原文化随着中原汉人南下移民福建各区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区域性的文化经济特点和人文特征。各区域文化的的形成和发展根植于本区域的地理气候环境中,省内山地、丘陵、河谷、海岸交错,水平生态和垂直生态的巨大差异,一定程度上造就了不同区域的文化差异,也制约了闽文化的相互融合。
  参考文献
  [1] 徐晓望《福建通史》福建人民出版社2006年
  [2] 陈支平《福建六大民系》福建人民出版社2000年
  [3] 鹿世瑾、王岩《福建气候》气象出版社2012年
  [4] 福建省气象局《福建农业气候资源与区划》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年
  [5] 谢必震《福建史略》海洋出版社2011年
  [6] 汪征鲁《闽文化新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
  [7] 浦城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浦城县志》中华书局出版社1994年
  [8] 龙岩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龙岩市志》方志出版社2006年
  作者简介:
  陈怡桉(2001.06-),性别:女,民族:汉,籍贯:福建永春,学历:高二在读。
其他文献
摘 要:现代企业注重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而且对员工的思想政治教育很大程度上能够促进企业各项任务的高效完成。企业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来自于企业党建工作的开展,因此有必要加强对党建工作的重视。只有将基层党建工作开展好才能够打好坚实的群众基础,才能够使员工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进而有效的指导员工高效的开展工作,促进企业和个人的良性发展。在新形势下,企业不仅面对着外部的压力,更有内部的多种矛盾和问题需要解决
期刊
摘 要:哈尔滨关道,又称为滨江关道,是哈尔滨地区设治最早的地方行政机构,于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在哈尔滨傅家甸(今道外区)设治,主要职能是督征地区关税与办理铁路交涉事宜。哈尔滨关道的设治,对于维护地区稳定,促进哈尔滨地区的政治、经济、教育、文化、外交、社会生活等方面有着重要意义。并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沙俄与其他各国对我国利权的破坏,有力地维护了国家主权。  关键词:哈尔滨关道;中东铁路;社会生活
期刊
摘 要: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的发展,各国之间的竞争主要表现为城市之间的竞争,而又由于城市形象在整体竞争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因此如何有效地传播城市形象就成为各国的着力点。本文在分析城市特色建筑文化与传播城市形象关系的基础上,着力分析了当前城市形象传播的发展现状,并进一步探究了借力城市特色建筑文化传播城市形象的几点思考,希望可以打造传播城市形象的良好载体,提高城市形象传播的有效性和吸引力。  
期刊
摘 要:无论是从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开始酝酿的节育思想到1970开始全面倡导的计划生育政策,还是从“一孩政策”到“二孩政策”的全面放开,都是为了应对我国不同时期经济发展状况、人口数量和结构所引发的一系列社会问题所做出的积极的政策调整。但从个人认知角度看,生育政策的变迁可能会引起职业女性心理状况的改变,使女性承受着生育与职业发展的双重压力。而本文站在女性主义关怀伦理视角下,通过问卷调查和单独访谈的
期刊
摘 要:本研究探讨大学生特质焦虑和手机成瘾的关系。研究采用《特质焦虑分量表》和《大学生手机依赖量表》,采取随机抽样方式,对227名高校大学生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大学生特质焦虑与手机成瘾以及手机成瘾的五个维度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通过探究特质焦虑与手机成瘾的关系,便于大学生有针对性地解决手机成瘾和特质焦虑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进而促使大学生健康心理的发展。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手机成瘾;特质焦虑;相关
期刊
8月9号-15号 我有幸参加了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西安交大基层党组织书记理想信念与履职能力提升高级研修班的学习。学校党委和领导对我们这次培训学习非常的重视,课程安排合理且丰富紧凑,内容覆盖全面而广泛,并进行了实地考察走访和现场教学,课堂讲解深入浅出,培训的效果很明显。走进百年交大,感受着西安交大“精勤求学、敦笃励学、果毅力行、忠恕认事”的治学理念和浓厚的学习氛围以及伟大的西迁精神。恭耳聆听了李清芳
期刊
摘 要:中国传统家教家风文化是民族精神培育的摇篮,与中华民族精神一脉相承,融会贯通。在中华悠久历史中,中国传统家教家风文化占据了不可替代的位置,在一代代中华儿女中广为传承,并使中华民族文化蓬勃生机,充满活力。优良家教家风文化的培养离不开区域家文化的组构和合成,本文基于辽宁地区传统家文化的研究,分析在区域文化的影响下中国传统家文化精髓的文化旨归,探索出中国传统家文化形成的来源和根基。  關键词:辽宁
期刊
摘 要:从古至今,青藏高原传统文化吸引着无数国内外学者慕名而来,由于它非凡的自然环境、地域文化和藏族传统藏式文化,给这片土地披上了神秘的色彩。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对这片土地十分的向往,同时让西藏成为了炙手可热的旅游胜地。但是,藏区或者甘孜阿坝旅游景区的民宿并不能为广大的游客提供舒适并且有民族特色的落脚点,这影响了当地人的收入水平,也降低了游客的体验感。而针对这一点,需要用到环境艺术设计来改善这一问题,
期刊
摘 要:地理国情普查是为了查清我国自然和人文地理要素的现状和空间分布情况,为开展常态化地理国情监测奠定基础,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提高地理国情信息对政府、企业和公众的服务能力。本文在地理国情普查的成果应用和地理国情普查的创新性发展方面作了浅显的论述。  关键词:地理国情普查;应用;创新  1 地理国情普查的概述  地理国情普查是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既是一种全面获取地理国情信息的
期刊
2.哈巴河气象局,新疆 阿勒泰地区 836700)  摘 要:随着科技的发展,气象预报的准确性也在逐渐的提高,对我国的农业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也很大程度上方便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但是就目前来看,我国的气象预报还存在这很多的问题需要解决,本文就我国气象预报如何更好的服务与农业生产这一问题上做出具体的阐述,希望对各位同业有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气象预报;现状;服务;农业生产  我国作为农业大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