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我国上市公司引进独立董事制度的必要性
独立董事是指独立于管理层,除了收取费用外,与公司没有任何可能严重影响其作出独立客观判断的交易或关系,具有完全意志,代表公司全体股东和公司整体利益的董事会成员。独立董事是外部董事的一部分,其最显著特征就是独立性,他不代表㈩资人、管理层、股东大会、董事会任何一方的利益。我国之所以要引进独立董事制度,是因为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存在的诸多问题。
(一)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现状
1、股权过于集中,大股东侵害小股东利益。我国的上市公司绝大部分是由国有企业改造而来的,在股权方面表现为国有股、法人股持股比例高,股权高度集中,股权集中的结果强化了原有的政企不分,政府由企业外部直接进入企业内部,使得政府指派的董事会成为一个凌驾于股东大会之上的权力机构。某些大股东将股东大会和董事会的决策权以及经营权垄断于一身,并使董事会和经理人成为他的傀儡,并通过“有限责任”的法律形式谋求其自身的利益最大化。大股东可以利用信息的不对称性,一方面以公司的名义,通过增发新股、发行债券来募集社会财富;另一方面通过关联交易转移利润。甚至转移公司财产,而当企业破产时,则可以躲在公司面纱的背后逃避责任和惩罚。
2、董事会独立性不强、人员构成不合理。董事会是公司治理结构的核心,在公司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董事的素质和董事会的构成则决定了董事会的功能能否得到有效发挥。我国不少上市公司的董事会都存在产生不规范、结构不合理、决策水平不高等问题,表现在:(1)董事会的产生具有相当大的随意性。很多上市公司的董事会并非由股东大会选举产生,而是由政府机构指派。(2)董事会成员中内部董事比例太大,董事会独立性不强。(3)董事会人员构成不合理,董事应当具有本公司经营的专门知识和经验,理想的董事人选是企业和金融机构的高层管理经理人员,以及法律、财会和教育方面的专家。而我国公司董事会中的董事大多是党政干部或上级主管部门的人员,董事会和经营管理层往往合一。削弱了对高级管理人员的监督,而且权力过分集中,容易造成决策失误。
3、监事会虛置现象严重。在我国,监事的职权仅限于业务的监督,而又投有提起诉讼等司法救济权的保障,监事会对于董事会和经理层毫无威慑力。另外,我国公司监事任免机制的设计存在着先天不足,监事会成员在身份和行政关系上不能保持独立,其工薪、职位基本上都由管理层决定,并且大部分监事的业务素质都不太理想。据上海证券交易所的上市公司治理问卷调查,50.3%的公司监事会主席,一半以上的公司监事会副主席以及近一半的公司监事均为大专学历,人部分成员并无法律、技术等方面的专业知识,根本无法胜任监督董事会和经理层的职责。
(二)引进独立董事制度的必要性
1、独立董事制度有助于强化对董事会的监督,独立董事不代表特定群体利益,受内部董事影响小,有助于防止合谋行为,保护中小股东的利益,有助于对关联交易的评判做出有根据的判断,防范不公平的关联交易。
2、独立董事制度有助于提高董事会的决策水平。独立董事大多数为财务、市场方面的专家,他们能利用专业知识和经验,为公司的发展提供建设性建议,并带来企业内部难以获得的信息,思维和利益,为董事会决策提供参考意见,可以解决董事会决策妥当性问题,有助于使董事会的决策更加科学化、民主化,
3、独立董事制度有助于我国上市公司与国际接轨。在全球资本市场日益一体化的今天,国际机构投资者非常看重公司的董事会中是否包含一定数量的独立董事及独立董事将如何在公司治理中发挥作用,并对此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因此,公司只要想迈进全球证券、金融市场融资,它们就不得不迎合这一要求,经济的全球化进程是不可逆转的,我国上市公司在与境外企业发生交易时,在公司治理结构方面要取得交易对方的信任,就要将独立董事引入董事会。
二、我国上市公司推行独立董事制度的障碍
(一)独立董事不“懂”事,独立董事功能实现的前提在于独立董事能够及时地获取公司信息。由于独立董事处于公司外部,经理人员是他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这就是说,独立董事与经理之间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如果经理在信息披露过程中传递给独立董事的是歪曲的或不完全的信息,导致独立董事不“懂”事,这就会使独立董事的监督作用难以发挥。
(二)时间障碍。无论是监督功能还是战略参与功能都需要独立董事和董事会付出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才能有效实现。但是,独立董事不是某一公司的专职董事,他们很有可能身兼数职,因此在时间、精力的约束下,就会出现独立董事花费在某一具体公司的时间不足和给予的注意力不够的现象,再加上公司业务越来越复杂,这就使得独立董事的判断会依赖一般的经验、常识以及敏锐的商业头脑,而不是完全依赖具体的专业知识,难以形成真正独立的看法。
(三)独立董事难独立。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目的是强化董事会的功能,提高董事会决策的独立性和公正性。但独立性是难以界定的,即独立性是相对的。具体表现在:(1)在独立董事的报酬上。如果独立董事的报酬与公司存在某种依赖关系,那么独立董事在实现监督功能和战略参与功能时的“独立判断”就会失去独立性:若独立董事的报酬与公司无关,或者说他们不在公司领取报酬,那么,独立董事将会没有动力对董事会进行监督;(2)独立董事与执行董事同属于董事会,那么在和其他董事长期共事的过程中,独立董事很难六亲不认去监督自己的同事,其独立性将会随时间逐步消失;(3)独立董事的各种业务活动是需要经费支持的,而经费一般是由公司预算开支,这样其独立性就难以保证。
(四)独立董事与监事功能的冲突。引入独立董事制度后,独立董事与监事会的监督职责发生重叠,同一职责被同时授予两个机构,监事会和董事会中独立董事的关系似乎有些混乱,可能造成两个机构之间职责不清、相互推诿,“两只猫逮同一只老鼠”,进一步削弱他们对执行董事、经理层的监察力度。
三、完善我国上市公司引进独立董事制度的几点建议
(一)成立独立董事中介机构,确保独立董事的独立性
为确保独立董事的独立性,应当成立独立董事协会、独立董事事务所等中介机构,使独立董事职业化,该中介机构汇集并培养专职的独立董事,这些人员进入董事会可由协会直接推荐,或由公司通过公平、公正、公开的程序聘选,对当选的独立董事,公司应该首先明确其担当的角色,然后与其签订责权利明确的合同。另外,独立董事协会等中介机构的资金主要来自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中介机构应每年制定年度预算,然后在所有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中进行分摊。收集的资金主要用于独立董事津贴的发放和支付中介机构人才信息收集、储备、培训、交流和日常管理的费用以及为独立董事行权缴纳保险费等。
(二)合理界定董事会、监事会的监控职能独立董事制度主要是在没有设立监事会的英美法等国家盛行,而要在我国现行的设有监事会的公司制度中有效引入独立董事,就必须要注意避免监事会与独立董事在功能上的冲突。监事会与独立董事都对公司利益负责,因此两者在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中不存在本质的利害冲突,我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的出现,不能也不应取代监事会。为此,应从董事会与监事会的不同特点出发,设计二者的职权范围,在目标一致的前提下,实现监事会与独立董事各司其职,适当交叉,相互监督,相互依存,这就一方面要着手提高监事会的职权和细化监事会的工作内容,把独立董事的监督与监事会监督有机结合起来,做到分工明确、各有侧重,从而改变口前监事会有名无实的状况。另一方面要将独立董事的主要权限限定在公司法载明的董事会职权中的关键部分,如向董事会提议聘用或解聘会计师事务所、向董事会提请召开临时股东大会、提议召开董事会、聘请独立财务顾问等,从而对董事会提交股东大会讨论的事项出具独立专家意见。
(三)健全独立董事的激励机制
独立董事激励机制包括声誉激励机制和报酬激励机制。在西方国家主要是依靠声誉来激励独立董事监督公司的管理层。但缺乏利益驱动的独立董事是不可能最大程度上为股东利益服务的。因此,通过,定方式给予独立董事与其职责相对应的报酬是非常必要的,无论给予独立董事什么样的报酬,其前提是不能损害到独立董事的独立性。独立董事的报酬不依赖于公司管理层,是独立董事能够独立行事和发挥职责的重要条件,为了激励独立董事勤勉工作,使独立董事的利益與公司利益保持一致,有必要向独立董事提供股票期权,但独立董事的股票期权往往在其离职时才能行使。
(作者单位:福州大学法学院)
独立董事是指独立于管理层,除了收取费用外,与公司没有任何可能严重影响其作出独立客观判断的交易或关系,具有完全意志,代表公司全体股东和公司整体利益的董事会成员。独立董事是外部董事的一部分,其最显著特征就是独立性,他不代表㈩资人、管理层、股东大会、董事会任何一方的利益。我国之所以要引进独立董事制度,是因为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存在的诸多问题。
(一)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现状
1、股权过于集中,大股东侵害小股东利益。我国的上市公司绝大部分是由国有企业改造而来的,在股权方面表现为国有股、法人股持股比例高,股权高度集中,股权集中的结果强化了原有的政企不分,政府由企业外部直接进入企业内部,使得政府指派的董事会成为一个凌驾于股东大会之上的权力机构。某些大股东将股东大会和董事会的决策权以及经营权垄断于一身,并使董事会和经理人成为他的傀儡,并通过“有限责任”的法律形式谋求其自身的利益最大化。大股东可以利用信息的不对称性,一方面以公司的名义,通过增发新股、发行债券来募集社会财富;另一方面通过关联交易转移利润。甚至转移公司财产,而当企业破产时,则可以躲在公司面纱的背后逃避责任和惩罚。
2、董事会独立性不强、人员构成不合理。董事会是公司治理结构的核心,在公司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董事的素质和董事会的构成则决定了董事会的功能能否得到有效发挥。我国不少上市公司的董事会都存在产生不规范、结构不合理、决策水平不高等问题,表现在:(1)董事会的产生具有相当大的随意性。很多上市公司的董事会并非由股东大会选举产生,而是由政府机构指派。(2)董事会成员中内部董事比例太大,董事会独立性不强。(3)董事会人员构成不合理,董事应当具有本公司经营的专门知识和经验,理想的董事人选是企业和金融机构的高层管理经理人员,以及法律、财会和教育方面的专家。而我国公司董事会中的董事大多是党政干部或上级主管部门的人员,董事会和经营管理层往往合一。削弱了对高级管理人员的监督,而且权力过分集中,容易造成决策失误。
3、监事会虛置现象严重。在我国,监事的职权仅限于业务的监督,而又投有提起诉讼等司法救济权的保障,监事会对于董事会和经理层毫无威慑力。另外,我国公司监事任免机制的设计存在着先天不足,监事会成员在身份和行政关系上不能保持独立,其工薪、职位基本上都由管理层决定,并且大部分监事的业务素质都不太理想。据上海证券交易所的上市公司治理问卷调查,50.3%的公司监事会主席,一半以上的公司监事会副主席以及近一半的公司监事均为大专学历,人部分成员并无法律、技术等方面的专业知识,根本无法胜任监督董事会和经理层的职责。
(二)引进独立董事制度的必要性
1、独立董事制度有助于强化对董事会的监督,独立董事不代表特定群体利益,受内部董事影响小,有助于防止合谋行为,保护中小股东的利益,有助于对关联交易的评判做出有根据的判断,防范不公平的关联交易。
2、独立董事制度有助于提高董事会的决策水平。独立董事大多数为财务、市场方面的专家,他们能利用专业知识和经验,为公司的发展提供建设性建议,并带来企业内部难以获得的信息,思维和利益,为董事会决策提供参考意见,可以解决董事会决策妥当性问题,有助于使董事会的决策更加科学化、民主化,
3、独立董事制度有助于我国上市公司与国际接轨。在全球资本市场日益一体化的今天,国际机构投资者非常看重公司的董事会中是否包含一定数量的独立董事及独立董事将如何在公司治理中发挥作用,并对此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因此,公司只要想迈进全球证券、金融市场融资,它们就不得不迎合这一要求,经济的全球化进程是不可逆转的,我国上市公司在与境外企业发生交易时,在公司治理结构方面要取得交易对方的信任,就要将独立董事引入董事会。
二、我国上市公司推行独立董事制度的障碍
(一)独立董事不“懂”事,独立董事功能实现的前提在于独立董事能够及时地获取公司信息。由于独立董事处于公司外部,经理人员是他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这就是说,独立董事与经理之间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如果经理在信息披露过程中传递给独立董事的是歪曲的或不完全的信息,导致独立董事不“懂”事,这就会使独立董事的监督作用难以发挥。
(二)时间障碍。无论是监督功能还是战略参与功能都需要独立董事和董事会付出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才能有效实现。但是,独立董事不是某一公司的专职董事,他们很有可能身兼数职,因此在时间、精力的约束下,就会出现独立董事花费在某一具体公司的时间不足和给予的注意力不够的现象,再加上公司业务越来越复杂,这就使得独立董事的判断会依赖一般的经验、常识以及敏锐的商业头脑,而不是完全依赖具体的专业知识,难以形成真正独立的看法。
(三)独立董事难独立。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目的是强化董事会的功能,提高董事会决策的独立性和公正性。但独立性是难以界定的,即独立性是相对的。具体表现在:(1)在独立董事的报酬上。如果独立董事的报酬与公司存在某种依赖关系,那么独立董事在实现监督功能和战略参与功能时的“独立判断”就会失去独立性:若独立董事的报酬与公司无关,或者说他们不在公司领取报酬,那么,独立董事将会没有动力对董事会进行监督;(2)独立董事与执行董事同属于董事会,那么在和其他董事长期共事的过程中,独立董事很难六亲不认去监督自己的同事,其独立性将会随时间逐步消失;(3)独立董事的各种业务活动是需要经费支持的,而经费一般是由公司预算开支,这样其独立性就难以保证。
(四)独立董事与监事功能的冲突。引入独立董事制度后,独立董事与监事会的监督职责发生重叠,同一职责被同时授予两个机构,监事会和董事会中独立董事的关系似乎有些混乱,可能造成两个机构之间职责不清、相互推诿,“两只猫逮同一只老鼠”,进一步削弱他们对执行董事、经理层的监察力度。
三、完善我国上市公司引进独立董事制度的几点建议
(一)成立独立董事中介机构,确保独立董事的独立性
为确保独立董事的独立性,应当成立独立董事协会、独立董事事务所等中介机构,使独立董事职业化,该中介机构汇集并培养专职的独立董事,这些人员进入董事会可由协会直接推荐,或由公司通过公平、公正、公开的程序聘选,对当选的独立董事,公司应该首先明确其担当的角色,然后与其签订责权利明确的合同。另外,独立董事协会等中介机构的资金主要来自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中介机构应每年制定年度预算,然后在所有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中进行分摊。收集的资金主要用于独立董事津贴的发放和支付中介机构人才信息收集、储备、培训、交流和日常管理的费用以及为独立董事行权缴纳保险费等。
(二)合理界定董事会、监事会的监控职能独立董事制度主要是在没有设立监事会的英美法等国家盛行,而要在我国现行的设有监事会的公司制度中有效引入独立董事,就必须要注意避免监事会与独立董事在功能上的冲突。监事会与独立董事都对公司利益负责,因此两者在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中不存在本质的利害冲突,我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的出现,不能也不应取代监事会。为此,应从董事会与监事会的不同特点出发,设计二者的职权范围,在目标一致的前提下,实现监事会与独立董事各司其职,适当交叉,相互监督,相互依存,这就一方面要着手提高监事会的职权和细化监事会的工作内容,把独立董事的监督与监事会监督有机结合起来,做到分工明确、各有侧重,从而改变口前监事会有名无实的状况。另一方面要将独立董事的主要权限限定在公司法载明的董事会职权中的关键部分,如向董事会提议聘用或解聘会计师事务所、向董事会提请召开临时股东大会、提议召开董事会、聘请独立财务顾问等,从而对董事会提交股东大会讨论的事项出具独立专家意见。
(三)健全独立董事的激励机制
独立董事激励机制包括声誉激励机制和报酬激励机制。在西方国家主要是依靠声誉来激励独立董事监督公司的管理层。但缺乏利益驱动的独立董事是不可能最大程度上为股东利益服务的。因此,通过,定方式给予独立董事与其职责相对应的报酬是非常必要的,无论给予独立董事什么样的报酬,其前提是不能损害到独立董事的独立性。独立董事的报酬不依赖于公司管理层,是独立董事能够独立行事和发挥职责的重要条件,为了激励独立董事勤勉工作,使独立董事的利益與公司利益保持一致,有必要向独立董事提供股票期权,但独立董事的股票期权往往在其离职时才能行使。
(作者单位:福州大学法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