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艺术家

来源 :理论与创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l823256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画画,拍电影,设计服装,现在我经营媒体,人们问我应该叫什么,我说的是视觉艺术家。”——陈逸飞
  视觉艺术家,这是陈逸飞对自己的自我界定。陈逸飞的一生,可谓短暂而精彩。
  1 关于他
  “我画画、拍电影、设计服装,如今还办起了媒体,有人问究竟该如何称呼我,我说叫视觉艺术家吧。”这是陈逸飞对自己的自我界定。他认为自己所做的这些产业能够在一定的情况下互相转换、互相促进,是一种很好的提高方式。他可以用画画赚的钱投入到公司中,又可以用公司赚到的钱更好得画画。或许真是这样,陈逸飞的一生,何其精彩。没有敢不敢,只有想不想,做他想做的事,做他能做的事。
  或许真是这样,他认为自己所做的这些产业能够在一定的情况下互相转换,互相促进,是一种很好的提高方式。他可以用画画赚的钱投入到公司中,又可以用公司赚到的钱更好的投入创作。
  写陈逸飞先生的文章也是有很多的,根据陈逸飞先生生前的种种,洋洋洒洒一二十万字是绝对可以有的。但是暮然回首,对先生的感觉,不知如何来表现,只有作如此的一篇文章,聊表对陈先生的仰慕。
  陈逸飞先生出生在1946年生于宁波,是一名科班出身的画家,19岁就毕业于原上海美专,现上海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同年,19岁的他进入了本学院进行了油画创作,为他这一生做了一个好的开端。世人都知他是绘画出身,真正能够读懂先生画的有几人?先生的电影我也看过,相信很多人也都看过,但是有多少人能够看懂先生的个中用意,先生运用在电影里的意境和唯美。
  先生的一生似乎早已经确定了自己的人生目标和方向。不惑之年,他已经在纽约和日本开办了个人画展。知命之年,同样在法国也举办了绘画个展。早在1985,美国纽约时报就称陈逸飞的“绘画风格融合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让人想起欧洲大师的杰作”。1983年,纽约哈默画廊(hammer gallery)的所有者哈默尔博士(Dr.Hamer)将陈的画作介绍给世人,并写道:“他的画作与诗歌很接近,因为他只是在给出指示,而不是在证实它们。”1984年,“美国艺术新闻”杂志称陈逸飞为“一位浪漫现实主义者,其作品表现出强烈的怀旧情怀,其弥漫的沉静和沉静尤其令人感动。”1985年,当美国石油大亨Hammer博士访问中国时,他把陈逸飞的“故乡-双乔的回忆”作为礼物送给邓小平,这是使先生真正出名的一个契机。
  2 关于绘画
  正是电影、服装、杂志、广告和其他商业符号让更多的人知道他们的原作者是一位艺术家,而不是他开始创作的油画。有人称先生是一位视觉艺术家。实至名归,他是中国创立“视觉产业”的第一人,先生毕生所做的绘画、服装、电影等产业都给人带来了各种感官上的享受,尤其是视觉。他的一生,疯狂地绘画。他的作品没有人能够从他的角度进行超越。他的绘画内容都是他内心的体现。他的很多作品都真切地反映出他对历史、自然和人生的思考。他的绘画中展示出多种类的题材,如自然风景,如家乡,甚至他的绘画作品与音乐,也有着缠绵的关系。
  之前看过呼喜江先生的《写实浪漫任纵横——略论陈逸飞油画艺术》这篇文章。呼喜江先生把陈逸飞先生毕生的艺术发展大体分为写实主义时期和写实浪漫主义时期。对于这种观点,本人很是认同。陈逸飞先生有着扎实的西方艺术与中国学院派的绘画功底。以至于他毕生的作品都存在着写实的风格。写实主义时期大部分创作的都是革命主义题材作品,如《黄河颂》《占领总统府》和《向全国进军的命令》等。
  旅美三年的时间,受欧洲大量名画的影响,他的绘画风格由写实主义转变为了写实浪漫主义,其作品分为了四个不同的系列:
  (1)水乡风光系列:如他的作品《双桥》,1985年,当美国石油国王哈默博士访问中国时,他把陈逸飞的作品送给邓小平作为礼物,并将“对家乡的回忆”改为“双桥”。其寓意是在中美之间架起一座友谊的桥梁。正是这幅画使陈逸飞在国内外名扬四海。先生这幅画展现的是故乡美丽宁静的景色。之所以创作关于故乡题材的作品,大抵是表达了先生内心对故鄉的思念的情愫吧。同样,先生对于这幅作品的创作中,也是运用了西方的绘画手法来表现了东方世界的平和、宁静和舒缓。他不仅让中国人看到了故乡双桥的美,也让西方人认识到了双桥的美,中国的美,东方的美。
  (2)音乐人物系列:如他的作品《大提琴手》,这幅画也算是先生的成名作之一,一位美丽的女大琴手专注的表现着自己手中的乐器,她的整体形象与大提琴和背景呈现鲜明的对比,此画像展现了陈逸飞对细节的专注和表现的精湛手法。看着他的作品就仿佛能够让人感受到音乐家的内在心理和情感的动荡。这种感觉非常的微妙,也是陈逸飞先生绘画作品的一个令人欣喜之处。
  (3)古典仕女系列:如先生的名作《浔阳遗韵》。画面中三位女子,一正两侧。整个画面的每一个角落无不让人想起古诗古词。整幅画面又似乎是在诉说着什么。凄清,哀怨。
  (4)西藏系列:西藏题材的作品在陈逸飞先生的作品中所占篇幅是极少的。众人皆知陈逸飞的画是以浪漫,细腻和柔美称著,但是这幅《雪景》打破了他以往的风格,将粗犷豪放演绎到极致。
  在这些作品的创作中,他虽然受到了欧洲大量名画的影响,但是先生取其精华,并且与中国本土的文化相结合,就有了后来这些系列的优秀作品。陈逸飞先生一生的绘画作品中还有着一个非常大的特点,他对女性这一题材做出了非常好的表现和阐述。这一题材的写实性和风格性做的都非常的好,非常有其独特性和代表性。
  这就是他的与众不同之处,他的作品总是会透出那么点陈逸飞独特的东西,油画作品的最大特点,在于画面上弥漫着宁静和平和,在写实主义中渗透着中国传统的美感。无论是描绘江南水乡的风景,还是生动生动的女性形象,都反映出画家的追求:“用西方的技巧赋予中国人的工作精神”。
  近年来,陈逸飞先生在绘画艺术、环境艺术设计等多个方面,以“大艺术”的理念,在电影、服装艺术、环境设计等方面做出了创造性的成就。同时他也是以“大美术、大视觉”的理念打造了一个自己的“视觉王国”。先生希望以自己的力量来带动中国的视觉产业,让中国能够在生活中无时无刻、随时随地都能够享受到视觉盛宴。   3 关于电影
  陈逸飞先生的绘画作品充满着浪漫主义色彩,无论是风景画还是人物画,豪放厚重的笔触却不乏松动浪漫的意蕴。色彩的运用上也彰显着先生的绘画风格。如此的绘画开启了他的商业道路,为他后来的服装电影事业奠定了基础。在先生的理念中,他的绘画和他的商业两者是相辅相成的。他的电影,可以反映他的绘画造诣,对画面的色彩运用和掌握。他的绘画,又能够很好地吸收电影的一些元素,造成不同的视觉效果。
  之前很长一段时间都只关注了陈先生的绘画作品,知道他拍电影,却没有去欣赏了解过。后来在闲暇时间去欣赏了他的电影作品《人约黄昏》《逃往上海》《理发师》和他的电视纪实片《上海方舟》。个人比较喜爱的是《人约黄昏》,电影一开场,就注定了这不是一部一般的电影。整个电影画面的色彩,电影场景内的布局,充满着浪漫主义色彩和艺术家独特的艺术见解,也从侧面极好地反映了陈逸飞先生的艺术修养。
  在“《可凡倾听》专访陈坤——关于《理发师》与陈逸飞”中说到过先生是一个非常没有常规性并且包容力非常细腻的人,他是一个内心非常有力量非常复杂的艺术家,做事有决心又非常有霸气。
  4 关于服装
  陈逸飞后来将精力转向了时装设计,虽然时装表演场面宏大,但从商店里一张张地飞了出来,但结果远不及他在绘画艺术领域的辉煌成就,对陈逸飞的崇敬仍然是他绘画中人物的巧妙和光辉。先生的服装产业在其视觉产业链中也算是一绝。一个画家做起了服装,做的也很好。并且他将自己创造的服装品牌“逸飞”推向了一个高度,塑造成为了当代比较著名的时尚品牌。
  5 关于媒体
  “陈逸飞的中后期形象,就是一个‘上海人’,人们总是认为上海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男人。事实上,其实这是一种误解。陈逸飞祖籍宁波人,宁波人在上海的这一支,都是非常泼辣苦干的。你看历史上的浙江人,像蒋介石、竺可桢、鲁迅,都是一不做、二不休,陈逸飞身上也有这样的特性”。
  余秋雨先生曾经对他说:“我怕我厌倦了别人,我不能老了,我不能依靠惯性,我会在惰性的山野中停留。我村里没有商店,所以我想加点煤,多走一点,再照几次。”他说:“我总是很乐观,很兴奋。”就像旅游一样,阳光灿烂的日子是美好的,但是下雨的时候,它们有着不同的味道。如果一路下雨抱怨和玩得不好,为什么还要费劲呢?所以这也为先生后面的所涉及的设计、电影、服装、商业集团以及关于媒体的创办等等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6 短暂而精彩的一生
  看过一篇追忆陈逸飞先生的文章叫做《现代夸父陈逸飞》。文章中细说了文作者和先生接触中的点滴。很多方面都体现出了先生是一个沉稳,安静,有着独特个性和个人生活格调的一个人,他性格非常温和且为人随和。文章结尾作者把先生比作现实生活中以一己之精血打造大视觉艺术的精卫,为艺术消耗整个生命的夸父。先生是一个工作狂,休息两个字不会出现在他的字典中。曾经有人感慨:“假如没有拍《理发师》……。”现在想来,假如没有拍《理发师》,先生可能不会这没过度劳累,但是假如没有拍《理发师》,我们的视觉艺术产业中,又少了一个好的作品。先生的付出,是有回报的。
  有人说,从事领域过多,损害了他的健康。其好友,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孙景波在对他的评价中也这样说过:“我和一些朋友对他的努力提出了一些怀疑。他认为自己做得太多,玩得太多了。有些人甚至认为他‘放弃了绘画,开始经商’。事实上,他正在意识到自己的想法,即艺术家可以在当代做得更多。他遇到了改革开放所提供的舞台,他很好地把握了机会。他从事服装设计和建筑设计,作为一名杂志制作人,作为导演和制片人,他并没有走得太远。文艺复兴时期的米开朗基罗还从事雕塑、建筑、机械设计和诗歌。”这样的评价,也是对陈逸飞先生做出了肯定。
  余秋雨先生曾评论说,他(陈逸飞)是一位勇敢的冒险家,永不停步。陈丹青还指出,没有陈逸飞,就没有陈丹青的今天。可见先生的精神感染了多少人。逸飞式的人物不嫌太多,唯嫌其少,中国若能拥有更多的逸飞式的人物,那么中国的视觉艺术甚至其他产业方面,都会取得更好的成绩。
  看过很多媒体对先生的评价,“至于艺术价值,陈逸飞的作品很浪漫,很有民族特色,他在艺术市场的作品也有很高的艺术鉴赏价值,因为这种作品在东方比较少,我们相信他一定会越来越高的价格。”陈逸飞是一位非常重要的画家。在具有民族特色的浪漫领域,他是无与伦比的,他是唯一一个。还有的说“作为一名画家,陈逸飞做服装、做工业设计、做网站,都是想让视觉艺术从绘画延伸到更多领域,让大家都来关心视觉产业,他做得也正是视觉产业的普及工作。”这些评价都高度地认同了先生一生所做的事业,和毕生为艺术事业所奉献的力量。
  先生一生的诸多作品,大都是运用西方手法来表现中国题材,这是一种很好的尝试,并且作品也都取得了很高的评价。他的作品中,无论是以什么題材来表现,都体现出了先生的追求。在先生的视觉产业中可看出,先生的一声都在追求美,追求表现美的方式,并且去亲身实践它,去用能够运用的一切方式来表现美。
  先生一生,到底追求的是什么,我们无从知晓。大家说他是艺术家转型的典型代表,没错,他的一生,让人们看到了艺术与商业等元素之间的关系和转换。先生的今生,可以说,“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
  参考文献:
  [1]蒯乐昊.陈丹青追忆陈逸飞“没有人能够替代他”[J].南方人物周刊,2005(8):28-29.
  [2]呼喜江.写实浪漫任纵横——略论陈逸飞油画艺术[J].社科纵横,1997(6):41-44.
  [3]平泳佳,薛婷彦.陈逸飞——唯美的视觉艺术家[J].上海教育.2007(Z2).
  [4]徐建华.现代夸父陈逸飞[J].大美术,2006(2):78-81.
  [5]杨长勋.视觉人生:陈逸飞传[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6.
其他文献
摘 要:手机媒体因其具有独一无二的优势,所以能迅速的占领大众市场。在媒介大融合,信息大爆炸,信息碎片化的今天,手机媒体可以集多种媒体功能于一身,它的迅速普及和飞快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的生活产生了十分重大的影响,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在未来,手机媒体在媒体大融合时代到来之时,将会成为极其璀璨的珍珠。  关键词:手机媒体;全媒体时代;媒体大融合;数字技术;大众话语权;信息共享  1 迅速崛起的手
期刊
摘 要: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的“融水系列坡会群之古龙坡会”,是我国少数民族传统文化遗产的代表之一,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如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及传承得到国家和人民的关注与重视,而视觉推广则是当代最有效的宣传方式,可是现在它的活动文化以及视觉形象推广存在诸多障碍和问题。所以在寻求发展的过程中,如何以视觉形象推广地域特色文化活动是本文论述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觉推广;香粉古龙坡会;
期刊
摘 要:吃水不忘挖井人,翻身不忘共产党。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近代中国崛起的根本,值得每一个爱国华人深情回味、客观认识和努力传承。  关键词:毛泽东思想;根本特性;四大政治个性;中国崛起  1 东亚病夫之耻  1.1 中国近代的耻辱  中国人民具有五千年悠久历史,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但是随着1840-1842年的鸦片战争,帝国主义陆续侵
期刊
摘 要:网络媒体是近年来新兴的的一种媒体形式,内容包含视频、音频和文字,其发展与互联网密不可分。现如今包括“喜马拉雅”“蜻蜓FM”“荔枝电台”等在内的广播类网络媒体使其传播方式更加丰富和便捷,它的出现和发展改变了传统媒体主持人在节目中的地位,需要主持人紧跟潮流、与时俱进。文章从网络媒体广播节目主持人的创新性和节目状态入手,围绕情感表达、语言风格、内容扩展等方面,就网络媒体广播节目主持人的具体定位与
期刊
摘 要:我们用唯物与唯心的哲学角度来认识事物的作用关系和解答社会问题,至今未取得一致的意见。现在,我们换用质与量的哲学角度来认识事物的作用关系和解答社会问题。由此,理顺了物与心的关系,产生了质量辩证法——中国人的辩证法——增奠哲学新基点,开辟哲学新纪元。  关键词:质量;运动原理;哲学  1 什么是质量辩证法  1.1 事物的质与量  我们在市场上选购商品,经常会问“质量好不好”这类问题,这话语就
期刊
摘 要:在生态文明背景下,完善非遗立法保护的目的在于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确保非遗立法保护制度化与规范化。因而,文章围绕非遗保护立法中的不足进行展开,提出了健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立法的策略。  关键词:生态文明;非物质文化遗产;完善立法  生态文明是工业文明发展中的产物,其对人和大自然的关系进行了重新调整。随着这种内在道德约束力的持续进步,其相关的法律也在持续的发展,所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期刊
摘 要:孙中山是近代中国社会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在中国历史上能像他那样以自己的政治实践和思想学说影响当时和流芳后世的屈指可数,因此研究孙中山政治思想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孙中山;政治思想;三民主义  孙中山先生是中国近代民族主义革命的开拓者,他首举彻底反帝反封建的旗帜,开创了民主共和制度,其政治思想中最核心的内容是三民主义,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学说,发生于民族主义,经过民权主义,而完成于民生主义
期刊
摘 要: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了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大战略任务。当前,如何从实践层面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是值得探讨的新课题。去年以来,西峡县结合县情实际,在全县范围创造性地开展了以“传家风家训、树公德美德、争先锋先进、做好人好事”为主要内容的“传树争做”主题教育活动。该活动既推进了精神文明建设,又为经济社会发展汇聚了正能量,成为基层深化
期刊
摘 要:在浩瀚的中国书法史上,佛门书家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如智永、智果、怀素、高闲、弘一等等,这些书家都为中国书法绚丽多彩的历史,浓浓的添上了一笔,他们各自有各自的风格,一枝独秀,但是以王羲之正统面目名世的书家,智永却是独一无二的。智永在书法上的艺术成就,不仅来自于他三十多年不下楼的勤学苦练,跟其自身的书学渊源也有莫大的关系。王羲之是中国书法史上公认的“书圣”,代表作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在几经辗
期刊
初夏的黄昏,天还有些凉意。我惊愕地获悉,著名老作家刘艺亭先生不幸于2016年5月20日21时在石家庄辞世,不胜悲恸,禁不住满眼泪水。先生的高尚人格与锦绣文章也随着思绪在脑海里浮现出来。也许由于缘份,我近些年有机会多次去这位河北省文坛老作家的住处,聆听老先生淡雅、睿智的谈话。每次都如同沐浴在和煦的春风里,感受到一种自然界的气息和一种生命的神韵。  因我爱好文学,热衷于“爬格子”,早在青年时代就在《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