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当今社会迫切需要高素质综合性人才,对于青少年全面发展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从义务教育课程到普通高中课程,我国基础教育课程都在紧紧围绕着全面发展学生、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这一目的开展,而音乐作为一门极具渗透性的课程,逐渐受到重视。
音樂教育是音乐社会功能在教育上的具体体现,指通过音乐影响人的思想感情、思维品质、知识技能的教育,其功能包含更明确的目的性、计划性、有序性。在当今“应试教育”的遗留问题与素质教育相矛盾的大环境下,学校与教师更加注重音乐课程的开展,甚至更加完善,这是由于音乐本身所具有特点使音乐教育担任着推动青少年健康而又全面发展的重任,其对于青少年德、智、体、美四个方面的发展都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一、音乐教育的美育功能
自20世纪90年代起,我国正式提出了素质教育建设,加强了对于青少年美育教育的发展。而音乐作为一门以音响为表现手段的艺术,对于美育教育的加强更具有直接性。
美育功能是音乐教育主体效应的体现,在进行音乐教育的过程中,青少年可以通过音乐鉴赏、演唱、演奏等形式来理解多元文化,提高正确认知美、发现美以及创造美的能力,以此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此外,美育教育是提高青少年综合素质的关键,其作用不仅仅体现在提高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方面,对于青少年全面发展要求中的德育、智育以及体育教育的发展也表现为相辅相成的关系,这一关系其通过音乐教育为载体能够更加直接表现出来。
二、音乐教育的德育功能
1.通过音乐教育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我国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中,对于课程基本理念有提到“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一点。学生通过音乐鉴赏这一模块可以接触到大量的民族音乐,从而使学生可以通过音响感受到祖国的大好河山,从而加深对于祖国的热爱之情。此外,在对青少年进行音乐教育的过程中,学生会接触到大量反映历史事实的革命歌曲,如《游击队歌》《旗正飘飘》等,并且对于我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进行详细的鉴赏和分析,这些激动任性的号召力和动人的音乐艺术形象,必然会加深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情怀,从而担负起成为社会主义接班人的重任。
2.通过音乐教育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在音乐教育过程中,常常伴随着合唱、合奏等艺术形式,乐团的凝聚力是可以通过声音传递出来的,因此若想成功的完成一部合唱、合奏作品,学生的团结意识是整个排练过程中最重要的因素,教师会有意识的培养各个乐团学生的合作意识。此外在音乐实践活动中,有些学校会采取由学生设计整台演出的方式来增强学生的艺术表现素养。在完成这一活动的过程中需要节目统筹、舞台设计、灯光音响等各个方面的负责学生相互交流、积极配合才能保证演出的圆满成功,这一过程也会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3.通过音乐教育磨炼品性、增强意志力
对于音乐技能的学习,青少年不仅要花费时间和精力,还要忍受身体上所经历的痛苦,并且可能会面对沮丧、失望等消极情绪。然而在强大的意志力和兴趣的支撑下,当青少年选择坚持并获得进步时,能够体会到极大的成就感,再进入到下一学习阶段时,学生的意志力会有一定的增加,养成吃苦耐劳、知难而进的优秀品德。
三、音乐教育的智育功能
1.通过音乐教育增强思维逻辑能力
音乐的思维能力与科学的思维能力有些不同。与所有艺术课程相同,音乐的思维能力需要感性思维和理性思维相结合,甚至前者更为重要。同时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学生应充分的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高中音乐课程标准中就要求课程基本理念包括“强调音乐实践,开发创造潜能”,在激发青少年创造能力的同时,也会促进青少年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此外在学习音乐基础理论等理论性知识时,需要学生以理性和感性综合在一起的思维方式来学习才能更加高效的掌握这一知识技能,在这一过程中也会提高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
2.通过音乐教育提高其他学科的认知
音乐作为一门艺术课程,与其他课程相比具有极强的渗透性,其与其他各个学科之间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音乐本身具有人文性,其与其他人文性课程相辅相成。如对于语文科目来说,音乐教育过程中所涉及的艺术歌曲这一音乐体裁所使用的的歌词就来源于诗歌。除人文性课程外,青少年也能通过音乐教育对其他课程有更加深刻的了解,如对于数学课程来说,一些科学家认为音乐本就源于数学,我国古代的三分损益法、朱载堉的十二平均律,都是在数学的基础上对音乐加以把握,同时也通过音乐将数字的魅力发扬光大。由此看来,在对青少年进行音乐教育的过程中,对于其他科目的掌握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四、音乐教育的体育功能
1.通过音乐教育增强身体素质
在对青少年进行音乐教育的过程中,音乐与舞蹈模块占据着较为重要的地位。舞蹈是以人体的动态形象反映人类生活、表达思想情感的艺术形式。在学习音乐与舞蹈这一模块时学生需要掌握大量的舞蹈基本动作,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会消耗体能,从而在感受音乐舞蹈魅力的同时,达到强身健体的效果
2.通过音乐教育提高身体协调能力
在进行音乐教育时,教师常常会运用一些教学法来进行律动练习,以此来提高学生对于音乐节奏、强弱以及速度的感知能力,如德国音乐教育家奥尔夫提出的“声势练习”以及瑞士作曲家达尔克罗兹所提出的“体态律动学”都是以身体为乐器,“借助节奏来引起大脑与身体之间迅速而有规律的交流”,使听觉、运动觉、感受、情绪的训练与大脑的机能协调起来,在提高青少年对于音乐的感知能力的同时,提高了学生的肢体协调能力。
音樂教育是音乐社会功能在教育上的具体体现,指通过音乐影响人的思想感情、思维品质、知识技能的教育,其功能包含更明确的目的性、计划性、有序性。在当今“应试教育”的遗留问题与素质教育相矛盾的大环境下,学校与教师更加注重音乐课程的开展,甚至更加完善,这是由于音乐本身所具有特点使音乐教育担任着推动青少年健康而又全面发展的重任,其对于青少年德、智、体、美四个方面的发展都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一、音乐教育的美育功能
自20世纪90年代起,我国正式提出了素质教育建设,加强了对于青少年美育教育的发展。而音乐作为一门以音响为表现手段的艺术,对于美育教育的加强更具有直接性。
美育功能是音乐教育主体效应的体现,在进行音乐教育的过程中,青少年可以通过音乐鉴赏、演唱、演奏等形式来理解多元文化,提高正确认知美、发现美以及创造美的能力,以此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此外,美育教育是提高青少年综合素质的关键,其作用不仅仅体现在提高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方面,对于青少年全面发展要求中的德育、智育以及体育教育的发展也表现为相辅相成的关系,这一关系其通过音乐教育为载体能够更加直接表现出来。
二、音乐教育的德育功能
1.通过音乐教育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我国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中,对于课程基本理念有提到“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一点。学生通过音乐鉴赏这一模块可以接触到大量的民族音乐,从而使学生可以通过音响感受到祖国的大好河山,从而加深对于祖国的热爱之情。此外,在对青少年进行音乐教育的过程中,学生会接触到大量反映历史事实的革命歌曲,如《游击队歌》《旗正飘飘》等,并且对于我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进行详细的鉴赏和分析,这些激动任性的号召力和动人的音乐艺术形象,必然会加深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情怀,从而担负起成为社会主义接班人的重任。
2.通过音乐教育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在音乐教育过程中,常常伴随着合唱、合奏等艺术形式,乐团的凝聚力是可以通过声音传递出来的,因此若想成功的完成一部合唱、合奏作品,学生的团结意识是整个排练过程中最重要的因素,教师会有意识的培养各个乐团学生的合作意识。此外在音乐实践活动中,有些学校会采取由学生设计整台演出的方式来增强学生的艺术表现素养。在完成这一活动的过程中需要节目统筹、舞台设计、灯光音响等各个方面的负责学生相互交流、积极配合才能保证演出的圆满成功,这一过程也会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3.通过音乐教育磨炼品性、增强意志力
对于音乐技能的学习,青少年不仅要花费时间和精力,还要忍受身体上所经历的痛苦,并且可能会面对沮丧、失望等消极情绪。然而在强大的意志力和兴趣的支撑下,当青少年选择坚持并获得进步时,能够体会到极大的成就感,再进入到下一学习阶段时,学生的意志力会有一定的增加,养成吃苦耐劳、知难而进的优秀品德。
三、音乐教育的智育功能
1.通过音乐教育增强思维逻辑能力
音乐的思维能力与科学的思维能力有些不同。与所有艺术课程相同,音乐的思维能力需要感性思维和理性思维相结合,甚至前者更为重要。同时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学生应充分的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高中音乐课程标准中就要求课程基本理念包括“强调音乐实践,开发创造潜能”,在激发青少年创造能力的同时,也会促进青少年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此外在学习音乐基础理论等理论性知识时,需要学生以理性和感性综合在一起的思维方式来学习才能更加高效的掌握这一知识技能,在这一过程中也会提高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
2.通过音乐教育提高其他学科的认知
音乐作为一门艺术课程,与其他课程相比具有极强的渗透性,其与其他各个学科之间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音乐本身具有人文性,其与其他人文性课程相辅相成。如对于语文科目来说,音乐教育过程中所涉及的艺术歌曲这一音乐体裁所使用的的歌词就来源于诗歌。除人文性课程外,青少年也能通过音乐教育对其他课程有更加深刻的了解,如对于数学课程来说,一些科学家认为音乐本就源于数学,我国古代的三分损益法、朱载堉的十二平均律,都是在数学的基础上对音乐加以把握,同时也通过音乐将数字的魅力发扬光大。由此看来,在对青少年进行音乐教育的过程中,对于其他科目的掌握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四、音乐教育的体育功能
1.通过音乐教育增强身体素质
在对青少年进行音乐教育的过程中,音乐与舞蹈模块占据着较为重要的地位。舞蹈是以人体的动态形象反映人类生活、表达思想情感的艺术形式。在学习音乐与舞蹈这一模块时学生需要掌握大量的舞蹈基本动作,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会消耗体能,从而在感受音乐舞蹈魅力的同时,达到强身健体的效果
2.通过音乐教育提高身体协调能力
在进行音乐教育时,教师常常会运用一些教学法来进行律动练习,以此来提高学生对于音乐节奏、强弱以及速度的感知能力,如德国音乐教育家奥尔夫提出的“声势练习”以及瑞士作曲家达尔克罗兹所提出的“体态律动学”都是以身体为乐器,“借助节奏来引起大脑与身体之间迅速而有规律的交流”,使听觉、运动觉、感受、情绪的训练与大脑的机能协调起来,在提高青少年对于音乐的感知能力的同时,提高了学生的肢体协调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