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隐私权的形成

来源 :人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bsheng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隐私是人类生来便固有的本性,隐私观念伴随着西方自由主义的兴起而不断深入人们脑海,隐私权则是当代社会新兴的人权。在分析隐私权形成的过程时,我们发现隐私权是社会物质水平和人们精神需要不断提高的结果。我们的时代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当代社会对隐私权的保护也显得更加重要。
  关键词:隐私;隐私观念;隐私权
  中图分类号:D62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4-0120-01
  隐私权可谓是近代才提出的一个新兴的法学名词。最早要追溯至1890年12月15日,美国波士顿两名年轻的律师,Samuel Warren(萨缪尔·沃伦)和Louis Brandeis( 路易斯·布兰代斯)在哈佛法律评论上共同署名发表了题为“The right to privacy”一文。该文首次提出“隐私权”,其背景是当时日益兴起的报纸行业为吸引读者目光,常以耸人听闻、窥探他人隐私的内容为标题,一次关于刺探沃伦私生活的新闻报道惹恼了沃伦,遂邀请好友布兰代斯共撰此文。沃伦和布兰代斯引入“不受打扰之权”,创造性地利用已形成的各种先例,并对其进行了富有想象力的解释,从而确认个人书信、肖像、照片和信息已有先例保护。
  虽然隐私权的概念提出比较晚,但是隐私权所保护的隐私以及人类社会發展过程中长期形成的隐私观念却早已存在。所以,隐私权大致形成的路径是:先存在大量的隐私事实和隐私现象,然后逐步形成隐私观念,最后在积极的隐私观念下产生了隐私权。对于隐私的含义可以从其形成过程慢慢剖析,逐步深化对隐私权的认识。
  一、隐私与人之本性
  学者张新宝认为,“知羞耻”、“掩外阴”的心态是人类认识隐私的开端。[1]我们知道,社会属性是人的本性之一,也即人是社会性动物,需要与他人交往并融入在社会中。然而在交往的过程中,人是“知羞耻、掩外阴”的,不可能将所有私人事务都暴露在社会中,比如原始人类会用树叶遮挡生殖器官,这就是最早的隐私事实。从《圣经·旧约》记载中可以发现:因为亚当和夏娃偷吃禁果,所以人生来便有贪欲;因为亚当和夏娃用无花果的树叶编织裙子,所以人生来便知羞耻。
  虽然圣经说的带有一定神话色彩,但毋庸置疑的是人类确实生来具有知羞耻之心,所以原始社会早期的人类把自己的身体当做绝对的隐私,这也是人区别于其他动物的重要标志之一。到了原始社会末期,部落和家庭的出现使个人的活动范围逐渐固定下来,人的隐私性表现得越来越明显,对外部落和他家庭产生抵触、排斥的心理,不喜欢外人干涉到自身家庭的私事。
  因此,我们可以看出,隐私是作为一种生活事实而存在,是人之本性。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的隐私性愈发明显,人需要更多的隐私空间去安放自己疲惫的身躯和焦躁的灵魂。
  二、隐私观念与个人自治
  我国著名学者苏力在翻译波斯纳丛书时,将“privacy”译成“私隐”。在他看来,首先因其是私才隐,而不是因其隐而私,事实上,有许多隐的并不一定会允许其成为隐私的。[2]所以隐私应包含隐和私两个内容,私是指私人的、与公共利益不相关的事务,隐是指需要掩蔽起来,不公之于众。只有将二者结合起来才能把握好隐私的概念。
  隐私观念的形成有着一定的历史渊源和社会现实基础。在西方自由主义兴起和发展的背景下,隐私的观念也慢慢从幕后走向台前,倡导个人自由的思潮使人们越来越重视个人自治,因此,在这一时期隐私观念不知不觉地深入人心。
  14世纪的文艺复兴和17、18世纪的启蒙运动是解放人们思想的两大运动。文艺复兴的贡献是使很多被教会一直所推崇的定律被证明是不科学的,人们开始学会自己去思考发现真理,并重视个人价值的重要性。而启蒙运动带来了自由主义,自由主义是把人作为目的而不是手段,尊重个人的选择,保障个人的权利,最终实现人的自由发展。[3]当个人自由得到充分实现的时候,人们就会越来越重视个人私生活的保护,不便或不愿被他人知晓的事情会被掩盖起来。隐私与个人私生活密不可分,如潮水般的自由主义思想使人们的隐私观念慢慢形成,逐渐意识到保护个人生活不被打扰和个人信息不被泄露的重要性。个人自由的权利是赋予个人自治的权利,尊重个人决定对于隐私权的保障至关重要。
  三、隐私权和基本人权
  虽然隐私观念早就存在,但隐私权的概念出现相对较晚,并且目前大多数国家宪法中都没有明确规定隐私权,只是通过其他相关权利进行保护。为什么隐私权的出现如此晚,笔者认为主要是以下几个原因:
  1.物质生活条件的制约。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在一个吃不饱穿不暖的条件下,谁还会去关心他人的私生活,或者是自己的私生活被他人知晓,谁又会去注重隐私权来保护自己。即使我们不把问题推向极端,一般生活水平下也不会重视个人私生活的保护,因为如果不是为了保护高质量的私生活不会去寻求法律的保护,也就不会有隐私权的产生。
  2.思想上的局限性。
  人的思想高度决定了其认识的宽度,如果没有二战的洗礼、启蒙运动的自由主义,人们也难以认识到个人自由和个人尊严的价值,也就不会对私人空间、私人生活提出过多要求,更不会提出保护隐私权的主张。
  3.国家公权力的扩张。
  私人生活受到侵害最严重的莫过于国家权力的干涉,尤其是在信息的收集上,国家对个人信息的掌握非常容易。国家对个人权利的干涉又是随着公权力的不断扩张而不断加深。
  总之,隐私权是时代发展的必然,隐私权的出现也是尊重人性,保护个人自治,保障基本人权的当然结果。只有将隐私权纳入到法律体系当中,才能真正实现尊重个人价值,保障个人的合法权益。
  参考文献:
  [1]张新宝.隐私权的法律保护[M].北京:群众出版社,1997.
  [2]王秀哲.隐私权的宪法权利属性与两种立法责任[J].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9(4).
  [3]王秀哲.隐私、隐私观念和隐私权[J].理论与改革,2005.
  [4]王秀哲.隐私权的宪法保护[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5]刘泽刚.宪法隐私权的目的是保护隐私权吗[J].社会科学家,2008(5).
  作者简介:柴旭康(1990—),男,汉族,江西景德镇人,云南民族大学2013级法律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宪法学。
其他文献
幼儿是一个国家的未来和希望,幼儿能否得到全面的发展将会影响到一个国家的核心竞争力。随着人们对幼儿教育重要性的重新认识,幼儿教育在基础教育中的地位不断提升,如何加强幼儿
摘要:文学编辑岗位有自己的特点要求,准确的把握文学编辑岗位的工作特点,针对文学编辑工作的需要,不断的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和要求,是每一个文学编辑应该具备的一项素质。本文根据自己的工作经验,以及自己对文学编辑岗位工作的认识,详细分析了文学编辑岗位的工作特点,针对文学编辑岗位工作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希望能够对文学编辑提供一些帮助和启示。  关键词:文学编辑;特点;建议  中图分类号:G232.2 文献
自从提出了晋语从官话分立的主张,一直以来在学术界争议较大。由于语言的变化性、混杂性和区域性等特点,各个学者对于太原方言的调查或多或少存在着差异,其中声韵调的归并如声母
蒲松龄《聊斋志异》一书中,有大量篇幅直接描写狐或涉及到狐,其中对于狐女的形象塑造是《聊斋志异》一书上显著的成就之一。他在继承传统的狐女形象塑造的同时,对狐女的形象加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