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学生诚信教育问题目前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但只要对之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思考,就会发现大学生诚信缺失的问题,不但受到大学生本身在诚信观念方面的影响,而且无时无刻不在受现今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并与制度的约束和内在责任的呼唤相关联。
内在因素:大学生本身存在诚信缺失的因子
第一,大学生涉世不深,对诚信缺失的感知和分辨能力不强,对社会转型时期出现的不正之风、假冒伪劣、坑蒙拐骗等不良现象存在困惑,不能辩证地看待,更把握不住社会的主流和发展方向。因此,他们对社会不诚信的诸多行为表现出无奈,在自己诚信与否的选择上又表现出徘徊和彷徨。
第二,虽然大学生的独立意识和竞争意识在不断增强,但其中狭隘自私的性格弱点比较突出。一方面,当今很多大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为人处世大多从自己的利益出发,很少能考虑到他人。另一方面,市场经济是竞争的经济,优胜劣汰是自然法则,在这种大的气候影响下,大学生也增强了自我观念,自我在心目中的地位在逐渐攀升。
第三,大学生具有较好的道德认知,但在上大学之前缺少道德实践,掌握的大都是一些教条,没有通过实践升华为自己的道德理念。高等学校为大学生提供了更多道德实践的机会,同时也显示了其自身存在的缺陷和问题,特别是已经走向社会的大学生贷款不还、违背承诺,致使大学生诚信度锐减,在社会上产生了很坏的影响。
大学生并非不知道一般的道德标准和是非善恶,绝大多数大学生都认为失信是不好的,但出于种种原因明知故犯或者表里不一、言行不一,这里存在着一种“人格分裂”和“双重标准”现象,要求别人或集体是一种标准,要求别人诚实守信,当涉及自身利益时,则另当别论。
一方面当代大学生基本上是从学校到学校,社会阅历不深,对社会转型时期出现的不良社会现象,难以理解,感到困惑,不能辩证地看待社会腐败现象,不能把握住事物的主要矛盾和社会的主流,缺乏对诚信功用的反思能力,极易将观察了解到的社会诚信缺失现象当作社会本质,从而仿而效之,放弃诚信原则。
而另一方面,当代大学生以独生子女为主体,大都生活在富裕的生活环境中,普遍缺乏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精神,自私、自利,责任意识淡薄,意志不坚强,心理脆弱;行为上表现为以自我为中心,对社会、对父母、对他人的要求高而多,对自己的要求低而少;考虑更多的是别人应该为自己做些什么,很少考虑自己应该为社会、为父母、为他人做些什么;对追逐名利考虑得更多,对社会责任和社会价值就会考虑得极少,一旦面临道德选择时,他们往往为获利而舍弃诚信。
多大学生一直以来都是“小皇帝”、“小太阳”,基本没有吃过苦,只知道吃好的、用高档的、玩现代的。他们一味地追求感官刺激,崇拜金钱,认为有了钱就有了一切。这就要求教育者不仅要传授学生以道德知识,还要在此基础上努力使学生将之转化为信念,唯有如此,学生才会在日常行为中自觉地将之体现出来。
我国目前正处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而市场经济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特征,这最容易诱发人们的功利主义观念,加上市场经济还没有被规范化,又缺乏信用制度制约,就使得各种非法活动滋生成长。功利主义思想观念表现在行动上,就是为了谋求利益而往往不守诚信、不择手段;表现在价值观方面,就是崇尚金钱,追求享乐,甚至认为自私自利是人之天性,有钱能使鬼推磨。可见,在不规范的市场经济中,功利主义无论从思想影响,还是在行动体现上,都以不守诚信为特征。所以,完全有理由说,功利主义是诚信危机产生的思想根源。
外在因素:不良环境影响是大学生诚信缺失滋生的土壤
人终究是环境的产物,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所以,大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在与周围环境互动交流传递的过程中,也必然会受到社会各种思潮和现象的影响。这些影响主要有:
①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关系原理告诉我们:人的思想、观念的形成是外部客观环境影响的结果,环境决定着人们的思想观念与意识,环境的变化影响着人们思想的变化。
大学生受社会各种思潮和现象的影响。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其他国家特别是西方国家的种种腐朽思想也随之而来,欺诈等消极观念冲击着我国的传统观念,也冲击着不少对西方充满幻想的大学生的心灵,在社会负面效应难以抗拒的情况下,一些自身修养不高、自律能力不强的大学生便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迷失了自我。
家庭和学校在教育中的偏差。中国的家庭和学校教育长期以来强调的是智育,即获得高的分数,进入好的学校,普遍存在重智轻德的现象。
社会信用制度的不完善,使大学生诚信缺失有恃无恐。我国高等学校关于大学生诚信方面的制度还不健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诚信规范有制度但不够科学,有措施但执行乏力;二是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机制,工作就像堆积木,较为零散;三是诚信监督机制不系统,对大学生违反诚信的行为学校与社会没有实现信息共享,学校的不良记录无法影响其长远利益。所以,大学生就容易铤而走险,一旦获利没受到惩罚,就会强化这种意识,致使周围诚信意识比较强的人产生强烈的心理冲突和困惑,一些诚信意识薄弱的人成为诚信缺失的俘虏。
社会转型和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目前,我国正处在由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时期,由于市场经济的体制不够健全和完善,加之国民素质等其他原因,以权谋私、造假、偷税逃税等现象不时发生。这些不讲诚信的现象对大学生的价值观念、行为选择产生了强烈的不良刺激,同时社会对诚信缺失现象惩处不力。当前,我国社会生活中存在着大量诚信缺失的现象,但在实践过程中,表现为一方面对失信行为惩罚不严,另一方面守信的收益不明显。这样,失信的收益大于失信的成本,即失信有利可图。这种状况使整个社会信用体系受到污染和侵害,高校也未能避免。大学生作为一个比较特殊的社会群体,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处在形成的关键时期,极易受到社会上失信道德行为的影响和误导。
②文化环境因素的影响。改革开放以来,西方思想文化意识不断渗透,东西方文化激荡交会,封建阶级的腐朽没落思想和价值观念随之沉渣泛起,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物欲主义、个人主义的思想冲击着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社会诚信行为大量缺失,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诚信文化的缺失。当坚持诚信的人被普遍认为是不合时宜的“另类”,“讲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被普遍视作“不现实”、“不合国情”、“呆傻”,而反诚信的行为则被誉为“聪明活络”、“会办事”,一种反诚信的文化的氛围实际上已经形成。长此以往,这种文化必然会在人们心理上产生非常大的负面影响,也必然会导致大学生道德认知与诚信水平显著下降。学校“公害”之一的抄袭作弊行为之所以屡禁不止,就是因为有反诚信文化的支持,诸如“有考试就有作弊”的说法就颇为流行,抄袭作弊普遍不被学生认为是可耻的行为(至多被认为是一种违纪行为),相反被认为是相互帮助、共同进步,甚至有的学生认为这有助于同学之间人际关系的加深与友谊的长久。
显然,诚信文化是建立在严肃、诚恳的态度上的,但当下流行的网络文化对此构成了巨大的冲击,它往往以搞笑为特征,把一些严肃的问题加以调侃,居然也成为了一种新的时尚。比如网络上就有《大话西游》的经典语言来调侃校园里的作弊行为、讥笑教育者的教学内容,对此,有的学生不但不嗤之以鼻,反而以之为趣,津津乐道,这在某种程度上也冲淡了诚信文化的魅力。
③经济环境因素的影响。恩格斯说:“人们自觉地或不自觉地,归根到底总是从他们阶级地位所依据的实际关系中——从他们进行生产和交换的经济关系中,获得自己的伦理观念。”这即是说,人们的道德总是来自于人们的经济生活,经济生活怎样,道德也就怎样,道德只有信赖于经济,才能最终得到说明。既然如此,要分析清楚诚信危机产生的根源,必须先从解析当前的经济入手。
目前我国社会正处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市场秩序还没有最终形成,加上我国幅员辽阔,区域市场协调不够,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力度不大,政府对市场的监管也不力,这就给买空卖空、尔虞我诈、偷税漏税、敲诈勒索和贪污腐化等不法经济行为提供了可能性空间。这就使得人们为追逐利益而不择手段,各种各样的不诚信行为盛行起来。虽然国家不断加大对经济不法行为的打击力度,但是未能从根本上遏制不法行为的发展。所以,不规范的市场经济是诚信危机产生的经济根源。
诚信缺失的诱因
对不当利益的追求是大学生诚信缺失的直接诱因。马克思说:“意识在任何时候都只能是被意识到了的存在,而人们的存在就是他们的现实生活过程。”这即是说,意识和观念是来自于现实生活的,人们有什么样的生活,便会有什么样的观念。我国目前正处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而市场经济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特征,这最容易诱发人们的功利主义观念,加上市场经济还没有被规范化,又缺乏信用制度制约,这就使得各种非法活动滋生成长,其中种种不诚信行为一时非常猖獗,如非法传销至今还没有被铲除。功利主义思想观念表现在行动上,就是为了谋求利益而往往不守诚信、不择手段;表现在价值观方面,就是崇尚金钱,追求享乐,甚至认为自私自利是人之天性,有钱能使鬼推磨。为了金钱,牺牲诚信甚至出卖灵魂。可见,在不规范的市场经济中,功利主义无论从思想影响,还是在行动体现上,都以不守诚信为特征。所以,我们完全有理由说,功利主义是诚信危机产生的思想根源。
大学生诚信缺失的行为形形色色,但其背后都与利益二字相关联,而且与不正当利益相关联。有些大学生不讲诚信,原因虽然很多,但最根本的原因是想要得到本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即他们想得到通过正当的渠道无法获得的利益。其中他们追求的不仅仅是经济利益,而且还包括政治上的、学业上的、情感上的利益。或者是为了入党、评选优秀学生,或者是为了获得学位证书、毕业证书,或者是为了得到奖学金、助学贷款、学费减免等,或者是为了得到一文不值的面子。可见,多数学生的“诚信”视自身的经济利益而定,带有强烈的功利倾向。
高校教育的滞后和管理的疏漏是大学生诚信缺失的间接诱因。一是重视不够。普遍存在重智轻德的现象,德育工作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许多中小学把政治、历史、地理等人文课程放在了副科的位置。在大学阶段,德育工作的地位有所上升,但也有不少大学忽视德育教育,仍以分数论成败。二是方法简单,内容单一。不少学校以政治教育取代德育教育,片面强调政治上的忠诚,而忽视大学生基本诚信品质的培养;片面强调理论灌输,而忽视实践教育和大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三是学风不正,当前,商业潮流也已涌入了大学,大学在大学生心目中已不再是“学术的圣地,精神的家园”,有不少大学生是抱着混文凭的目的而来的,再加上社会上的诱惑太多,学术研究氛围过于混乱,部分学生和教师难以自控,很难静下心来进行学习研究。四是管理不到位。大学阶段大部分任课教师除了上课外其他什么都不管,辅导员、班主任名存实亡,不少大学生一进校便完全放松:逃课、上网、睡懒觉、谈恋爱、打工赚钱……学习不用功,就业压力大,于是弄虚作假就在所难免了。而学校在对违法乱纪学生的处理上,也存在一些关系和走后门,有的学校为了提高就业率,对学生的造假行为也是睁只眼闭只眼。此外,高校连年扩招,每年招生的人数大增,生源素质有所下降,也给高校的日常管理和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作者单位:盐城工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编校:杨彩霞
内在因素:大学生本身存在诚信缺失的因子
第一,大学生涉世不深,对诚信缺失的感知和分辨能力不强,对社会转型时期出现的不正之风、假冒伪劣、坑蒙拐骗等不良现象存在困惑,不能辩证地看待,更把握不住社会的主流和发展方向。因此,他们对社会不诚信的诸多行为表现出无奈,在自己诚信与否的选择上又表现出徘徊和彷徨。
第二,虽然大学生的独立意识和竞争意识在不断增强,但其中狭隘自私的性格弱点比较突出。一方面,当今很多大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为人处世大多从自己的利益出发,很少能考虑到他人。另一方面,市场经济是竞争的经济,优胜劣汰是自然法则,在这种大的气候影响下,大学生也增强了自我观念,自我在心目中的地位在逐渐攀升。
第三,大学生具有较好的道德认知,但在上大学之前缺少道德实践,掌握的大都是一些教条,没有通过实践升华为自己的道德理念。高等学校为大学生提供了更多道德实践的机会,同时也显示了其自身存在的缺陷和问题,特别是已经走向社会的大学生贷款不还、违背承诺,致使大学生诚信度锐减,在社会上产生了很坏的影响。
大学生并非不知道一般的道德标准和是非善恶,绝大多数大学生都认为失信是不好的,但出于种种原因明知故犯或者表里不一、言行不一,这里存在着一种“人格分裂”和“双重标准”现象,要求别人或集体是一种标准,要求别人诚实守信,当涉及自身利益时,则另当别论。
一方面当代大学生基本上是从学校到学校,社会阅历不深,对社会转型时期出现的不良社会现象,难以理解,感到困惑,不能辩证地看待社会腐败现象,不能把握住事物的主要矛盾和社会的主流,缺乏对诚信功用的反思能力,极易将观察了解到的社会诚信缺失现象当作社会本质,从而仿而效之,放弃诚信原则。
而另一方面,当代大学生以独生子女为主体,大都生活在富裕的生活环境中,普遍缺乏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精神,自私、自利,责任意识淡薄,意志不坚强,心理脆弱;行为上表现为以自我为中心,对社会、对父母、对他人的要求高而多,对自己的要求低而少;考虑更多的是别人应该为自己做些什么,很少考虑自己应该为社会、为父母、为他人做些什么;对追逐名利考虑得更多,对社会责任和社会价值就会考虑得极少,一旦面临道德选择时,他们往往为获利而舍弃诚信。
多大学生一直以来都是“小皇帝”、“小太阳”,基本没有吃过苦,只知道吃好的、用高档的、玩现代的。他们一味地追求感官刺激,崇拜金钱,认为有了钱就有了一切。这就要求教育者不仅要传授学生以道德知识,还要在此基础上努力使学生将之转化为信念,唯有如此,学生才会在日常行为中自觉地将之体现出来。
我国目前正处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而市场经济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特征,这最容易诱发人们的功利主义观念,加上市场经济还没有被规范化,又缺乏信用制度制约,就使得各种非法活动滋生成长。功利主义思想观念表现在行动上,就是为了谋求利益而往往不守诚信、不择手段;表现在价值观方面,就是崇尚金钱,追求享乐,甚至认为自私自利是人之天性,有钱能使鬼推磨。可见,在不规范的市场经济中,功利主义无论从思想影响,还是在行动体现上,都以不守诚信为特征。所以,完全有理由说,功利主义是诚信危机产生的思想根源。
外在因素:不良环境影响是大学生诚信缺失滋生的土壤
人终究是环境的产物,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所以,大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在与周围环境互动交流传递的过程中,也必然会受到社会各种思潮和现象的影响。这些影响主要有:
①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关系原理告诉我们:人的思想、观念的形成是外部客观环境影响的结果,环境决定着人们的思想观念与意识,环境的变化影响着人们思想的变化。
大学生受社会各种思潮和现象的影响。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其他国家特别是西方国家的种种腐朽思想也随之而来,欺诈等消极观念冲击着我国的传统观念,也冲击着不少对西方充满幻想的大学生的心灵,在社会负面效应难以抗拒的情况下,一些自身修养不高、自律能力不强的大学生便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迷失了自我。
家庭和学校在教育中的偏差。中国的家庭和学校教育长期以来强调的是智育,即获得高的分数,进入好的学校,普遍存在重智轻德的现象。
社会信用制度的不完善,使大学生诚信缺失有恃无恐。我国高等学校关于大学生诚信方面的制度还不健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诚信规范有制度但不够科学,有措施但执行乏力;二是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机制,工作就像堆积木,较为零散;三是诚信监督机制不系统,对大学生违反诚信的行为学校与社会没有实现信息共享,学校的不良记录无法影响其长远利益。所以,大学生就容易铤而走险,一旦获利没受到惩罚,就会强化这种意识,致使周围诚信意识比较强的人产生强烈的心理冲突和困惑,一些诚信意识薄弱的人成为诚信缺失的俘虏。
社会转型和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目前,我国正处在由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时期,由于市场经济的体制不够健全和完善,加之国民素质等其他原因,以权谋私、造假、偷税逃税等现象不时发生。这些不讲诚信的现象对大学生的价值观念、行为选择产生了强烈的不良刺激,同时社会对诚信缺失现象惩处不力。当前,我国社会生活中存在着大量诚信缺失的现象,但在实践过程中,表现为一方面对失信行为惩罚不严,另一方面守信的收益不明显。这样,失信的收益大于失信的成本,即失信有利可图。这种状况使整个社会信用体系受到污染和侵害,高校也未能避免。大学生作为一个比较特殊的社会群体,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处在形成的关键时期,极易受到社会上失信道德行为的影响和误导。
②文化环境因素的影响。改革开放以来,西方思想文化意识不断渗透,东西方文化激荡交会,封建阶级的腐朽没落思想和价值观念随之沉渣泛起,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物欲主义、个人主义的思想冲击着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社会诚信行为大量缺失,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诚信文化的缺失。当坚持诚信的人被普遍认为是不合时宜的“另类”,“讲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被普遍视作“不现实”、“不合国情”、“呆傻”,而反诚信的行为则被誉为“聪明活络”、“会办事”,一种反诚信的文化的氛围实际上已经形成。长此以往,这种文化必然会在人们心理上产生非常大的负面影响,也必然会导致大学生道德认知与诚信水平显著下降。学校“公害”之一的抄袭作弊行为之所以屡禁不止,就是因为有反诚信文化的支持,诸如“有考试就有作弊”的说法就颇为流行,抄袭作弊普遍不被学生认为是可耻的行为(至多被认为是一种违纪行为),相反被认为是相互帮助、共同进步,甚至有的学生认为这有助于同学之间人际关系的加深与友谊的长久。
显然,诚信文化是建立在严肃、诚恳的态度上的,但当下流行的网络文化对此构成了巨大的冲击,它往往以搞笑为特征,把一些严肃的问题加以调侃,居然也成为了一种新的时尚。比如网络上就有《大话西游》的经典语言来调侃校园里的作弊行为、讥笑教育者的教学内容,对此,有的学生不但不嗤之以鼻,反而以之为趣,津津乐道,这在某种程度上也冲淡了诚信文化的魅力。
③经济环境因素的影响。恩格斯说:“人们自觉地或不自觉地,归根到底总是从他们阶级地位所依据的实际关系中——从他们进行生产和交换的经济关系中,获得自己的伦理观念。”这即是说,人们的道德总是来自于人们的经济生活,经济生活怎样,道德也就怎样,道德只有信赖于经济,才能最终得到说明。既然如此,要分析清楚诚信危机产生的根源,必须先从解析当前的经济入手。
目前我国社会正处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市场秩序还没有最终形成,加上我国幅员辽阔,区域市场协调不够,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力度不大,政府对市场的监管也不力,这就给买空卖空、尔虞我诈、偷税漏税、敲诈勒索和贪污腐化等不法经济行为提供了可能性空间。这就使得人们为追逐利益而不择手段,各种各样的不诚信行为盛行起来。虽然国家不断加大对经济不法行为的打击力度,但是未能从根本上遏制不法行为的发展。所以,不规范的市场经济是诚信危机产生的经济根源。
诚信缺失的诱因
对不当利益的追求是大学生诚信缺失的直接诱因。马克思说:“意识在任何时候都只能是被意识到了的存在,而人们的存在就是他们的现实生活过程。”这即是说,意识和观念是来自于现实生活的,人们有什么样的生活,便会有什么样的观念。我国目前正处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而市场经济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特征,这最容易诱发人们的功利主义观念,加上市场经济还没有被规范化,又缺乏信用制度制约,这就使得各种非法活动滋生成长,其中种种不诚信行为一时非常猖獗,如非法传销至今还没有被铲除。功利主义思想观念表现在行动上,就是为了谋求利益而往往不守诚信、不择手段;表现在价值观方面,就是崇尚金钱,追求享乐,甚至认为自私自利是人之天性,有钱能使鬼推磨。为了金钱,牺牲诚信甚至出卖灵魂。可见,在不规范的市场经济中,功利主义无论从思想影响,还是在行动体现上,都以不守诚信为特征。所以,我们完全有理由说,功利主义是诚信危机产生的思想根源。
大学生诚信缺失的行为形形色色,但其背后都与利益二字相关联,而且与不正当利益相关联。有些大学生不讲诚信,原因虽然很多,但最根本的原因是想要得到本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即他们想得到通过正当的渠道无法获得的利益。其中他们追求的不仅仅是经济利益,而且还包括政治上的、学业上的、情感上的利益。或者是为了入党、评选优秀学生,或者是为了获得学位证书、毕业证书,或者是为了得到奖学金、助学贷款、学费减免等,或者是为了得到一文不值的面子。可见,多数学生的“诚信”视自身的经济利益而定,带有强烈的功利倾向。
高校教育的滞后和管理的疏漏是大学生诚信缺失的间接诱因。一是重视不够。普遍存在重智轻德的现象,德育工作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许多中小学把政治、历史、地理等人文课程放在了副科的位置。在大学阶段,德育工作的地位有所上升,但也有不少大学忽视德育教育,仍以分数论成败。二是方法简单,内容单一。不少学校以政治教育取代德育教育,片面强调政治上的忠诚,而忽视大学生基本诚信品质的培养;片面强调理论灌输,而忽视实践教育和大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三是学风不正,当前,商业潮流也已涌入了大学,大学在大学生心目中已不再是“学术的圣地,精神的家园”,有不少大学生是抱着混文凭的目的而来的,再加上社会上的诱惑太多,学术研究氛围过于混乱,部分学生和教师难以自控,很难静下心来进行学习研究。四是管理不到位。大学阶段大部分任课教师除了上课外其他什么都不管,辅导员、班主任名存实亡,不少大学生一进校便完全放松:逃课、上网、睡懒觉、谈恋爱、打工赚钱……学习不用功,就业压力大,于是弄虚作假就在所难免了。而学校在对违法乱纪学生的处理上,也存在一些关系和走后门,有的学校为了提高就业率,对学生的造假行为也是睁只眼闭只眼。此外,高校连年扩招,每年招生的人数大增,生源素质有所下降,也给高校的日常管理和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作者单位:盐城工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编校:杨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