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建筑行业的核心在于工程质量,而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管理则是工程竣工环节的关键一环,关乎着建筑行业的兴衰成败甚至国计民生,因此,加强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提升和完善工程品质,具有不可忽视的现实意义。本文将据此着重从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质量管理的必要性、施工管理所存在的问题、如何解决问题三方面来展开具体论述。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
中图分类号:C93文献标识码: A
近年来,建筑行业的高速发展为国计民生注入了全新的活力,然而,想要实现建筑行业长效的进步与和谐,从本源上则必须依托不断完善的工程质量。研究表明,有效加强施工质量管理是确保工程质量的一大关键,目前,国内外主要是通过逐步完善质量管理监督体系和施工方对工程质量的保证两大方面来实现相应的工程质量指标。下面,本文将从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必要性、存在问题、解决之道展开更细致的论述。
1.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必要性
每一项建筑工程的施工,都必须依托于相关的技术装备和条件,这些装备和条件大体是由企业自身的管理和技术来具体支撑的,因此,实现施工质量管理,其实也是对企业内部资源的一种优化。其次,建筑施工企业受外在环境,如:天气,影响较大。施工过程中的多工种交叉施工、工序塔接、多技术全面应用较多,这些项目都需要加强管理,才能确保工程顺利推进,以便降低工程成本,达到工程预期。主客观因素决定了建筑工程必须不断完善施工质量的管理,以减少成本,保证品质,增加收益。
2.建筑施工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质量问题
最新数据显示,建筑物的平均使用寿命,欧洲大陆区域为80年,英国为130年,美国也达到了60年之久。然而,反观中国,使用寿命却不足30年,造成这种现象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工程质量欠佳。其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首先,建筑施工企业内部管理出现漏洞。究其原因,则在于从业人员管理水平之后,思想意识淡薄,管理职责没有得到落实,资源配置没有合理规划等。造成一大批不合格的产品流入市场,损害了建筑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其次,政府部门监管不力,竣工验收阶段把关不足。个别工程存在违法建设现象,如:尚未办理相应开工手续就擅自开工建设;如:工程之间层层转包,有关部门没有认真严肃审查企业的资质,未经严格审查的企业私自开工,在施工的同时赶工设计图纸,将工程进度公然凌驾于工程安全,工程质量,人民的利益基础之上,给工程自身和有关人员带来了无法弥补的伤害。
2.2安全问题
个别企业盲目追求企业经济效益,忽视社会效益,不把安全生产放在心上:首先,个别建筑施工企业受迫于激烈的市场竞争而丧失了企业自主权,依附和听从于于工程的承建人,只收取相应的管理费用。承建人则将工程实行层层转包,最后造成工程现场管理混乱、政令不通的尴尬局面;其次,个别企业即便拥有自主控制权,也不能物尽其用,将企业的安全生产设定为一纸空文,难以真正激发企业内部的重视度和操作激情。再次,施工企业没能形成健全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导致广大从业人员,思想涣散,战斗力下降,业务水平总体滞后。最后,个别企业在施工过程中面临了经费不足的局面,相应的安全配备、产品都不能齐全,导致在工程进行中出现了一些无法预计的损失。
2.3成本控制能力欠佳
某种意义上说,积极地开展成本控制是企业的生存之道。但是,个别企业却陷入成本控制的难题中无法自拔。
在投标环节中,一方面,投标报价的风险正在加剧,投标单位为了提高自己的中标率,不惜牺牲企业文化,进行恶性竞争,相互压低报价,将造价的降低幅度达到了预算成本根本无法企及的程度,给工程项目带来了巨大的困扰。另一方面,投标费用日渐扑朔迷离。市场管理制度的不规范诱发了一大批走门路拉关系的现象,投标费用在企业管理费用之中所占的比重逐渐扩大,工程的成本更加难以调控。
在评估环节中,企业对中标项目展开评估的目的在于评估项目成本、计算项目效益,并依据结果签署责任合同,把握利益指标等。然而,当前的评估系统存在着诸如:评估指标不统一、评估思路不健全、恶意压低应缴纳费用等乱象,对于工程的成本控制,是雪上加霜。
在考核奖惩环节上,项目竣工之后,决算工作总是进展迟缓,拖欠现象屡见不鲜,给绩效考核带来了不便,绩效考核的不及时往往造成后期的费用超支,更加不利于缩减工程成本。
3.加强建筑施工质量管理的意见
3.1提升从业人员的素质
企业要组织定期培训,加强宣传,以实际行动不断强化从业人员的质量管理意识,提升从业人员的从业水平。尤其是对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要利用培训机会使他们不断学习科学的质量管理知识和技能,并不断丰富自己的数据分析和处理能力。此外,还要端正企业文化,宣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共同发展的进步理念,使从业人员意识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之间是可以实现互通互溶,良性共存的,并依据自己的行动使之得到现实推广。
3.2稳抓细节,强化管理
建筑施工企业在开展管理工作时,要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突出重点,稳抓细节。在管理过程中,要积极协调事前管理,事中调控,事后调节的关系,以严肃谨慎的态度确保工程的质量无忧。此外,企业还应当在施工前,对材料的选择花费功夫,要严把质量关,选取符合国家规定的合格产品投入生产,对不合格的产品要和厂商展开及时的协调,必要时,要坚决予以退换。
3.3推广新技术和新设备
工程质量的保证纪要依托于高素质的人才,也离不开先进的工艺和设备,因此,企业要与时俱进,不断依据自身水平引进相关的先进设备,利用先进设备开展分析,完善评估程序等,把技术升华为支撑质量的又一个关键。
3.4合理控制施工设备
施工过程中,机械设备的数量、工作效率、技术性能、工作质量、可靠程度、能源损耗、灵活度和安全性等都會一定程度地影响到工程质量和工程进度。因此,企业一定要引起重视,对所使用的机械是否保持着施工设计与计划的一致性要进行评估和调控,对于实在不符合要求的器械,要及时地予以调换,以保证工程的进度和质量,降低工程成本。
3.5加强现场质量监察
企业要不失时机地开展现场检查:开工前的检查,工序交接的检查,停工后复工的检查等,所有检查工序一道一道完成之后,要及时签署验收记录,随后开展下一环节的施工。此外,检察人员还应当不定时深入现场,对施工过程中的操作质量展开巡视,个别时段,还可以开展追踪检查等以减少检测漏洞,防止从业人员浑水摸鱼,侥幸过关。
建筑行业的施工质量管理责任重,细节多,是困扰建筑行业发展的一大难题,各企业必须在遵循积极健康的企业文化的基础之上,提升从业人员的质量意识,落实相关责任,不断改善监督管理水平,才能真正提升我国建筑行业的整体质量,全面发挥建筑行业对于国民经济的支柱作用,保持建筑行业的核心竞争力,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进程。
参考文献:
【1】陶维良.建筑施工质量管理研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
【2】戴金淼.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质量管理措施探讨[J].科技创业家.2010
【3】陈莹.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管理研究[J].经营管理.2013
【4】刘立钢.建筑工程施工全过程的质量管理控制研究[J].城市建设与商业网点,2012
【5】李志刚.建筑施工质量管理问题探讨[J].中国水运,2008
【6】王慧仪,蔡齐芳,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手册[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
中图分类号:C93文献标识码: A
近年来,建筑行业的高速发展为国计民生注入了全新的活力,然而,想要实现建筑行业长效的进步与和谐,从本源上则必须依托不断完善的工程质量。研究表明,有效加强施工质量管理是确保工程质量的一大关键,目前,国内外主要是通过逐步完善质量管理监督体系和施工方对工程质量的保证两大方面来实现相应的工程质量指标。下面,本文将从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必要性、存在问题、解决之道展开更细致的论述。
1.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必要性
每一项建筑工程的施工,都必须依托于相关的技术装备和条件,这些装备和条件大体是由企业自身的管理和技术来具体支撑的,因此,实现施工质量管理,其实也是对企业内部资源的一种优化。其次,建筑施工企业受外在环境,如:天气,影响较大。施工过程中的多工种交叉施工、工序塔接、多技术全面应用较多,这些项目都需要加强管理,才能确保工程顺利推进,以便降低工程成本,达到工程预期。主客观因素决定了建筑工程必须不断完善施工质量的管理,以减少成本,保证品质,增加收益。
2.建筑施工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质量问题
最新数据显示,建筑物的平均使用寿命,欧洲大陆区域为80年,英国为130年,美国也达到了60年之久。然而,反观中国,使用寿命却不足30年,造成这种现象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工程质量欠佳。其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首先,建筑施工企业内部管理出现漏洞。究其原因,则在于从业人员管理水平之后,思想意识淡薄,管理职责没有得到落实,资源配置没有合理规划等。造成一大批不合格的产品流入市场,损害了建筑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其次,政府部门监管不力,竣工验收阶段把关不足。个别工程存在违法建设现象,如:尚未办理相应开工手续就擅自开工建设;如:工程之间层层转包,有关部门没有认真严肃审查企业的资质,未经严格审查的企业私自开工,在施工的同时赶工设计图纸,将工程进度公然凌驾于工程安全,工程质量,人民的利益基础之上,给工程自身和有关人员带来了无法弥补的伤害。
2.2安全问题
个别企业盲目追求企业经济效益,忽视社会效益,不把安全生产放在心上:首先,个别建筑施工企业受迫于激烈的市场竞争而丧失了企业自主权,依附和听从于于工程的承建人,只收取相应的管理费用。承建人则将工程实行层层转包,最后造成工程现场管理混乱、政令不通的尴尬局面;其次,个别企业即便拥有自主控制权,也不能物尽其用,将企业的安全生产设定为一纸空文,难以真正激发企业内部的重视度和操作激情。再次,施工企业没能形成健全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导致广大从业人员,思想涣散,战斗力下降,业务水平总体滞后。最后,个别企业在施工过程中面临了经费不足的局面,相应的安全配备、产品都不能齐全,导致在工程进行中出现了一些无法预计的损失。
2.3成本控制能力欠佳
某种意义上说,积极地开展成本控制是企业的生存之道。但是,个别企业却陷入成本控制的难题中无法自拔。
在投标环节中,一方面,投标报价的风险正在加剧,投标单位为了提高自己的中标率,不惜牺牲企业文化,进行恶性竞争,相互压低报价,将造价的降低幅度达到了预算成本根本无法企及的程度,给工程项目带来了巨大的困扰。另一方面,投标费用日渐扑朔迷离。市场管理制度的不规范诱发了一大批走门路拉关系的现象,投标费用在企业管理费用之中所占的比重逐渐扩大,工程的成本更加难以调控。
在评估环节中,企业对中标项目展开评估的目的在于评估项目成本、计算项目效益,并依据结果签署责任合同,把握利益指标等。然而,当前的评估系统存在着诸如:评估指标不统一、评估思路不健全、恶意压低应缴纳费用等乱象,对于工程的成本控制,是雪上加霜。
在考核奖惩环节上,项目竣工之后,决算工作总是进展迟缓,拖欠现象屡见不鲜,给绩效考核带来了不便,绩效考核的不及时往往造成后期的费用超支,更加不利于缩减工程成本。
3.加强建筑施工质量管理的意见
3.1提升从业人员的素质
企业要组织定期培训,加强宣传,以实际行动不断强化从业人员的质量管理意识,提升从业人员的从业水平。尤其是对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要利用培训机会使他们不断学习科学的质量管理知识和技能,并不断丰富自己的数据分析和处理能力。此外,还要端正企业文化,宣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共同发展的进步理念,使从业人员意识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之间是可以实现互通互溶,良性共存的,并依据自己的行动使之得到现实推广。
3.2稳抓细节,强化管理
建筑施工企业在开展管理工作时,要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突出重点,稳抓细节。在管理过程中,要积极协调事前管理,事中调控,事后调节的关系,以严肃谨慎的态度确保工程的质量无忧。此外,企业还应当在施工前,对材料的选择花费功夫,要严把质量关,选取符合国家规定的合格产品投入生产,对不合格的产品要和厂商展开及时的协调,必要时,要坚决予以退换。
3.3推广新技术和新设备
工程质量的保证纪要依托于高素质的人才,也离不开先进的工艺和设备,因此,企业要与时俱进,不断依据自身水平引进相关的先进设备,利用先进设备开展分析,完善评估程序等,把技术升华为支撑质量的又一个关键。
3.4合理控制施工设备
施工过程中,机械设备的数量、工作效率、技术性能、工作质量、可靠程度、能源损耗、灵活度和安全性等都會一定程度地影响到工程质量和工程进度。因此,企业一定要引起重视,对所使用的机械是否保持着施工设计与计划的一致性要进行评估和调控,对于实在不符合要求的器械,要及时地予以调换,以保证工程的进度和质量,降低工程成本。
3.5加强现场质量监察
企业要不失时机地开展现场检查:开工前的检查,工序交接的检查,停工后复工的检查等,所有检查工序一道一道完成之后,要及时签署验收记录,随后开展下一环节的施工。此外,检察人员还应当不定时深入现场,对施工过程中的操作质量展开巡视,个别时段,还可以开展追踪检查等以减少检测漏洞,防止从业人员浑水摸鱼,侥幸过关。
建筑行业的施工质量管理责任重,细节多,是困扰建筑行业发展的一大难题,各企业必须在遵循积极健康的企业文化的基础之上,提升从业人员的质量意识,落实相关责任,不断改善监督管理水平,才能真正提升我国建筑行业的整体质量,全面发挥建筑行业对于国民经济的支柱作用,保持建筑行业的核心竞争力,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进程。
参考文献:
【1】陶维良.建筑施工质量管理研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
【2】戴金淼.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质量管理措施探讨[J].科技创业家.2010
【3】陈莹.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管理研究[J].经营管理.2013
【4】刘立钢.建筑工程施工全过程的质量管理控制研究[J].城市建设与商业网点,2012
【5】李志刚.建筑施工质量管理问题探讨[J].中国水运,2008
【6】王慧仪,蔡齐芳,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手册[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