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社会在发展,高校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但在改革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过犹不及”的现象。本文就一些失败的现象进行分析、解释,希望为后继的教学改革提供一些可供参考的意见或建议。总之,教学改革要以教师为核心,以教学手段为辅助因素,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个老师,上课成功与否,关键取决于他对自己课堂的掌控程度。而对课堂的掌控程度,又取决于对自己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发动性。发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方式方法可以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但关键还是取决于教师的智慧与能力。
教师是整个课堂的核心因素,不管何种形式的教学,起主导作用的都应该是教师。所以教师应该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结构和教学目标了如指掌,从而针对于学生培养目标,设定教学过程。前几年,“翻转课堂”泛滥,很多教师纷纷效仿,但多数却不了了之。究其原因有二:一是某些高校课程过于高深难懂,即便学生基础不错,也下了足够的功夫,但没有人的及时指点也很难自己学会;二是学生们在自学初期是需要大量方式方法上的指导,比如如何深思教材、如何搜寻资料、如何检驗自我学习的效果等,这个工作量其实比传统课堂备课的工作量更大,而有些教师课下功夫下得不够,而又把课上时间交给了学生,学习效果可想而知,只是流于形式罢了。
要想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所付出的劳动要远远多于学生,而不是袖手旁观。指导学生学习方法,远比直接传授知识更加复杂、琐碎。人常说要授人以“渔”,而不是授人以“鱼”。授人以“渔”的结果是人人称道的,但这个过程恐怕要消耗很多的耐心和力气吧。而一个长期良性发展的课堂,必然与教师的授课方式和课堂、课后要求离不开的。教师的教学过程不仅局限于课上的几十分钟,还得映射到课外学生的自学时间。不仅要让学生知道学习的目的、内容和方法,还得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监督学生有效完成学习任务。至于教学的形式,是采用传统讲授,还是进行分组讨论,或是使用“翻转课堂”,要根据授课内容的需要而灵活转变,而不是为了形式而追求形式,我们始终不能忘记最终的目的是知识的传授和学生能力的提高。
大学生具有一定的独立思考的能力和探索发现的潜能,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基础上要最大程度地去激发这种潜能,既要有基础知识的传授,又要有方式方法的引导,还要有教学结果的公平评价,缺一不可。所以近些年,很多学校搞一些系统的课程体系评价标准,机械地把一门课程分成几个阶段,每到一个阶段便会进行一次考核,大家就忙着填一些表格,甚至对作业次数都做了相应规定。搞上一两个学期,这一切便又会流于形式,学生和老师都在忙于应付,而忽略了学生能力是否有所增长。所以,一个健康的教学环境,首先在时间规定上应是相对宽松的,不能处处束缚教师的手脚,也不宜把时间卡得死死的。比如像《高等数学》这一类既有重要的基础性,又有很大影响性的课程,要给老师、同学多一些讨论、交流和学习指导的时间,不能把课时砍到仅够匆匆传授知识点的程度。而且,存在很多学科领导专业不对口、外行领导内行的情况。每到研究课改,就一概看形式,完全地流于外在,没有实质性的进步,甚至于教学效果还有所退步。比如有些院校打着“模块教学”的旗帜,把原本自成体系的《高等数学》分得支离破碎,所声明的原因竟然是有些专业不需要某些知识点。所以,若要基层教师、学生进行课改,就得先对领导阶层和考核制度进行深化改革,同时要对教师充分信任,掌握大框架,放开小细节,要先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动性,才有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否则,很多课改便是劳民伤财。
当然,对于教师的聘用问题也是重中之重的问题。现在在大学里,相当一部分教师虽然科研能力很强,但在教学方面实在是差强人意。各种学生意见反馈和督导听课都会很容易发现这类不适合搞教学的老师,但迫于学校科研发展的需要,也就听之任之,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学校科研实力的提高固然重要,但学生的成长需求也很重要。大学生们的大学生活只有一次,他们经过激烈的中考、高考角逐进入大学,都热切地期盼着能遇上良师益友,让自己成长得更快更强,让自己成为祖国的栋梁。但一个教不得法的老师,将是大学生们在青春年华里无法弥补的败笔。教师这份职业,是一份高压职业,每天面对的是生动多变的学生群体。所以对教师在言语表达能力、组织能力和专业知识功底等要求上都很高。但一些低层次的高校,还存在相当一部分专业不对口的教师,这如何能保证教学质量?对于学校而言,可以发展以做科研为主的教师和以教学为主的教师,以做到各取所需。而不能一味地重科研轻教学,甚至压得高校教师为了完成自己的科研任务都没有时间好好备课,而且似乎也没有必要好好备课——教好教坏一个样,唯有科研实惠多。在这样的高校风气下,还会有多少教师潜心研究教学艺术呢?对于能力强的教师,能够做到教学、科研双肩挑,当然应该得到赞扬和鼓励,但也要注意适当减少他们的工作量,以保障每一位教师都有一个宽松幸福的工作状态。而对于能力偏重一边的教师,也应鼓励其扬长避短,在其工作中发挥最大的热忱和积极性。这就需要调整当下的很多考核制度。
社会在发展,近些年各种教学改革层出不穷,整个教育界应该是在慢慢改变、渐渐进步的。但时至今日,大学里的教学依然存在各种弊端。希望在教师和学生的多方呼吁和努力下,能让中国的高等教育更好地发挥出培育人才、培育中国的未来和希望的强大作用。
(作者单位:西安财经大学行知学院)
一个老师,上课成功与否,关键取决于他对自己课堂的掌控程度。而对课堂的掌控程度,又取决于对自己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发动性。发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方式方法可以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但关键还是取决于教师的智慧与能力。
教师是整个课堂的核心因素,不管何种形式的教学,起主导作用的都应该是教师。所以教师应该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结构和教学目标了如指掌,从而针对于学生培养目标,设定教学过程。前几年,“翻转课堂”泛滥,很多教师纷纷效仿,但多数却不了了之。究其原因有二:一是某些高校课程过于高深难懂,即便学生基础不错,也下了足够的功夫,但没有人的及时指点也很难自己学会;二是学生们在自学初期是需要大量方式方法上的指导,比如如何深思教材、如何搜寻资料、如何检驗自我学习的效果等,这个工作量其实比传统课堂备课的工作量更大,而有些教师课下功夫下得不够,而又把课上时间交给了学生,学习效果可想而知,只是流于形式罢了。
要想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所付出的劳动要远远多于学生,而不是袖手旁观。指导学生学习方法,远比直接传授知识更加复杂、琐碎。人常说要授人以“渔”,而不是授人以“鱼”。授人以“渔”的结果是人人称道的,但这个过程恐怕要消耗很多的耐心和力气吧。而一个长期良性发展的课堂,必然与教师的授课方式和课堂、课后要求离不开的。教师的教学过程不仅局限于课上的几十分钟,还得映射到课外学生的自学时间。不仅要让学生知道学习的目的、内容和方法,还得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监督学生有效完成学习任务。至于教学的形式,是采用传统讲授,还是进行分组讨论,或是使用“翻转课堂”,要根据授课内容的需要而灵活转变,而不是为了形式而追求形式,我们始终不能忘记最终的目的是知识的传授和学生能力的提高。
大学生具有一定的独立思考的能力和探索发现的潜能,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基础上要最大程度地去激发这种潜能,既要有基础知识的传授,又要有方式方法的引导,还要有教学结果的公平评价,缺一不可。所以近些年,很多学校搞一些系统的课程体系评价标准,机械地把一门课程分成几个阶段,每到一个阶段便会进行一次考核,大家就忙着填一些表格,甚至对作业次数都做了相应规定。搞上一两个学期,这一切便又会流于形式,学生和老师都在忙于应付,而忽略了学生能力是否有所增长。所以,一个健康的教学环境,首先在时间规定上应是相对宽松的,不能处处束缚教师的手脚,也不宜把时间卡得死死的。比如像《高等数学》这一类既有重要的基础性,又有很大影响性的课程,要给老师、同学多一些讨论、交流和学习指导的时间,不能把课时砍到仅够匆匆传授知识点的程度。而且,存在很多学科领导专业不对口、外行领导内行的情况。每到研究课改,就一概看形式,完全地流于外在,没有实质性的进步,甚至于教学效果还有所退步。比如有些院校打着“模块教学”的旗帜,把原本自成体系的《高等数学》分得支离破碎,所声明的原因竟然是有些专业不需要某些知识点。所以,若要基层教师、学生进行课改,就得先对领导阶层和考核制度进行深化改革,同时要对教师充分信任,掌握大框架,放开小细节,要先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动性,才有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否则,很多课改便是劳民伤财。
当然,对于教师的聘用问题也是重中之重的问题。现在在大学里,相当一部分教师虽然科研能力很强,但在教学方面实在是差强人意。各种学生意见反馈和督导听课都会很容易发现这类不适合搞教学的老师,但迫于学校科研发展的需要,也就听之任之,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学校科研实力的提高固然重要,但学生的成长需求也很重要。大学生们的大学生活只有一次,他们经过激烈的中考、高考角逐进入大学,都热切地期盼着能遇上良师益友,让自己成长得更快更强,让自己成为祖国的栋梁。但一个教不得法的老师,将是大学生们在青春年华里无法弥补的败笔。教师这份职业,是一份高压职业,每天面对的是生动多变的学生群体。所以对教师在言语表达能力、组织能力和专业知识功底等要求上都很高。但一些低层次的高校,还存在相当一部分专业不对口的教师,这如何能保证教学质量?对于学校而言,可以发展以做科研为主的教师和以教学为主的教师,以做到各取所需。而不能一味地重科研轻教学,甚至压得高校教师为了完成自己的科研任务都没有时间好好备课,而且似乎也没有必要好好备课——教好教坏一个样,唯有科研实惠多。在这样的高校风气下,还会有多少教师潜心研究教学艺术呢?对于能力强的教师,能够做到教学、科研双肩挑,当然应该得到赞扬和鼓励,但也要注意适当减少他们的工作量,以保障每一位教师都有一个宽松幸福的工作状态。而对于能力偏重一边的教师,也应鼓励其扬长避短,在其工作中发挥最大的热忱和积极性。这就需要调整当下的很多考核制度。
社会在发展,近些年各种教学改革层出不穷,整个教育界应该是在慢慢改变、渐渐进步的。但时至今日,大学里的教学依然存在各种弊端。希望在教师和学生的多方呼吁和努力下,能让中国的高等教育更好地发挥出培育人才、培育中国的未来和希望的强大作用。
(作者单位:西安财经大学行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