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紧”和“松”
调查发现,小学生考试时普遍觉得紧张,年级越高,紧张感越强。产生这种现象除了有时间限制、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高、试卷的难度大以及学生的心理素质差等原因外,也与试题中较为生硬的语言表述有关。如“填空”、“判断”、“选择”、“计算”、“解决问题”等,显然试卷设计者在语气上带有指令性,学生在与试题的“对话”中,备觉严肃、压抑。此外,考试内容的单调和枯燥,也难以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考试的紧张气氛是客观存在的,关键是如何将其降低,使试卷成为学生挑战智慧、展示个性、探索知识的“乐园”。因此,我们要关注试卷设计的三个要点:一是试题内容,二是命题语言,三是命题形式。将试题内容生活化、命题语言人性化、试题形式趣味化,就可以营造出良好的考试氛围,激发学生的考试热情。
如学习“折线统计图”之后,我们在考查学生对折线统计图的理解与应用能力时,设计了这样的试题。将原来的“根据折线统计图的内容回答下列问题”改为“合理想像,解决问题,比智慧”,然后出示如下统计图,让学生展开想像,合理地解决问题。
(1)你认为这幅图可能用来表示什么?写出这幅统计图的名称。
(2)根据折线的变化情况,你想到了什么?
(3)在图中填写相关数据及内容。
(4)提出一个相关的数学问题,并列式计算。
这样的命题设计,语言表述亲切,具有激励性,试题的设计面也较广,利于学生观察、思考、想像,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素材解决问题。试题的形式丰富多样,有填写、计算、制图等,还渗透了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不仅给学生营造了宽松的考试气氛,释放了学生的紧张情绪,而且发挥了学生的创造潜能,有利于学生数学水平的发展,使得评价更加准确。
二、“点”和“面”
试题的内容不能简单地局限于教材,那样不仅单调、乏味,也难以全面检测出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教材是教学的一种文本,不是课标、大纲的唯一载体,也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要借助命题设计,引导教师关注学生的生活,与学生一起捕捉生活中的数学信息,共同开发课程资源。教师应鼓励学生将学习数学的视野投向丰富多彩的生活,感受“生活中处处皆数学”的真谛,将教学活动的“点”向生活的“面”拓展延伸,冲破学科的界限,与其他学科进行资源整合,使“教”与“学”的活动更精彩、生动。
如一位教师设计“除数是两位数”的竖式计算时,给计算题设计这样一个情境:竖式计算下面各题,并将题目的结果填入短文中,使短文成立。
722÷38= 16×121= 130÷26=
99×19= 1210÷22= 6×317=
你知道吗?鲁迅是中国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年出身于破落的封建家庭。( )年前往日本学医,后弃医从文。1918年( )月,首次用笔名“鲁迅”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年10月病逝于上海,终年( )岁。
这样的试题设计,整合了历史、语文等学科知识,实现了从原来单一测试学生对“计算方法和技能”的掌握情况到用数学进行实践活动的转化,体现出了数学学科的综合化。这样的尝试,打开了数学学习的“点”向生活的“面”延伸的通道,拓展了数学学习和应用的领域。
三、“同”和“异”
数学学习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启迪学生思维,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因此,我们可以尝试设计开放性的试题,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探索空间和更多的参与机会,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自主选择。
如学习“简便计算”后,可以设计这样的练习:
选择合适的数,使下面各题能简便计算。
这样的开放性练习,学生可通过不同的解题策略得到不同的答案,将“求同”、“求异”思维和“自主”有机地进行结合,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为”,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
四、“旧”和“新”
为了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数学能力,提升数学素养,设计试题时,要尽量将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力与新的知识、技能沟通,体现新课程数学学习的综合性。在对待传统试卷的命题内容和形式上,宜采取“扬弃”的态度,不做简单的否定与排斥。传统试卷中的命题内容可保留,但检测的形式要改进,这种改进主要表现为立意新、情境新、设问方式新,不仅考查双基,而且通过考查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和数学素养。
比如,儿童各年龄标准身高的估计方法是:
2~10岁:身高(厘米)=年龄×5 75(厘米)
11~15岁:身高(厘米)=年龄×7 70(厘米)
身高等級评价标准表:
1.李强的标准身高应该是( )厘米,实际身高比标准身高(高、矮)( )%,等级是( )。
2.王宾的标准身高应该是( )厘米,实际身高比标准身高(高、矮)( )%,等级是( )。
3.你的标准身高应该是( )厘米,实际身高比标准身高(高、矮)( )%,等级是( )。
该测试题巧妙地在内容与形式上进行了继承和创新,促进了学生数学素养的逐步形成,不仅内容丰富、形式新颖、趣味性浓,而且体现了数学学习重知识积累、重实践运用、重求异创新的特性。
五、“严”和“宽”
数学学习重“实”求“活”,在重视双基训练的同时,更要加强对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所以,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要严格要求,留给学生阅读表达和创新的自主空间。因此,在试卷的设计上,检测学生基本功的题目要求要严,书写要规范,方法要准确,语言表述要通顺、明白。可以发表个性见解的题目,则要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张扬个性。教师甚至可以在试题上做友情提示——“此题答案不唯一,可实话实说”,让学生放心做答,发表见解。宽严相济,为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也是命题时不能忽视的。
在试卷中设置书写分、格式分,并依据书写情况作出评价,即在严格中求规范。在开放题和分层次的选择练习中,教师应创设宽松、自由的氛围,不限制学生的回答,让学生发表个人见解,阐明自身观点。教师要处理好“严”与“宽”的关系,更好地为教学活动导航,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把握方向。
调查发现,小学生考试时普遍觉得紧张,年级越高,紧张感越强。产生这种现象除了有时间限制、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高、试卷的难度大以及学生的心理素质差等原因外,也与试题中较为生硬的语言表述有关。如“填空”、“判断”、“选择”、“计算”、“解决问题”等,显然试卷设计者在语气上带有指令性,学生在与试题的“对话”中,备觉严肃、压抑。此外,考试内容的单调和枯燥,也难以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考试的紧张气氛是客观存在的,关键是如何将其降低,使试卷成为学生挑战智慧、展示个性、探索知识的“乐园”。因此,我们要关注试卷设计的三个要点:一是试题内容,二是命题语言,三是命题形式。将试题内容生活化、命题语言人性化、试题形式趣味化,就可以营造出良好的考试氛围,激发学生的考试热情。
如学习“折线统计图”之后,我们在考查学生对折线统计图的理解与应用能力时,设计了这样的试题。将原来的“根据折线统计图的内容回答下列问题”改为“合理想像,解决问题,比智慧”,然后出示如下统计图,让学生展开想像,合理地解决问题。
(1)你认为这幅图可能用来表示什么?写出这幅统计图的名称。
(2)根据折线的变化情况,你想到了什么?
(3)在图中填写相关数据及内容。
(4)提出一个相关的数学问题,并列式计算。
这样的命题设计,语言表述亲切,具有激励性,试题的设计面也较广,利于学生观察、思考、想像,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素材解决问题。试题的形式丰富多样,有填写、计算、制图等,还渗透了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不仅给学生营造了宽松的考试气氛,释放了学生的紧张情绪,而且发挥了学生的创造潜能,有利于学生数学水平的发展,使得评价更加准确。
二、“点”和“面”
试题的内容不能简单地局限于教材,那样不仅单调、乏味,也难以全面检测出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教材是教学的一种文本,不是课标、大纲的唯一载体,也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要借助命题设计,引导教师关注学生的生活,与学生一起捕捉生活中的数学信息,共同开发课程资源。教师应鼓励学生将学习数学的视野投向丰富多彩的生活,感受“生活中处处皆数学”的真谛,将教学活动的“点”向生活的“面”拓展延伸,冲破学科的界限,与其他学科进行资源整合,使“教”与“学”的活动更精彩、生动。
如一位教师设计“除数是两位数”的竖式计算时,给计算题设计这样一个情境:竖式计算下面各题,并将题目的结果填入短文中,使短文成立。
722÷38= 16×121= 130÷26=
99×19= 1210÷22= 6×317=
你知道吗?鲁迅是中国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年出身于破落的封建家庭。( )年前往日本学医,后弃医从文。1918年( )月,首次用笔名“鲁迅”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年10月病逝于上海,终年( )岁。
这样的试题设计,整合了历史、语文等学科知识,实现了从原来单一测试学生对“计算方法和技能”的掌握情况到用数学进行实践活动的转化,体现出了数学学科的综合化。这样的尝试,打开了数学学习的“点”向生活的“面”延伸的通道,拓展了数学学习和应用的领域。
三、“同”和“异”
数学学习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启迪学生思维,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因此,我们可以尝试设计开放性的试题,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探索空间和更多的参与机会,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自主选择。
如学习“简便计算”后,可以设计这样的练习:
选择合适的数,使下面各题能简便计算。
这样的开放性练习,学生可通过不同的解题策略得到不同的答案,将“求同”、“求异”思维和“自主”有机地进行结合,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为”,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
四、“旧”和“新”
为了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数学能力,提升数学素养,设计试题时,要尽量将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力与新的知识、技能沟通,体现新课程数学学习的综合性。在对待传统试卷的命题内容和形式上,宜采取“扬弃”的态度,不做简单的否定与排斥。传统试卷中的命题内容可保留,但检测的形式要改进,这种改进主要表现为立意新、情境新、设问方式新,不仅考查双基,而且通过考查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和数学素养。
比如,儿童各年龄标准身高的估计方法是:
2~10岁:身高(厘米)=年龄×5 75(厘米)
11~15岁:身高(厘米)=年龄×7 70(厘米)
身高等級评价标准表:
1.李强的标准身高应该是( )厘米,实际身高比标准身高(高、矮)( )%,等级是( )。
2.王宾的标准身高应该是( )厘米,实际身高比标准身高(高、矮)( )%,等级是( )。
3.你的标准身高应该是( )厘米,实际身高比标准身高(高、矮)( )%,等级是( )。
该测试题巧妙地在内容与形式上进行了继承和创新,促进了学生数学素养的逐步形成,不仅内容丰富、形式新颖、趣味性浓,而且体现了数学学习重知识积累、重实践运用、重求异创新的特性。
五、“严”和“宽”
数学学习重“实”求“活”,在重视双基训练的同时,更要加强对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所以,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要严格要求,留给学生阅读表达和创新的自主空间。因此,在试卷的设计上,检测学生基本功的题目要求要严,书写要规范,方法要准确,语言表述要通顺、明白。可以发表个性见解的题目,则要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张扬个性。教师甚至可以在试题上做友情提示——“此题答案不唯一,可实话实说”,让学生放心做答,发表见解。宽严相济,为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也是命题时不能忽视的。
在试卷中设置书写分、格式分,并依据书写情况作出评价,即在严格中求规范。在开放题和分层次的选择练习中,教师应创设宽松、自由的氛围,不限制学生的回答,让学生发表个人见解,阐明自身观点。教师要处理好“严”与“宽”的关系,更好地为教学活动导航,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把握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