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际,在课程教学中大胆采用情景教学,让学生在具体的实践环境中获得技能,促进了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关键词:情境教学室内空间设计途径意义
一、情境认知理论的概述
情境认知理论源于国外教育学界。根据《韦伯斯特词典》所下的定义:情境是指“与某一事件相关的整个情景、背景或环境”,换言之,情境是指一个人在进行某种行动时所处的社会环境,是人们社会行为产生的具体条件;而情景是指情况和光景。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情境”与“情景”同义,被解释为“(具体场合的) 情形、景象或境地”,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无论是什么情形、景象或境地, 它们都必须是具体的。国外教育学界如布伦特G.威尔逊和卡伦·马德森·迈尔斯等在他们的论文《理论与实践中的情境认知》中认为, 情境认知是不同于信息加工理论的另一种学习理论。它试图纠正认知的符号运算方法的一些不足,特别是信息加工理论中完全依靠规则与信息描述的认知,仅仅关注有意识的推理和思考的认知,忽视了文化和物理的情境脉络。实质上,情境认知是认知学习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认知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其突出特点是把个体认知放在更大的物理和社会的情境脉络中,这一情境脉络是互动性的,包含了文化性建构的工具和意义。也有研究者从学习环境的建构视角认为,情境认知把认知研究的关注点从环境中的个人转向人和环境。情境学习是人类学家惯用的术语。人类学家们对文化的意义建构更感兴趣,在他们的研究中,一般不使用“情境认知”这一术语,而使用“情境学习”或“情境行动”。
二、“情境式”教学在教学实践上的意义
20 世纪80 年代以来,建构主义及其密切相关的情境认知与学习理论、社会文化认知、生态认知、日常认知以及分布式认知等学习理论的迅速发展,标志着一个学习理论新时代的到来。特别在20 世纪90 年代,情境认知与学习理论逐步兴起,并成为学习理论领域研究的主流。这一理论整合了教育心理学和人类学的研究,强调了互动 的交互特性,强调个体、认知和意义是在互动中被社会性和文化性地建构的。这一观点不仅拓展了建构主义的早期思想,认为主观世界是被建构的东西,忽略了对个体建构者“身份”的建构;而且拓展了早期的情境性理论研究,认为在情境中建构出来的是所学东西的意义而不是从事学习的个人身份的理念。情境认知与学习理论不仅更新了人们对学习的理解,而且推动了学校教育的变革,为基于情境认知与学习的教学模式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情境教学法突破了以往教学方法中用纯理论知识传授知识的框框,是当代一种很有发展潜力的教学模式。在情景的教学氛围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围绕着教师所提供的工作情境进行理解与分析、评判和讨论,进而得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深化对相关原理的认知和对科学知识的系统掌握,从而促进学生技能素质发展的一种教学方法。
二、“情境式”教学在室内空间设计课程中的主要途径
课程的性质不同,应该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把情境式教学运用到室内空间设计的教学中是最佳的选择。通过情境式的教学过程 ,每个学习主体都能获得对知识的理解,建构出自己的意义。这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为每个学习主体提供主动学习的空间和机会,使每一个学习主体在教学的过程中都能选择自己的真实性任务。室内空间设计在设计流程和施工流程上均以工作场地为依据,这为纳入情境式教学提供了更有利的条件。情境式教学在室内空间设计的教学中可以以下途径来实现:
1、工学结合情境。高职院校培养学生的目标就是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技能型人才。工学结合本身就是高职教育最突出的特点。利用校外良好的实训条件,进行现场教学,能把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化成工作过程。
2、案例展现情境。在教学中根据教学目标、室内设计阶段性各自的特点和学生的兴趣来确定教学情境,不是为了情境教学而刻意地设计情境。在教学中,利用校内实训场地,老师把自己承接的案例沿用到课堂上,做到案例真实可信。在这种情境中,教学过程要与工作过程融合。传授知识的重点要放在技能训练上,把理论知识的灌输细化到阶段性的工作情境中。情境教学的主要特点是能把言语、行动、情境三者融为一体。室内空间设计中恰好需要语言沟通、实地测量和考察以及效果想象等能力。利用案例展现设计场景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
3、模拟真实案例情境。在无法利用校内外实训场地的情况下,模拟式的工作场景是情境教学另一种表现。在这种情境中可以最大可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习惯、社會经历等去假设服务对象。以家居室内空间设计为例。教师在教学中只是提供原始基建图。学生根据图纸所表达的空间大小去设定所要设计的方案所在区域、使用者的家庭组织、从事的职业、经济收入、使用者的审美要求等基本信息。学生在设计过程中其假设的思路会形成多元化。老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从中筛选出最佳方案。
三、在室内空间设计课程中“情境式”教学的注意事项
在室内空间设计中,情境的设置主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情境设置的针对性强。我们知道,室内设计这门课程由设计原理、设计原则、设计要素、设施设备、设计程序、施工组织与管理等组成。在情境教学中不能包罗万象。
2、情境设置具有真实性。室内设计的方案最终要付诸实践。情境的真实性在室内空间设计教学中尤为重要。假设的场景无法检验方案实施的可行性。
3、情境设置要具有可操作性。作为教学主体,学生应该成为情境中的“主人”。如果场景设置只是让学生成为一个“观光者”,那情境教学的真谛就会丢失。
四、在室内空间设计中“情境式”教学所产生的作用
情境教学是有“中国特色”的教学法,经过三十年的发展,在中小学新课程改革中已被广泛应用。现阶段,我国高职教学也在探索新的思路。与此同时,高职人才的培养方式也在渐渐地发生转变,培养的学生不但要掌握熟练的技术,在今后的工作岗位上还要具有可持续性发展。情境式教学就能使学生在室内空间设计课程中做到:学理论、懂理论、用理论三者的有机结合,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及动手能力。
第一、能改变学生学习模式。以往的教学方法多采用“填鸭式”教学。老师使用讲授、案例分析、多媒体、小组讨论等方法进行教学,其教学主体还是老师,无法真正地使学生从教学客体上升到主体地位。情境教学是在特定的空间环境中使学生成为设计师,由学生自己动手运用设计原则、设计规律去完成工作任务。
第二、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室内空间设计要求具有创造性。情境教学既然是以学生为主体,就能使学生的设计思维得到更好的发挥。在情境中,学生可以自己确定设计风格、设计样式、设计流派和材料使用等设计要素,并根据情境假定服务对象及其信息。
第三、能全面培养学生的素质。室内设计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专业,它涉及到材料学、心理学、哲学、光学、社会学、美学等等学科。学生要想在特定的“工作环境”中较好地完成学习任务,就会不断地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增强自己的沟通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学生的综合素质自然而然就能提升。
第四、能整合学生资源、启迪学生思维、激励学生创业。老师负责规定情境,学生进入情境。通过分组合作,形成设计团队。在团队中,学生做到分工明确、职责分明,把学生自身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在设计时能恰如其分地运用情境,发挥想象力进行创意设计。情境教学是真实环境或是模拟真实的教学环境,现场的氛围能和现场式的工作过程能增强学生的自信。通过情境教学使学生了解、掌握室内空间设计的整个过程。这为学生自主创业提供了实践经验。
综合上述,在室内空间设计的情境教学中每个学生都可以获得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建构出自己的意义,每一个学生在情境中都能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真实性的任务。通过情境式的教学,学生可以最大量地掌握知识和技能。教学的目的就是通过合适的教学手段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取最大的知识量,从而为学生今后参加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室内空间设计的情境教学不仅满足了学生获取知识的欲望,还在一定程度上让学生可以亲身体验工作地方过程。这是其它教学方法无法做到的。当然,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会存在利与弊,单一的教学方法是不可能满足传授知识的需要的,在充分运用情境教学的同时,可以兼顾其他教学方法。如此,我们的课堂和学习氛围才能活跃,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会被调动起来。
参考文献:
[1] 常怀生,环境心理学与室内设计[M]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3)
[2] 王文静, 情境认知与学习研究述评[J] 全球教育展望,2002 ,(1)
[3] 徐磊青、杨公侠编著,环境心理学[M] 同济大学出版社,2002(6)
[4] 刘志雅、黄建榕,论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J] 现代教育论丛,2004(3)
[5] 袁维新,认知建构教学的基本原理初探[ J] 中国教育学刊,1999 (5)
[6] 侯会,从情境学习理论及其教师观看新课程改革下教师角色的变化[J], 南方论刊, 2006(10)
关键词:情境教学室内空间设计途径意义
一、情境认知理论的概述
情境认知理论源于国外教育学界。根据《韦伯斯特词典》所下的定义:情境是指“与某一事件相关的整个情景、背景或环境”,换言之,情境是指一个人在进行某种行动时所处的社会环境,是人们社会行为产生的具体条件;而情景是指情况和光景。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情境”与“情景”同义,被解释为“(具体场合的) 情形、景象或境地”,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无论是什么情形、景象或境地, 它们都必须是具体的。国外教育学界如布伦特G.威尔逊和卡伦·马德森·迈尔斯等在他们的论文《理论与实践中的情境认知》中认为, 情境认知是不同于信息加工理论的另一种学习理论。它试图纠正认知的符号运算方法的一些不足,特别是信息加工理论中完全依靠规则与信息描述的认知,仅仅关注有意识的推理和思考的认知,忽视了文化和物理的情境脉络。实质上,情境认知是认知学习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认知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其突出特点是把个体认知放在更大的物理和社会的情境脉络中,这一情境脉络是互动性的,包含了文化性建构的工具和意义。也有研究者从学习环境的建构视角认为,情境认知把认知研究的关注点从环境中的个人转向人和环境。情境学习是人类学家惯用的术语。人类学家们对文化的意义建构更感兴趣,在他们的研究中,一般不使用“情境认知”这一术语,而使用“情境学习”或“情境行动”。
二、“情境式”教学在教学实践上的意义
20 世纪80 年代以来,建构主义及其密切相关的情境认知与学习理论、社会文化认知、生态认知、日常认知以及分布式认知等学习理论的迅速发展,标志着一个学习理论新时代的到来。特别在20 世纪90 年代,情境认知与学习理论逐步兴起,并成为学习理论领域研究的主流。这一理论整合了教育心理学和人类学的研究,强调了互动 的交互特性,强调个体、认知和意义是在互动中被社会性和文化性地建构的。这一观点不仅拓展了建构主义的早期思想,认为主观世界是被建构的东西,忽略了对个体建构者“身份”的建构;而且拓展了早期的情境性理论研究,认为在情境中建构出来的是所学东西的意义而不是从事学习的个人身份的理念。情境认知与学习理论不仅更新了人们对学习的理解,而且推动了学校教育的变革,为基于情境认知与学习的教学模式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情境教学法突破了以往教学方法中用纯理论知识传授知识的框框,是当代一种很有发展潜力的教学模式。在情景的教学氛围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围绕着教师所提供的工作情境进行理解与分析、评判和讨论,进而得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深化对相关原理的认知和对科学知识的系统掌握,从而促进学生技能素质发展的一种教学方法。
二、“情境式”教学在室内空间设计课程中的主要途径
课程的性质不同,应该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把情境式教学运用到室内空间设计的教学中是最佳的选择。通过情境式的教学过程 ,每个学习主体都能获得对知识的理解,建构出自己的意义。这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为每个学习主体提供主动学习的空间和机会,使每一个学习主体在教学的过程中都能选择自己的真实性任务。室内空间设计在设计流程和施工流程上均以工作场地为依据,这为纳入情境式教学提供了更有利的条件。情境式教学在室内空间设计的教学中可以以下途径来实现:
1、工学结合情境。高职院校培养学生的目标就是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技能型人才。工学结合本身就是高职教育最突出的特点。利用校外良好的实训条件,进行现场教学,能把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化成工作过程。
2、案例展现情境。在教学中根据教学目标、室内设计阶段性各自的特点和学生的兴趣来确定教学情境,不是为了情境教学而刻意地设计情境。在教学中,利用校内实训场地,老师把自己承接的案例沿用到课堂上,做到案例真实可信。在这种情境中,教学过程要与工作过程融合。传授知识的重点要放在技能训练上,把理论知识的灌输细化到阶段性的工作情境中。情境教学的主要特点是能把言语、行动、情境三者融为一体。室内空间设计中恰好需要语言沟通、实地测量和考察以及效果想象等能力。利用案例展现设计场景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
3、模拟真实案例情境。在无法利用校内外实训场地的情况下,模拟式的工作场景是情境教学另一种表现。在这种情境中可以最大可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习惯、社會经历等去假设服务对象。以家居室内空间设计为例。教师在教学中只是提供原始基建图。学生根据图纸所表达的空间大小去设定所要设计的方案所在区域、使用者的家庭组织、从事的职业、经济收入、使用者的审美要求等基本信息。学生在设计过程中其假设的思路会形成多元化。老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从中筛选出最佳方案。
三、在室内空间设计课程中“情境式”教学的注意事项
在室内空间设计中,情境的设置主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情境设置的针对性强。我们知道,室内设计这门课程由设计原理、设计原则、设计要素、设施设备、设计程序、施工组织与管理等组成。在情境教学中不能包罗万象。
2、情境设置具有真实性。室内设计的方案最终要付诸实践。情境的真实性在室内空间设计教学中尤为重要。假设的场景无法检验方案实施的可行性。
3、情境设置要具有可操作性。作为教学主体,学生应该成为情境中的“主人”。如果场景设置只是让学生成为一个“观光者”,那情境教学的真谛就会丢失。
四、在室内空间设计中“情境式”教学所产生的作用
情境教学是有“中国特色”的教学法,经过三十年的发展,在中小学新课程改革中已被广泛应用。现阶段,我国高职教学也在探索新的思路。与此同时,高职人才的培养方式也在渐渐地发生转变,培养的学生不但要掌握熟练的技术,在今后的工作岗位上还要具有可持续性发展。情境式教学就能使学生在室内空间设计课程中做到:学理论、懂理论、用理论三者的有机结合,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及动手能力。
第一、能改变学生学习模式。以往的教学方法多采用“填鸭式”教学。老师使用讲授、案例分析、多媒体、小组讨论等方法进行教学,其教学主体还是老师,无法真正地使学生从教学客体上升到主体地位。情境教学是在特定的空间环境中使学生成为设计师,由学生自己动手运用设计原则、设计规律去完成工作任务。
第二、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室内空间设计要求具有创造性。情境教学既然是以学生为主体,就能使学生的设计思维得到更好的发挥。在情境中,学生可以自己确定设计风格、设计样式、设计流派和材料使用等设计要素,并根据情境假定服务对象及其信息。
第三、能全面培养学生的素质。室内设计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专业,它涉及到材料学、心理学、哲学、光学、社会学、美学等等学科。学生要想在特定的“工作环境”中较好地完成学习任务,就会不断地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增强自己的沟通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学生的综合素质自然而然就能提升。
第四、能整合学生资源、启迪学生思维、激励学生创业。老师负责规定情境,学生进入情境。通过分组合作,形成设计团队。在团队中,学生做到分工明确、职责分明,把学生自身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在设计时能恰如其分地运用情境,发挥想象力进行创意设计。情境教学是真实环境或是模拟真实的教学环境,现场的氛围能和现场式的工作过程能增强学生的自信。通过情境教学使学生了解、掌握室内空间设计的整个过程。这为学生自主创业提供了实践经验。
综合上述,在室内空间设计的情境教学中每个学生都可以获得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建构出自己的意义,每一个学生在情境中都能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真实性的任务。通过情境式的教学,学生可以最大量地掌握知识和技能。教学的目的就是通过合适的教学手段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取最大的知识量,从而为学生今后参加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室内空间设计的情境教学不仅满足了学生获取知识的欲望,还在一定程度上让学生可以亲身体验工作地方过程。这是其它教学方法无法做到的。当然,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会存在利与弊,单一的教学方法是不可能满足传授知识的需要的,在充分运用情境教学的同时,可以兼顾其他教学方法。如此,我们的课堂和学习氛围才能活跃,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会被调动起来。
参考文献:
[1] 常怀生,环境心理学与室内设计[M]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3)
[2] 王文静, 情境认知与学习研究述评[J] 全球教育展望,2002 ,(1)
[3] 徐磊青、杨公侠编著,环境心理学[M] 同济大学出版社,2002(6)
[4] 刘志雅、黄建榕,论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J] 现代教育论丛,2004(3)
[5] 袁维新,认知建构教学的基本原理初探[ J] 中国教育学刊,1999 (5)
[6] 侯会,从情境学习理论及其教师观看新课程改革下教师角色的变化[J], 南方论刊, 20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