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画画,拍电影,设计服装,现在我经营媒体,人们问我应该叫什么,我说的是视觉艺术家。”——陈逸飞
视觉艺术家,这是陈逸飞对自己的自我界定。陈逸飞的一生,可谓短暂而精彩。
1 关于他
“我画画、拍电影、设计服装,如今还办起了媒体,有人问究竟该如何称呼我,我说叫视觉艺术家吧。”这是陈逸飞对自己的自我界定。他认为自己所做的这些产业能够在一定的情况下互相转换、互相促进,是一种很好的提高方式。他可以用画画赚的钱投入到公司中,又可以用公司赚到的钱更好得画画。或许真是这样,陈逸飞的一生,何其精彩。没有敢不敢,只有想不想,做他想做的事,做他能做的事。
或许真是这样,他认为自己所做的这些产业能够在一定的情况下互相转换,互相促进,是一种很好的提高方式。他可以用画画赚的钱投入到公司中,又可以用公司赚到的钱更好的投入创作。
写陈逸飞先生的文章也是有很多的,根据陈逸飞先生生前的种种,洋洋洒洒一二十万字是绝对可以有的。但是暮然回首,对先生的感觉,不知如何来表现,只有作如此的一篇文章,聊表对陈先生的仰慕。
陈逸飞先生出生在1946年生于宁波,是一名科班出身的画家,19岁就毕业于原上海美专,现上海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同年,19岁的他进入了本学院进行了油画创作,为他这一生做了一个好的开端。世人都知他是绘画出身,真正能够读懂先生画的有几人?先生的电影我也看过,相信很多人也都看过,但是有多少人能够看懂先生的个中用意,先生运用在电影里的意境和唯美。
先生的一生似乎早已经确定了自己的人生目标和方向。不惑之年,他已经在纽约和日本开办了个人画展。知命之年,同样在法国也举办了绘画个展。早在1985,美国纽约时报就称陈逸飞的“绘画风格融合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让人想起欧洲大师的杰作”。1983年,纽约哈默画廊(hammer gallery)的所有者哈默尔博士(Dr.Hamer)将陈的画作介绍给世人,并写道:“他的画作与诗歌很接近,因为他只是在给出指示,而不是在证实它们。”1984年,“美国艺术新闻”杂志称陈逸飞为“一位浪漫现实主义者,其作品表现出强烈的怀旧情怀,其弥漫的沉静和沉静尤其令人感动。”1985年,当美国石油大亨Hammer博士访问中国时,他把陈逸飞的“故乡-双乔的回忆”作为礼物送给邓小平,这是使先生真正出名的一个契机。
2 关于绘画
正是电影、服装、杂志、广告和其他商业符号让更多的人知道他们的原作者是一位艺术家,而不是他开始创作的油画。有人称先生是一位视觉艺术家。实至名归,他是中国创立“视觉产业”的第一人,先生毕生所做的绘画、服装、电影等产业都给人带来了各种感官上的享受,尤其是视觉。他的一生,疯狂地绘画。他的作品没有人能够从他的角度进行超越。他的绘画内容都是他内心的体现。他的很多作品都真切地反映出他对历史、自然和人生的思考。他的绘画中展示出多种类的题材,如自然风景,如家乡,甚至他的绘画作品与音乐,也有着缠绵的关系。
之前看过呼喜江先生的《写实浪漫任纵横——略论陈逸飞油画艺术》这篇文章。呼喜江先生把陈逸飞先生毕生的艺术发展大体分为写实主义时期和写实浪漫主义时期。对于这种观点,本人很是认同。陈逸飞先生有着扎实的西方艺术与中国学院派的绘画功底。以至于他毕生的作品都存在着写实的风格。写实主义时期大部分创作的都是革命主义题材作品,如《黄河颂》《占领总统府》和《向全国进军的命令》等。
旅美三年的时间,受欧洲大量名画的影响,他的绘画风格由写实主义转变为了写实浪漫主义,其作品分为了四个不同的系列:
(1)水乡风光系列:如他的作品《双桥》,1985年,当美国石油国王哈默博士访问中国时,他把陈逸飞的作品送给邓小平作为礼物,并将“对家乡的回忆”改为“双桥”。其寓意是在中美之间架起一座友谊的桥梁。正是这幅画使陈逸飞在国内外名扬四海。先生这幅画展现的是故乡美丽宁静的景色。之所以创作关于故乡题材的作品,大抵是表达了先生内心对故鄉的思念的情愫吧。同样,先生对于这幅作品的创作中,也是运用了西方的绘画手法来表现了东方世界的平和、宁静和舒缓。他不仅让中国人看到了故乡双桥的美,也让西方人认识到了双桥的美,中国的美,东方的美。
(2)音乐人物系列:如他的作品《大提琴手》,这幅画也算是先生的成名作之一,一位美丽的女大琴手专注的表现着自己手中的乐器,她的整体形象与大提琴和背景呈现鲜明的对比,此画像展现了陈逸飞对细节的专注和表现的精湛手法。看着他的作品就仿佛能够让人感受到音乐家的内在心理和情感的动荡。这种感觉非常的微妙,也是陈逸飞先生绘画作品的一个令人欣喜之处。
(3)古典仕女系列:如先生的名作《浔阳遗韵》。画面中三位女子,一正两侧。整个画面的每一个角落无不让人想起古诗古词。整幅画面又似乎是在诉说着什么。凄清,哀怨。
(4)西藏系列:西藏题材的作品在陈逸飞先生的作品中所占篇幅是极少的。众人皆知陈逸飞的画是以浪漫,细腻和柔美称著,但是这幅《雪景》打破了他以往的风格,将粗犷豪放演绎到极致。
在这些作品的创作中,他虽然受到了欧洲大量名画的影响,但是先生取其精华,并且与中国本土的文化相结合,就有了后来这些系列的优秀作品。陈逸飞先生一生的绘画作品中还有着一个非常大的特点,他对女性这一题材做出了非常好的表现和阐述。这一题材的写实性和风格性做的都非常的好,非常有其独特性和代表性。
这就是他的与众不同之处,他的作品总是会透出那么点陈逸飞独特的东西,油画作品的最大特点,在于画面上弥漫着宁静和平和,在写实主义中渗透着中国传统的美感。无论是描绘江南水乡的风景,还是生动生动的女性形象,都反映出画家的追求:“用西方的技巧赋予中国人的工作精神”。
近年来,陈逸飞先生在绘画艺术、环境艺术设计等多个方面,以“大艺术”的理念,在电影、服装艺术、环境设计等方面做出了创造性的成就。同时他也是以“大美术、大视觉”的理念打造了一个自己的“视觉王国”。先生希望以自己的力量来带动中国的视觉产业,让中国能够在生活中无时无刻、随时随地都能够享受到视觉盛宴。 3 关于电影
陈逸飞先生的绘画作品充满着浪漫主义色彩,无论是风景画还是人物画,豪放厚重的笔触却不乏松动浪漫的意蕴。色彩的运用上也彰显着先生的绘画风格。如此的绘画开启了他的商业道路,为他后来的服装电影事业奠定了基础。在先生的理念中,他的绘画和他的商业两者是相辅相成的。他的电影,可以反映他的绘画造诣,对画面的色彩运用和掌握。他的绘画,又能够很好地吸收电影的一些元素,造成不同的视觉效果。
之前很长一段时间都只关注了陈先生的绘画作品,知道他拍电影,却没有去欣赏了解过。后来在闲暇时间去欣赏了他的电影作品《人约黄昏》《逃往上海》《理发师》和他的电视纪实片《上海方舟》。个人比较喜爱的是《人约黄昏》,电影一开场,就注定了这不是一部一般的电影。整个电影画面的色彩,电影场景内的布局,充满着浪漫主义色彩和艺术家独特的艺术见解,也从侧面极好地反映了陈逸飞先生的艺术修养。
在“《可凡倾听》专访陈坤——关于《理发师》与陈逸飞”中说到过先生是一个非常没有常规性并且包容力非常细腻的人,他是一个内心非常有力量非常复杂的艺术家,做事有决心又非常有霸气。
4 关于服装
陈逸飞后来将精力转向了时装设计,虽然时装表演场面宏大,但从商店里一张张地飞了出来,但结果远不及他在绘画艺术领域的辉煌成就,对陈逸飞的崇敬仍然是他绘画中人物的巧妙和光辉。先生的服装产业在其视觉产业链中也算是一绝。一个画家做起了服装,做的也很好。并且他将自己创造的服装品牌“逸飞”推向了一个高度,塑造成为了当代比较著名的时尚品牌。
5 关于媒体
“陈逸飞的中后期形象,就是一个‘上海人’,人们总是认为上海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男人。事实上,其实这是一种误解。陈逸飞祖籍宁波人,宁波人在上海的这一支,都是非常泼辣苦干的。你看历史上的浙江人,像蒋介石、竺可桢、鲁迅,都是一不做、二不休,陈逸飞身上也有这样的特性”。
余秋雨先生曾经对他说:“我怕我厌倦了别人,我不能老了,我不能依靠惯性,我会在惰性的山野中停留。我村里没有商店,所以我想加点煤,多走一点,再照几次。”他说:“我总是很乐观,很兴奋。”就像旅游一样,阳光灿烂的日子是美好的,但是下雨的时候,它们有着不同的味道。如果一路下雨抱怨和玩得不好,为什么还要费劲呢?所以这也为先生后面的所涉及的设计、电影、服装、商业集团以及关于媒体的创办等等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6 短暂而精彩的一生
看过一篇追忆陈逸飞先生的文章叫做《现代夸父陈逸飞》。文章中细说了文作者和先生接触中的点滴。很多方面都体现出了先生是一个沉稳,安静,有着独特个性和个人生活格调的一个人,他性格非常温和且为人随和。文章结尾作者把先生比作现实生活中以一己之精血打造大视觉艺术的精卫,为艺术消耗整个生命的夸父。先生是一个工作狂,休息两个字不会出现在他的字典中。曾经有人感慨:“假如没有拍《理发师》……。”现在想来,假如没有拍《理发师》,先生可能不会这没过度劳累,但是假如没有拍《理发师》,我们的视觉艺术产业中,又少了一个好的作品。先生的付出,是有回报的。
有人说,从事领域过多,损害了他的健康。其好友,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孙景波在对他的评价中也这样说过:“我和一些朋友对他的努力提出了一些怀疑。他认为自己做得太多,玩得太多了。有些人甚至认为他‘放弃了绘画,开始经商’。事实上,他正在意识到自己的想法,即艺术家可以在当代做得更多。他遇到了改革开放所提供的舞台,他很好地把握了机会。他从事服装设计和建筑设计,作为一名杂志制作人,作为导演和制片人,他并没有走得太远。文艺复兴时期的米开朗基罗还从事雕塑、建筑、机械设计和诗歌。”这样的评价,也是对陈逸飞先生做出了肯定。
余秋雨先生曾评论说,他(陈逸飞)是一位勇敢的冒险家,永不停步。陈丹青还指出,没有陈逸飞,就没有陈丹青的今天。可见先生的精神感染了多少人。逸飞式的人物不嫌太多,唯嫌其少,中国若能拥有更多的逸飞式的人物,那么中国的视觉艺术甚至其他产业方面,都会取得更好的成绩。
看过很多媒体对先生的评价,“至于艺术价值,陈逸飞的作品很浪漫,很有民族特色,他在艺术市场的作品也有很高的艺术鉴赏价值,因为这种作品在东方比较少,我们相信他一定会越来越高的价格。”陈逸飞是一位非常重要的画家。在具有民族特色的浪漫领域,他是无与伦比的,他是唯一一个。还有的说“作为一名画家,陈逸飞做服装、做工业设计、做网站,都是想让视觉艺术从绘画延伸到更多领域,让大家都来关心视觉产业,他做得也正是视觉产业的普及工作。”这些评价都高度地认同了先生一生所做的事业,和毕生为艺术事业所奉献的力量。
先生一生的诸多作品,大都是运用西方手法来表现中国题材,这是一种很好的尝试,并且作品也都取得了很高的评价。他的作品中,无论是以什么題材来表现,都体现出了先生的追求。在先生的视觉产业中可看出,先生的一声都在追求美,追求表现美的方式,并且去亲身实践它,去用能够运用的一切方式来表现美。
先生一生,到底追求的是什么,我们无从知晓。大家说他是艺术家转型的典型代表,没错,他的一生,让人们看到了艺术与商业等元素之间的关系和转换。先生的今生,可以说,“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
参考文献:
[1]蒯乐昊.陈丹青追忆陈逸飞“没有人能够替代他”[J].南方人物周刊,2005(8):28-29.
[2]呼喜江.写实浪漫任纵横——略论陈逸飞油画艺术[J].社科纵横,1997(6):41-44.
[3]平泳佳,薛婷彦.陈逸飞——唯美的视觉艺术家[J].上海教育.2007(Z2).
[4]徐建华.现代夸父陈逸飞[J].大美术,2006(2):78-81.
[5]杨长勋.视觉人生:陈逸飞传[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6.
视觉艺术家,这是陈逸飞对自己的自我界定。陈逸飞的一生,可谓短暂而精彩。
1 关于他
“我画画、拍电影、设计服装,如今还办起了媒体,有人问究竟该如何称呼我,我说叫视觉艺术家吧。”这是陈逸飞对自己的自我界定。他认为自己所做的这些产业能够在一定的情况下互相转换、互相促进,是一种很好的提高方式。他可以用画画赚的钱投入到公司中,又可以用公司赚到的钱更好得画画。或许真是这样,陈逸飞的一生,何其精彩。没有敢不敢,只有想不想,做他想做的事,做他能做的事。
或许真是这样,他认为自己所做的这些产业能够在一定的情况下互相转换,互相促进,是一种很好的提高方式。他可以用画画赚的钱投入到公司中,又可以用公司赚到的钱更好的投入创作。
写陈逸飞先生的文章也是有很多的,根据陈逸飞先生生前的种种,洋洋洒洒一二十万字是绝对可以有的。但是暮然回首,对先生的感觉,不知如何来表现,只有作如此的一篇文章,聊表对陈先生的仰慕。
陈逸飞先生出生在1946年生于宁波,是一名科班出身的画家,19岁就毕业于原上海美专,现上海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同年,19岁的他进入了本学院进行了油画创作,为他这一生做了一个好的开端。世人都知他是绘画出身,真正能够读懂先生画的有几人?先生的电影我也看过,相信很多人也都看过,但是有多少人能够看懂先生的个中用意,先生运用在电影里的意境和唯美。
先生的一生似乎早已经确定了自己的人生目标和方向。不惑之年,他已经在纽约和日本开办了个人画展。知命之年,同样在法国也举办了绘画个展。早在1985,美国纽约时报就称陈逸飞的“绘画风格融合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让人想起欧洲大师的杰作”。1983年,纽约哈默画廊(hammer gallery)的所有者哈默尔博士(Dr.Hamer)将陈的画作介绍给世人,并写道:“他的画作与诗歌很接近,因为他只是在给出指示,而不是在证实它们。”1984年,“美国艺术新闻”杂志称陈逸飞为“一位浪漫现实主义者,其作品表现出强烈的怀旧情怀,其弥漫的沉静和沉静尤其令人感动。”1985年,当美国石油大亨Hammer博士访问中国时,他把陈逸飞的“故乡-双乔的回忆”作为礼物送给邓小平,这是使先生真正出名的一个契机。
2 关于绘画
正是电影、服装、杂志、广告和其他商业符号让更多的人知道他们的原作者是一位艺术家,而不是他开始创作的油画。有人称先生是一位视觉艺术家。实至名归,他是中国创立“视觉产业”的第一人,先生毕生所做的绘画、服装、电影等产业都给人带来了各种感官上的享受,尤其是视觉。他的一生,疯狂地绘画。他的作品没有人能够从他的角度进行超越。他的绘画内容都是他内心的体现。他的很多作品都真切地反映出他对历史、自然和人生的思考。他的绘画中展示出多种类的题材,如自然风景,如家乡,甚至他的绘画作品与音乐,也有着缠绵的关系。
之前看过呼喜江先生的《写实浪漫任纵横——略论陈逸飞油画艺术》这篇文章。呼喜江先生把陈逸飞先生毕生的艺术发展大体分为写实主义时期和写实浪漫主义时期。对于这种观点,本人很是认同。陈逸飞先生有着扎实的西方艺术与中国学院派的绘画功底。以至于他毕生的作品都存在着写实的风格。写实主义时期大部分创作的都是革命主义题材作品,如《黄河颂》《占领总统府》和《向全国进军的命令》等。
旅美三年的时间,受欧洲大量名画的影响,他的绘画风格由写实主义转变为了写实浪漫主义,其作品分为了四个不同的系列:
(1)水乡风光系列:如他的作品《双桥》,1985年,当美国石油国王哈默博士访问中国时,他把陈逸飞的作品送给邓小平作为礼物,并将“对家乡的回忆”改为“双桥”。其寓意是在中美之间架起一座友谊的桥梁。正是这幅画使陈逸飞在国内外名扬四海。先生这幅画展现的是故乡美丽宁静的景色。之所以创作关于故乡题材的作品,大抵是表达了先生内心对故鄉的思念的情愫吧。同样,先生对于这幅作品的创作中,也是运用了西方的绘画手法来表现了东方世界的平和、宁静和舒缓。他不仅让中国人看到了故乡双桥的美,也让西方人认识到了双桥的美,中国的美,东方的美。
(2)音乐人物系列:如他的作品《大提琴手》,这幅画也算是先生的成名作之一,一位美丽的女大琴手专注的表现着自己手中的乐器,她的整体形象与大提琴和背景呈现鲜明的对比,此画像展现了陈逸飞对细节的专注和表现的精湛手法。看着他的作品就仿佛能够让人感受到音乐家的内在心理和情感的动荡。这种感觉非常的微妙,也是陈逸飞先生绘画作品的一个令人欣喜之处。
(3)古典仕女系列:如先生的名作《浔阳遗韵》。画面中三位女子,一正两侧。整个画面的每一个角落无不让人想起古诗古词。整幅画面又似乎是在诉说着什么。凄清,哀怨。
(4)西藏系列:西藏题材的作品在陈逸飞先生的作品中所占篇幅是极少的。众人皆知陈逸飞的画是以浪漫,细腻和柔美称著,但是这幅《雪景》打破了他以往的风格,将粗犷豪放演绎到极致。
在这些作品的创作中,他虽然受到了欧洲大量名画的影响,但是先生取其精华,并且与中国本土的文化相结合,就有了后来这些系列的优秀作品。陈逸飞先生一生的绘画作品中还有着一个非常大的特点,他对女性这一题材做出了非常好的表现和阐述。这一题材的写实性和风格性做的都非常的好,非常有其独特性和代表性。
这就是他的与众不同之处,他的作品总是会透出那么点陈逸飞独特的东西,油画作品的最大特点,在于画面上弥漫着宁静和平和,在写实主义中渗透着中国传统的美感。无论是描绘江南水乡的风景,还是生动生动的女性形象,都反映出画家的追求:“用西方的技巧赋予中国人的工作精神”。
近年来,陈逸飞先生在绘画艺术、环境艺术设计等多个方面,以“大艺术”的理念,在电影、服装艺术、环境设计等方面做出了创造性的成就。同时他也是以“大美术、大视觉”的理念打造了一个自己的“视觉王国”。先生希望以自己的力量来带动中国的视觉产业,让中国能够在生活中无时无刻、随时随地都能够享受到视觉盛宴。 3 关于电影
陈逸飞先生的绘画作品充满着浪漫主义色彩,无论是风景画还是人物画,豪放厚重的笔触却不乏松动浪漫的意蕴。色彩的运用上也彰显着先生的绘画风格。如此的绘画开启了他的商业道路,为他后来的服装电影事业奠定了基础。在先生的理念中,他的绘画和他的商业两者是相辅相成的。他的电影,可以反映他的绘画造诣,对画面的色彩运用和掌握。他的绘画,又能够很好地吸收电影的一些元素,造成不同的视觉效果。
之前很长一段时间都只关注了陈先生的绘画作品,知道他拍电影,却没有去欣赏了解过。后来在闲暇时间去欣赏了他的电影作品《人约黄昏》《逃往上海》《理发师》和他的电视纪实片《上海方舟》。个人比较喜爱的是《人约黄昏》,电影一开场,就注定了这不是一部一般的电影。整个电影画面的色彩,电影场景内的布局,充满着浪漫主义色彩和艺术家独特的艺术见解,也从侧面极好地反映了陈逸飞先生的艺术修养。
在“《可凡倾听》专访陈坤——关于《理发师》与陈逸飞”中说到过先生是一个非常没有常规性并且包容力非常细腻的人,他是一个内心非常有力量非常复杂的艺术家,做事有决心又非常有霸气。
4 关于服装
陈逸飞后来将精力转向了时装设计,虽然时装表演场面宏大,但从商店里一张张地飞了出来,但结果远不及他在绘画艺术领域的辉煌成就,对陈逸飞的崇敬仍然是他绘画中人物的巧妙和光辉。先生的服装产业在其视觉产业链中也算是一绝。一个画家做起了服装,做的也很好。并且他将自己创造的服装品牌“逸飞”推向了一个高度,塑造成为了当代比较著名的时尚品牌。
5 关于媒体
“陈逸飞的中后期形象,就是一个‘上海人’,人们总是认为上海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男人。事实上,其实这是一种误解。陈逸飞祖籍宁波人,宁波人在上海的这一支,都是非常泼辣苦干的。你看历史上的浙江人,像蒋介石、竺可桢、鲁迅,都是一不做、二不休,陈逸飞身上也有这样的特性”。
余秋雨先生曾经对他说:“我怕我厌倦了别人,我不能老了,我不能依靠惯性,我会在惰性的山野中停留。我村里没有商店,所以我想加点煤,多走一点,再照几次。”他说:“我总是很乐观,很兴奋。”就像旅游一样,阳光灿烂的日子是美好的,但是下雨的时候,它们有着不同的味道。如果一路下雨抱怨和玩得不好,为什么还要费劲呢?所以这也为先生后面的所涉及的设计、电影、服装、商业集团以及关于媒体的创办等等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6 短暂而精彩的一生
看过一篇追忆陈逸飞先生的文章叫做《现代夸父陈逸飞》。文章中细说了文作者和先生接触中的点滴。很多方面都体现出了先生是一个沉稳,安静,有着独特个性和个人生活格调的一个人,他性格非常温和且为人随和。文章结尾作者把先生比作现实生活中以一己之精血打造大视觉艺术的精卫,为艺术消耗整个生命的夸父。先生是一个工作狂,休息两个字不会出现在他的字典中。曾经有人感慨:“假如没有拍《理发师》……。”现在想来,假如没有拍《理发师》,先生可能不会这没过度劳累,但是假如没有拍《理发师》,我们的视觉艺术产业中,又少了一个好的作品。先生的付出,是有回报的。
有人说,从事领域过多,损害了他的健康。其好友,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孙景波在对他的评价中也这样说过:“我和一些朋友对他的努力提出了一些怀疑。他认为自己做得太多,玩得太多了。有些人甚至认为他‘放弃了绘画,开始经商’。事实上,他正在意识到自己的想法,即艺术家可以在当代做得更多。他遇到了改革开放所提供的舞台,他很好地把握了机会。他从事服装设计和建筑设计,作为一名杂志制作人,作为导演和制片人,他并没有走得太远。文艺复兴时期的米开朗基罗还从事雕塑、建筑、机械设计和诗歌。”这样的评价,也是对陈逸飞先生做出了肯定。
余秋雨先生曾评论说,他(陈逸飞)是一位勇敢的冒险家,永不停步。陈丹青还指出,没有陈逸飞,就没有陈丹青的今天。可见先生的精神感染了多少人。逸飞式的人物不嫌太多,唯嫌其少,中国若能拥有更多的逸飞式的人物,那么中国的视觉艺术甚至其他产业方面,都会取得更好的成绩。
看过很多媒体对先生的评价,“至于艺术价值,陈逸飞的作品很浪漫,很有民族特色,他在艺术市场的作品也有很高的艺术鉴赏价值,因为这种作品在东方比较少,我们相信他一定会越来越高的价格。”陈逸飞是一位非常重要的画家。在具有民族特色的浪漫领域,他是无与伦比的,他是唯一一个。还有的说“作为一名画家,陈逸飞做服装、做工业设计、做网站,都是想让视觉艺术从绘画延伸到更多领域,让大家都来关心视觉产业,他做得也正是视觉产业的普及工作。”这些评价都高度地认同了先生一生所做的事业,和毕生为艺术事业所奉献的力量。
先生一生的诸多作品,大都是运用西方手法来表现中国题材,这是一种很好的尝试,并且作品也都取得了很高的评价。他的作品中,无论是以什么題材来表现,都体现出了先生的追求。在先生的视觉产业中可看出,先生的一声都在追求美,追求表现美的方式,并且去亲身实践它,去用能够运用的一切方式来表现美。
先生一生,到底追求的是什么,我们无从知晓。大家说他是艺术家转型的典型代表,没错,他的一生,让人们看到了艺术与商业等元素之间的关系和转换。先生的今生,可以说,“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
参考文献:
[1]蒯乐昊.陈丹青追忆陈逸飞“没有人能够替代他”[J].南方人物周刊,2005(8):28-29.
[2]呼喜江.写实浪漫任纵横——略论陈逸飞油画艺术[J].社科纵横,1997(6):41-44.
[3]平泳佳,薛婷彦.陈逸飞——唯美的视觉艺术家[J].上海教育.2007(Z2).
[4]徐建华.现代夸父陈逸飞[J].大美术,2006(2):78-81.
[5]杨长勋.视觉人生:陈逸飞传[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