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42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 (2012)01-0075-01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学校的精神、生活的意义在于要在每个学生身上唤起他个人的人格独立性。"一个具有人文气息和精神的班级,将会激励学生健康成长。
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人的发展,以育班来育人,以班促校。所谓共性与个性的统一,教师层面是指全体教师协同研究,又要根据自身条件保持个性,在学生层面既指要加强学生的全面提升,又要实现个体发展,让"优秀者更优秀,让平凡者也快乐"。
为达到班级文化建设目标,首先要建设文化制度,用制度引导行动。
1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制度是一种文化限制,是一种规矩,是规范人的行为的准则和要求的。
具体讲,班规的主要作用之一,是渗透教育者的主要理念。这些理念以各种方式表现在其教育行为中。一个优秀的班主任能艺术化的制定和运用各种班级制度,传递自己的教育期望。如我们采用班干部竞选制度,使原本无竞争的班级显出巨大活力,那些本来随欲而安,平时漠然的学生也爆发出参与集体的热情。作用之二,是约束和控制学生人格发展方向。小学生正处于文化人格的养成期,在各个方面的发展都处于不稳定状态,因而外界的文化环境对他的影响就显得特别重要。小学教师必须要懂得运用班级这个孩子文化人格形成的早期环境,用制度去影响和控制儿童人格发展方向。
2 从制度中形成班级理念
优秀班级的标志是什么?不是学习成绩,也不是奖状和锦旗。这些虽能反映一个班的好与差,但根本因素是这个班级的班级理念,它由这个班级的班风,传统,舆论和习惯构成,这些最能反映班级精神风貌。
班级制度的建设,是树立班级理念的重要手段。
我们的班级文化理念是——迎接挑战,永远进取。
我们制定班级制度的原则是:(1)体现人文精神;(2)体现文化个性。
要制定符合学生心理需要,符合其感情特征,为他们所认同的行为准则,便要在建设各种制度时广泛征求学生意见,经全班通过才能确立。追求文化个性是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这也是班主任个人创造与学校文化制度结合与统一的结果。
我们制订班级文化制度的程序是:
小组(或班主任)提议 班委拟订草稿 班主任审查 征寻意见 集体通过 开始执行 补充完善
班级文化制度的内容有:
"班主任细则"、"班干部细则"、"值日生细则"、"小组长细则"、"板报组细则","图书管理细则""礼仪监督员细则"等,这些规则包括人员的产生、职责、评价、监督等。
我还根据自己班级与自身特点,制订出"每日三分钟演讲制度"、"美文名著欣赏制度"、"文明礼仪公约"、"班级卫生公约"等。
2.1 从细节开始:
从细节着手,就是指班级制度建设要做到具体化,形象化,以及具有针对性,要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知道规章制度是对自己哪方面的要求,要自己做什么?怎么做?如果有这样一条班规"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就很空洞,很抽象,我在研究中把这些具有抽象教育意义的概念细化为具体形象的教育规范:(1)独立完成作业,并及时检查;(2)保持书桌的整洁,不使用的书籍、文具收起来。(3)收拾好自己的床铺,折叠好衣被等。如把"认真做好值日"细化为:(1)提前30分钟到校打扫卫生;(2)先洒水后扫地(拖地);(3)从教室后边往前边打扫;(4)扫地时不扬起灰尘,不留下死角;(5)打扫完后要把桌子拉整齐,检查桌斗内有无物品等。只有详细、具体的制度,才能引导学生的行动。
2.2 重视制度的执行:
一种班级制度要能实现最终效果,关键在于是否能长期坚持,使之成为影响学生生活的一个稳定的外部条件,这就需经:
(1)领会制度的意义。
若班主任和学生不能领会制度的意义,那就成了不得已而为之的被动行为,反之,则可以自愿自觉地去执行并养成习惯,如"每日课前演讲",教师让学生认识到这既可以培养勇气、信心,又可以展示个人风采,可以增进相互欣赏,相互学习,还可以锻炼选材能力,背诵能力,更可以通过经典文章汲取人类的智慧,促进个人成长。这样学生从选材到演讲,到评价都自觉充满热情。
(2)检查制度的执行:
没有检查的制度是不可能长期执行的,就会形同虚设,如值日生制度的执行如何,不仅有值周日组卫生组长负责执行,还有卫生委员负责检查评价,期末还要纳入综合评价。
检查和监督是一种约束力,它会让学生感受到制度的严肃性,感受到外部的推动力,这样才可能为将来转化为内部的自控力,养成习惯打好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李镇西著.《心灵写诗-李镇西班主任日记》.科学出版社.
[2] 吴非著.《不跪着教书》.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3] 林崇德著.《教育的智慧》. 开明出版社.
[4] 《新课程与教师角色转变》.教育科学出版社.
[5] 戴联荣、薛晓阳编著.《21世纪班主任文库》(小学卷).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6] 王天一著.《苏霍姆林期基教育理论体系》.人民教育出版社.
[7] 《河南教育》.《班主任之友》.
[8] 网络."新教育实验"."教师在线"等.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学校的精神、生活的意义在于要在每个学生身上唤起他个人的人格独立性。"一个具有人文气息和精神的班级,将会激励学生健康成长。
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人的发展,以育班来育人,以班促校。所谓共性与个性的统一,教师层面是指全体教师协同研究,又要根据自身条件保持个性,在学生层面既指要加强学生的全面提升,又要实现个体发展,让"优秀者更优秀,让平凡者也快乐"。
为达到班级文化建设目标,首先要建设文化制度,用制度引导行动。
1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制度是一种文化限制,是一种规矩,是规范人的行为的准则和要求的。
具体讲,班规的主要作用之一,是渗透教育者的主要理念。这些理念以各种方式表现在其教育行为中。一个优秀的班主任能艺术化的制定和运用各种班级制度,传递自己的教育期望。如我们采用班干部竞选制度,使原本无竞争的班级显出巨大活力,那些本来随欲而安,平时漠然的学生也爆发出参与集体的热情。作用之二,是约束和控制学生人格发展方向。小学生正处于文化人格的养成期,在各个方面的发展都处于不稳定状态,因而外界的文化环境对他的影响就显得特别重要。小学教师必须要懂得运用班级这个孩子文化人格形成的早期环境,用制度去影响和控制儿童人格发展方向。
2 从制度中形成班级理念
优秀班级的标志是什么?不是学习成绩,也不是奖状和锦旗。这些虽能反映一个班的好与差,但根本因素是这个班级的班级理念,它由这个班级的班风,传统,舆论和习惯构成,这些最能反映班级精神风貌。
班级制度的建设,是树立班级理念的重要手段。
我们的班级文化理念是——迎接挑战,永远进取。
我们制定班级制度的原则是:(1)体现人文精神;(2)体现文化个性。
要制定符合学生心理需要,符合其感情特征,为他们所认同的行为准则,便要在建设各种制度时广泛征求学生意见,经全班通过才能确立。追求文化个性是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这也是班主任个人创造与学校文化制度结合与统一的结果。
我们制订班级文化制度的程序是:
小组(或班主任)提议 班委拟订草稿 班主任审查 征寻意见 集体通过 开始执行 补充完善
班级文化制度的内容有:
"班主任细则"、"班干部细则"、"值日生细则"、"小组长细则"、"板报组细则","图书管理细则""礼仪监督员细则"等,这些规则包括人员的产生、职责、评价、监督等。
我还根据自己班级与自身特点,制订出"每日三分钟演讲制度"、"美文名著欣赏制度"、"文明礼仪公约"、"班级卫生公约"等。
2.1 从细节开始:
从细节着手,就是指班级制度建设要做到具体化,形象化,以及具有针对性,要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知道规章制度是对自己哪方面的要求,要自己做什么?怎么做?如果有这样一条班规"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就很空洞,很抽象,我在研究中把这些具有抽象教育意义的概念细化为具体形象的教育规范:(1)独立完成作业,并及时检查;(2)保持书桌的整洁,不使用的书籍、文具收起来。(3)收拾好自己的床铺,折叠好衣被等。如把"认真做好值日"细化为:(1)提前30分钟到校打扫卫生;(2)先洒水后扫地(拖地);(3)从教室后边往前边打扫;(4)扫地时不扬起灰尘,不留下死角;(5)打扫完后要把桌子拉整齐,检查桌斗内有无物品等。只有详细、具体的制度,才能引导学生的行动。
2.2 重视制度的执行:
一种班级制度要能实现最终效果,关键在于是否能长期坚持,使之成为影响学生生活的一个稳定的外部条件,这就需经:
(1)领会制度的意义。
若班主任和学生不能领会制度的意义,那就成了不得已而为之的被动行为,反之,则可以自愿自觉地去执行并养成习惯,如"每日课前演讲",教师让学生认识到这既可以培养勇气、信心,又可以展示个人风采,可以增进相互欣赏,相互学习,还可以锻炼选材能力,背诵能力,更可以通过经典文章汲取人类的智慧,促进个人成长。这样学生从选材到演讲,到评价都自觉充满热情。
(2)检查制度的执行:
没有检查的制度是不可能长期执行的,就会形同虚设,如值日生制度的执行如何,不仅有值周日组卫生组长负责执行,还有卫生委员负责检查评价,期末还要纳入综合评价。
检查和监督是一种约束力,它会让学生感受到制度的严肃性,感受到外部的推动力,这样才可能为将来转化为内部的自控力,养成习惯打好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李镇西著.《心灵写诗-李镇西班主任日记》.科学出版社.
[2] 吴非著.《不跪着教书》.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3] 林崇德著.《教育的智慧》. 开明出版社.
[4] 《新课程与教师角色转变》.教育科学出版社.
[5] 戴联荣、薛晓阳编著.《21世纪班主任文库》(小学卷).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6] 王天一著.《苏霍姆林期基教育理论体系》.人民教育出版社.
[7] 《河南教育》.《班主任之友》.
[8] 网络."新教育实验"."教师在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