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后扎堆离婚,夫妻为何而战?

来源 :心理与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gwei054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时光流转,春节悄然而至,暖暖的亲情牵动着每颗中国心。人们期待着、盼望着,早就开始盘算着如何过年,然而,“过完年就闹离婚”的现象却提醒我们需要关注另一种现实。
  仅以北京市为例,有媒体抽取北京市法院2012年、2013年受理的7032件離婚案件进行统计分析,发现每年春节前后是离婚诉讼的高峰期,春节后法院受理案件数是平时的2.4倍。
  过年意味着人际互动增多与生活环境变化,发生冲突的可能性增加,一些冲突还可能迅速升级到影响婚姻的稳定。因为回谁家过年而争吵甚至离婚的小夫妻不在少数。
  过春节是个系统工程,对人们的时间、精力、经济等方面提出诸多挑战。家家团圆迎新年的时刻,化解冲突、归于和谐,是人们美好的愿望与追求。那么,如何解决冲突,兼顾每一位家庭成员的幸福感,营造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呢?让我们先从冲突产生的原因说起。
  家庭至上与自由责任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传统家庭伦理下的个人,在“父子有亲”、“夫妇有别”、“长幼有序”的规范下,依靠家庭的共同财产生存,极力维持家族的兴旺,甚至不惜自我牺牲;而现代家庭倡导关注个体的独立人格,鼓励个体履行家庭义务。家庭利益至上还是个体自由责任的不同选择,很可能导致家庭矛盾的产生。
  春节回家的诸多挑战
  春节,在满足个体安全、归属与爱的需求的同时,也是一项需要费心思的系统工程。譬如,春节假期的时间如何安排,选择何种交通工具回家返程;年夜饭在哪家吃,住在谁家;哪些亲朋好友需要拜访,带什么礼物合适;如何孝敬长辈;要给哪些孩子压岁钱,给多少等等,事无巨细,皆需周密安排。如果同时考虑夫妇双方的需求,这些任务就可能加倍。
  诸多头绪、诸多挑战,加之时间、精力、经济所限,会引发当事人紧张、焦虑、伤心、愤怒等负性情绪,容易被激惹,并产生疲惫和挫败的感觉。
  对自己的认识
  类似“我是谁?”“我是什么样的人?”“我喜欢什么、讨厌什么?”等问题的答案,都是个体对自我的认识。婚姻中的主角,常常忘了给自己珍视的各种情感排序,导致不分伯仲、难于取舍。具体说来,就是没有认真思考哪种情感对于个体来说最重要,是与父母的亲子情,还是与另一半的夫妻情,或是与至交的友情?
  缺乏核心情感时,个体的选择和努力就不能围绕自己最最珍惜的情感展开。没有对情感重要程度的排序,就难以在无法兼得时作出取舍。
  对亲密关系的认识
  由于学校教育中欠缺系统的爱的教育,因此,对于亲密关系的认识理解,几乎人人都是初学者。爱的观念、方法的习得多来自父母的关系、同伴的经历、影视剧书籍的描写,难免有不合时宜之处。
  于是,人们带着自己在原生家庭里的生活经验、看看周围的朋友和影视剧,想当然地认为亲密关系就该如此,以为婚姻的常态就是没有任何矛盾。如此简单化的认知使人们对亲密关系中的摩擦认识不足,导致遇到实际问题时措手不及。
  针对上述原因,笔者试图寻找切实有效的对策,期望下列思考能抛砖引玉。
  1重新认识冲突
  矛盾和冲突皆为常态,个体坦然接受并积极应对堪称正解。我们需放弃一些想当然的念头,主动意识到原生家庭对自己和对方所产生的深刻影响,了解自己和另一半对婚姻的期待、对爱的表达方式,以及在亲密关系中的行为差异,分析由此可能产生的冲突,方可寻求解决之道。
  2非暴力沟通
  以自信、坚定且不带情绪的态度来进行沟通,让自己的语言成为一扇窗而不是一堵墙。让彼此了解各自的渴望、需求、底线,乐意为对方做的事情、无法为对方做的事情。在不断地交换思想、共同处事中,从物质和精神的层面构建小家庭利益共同体。在两人世界里有各自的边界,在家族中也有小家庭与大家庭的边界。
  3重塑习俗、简化关系
  根据自家的实际情况,保留维系本家族核心情感的过年方式,简化习俗,重塑充满亲情且不压抑个性的过年习俗。
  尝试简化家庭关系,长辈提供不同的方案让子女自己选择,尊重孩子们的决定,能够有效地提升小夫妻的幸福感。
  4适当降低期望值
  父母要多多体谅孩子的难处,尽量少给孩子施加压力,恰当地表达对子女的爱。同时,不纠结于一时一事,也能避免把婚姻变成两个大家庭(甚至是家族)的权利抗衡。长辈们宽容豁达的态度,将成为子女毕生的积极的心理资源。
  5为自己的幸福负责
  现实中,我们总期望别人先发生改变。而事实上,只有当我们具有反思自省的能力、独立处事的能力、创造快乐的能力时,我们才能够为自己的幸福人生奠基;而只有成为更好的自我,才有可能营造更好的婚姻,因此,我们要争取成为心理成熟且理性平和的人。
  成功的婚姻大多建立在爱、尊重、信任、交流、包容、承诺等基础上;不太成功的婚姻多源于不相容、缺乏情感支持、缺乏职业支持、配偶虐待等。
  影响婚姻成败的因素有哪些?
  ● 在亲密关系中的幸福感(减少“不公平的感知”、“不幸福感”、“受伤害感”)。
  ● 对彼此的敏感性、理解彼此感受的准确性。
  ● 彼此达成共识的程度(思考彼此所持的观念是“传统”还是“非传统”)。
  ● 交流和处理冲突的技巧(如何自信、坚定、不带情绪地表达自己的真实需要)。
其他文献
经常看一些“教子经”,很多人都提到“賞识教育”。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多给予他们赏识和鼓励,能够树立孩子的自信心。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对孩子不要吝啬“你真棒”,“你真行”!  我很赞同这种观点,所以,教育女儿的过程中,我一直是在进行“赏识教育”。记得女儿刚刚学会写自己名字的时候,我一边鼓掌一边说:“你真棒!”女儿听了很受鼓舞,兴奋地把她的名字写了十来遍。看到夸孩子这招果然奏效,我心里暗喜。  后来,女
期刊
Q老师,您好!我的孩子刚7个月大,最近我的脾气不太好,经常跟爱人吵架,这几天他不回来住了,我天天哭。我接受不了这样的生活,我想让他回来,不想让他住在他父母那里。他就威胁我说,如果我不带孩子去他父母家,他就不回家。可我不想我的孩子沦为他父母获取面子的工具,我的孩子不是道具,不是拿来博人眼球的,要看孩子他们可以自己过来看啊,反正我是不会回去的,当初他父母把我们赶出去的时候怎么不留情面呢?我现在该怎么办
期刊
千百年来,男人对女人的定义与期盼,皆为贤妻良母。哪怕婚前痴迷她的花容月貌、娇媚任性,到了婚后,也大抵希望她即刻“从良”,能胜任妻子与母亲这一忠厚之职。而女人自己呢,也如飞蛾扑火,一进了婚姻,便将昔日的风骚给忘去了大半,一颗心扎进泥土里,此后的任务,是一心一意地与那丈夫相亲相爱,白头到老。若是做丈夫的靠谱,是一良善安稳之男,那么,妻子会在这种安全感中,更加的郁郁葱葱,朝那贤妻良母的路上前行。若是男人
期刊
读书即未成名,究竟人高品雅;修德不期获报,自然梦稳心安。  《透析童年—让爱走向成熟》一书中,有一节内容讲述了一个叫归的孩子的故事。归出生于贫困家庭,父母不想要她,出生不久便将她送人。3岁时,养父母又生了一个孩子,没时间照顾她,便把她送给爷爷奶奶抚养。6岁时,归才回到养父母身边。养父母把更多的爱给了弟弟,根本顾不上她。12岁时,她内心的爱、信任和希望破灭,绝望,愤怒,仇恨情绪滋生;18岁时,她恋爱
期刊
张博士是一个勤勉的年轻人,在取得博士学位以后,又进入博士后工作站学习、工作了三年,在学业上取得了骄人的成绩,还被作為特殊人才引进到新的工作单位。但是,在新的单位里,张博士似乎总是显得心不在焉,工作一直没有什么效率,单位领导和同事因此感到失望,认为他工作态度有问题。张博士对自己的工作也不满意,但他并不认为自己工作态度有问题,只是说自己不在状态,可是又说不清楚什么方面不在状态。后来,经朋友介绍,张博士
期刊
目前临床上应用最为广泛的强迫症治疗方法是药物治疗,其中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疗效明确,为强迫症的首选治疗药物。但药物治疗有其局限性,有相当一部分患者无法耐受药物的副反应或者是出于对使用药物的担心,常会中断用药,造成病情反复。那么,除了药物治疗外,是否还有其他的治疗方法可供选择呢?答案是肯定的。在现行的强迫症治疗指南中,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享有同等重要的地位。  心理治疗方法五花八门,不是每种都适用于
期刊
老金这一年来时不时觉得胃部不大舒服,有时发胀,有时有种像被拧着的感觉,为此,他跑遍了全市各大医院,胃镜、B超、X片、CT都做了,但所有医生都说,没什么太大的问题,就是有点炎症,不碍事,很多人都有这个毛病。  但老金却上心了。想到自己本来就有冠心病、高血压,这下子又得了胃炎,都是治不好的病,想想都怪郁闷的。再想到自己刚刚50岁出头,儿子还没有结婚,身体却越来越不行了,老金更是感觉心烦意乱的。老金原本
期刊
2016年11月9日至12日,我们受邀在热情的牛仔之城德克萨斯首府奥斯汀参加了美国心身医学学会2016年年会,年会主题是“大脑、心灵与身体”。  大会从美国心身医学学会主席霍夫曼博士回顾心身医学在美国及全球的发展开始,着重讨论女性心理健康、躯体化障碍、心脑血管疾病的心身治疗、心理与内分泌的相互影响、围手术期心理治疗的介入、心理肿瘤学以及生理疾病的心理药理学等。  心身疾病  需整合式治疗  本年度
期刊
留学,需要孩子独自面对陌生的环境和全新的社会规则,在为孩子打点行囊的过程中,家长更要为孩子做好收拾精神行囊的准备。  通常意义上,留学是对未来的储备,它期待收获。然而,不是每一个留学生都能够功德圆满,分析原因,是这些孩子的留学行囊中,少了几样东西。  蹉跎的留学岁月,空空的留学行囊  小罗,男生,是个腼腆的小胖墩。他有过两次失败的留学经历和三进三出的国内初中经历。  14岁,在大多数初二孩子准备迎
期刊
自新世纪以来,每年有超过百万的中国学子远赴海外留学,其中高中及以下的小留学生所占比例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这些孩子中有的在海外如鱼得水前途似锦,而有些小留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却不尽如人意,甚至令人扼腕。将近一半的小留学生在国外上学期间会感到焦虑,他们的焦虑主要来自于生活适应、人际交往和学业等三个方面。  那么,是什么让这些孩子在同样的学习环境中出现如此天差地别的结果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下面的几个故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