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进一步发展,丰富多样的社团综合实践活动也逐渐成为培育中学生核心素养的“第二课堂”。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终身学习能力是高中地理教学的首要目标,应当成为每位地理教师的追求。以学生地理社团实践活动为基础,开展多样的高中生地理实践活动,有助于发展和提升学生的地理思维力和实践力,进而使地理学科核心素养落地生根。
关键词:学生社团;实践活动;地理实践力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192(2021)12-0006-02
引 言
国家教育部发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全部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进一步强调,要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而地理实践力作为地理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高度关注。地理实践力强调学生对地理知识的主动思考和综合探究,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手段之一。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最终目的,而开展地理实践活动有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实践能力,是培育地理实践力的有效途径,有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一、高中生地理实践活动开展的背景
新课程改革对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此背景下,中学生社团活动日益频繁、多样,逐渐发展为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第二课堂”[1]。地理社团活动理应与地理课堂有机结合,成为培育学生地理实践能力的有效平台。然而,当前地理社团在学校和学生中的开展并没有形成明确的体系,不利于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实践证明,当前地理课堂上开展实践活动面临着很多问题,可谓困难重重。首先,很多教师将地理实践活动安排在课外完成,指导性不强,实际意义不大。其次,实践活动的特殊性也决定着其开展的难度。由于目前高中仍是以课堂教学为主,学校在课时安排时很难将两三节地理课连在一起,没有足够的课堂时间来进行地理实践活动。最后,开展实践活动必须要有实验材料、实验工具及基本经费等的支持,而目前这些支持明显不足,所以某些活动的开展实际存在着较大难度。
二、高中生地理社团开展地理实践活动的策略
(一)内容贴近生活,激活主体活动期待
高中地理教材内容非常丰富,关系到人们生产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学生社团活动在选取主题时,要从日常生活实际切入主题,从周边已发生或者正在发生的地理现象入手,避免假、大、空、虚不符合实际情况的实践活动。接地气、平民化的活动内容和活动形式有助于充分激发活动主体的参与热情和学习期待。教师应因材施教、最大限度地激活学生参与活动的欲望,从而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
例如,我校地处西北地区,所以学生社团地理实践活动主题可以以本区域环境为切入点,探究干旱半干旱环境下外力作用与地形地貌、土地沙化、土壤盐渍化形成机理等问题。同时,身处城市的学生在地理实践活动中可以就近调查一下城市空间形态的发展变化、城市热岛环流的形成机制、城市休闲农业的发展状况;而对于农村学生来说,他们可以就近调查探究与农业生产相关的内容,如农业生产区位、农业产业化发展等农业问题。
(二)选题契合学情,尊重学生认知需要
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认知差异很大,因而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的设计要有层次性,难易结合,让不同能力的学生都有兴趣参与实践活动,并在活动中得到能力的提升,满足个体的认知需求。同时,教师只有充分尊重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能力,才能科学搭建学习支架、建构活动方案。例如,随着时代的发展,旅游和研学逐渐成为当前学生最喜爱的户外活动之一。根据学生这一兴趣爱好,我们以“我为家乡旅游发展献计策”为主题开展地理实践活动。
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展开调查研究,掌握家乡旅游资源的分布和特点,然后让其分小组合作制作小视频,通过自媒体渠道发布到网络,对外宣传家乡旅游资源。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使学生的身心得到放松。
其次,在上述基础上,教师可以增加难度,让学生结合教材知識,对家乡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进行评价,探究家乡旅游业发展的优势和不足。最后,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外出旅游体验和感受,并利用网络资源调查“网红旅游地”的发展策略,深入探究家乡旅游业的发展方向,为家乡旅游业发展献计献策。
在充分尊重学生认知规律的基础上,教师应及时调整实践活动,逐步增加难度和深度,最终实现活动目标。
(三)主题指向明确,综合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社团实践活动必须以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为目标。教师只有引导学生沿着既定的目标开展活动,才能有效保障实践活动的意义。例如,借助乡土地理资源,笔者以“清源镇蜻蜓村农家乐”为例,开展自主探究学习,综合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教师可以从区域认知角度入手,引导学生了解蜻蜓村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特征、交通现状、人口、农作物及“蜻蜓村农家乐”的发展形式。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让学生从农业区位因素角度入手分析“蜻蜓村农家乐”发展的优势条件和不足,探究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教材所学知识,学生能够深入分析思考,探究“蜻蜓村农家乐”及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出路,从而有效解决问题。
在以上案例中,教师在研学的实践活动过程中培养并提升了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综合思维和创新能力;同时依托社团活动,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意识、建立起建设家乡的责任感和意识,实现了综合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标。 三、社团实践活动的不足与展望
社团实践不同于传统的教育场所和教学范式。复杂的活动场景和多变的实践条件增加了地理实践活动的变数,制约着地理核心素养的培育和养成。
(一)人数有限,参与面狭隘
由于地理實践活动仅限于在社团中开展,所参与的学生有限,并不能覆盖所有的学生。对此,组织者今后应努力做好、做精几个典型的实践活动,将其精品化、校本化,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
(二)准备不足,活动低效
地理实践活动的准备不够充分,易导致活动形式化,不能实现预期目标,浪费学生的一些课余时间。今后,组织者应重视活动前的策划和准备,要引导学生学习理论知识,构建理论基础;编写活动手册,明确实践活动的目标、责任、分工,按照活动手册逐步完成实践活动;要提前预见活动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做相应处置的备选方案;要亲临活动现场,加强指导,提升实践活动的质量。
(三)反馈不足,后续力孱弱
实践活动后,学生总结与反思不足。这不仅影响了活动效果,也不能为后续活动提供保障。组织者应及时关注学生活动后的总结与反思,尽可能编写总结报告,及时调整社团后续活动的内容和方式方法,增强实践活动的有效性。
结 语
社团多样化的地理实践活动,给学生提供了一个放飞自我、展示自我才华的机会,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生活和社会实践;同时,把教学延伸到课外,拓宽了学生的地理视野,发展了学生的认知水平。在实践活动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其在动口、动脑、动手过程中提高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使学生在团队共同学习完成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建立起团队合作意识,学会生存和生活,学会做人做事,从而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石春丽.运用案例教学培养学生地理实践能力研究初探[J].教师论坛,2014(06):381.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8年度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一般自筹课题“基于学生地理小论文作业的高中学生地理核心素养培养方法研究”(课题立项号:GS〔2018〕GHB1547)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杨菊梅(1976.2-),女,甘肃武威人,本科学历,中学一级教师,主要从事高中地理教学。
栾建伟(1989.9-),男,甘肃陇西人,硕士学位,中学一级教师,主要从事高中地理教学。
关键词:学生社团;实践活动;地理实践力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192(2021)12-0006-02
引 言
国家教育部发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全部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进一步强调,要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而地理实践力作为地理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高度关注。地理实践力强调学生对地理知识的主动思考和综合探究,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手段之一。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最终目的,而开展地理实践活动有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实践能力,是培育地理实践力的有效途径,有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一、高中生地理实践活动开展的背景
新课程改革对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此背景下,中学生社团活动日益频繁、多样,逐渐发展为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第二课堂”[1]。地理社团活动理应与地理课堂有机结合,成为培育学生地理实践能力的有效平台。然而,当前地理社团在学校和学生中的开展并没有形成明确的体系,不利于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实践证明,当前地理课堂上开展实践活动面临着很多问题,可谓困难重重。首先,很多教师将地理实践活动安排在课外完成,指导性不强,实际意义不大。其次,实践活动的特殊性也决定着其开展的难度。由于目前高中仍是以课堂教学为主,学校在课时安排时很难将两三节地理课连在一起,没有足够的课堂时间来进行地理实践活动。最后,开展实践活动必须要有实验材料、实验工具及基本经费等的支持,而目前这些支持明显不足,所以某些活动的开展实际存在着较大难度。
二、高中生地理社团开展地理实践活动的策略
(一)内容贴近生活,激活主体活动期待
高中地理教材内容非常丰富,关系到人们生产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学生社团活动在选取主题时,要从日常生活实际切入主题,从周边已发生或者正在发生的地理现象入手,避免假、大、空、虚不符合实际情况的实践活动。接地气、平民化的活动内容和活动形式有助于充分激发活动主体的参与热情和学习期待。教师应因材施教、最大限度地激活学生参与活动的欲望,从而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
例如,我校地处西北地区,所以学生社团地理实践活动主题可以以本区域环境为切入点,探究干旱半干旱环境下外力作用与地形地貌、土地沙化、土壤盐渍化形成机理等问题。同时,身处城市的学生在地理实践活动中可以就近调查一下城市空间形态的发展变化、城市热岛环流的形成机制、城市休闲农业的发展状况;而对于农村学生来说,他们可以就近调查探究与农业生产相关的内容,如农业生产区位、农业产业化发展等农业问题。
(二)选题契合学情,尊重学生认知需要
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认知差异很大,因而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的设计要有层次性,难易结合,让不同能力的学生都有兴趣参与实践活动,并在活动中得到能力的提升,满足个体的认知需求。同时,教师只有充分尊重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能力,才能科学搭建学习支架、建构活动方案。例如,随着时代的发展,旅游和研学逐渐成为当前学生最喜爱的户外活动之一。根据学生这一兴趣爱好,我们以“我为家乡旅游发展献计策”为主题开展地理实践活动。
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展开调查研究,掌握家乡旅游资源的分布和特点,然后让其分小组合作制作小视频,通过自媒体渠道发布到网络,对外宣传家乡旅游资源。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使学生的身心得到放松。
其次,在上述基础上,教师可以增加难度,让学生结合教材知識,对家乡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进行评价,探究家乡旅游业发展的优势和不足。最后,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外出旅游体验和感受,并利用网络资源调查“网红旅游地”的发展策略,深入探究家乡旅游业的发展方向,为家乡旅游业发展献计献策。
在充分尊重学生认知规律的基础上,教师应及时调整实践活动,逐步增加难度和深度,最终实现活动目标。
(三)主题指向明确,综合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社团实践活动必须以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为目标。教师只有引导学生沿着既定的目标开展活动,才能有效保障实践活动的意义。例如,借助乡土地理资源,笔者以“清源镇蜻蜓村农家乐”为例,开展自主探究学习,综合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教师可以从区域认知角度入手,引导学生了解蜻蜓村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特征、交通现状、人口、农作物及“蜻蜓村农家乐”的发展形式。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让学生从农业区位因素角度入手分析“蜻蜓村农家乐”发展的优势条件和不足,探究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教材所学知识,学生能够深入分析思考,探究“蜻蜓村农家乐”及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出路,从而有效解决问题。
在以上案例中,教师在研学的实践活动过程中培养并提升了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综合思维和创新能力;同时依托社团活动,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意识、建立起建设家乡的责任感和意识,实现了综合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标。 三、社团实践活动的不足与展望
社团实践不同于传统的教育场所和教学范式。复杂的活动场景和多变的实践条件增加了地理实践活动的变数,制约着地理核心素养的培育和养成。
(一)人数有限,参与面狭隘
由于地理實践活动仅限于在社团中开展,所参与的学生有限,并不能覆盖所有的学生。对此,组织者今后应努力做好、做精几个典型的实践活动,将其精品化、校本化,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
(二)准备不足,活动低效
地理实践活动的准备不够充分,易导致活动形式化,不能实现预期目标,浪费学生的一些课余时间。今后,组织者应重视活动前的策划和准备,要引导学生学习理论知识,构建理论基础;编写活动手册,明确实践活动的目标、责任、分工,按照活动手册逐步完成实践活动;要提前预见活动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做相应处置的备选方案;要亲临活动现场,加强指导,提升实践活动的质量。
(三)反馈不足,后续力孱弱
实践活动后,学生总结与反思不足。这不仅影响了活动效果,也不能为后续活动提供保障。组织者应及时关注学生活动后的总结与反思,尽可能编写总结报告,及时调整社团后续活动的内容和方式方法,增强实践活动的有效性。
结 语
社团多样化的地理实践活动,给学生提供了一个放飞自我、展示自我才华的机会,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生活和社会实践;同时,把教学延伸到课外,拓宽了学生的地理视野,发展了学生的认知水平。在实践活动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其在动口、动脑、动手过程中提高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使学生在团队共同学习完成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建立起团队合作意识,学会生存和生活,学会做人做事,从而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石春丽.运用案例教学培养学生地理实践能力研究初探[J].教师论坛,2014(06):381.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8年度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一般自筹课题“基于学生地理小论文作业的高中学生地理核心素养培养方法研究”(课题立项号:GS〔2018〕GHB1547)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杨菊梅(1976.2-),女,甘肃武威人,本科学历,中学一级教师,主要从事高中地理教学。
栾建伟(1989.9-),男,甘肃陇西人,硕士学位,中学一级教师,主要从事高中地理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