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论文摘要】 目前,企业年金规模发展迅速,基金规模不断扩大,加强企业年金基金投资管理显得尤为重要。文章分析了企业年金基金投资管理的意义,阐述了加强企业年金基金投资管理的原则和有效途径,并提出了电力企业在加强年金基金投资管理方面的几点建议。
【论文关键词】年金投资管理 原则 途径 建议
企业年金即企业补充养老保险,2000年在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的试点方案》中,将其更名为企业年金。企业年金是指企业及其职工在依法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上,按照自愿、量力的原则,自主建立的补充养老保险制度。企业年金是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补充养老保险的延续和发展 。我国从1991年开始建立企业年金制度,20年来许多企业陆续都实行了企业年金制度,企业年金规模发展迅速,因此,加强对企业年金投资的管理、规范企业年金投资行为、降低企业年金投资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一、企业年金基金投资管理的意义
1.加强企业年金基金的投资管理可以实现基金资产的保值增值,有效抵御通货膨胀的影响,提高企业年金未来的支付能力,保障退休职工的生活水平,维持社会稳定
由于企业年金缴费期长达几十年,在积累期间一直会受到通货膨胀的影响,因此能否保证基金资产的保值增值是企业年金管理成败的关键。企业年金的性质决定了基金的运营风险不再由国家承担,而是由企业和职工个人来承担。因此,企业年金基金的投资收益对企业和职工都是十分重要的。从近来发达国家的实践证明来看,将企业年金通过市场化的管理体系进行投资运作,有效地实现了企业年金基金的保值增值,保障了职工退休以后的生活水平,维持了社会稳定。
2.加强企业年金基金的投资管理有助于加强企业年金基金规模的积累,减轻国家、企业和职工的负担
从国家方面来看,虽然我国的财政收入不断提高,但相比巨大的养老保障缺口,仍然没有能力和实力承担全部的养老金费用;从企业方面看,目前我国还有相当部分的企业经营不善,盈利水平较低,甚至长期亏损,如果采用很高的企业年金缴费率,会加重企业的负担,影响企业的长远发展,造成降低企业年金基金基础的不良后果;从职工方面来看,我国企业的职工工资远远低于国际平均水平,特别是在房价居高不下、通货膨胀严重的情况下,职工的生活负担沉重,很少有富裕的资金用于未来养老。因此,通过对企业年金基金进行科学有效的投资管理,以获取合理丰厚的投资收益,从而加快企业年金基金的积累,提高未来的支付能力,减轻国家、企业和职工的负担。而且,随着企业年金基金投资收益率的提高,可以使职工享受到社会发展与经济增长的成果,从而能够起到收入再分配的作用。
二、企业年金基金投资管理的原则
1.安全性原则
企业年金主要是为了保障职工退休后的生活水平,因此又被退休职工叫作“养老钱”、“救命钱”,安全性是企业年金基金投资管理的基本原则。因此要求企业年金基金既要保持资产的保值增值,又要规避市场风险,避免资产亏损,以保证未来退休金的支付。在制定投资策略和投资方案时,必须小心谨慎,并通过科学严谨的风险控制体系进行风险管理,保证企业年金基金的保值增值,保护职工的权益。
2.收益性原则
职工一般只有在退休后才能提取企业年金基金,在退休之前几十年的时间里通货膨胀会直接导致基金资产的贬值,需要用投资收益来补偿通货膨胀风险,这就需要企业年金基金在投资过程中必须遵循收益性原则,即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提高投资收益率,增加基金资产,战胜通货膨胀,维持货币的实际购买力。
3.分散性原则
企业年金基金进行分散性投资是降低风险、获得较高收益的合理选择。单一的投资既不能很好的分散风险,也不能保证基金资产的安全性。因此,应更加重视企业年金基金分散性投资。
4.长期性原则
作为养老保险的一部分,企业年金基金采取完全积累制。通常情况下,职工在年轻时缴费,退休时领取年金,具有远期支付的特点,这造成企业年金基金投资具有长期性,需要对基金资产进行长期战略配置,以获得合理收益和安全保障。首先,中长期投资有利于企业年金的投资管理人根据资本市场和宏观经济周期性变化规律,制定和实施中长期投资战略,以获得长期稳定的投资收益。其次,企业年金基金投资管理应注重各种投资工具的内在价值。
5.独立性原则
在投资管理过程中,企业年金基金必须从企业和受托资产中分离出来,由投资管理人独立投资运作,缴费企业和职工对基金资产不能行使支配权,也不可收回,受托人同样不能用企业年金基金为自己的债务抵押。
6.流动性原则
流动性是指投资资产是在没有损失情况下的变现能力,对于企业年金基金而言,保持一定的流动性是为了满足企业年金计划中帐户转移/权益支付等情况。在投资运作过程中,企业年金基金必须结合未来的收入和支出情况以及其他具体因素,确定合理的流动性水平,并且需要动态调整投资策略,以满足基金资产与负债在规模和现金流上相匹配。在实践中,为了保证企业年金基金的流动性,通常会把一定比例的基金资产投资于流动性较强的金融工具,此外还要避免投资过于集中。
三、加强企业年金基金投资管理的有效途径
1.制定投资政策
制定投资政策是企业年金投资管理的起点,企业年金基金的委托人首先应该根据国内政策法规的规定,结合企业的经营状况、企业年金基金的预期收支情况、职工特点和风险收益偏好等因素,制定企业年金投资管理的基本政策或者原则,以指导投资实践。这些政策和原则可能比较详细具体,也可能比较简单抽象,并且会随着金融市场和经济形式的发展不断作出科学合理的调整。
2.选择投资战略
企业年金基金的投资管理人需要根据各种投资工具的风险收益特征以及流动性,选择该企业年金基金最合适的投资工具;另一方面各种新的投资战略层出不穷,投资管理人需要综合考虑企业年金基金委托人的意愿和自己的投资能力与投资优势,选择合适的投资战略。 3.制定资产配置方案
资产配置可以运用经验和判断,也可以采用量化的优化模型,对每类资产进行甄选。资产配置是一个动态过程,投资管理人需要随着资本市场和经济发展的变化而不断重新评估和调整资产配置方案。
4.构建投资组合
投资管理人应该遵循价值投资理念,采用“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首先选择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发展前景广阔的行业,然后在该行业中选出经营管理和发展战略优秀并且估值合理的公司进行重点投资。
5.投资业绩评价
投资业绩评价就是计算和评估投资管理人在一定期间内取得的基金收益,可以从绝对收益、相对业绩和风险调整后收益三方面进行考察。
6.风险管理
企业年金这种特殊的资金性质决定了安全性是投资管理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因此企业年金基金的风险管理就成为投资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随着理论和实践的发展,风险管理在制度、系统、方法、指标等各个方面不断成熟和完善,成功的风险管理应该贯穿于整个投资过程,包括投资政策、战略等,而不应停留在投资组合方面。
四、加强电力企业年金基金投资管理的几点建议
1.建立企业年金的决策和执行系统,建立起规范的企业年金治理结构
组建电力企业年金管理中心,建立健全决策机制。其职责是审议决定企业年金筹资方案、在国家规定的范围内选择托管人和投资管理人、决定基金委托投资计划、收益分配方案及管理费预决算等重大事项。
2.建立基金的托管机制
在委托投资中引入托管机制,有利于资产的独立性和安全性,是确保基金安全、便利监管的重要手段。因此,电力企业年金管理中心应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电力企业年金理事会的决议,选择基金的托管银行,并按照法律程序要求,同基金的托管银行签署《委托管理合同》。选择最优秀的投资管理机构运营基金资产,从而实现年金基金资产收益增值与风险控制的最优化。
3.建立基金的委托投资运营机制
基金的委托投资运营是企业年金管理工作中的关键环节,电力企业年金管理中心应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电力企业年金理事会的有关决议审慎选择投资管理人,并依照法律法规规定同其签署《委托投资管理合同》,委托投资管理人投资运营企业年金基金。为了保护职工利益,提高年金基金资产投资的最优化配置,根据参加企业年金计划职工的情况,建立与职工情况相对应的投资策略,特别是对临近退休的职工,应将其年金资产转为货币型或债券型投资组合,缩短投资期限,与到期支付的时间相匹配。对投资管理人所运作的年金资产的分配,逐步建立一套适合年金资产投资管理特点的评估系统,评价各类投资组合的表现,计算投资收益率、投资风险等,根据评价结果,调整各投资管理人所管理资产的比例,实行末位淘汰制。使基金资产向投资表现好、风险控制优的投资管理人倾斜,形成年金资产优化配置,合理控制风险的投资管理格局。
4.建立基金运营的风险控制机制
年金基金运营的风险分为两类,一类是与资本市场波动相关的风险,称为外部风险。投资管理人根据年金计划参加人员情况,在满足年金待遇支付的前提下,制订适宜的投资策略,合理配置资产,从而实现投资收益与风险管理的优化。投资的过程也是管理这些风险的过程。另一类是管理业务中的风险,称为内部风险。对这类风险的控制包括事前、事中和事后的风险控制。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提高,企业年金基金管理在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中的作用日益突出,目前我国的企业年金基金管理发展迅速,基金投资规模不断扩大,我们应该更加注重加强企业年金基金的投资管理,实现基金资产的保值增值,有效抵御通货膨胀的影响,提高企业年金未来的支付能力,保障退休职工的生活水平,维持社会稳定。
【论文关键词】年金投资管理 原则 途径 建议
企业年金即企业补充养老保险,2000年在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的试点方案》中,将其更名为企业年金。企业年金是指企业及其职工在依法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上,按照自愿、量力的原则,自主建立的补充养老保险制度。企业年金是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补充养老保险的延续和发展 。我国从1991年开始建立企业年金制度,20年来许多企业陆续都实行了企业年金制度,企业年金规模发展迅速,因此,加强对企业年金投资的管理、规范企业年金投资行为、降低企业年金投资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一、企业年金基金投资管理的意义
1.加强企业年金基金的投资管理可以实现基金资产的保值增值,有效抵御通货膨胀的影响,提高企业年金未来的支付能力,保障退休职工的生活水平,维持社会稳定
由于企业年金缴费期长达几十年,在积累期间一直会受到通货膨胀的影响,因此能否保证基金资产的保值增值是企业年金管理成败的关键。企业年金的性质决定了基金的运营风险不再由国家承担,而是由企业和职工个人来承担。因此,企业年金基金的投资收益对企业和职工都是十分重要的。从近来发达国家的实践证明来看,将企业年金通过市场化的管理体系进行投资运作,有效地实现了企业年金基金的保值增值,保障了职工退休以后的生活水平,维持了社会稳定。
2.加强企业年金基金的投资管理有助于加强企业年金基金规模的积累,减轻国家、企业和职工的负担
从国家方面来看,虽然我国的财政收入不断提高,但相比巨大的养老保障缺口,仍然没有能力和实力承担全部的养老金费用;从企业方面看,目前我国还有相当部分的企业经营不善,盈利水平较低,甚至长期亏损,如果采用很高的企业年金缴费率,会加重企业的负担,影响企业的长远发展,造成降低企业年金基金基础的不良后果;从职工方面来看,我国企业的职工工资远远低于国际平均水平,特别是在房价居高不下、通货膨胀严重的情况下,职工的生活负担沉重,很少有富裕的资金用于未来养老。因此,通过对企业年金基金进行科学有效的投资管理,以获取合理丰厚的投资收益,从而加快企业年金基金的积累,提高未来的支付能力,减轻国家、企业和职工的负担。而且,随着企业年金基金投资收益率的提高,可以使职工享受到社会发展与经济增长的成果,从而能够起到收入再分配的作用。
二、企业年金基金投资管理的原则
1.安全性原则
企业年金主要是为了保障职工退休后的生活水平,因此又被退休职工叫作“养老钱”、“救命钱”,安全性是企业年金基金投资管理的基本原则。因此要求企业年金基金既要保持资产的保值增值,又要规避市场风险,避免资产亏损,以保证未来退休金的支付。在制定投资策略和投资方案时,必须小心谨慎,并通过科学严谨的风险控制体系进行风险管理,保证企业年金基金的保值增值,保护职工的权益。
2.收益性原则
职工一般只有在退休后才能提取企业年金基金,在退休之前几十年的时间里通货膨胀会直接导致基金资产的贬值,需要用投资收益来补偿通货膨胀风险,这就需要企业年金基金在投资过程中必须遵循收益性原则,即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提高投资收益率,增加基金资产,战胜通货膨胀,维持货币的实际购买力。
3.分散性原则
企业年金基金进行分散性投资是降低风险、获得较高收益的合理选择。单一的投资既不能很好的分散风险,也不能保证基金资产的安全性。因此,应更加重视企业年金基金分散性投资。
4.长期性原则
作为养老保险的一部分,企业年金基金采取完全积累制。通常情况下,职工在年轻时缴费,退休时领取年金,具有远期支付的特点,这造成企业年金基金投资具有长期性,需要对基金资产进行长期战略配置,以获得合理收益和安全保障。首先,中长期投资有利于企业年金的投资管理人根据资本市场和宏观经济周期性变化规律,制定和实施中长期投资战略,以获得长期稳定的投资收益。其次,企业年金基金投资管理应注重各种投资工具的内在价值。
5.独立性原则
在投资管理过程中,企业年金基金必须从企业和受托资产中分离出来,由投资管理人独立投资运作,缴费企业和职工对基金资产不能行使支配权,也不可收回,受托人同样不能用企业年金基金为自己的债务抵押。
6.流动性原则
流动性是指投资资产是在没有损失情况下的变现能力,对于企业年金基金而言,保持一定的流动性是为了满足企业年金计划中帐户转移/权益支付等情况。在投资运作过程中,企业年金基金必须结合未来的收入和支出情况以及其他具体因素,确定合理的流动性水平,并且需要动态调整投资策略,以满足基金资产与负债在规模和现金流上相匹配。在实践中,为了保证企业年金基金的流动性,通常会把一定比例的基金资产投资于流动性较强的金融工具,此外还要避免投资过于集中。
三、加强企业年金基金投资管理的有效途径
1.制定投资政策
制定投资政策是企业年金投资管理的起点,企业年金基金的委托人首先应该根据国内政策法规的规定,结合企业的经营状况、企业年金基金的预期收支情况、职工特点和风险收益偏好等因素,制定企业年金投资管理的基本政策或者原则,以指导投资实践。这些政策和原则可能比较详细具体,也可能比较简单抽象,并且会随着金融市场和经济形式的发展不断作出科学合理的调整。
2.选择投资战略
企业年金基金的投资管理人需要根据各种投资工具的风险收益特征以及流动性,选择该企业年金基金最合适的投资工具;另一方面各种新的投资战略层出不穷,投资管理人需要综合考虑企业年金基金委托人的意愿和自己的投资能力与投资优势,选择合适的投资战略。 3.制定资产配置方案
资产配置可以运用经验和判断,也可以采用量化的优化模型,对每类资产进行甄选。资产配置是一个动态过程,投资管理人需要随着资本市场和经济发展的变化而不断重新评估和调整资产配置方案。
4.构建投资组合
投资管理人应该遵循价值投资理念,采用“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首先选择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发展前景广阔的行业,然后在该行业中选出经营管理和发展战略优秀并且估值合理的公司进行重点投资。
5.投资业绩评价
投资业绩评价就是计算和评估投资管理人在一定期间内取得的基金收益,可以从绝对收益、相对业绩和风险调整后收益三方面进行考察。
6.风险管理
企业年金这种特殊的资金性质决定了安全性是投资管理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因此企业年金基金的风险管理就成为投资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随着理论和实践的发展,风险管理在制度、系统、方法、指标等各个方面不断成熟和完善,成功的风险管理应该贯穿于整个投资过程,包括投资政策、战略等,而不应停留在投资组合方面。
四、加强电力企业年金基金投资管理的几点建议
1.建立企业年金的决策和执行系统,建立起规范的企业年金治理结构
组建电力企业年金管理中心,建立健全决策机制。其职责是审议决定企业年金筹资方案、在国家规定的范围内选择托管人和投资管理人、决定基金委托投资计划、收益分配方案及管理费预决算等重大事项。
2.建立基金的托管机制
在委托投资中引入托管机制,有利于资产的独立性和安全性,是确保基金安全、便利监管的重要手段。因此,电力企业年金管理中心应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电力企业年金理事会的决议,选择基金的托管银行,并按照法律程序要求,同基金的托管银行签署《委托管理合同》。选择最优秀的投资管理机构运营基金资产,从而实现年金基金资产收益增值与风险控制的最优化。
3.建立基金的委托投资运营机制
基金的委托投资运营是企业年金管理工作中的关键环节,电力企业年金管理中心应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电力企业年金理事会的有关决议审慎选择投资管理人,并依照法律法规规定同其签署《委托投资管理合同》,委托投资管理人投资运营企业年金基金。为了保护职工利益,提高年金基金资产投资的最优化配置,根据参加企业年金计划职工的情况,建立与职工情况相对应的投资策略,特别是对临近退休的职工,应将其年金资产转为货币型或债券型投资组合,缩短投资期限,与到期支付的时间相匹配。对投资管理人所运作的年金资产的分配,逐步建立一套适合年金资产投资管理特点的评估系统,评价各类投资组合的表现,计算投资收益率、投资风险等,根据评价结果,调整各投资管理人所管理资产的比例,实行末位淘汰制。使基金资产向投资表现好、风险控制优的投资管理人倾斜,形成年金资产优化配置,合理控制风险的投资管理格局。
4.建立基金运营的风险控制机制
年金基金运营的风险分为两类,一类是与资本市场波动相关的风险,称为外部风险。投资管理人根据年金计划参加人员情况,在满足年金待遇支付的前提下,制订适宜的投资策略,合理配置资产,从而实现投资收益与风险管理的优化。投资的过程也是管理这些风险的过程。另一类是管理业务中的风险,称为内部风险。对这类风险的控制包括事前、事中和事后的风险控制。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提高,企业年金基金管理在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中的作用日益突出,目前我国的企业年金基金管理发展迅速,基金投资规模不断扩大,我们应该更加注重加强企业年金基金的投资管理,实现基金资产的保值增值,有效抵御通货膨胀的影响,提高企业年金未来的支付能力,保障退休职工的生活水平,维持社会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