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果你注意观察也许会发现,天上的云好像每一天、每一朵都不太一样。那我们如何区分这些形态各异的“空中精灵”呢?
1801年,法国博物学家让一巴普蒂斯特·拉马克提出要将云进行分类。1803年,英国科学家路克·何华特首次对云进行了分类。1929年,国际气象组织以何华特1803年制定的分类法为基础,按云的形状、组成、形成原因等把云分成了四族十属。四族分别为2000米以下的低云族、2000~6000米的中云族、6000米以上的高云族以及由于旺盛的对流作用形成的直展云族。我国1972年出版的《中国云图》将直展云族归入低云族,因此按照云的底部距地面的高度,我国将云分为低、中、高三级,然后按云的宏观特征、物理结构和成因划分十属二十九类云状。今天,我就为大家介绍几种较为常见的云。
积云
在纷繁复杂的分类中,我们最常见的就是像棉花糖一样的积云。通过观察我们会发现,积云底部比较平坦,但是顶不平,隆起处像士丘、花椰菜或塔状。阳光斜射时,积云的明暗变化非常明显,而且边缘十分明亮。这种现象是如何形成的呢?首先,积云是因空气对流上升,水汽凝结而成。当团空气上升时,最初它内部的水汽分布基本上是均匀的,水汽产生凝结的高度也是一致的。所以,积云的底部呈水平状。接下来在形成阶段,云内为上升气流且云顶中央最强、四周较弱,云外为下沉气流,这样就造成积云具有向上凸起的顶部以及明显的轮廓。
积雨云
很多人觉得积云就是积雨云,看到积云就以为大雨将至。但其实,积雨云和积云在我国的分类中是不同的两个属。积雨云既可以从积云状态发展出来,也可能是伴随冷锋锋面产生的。产生积雨云的对流比积云的更加强烈。不仅如此,积雨云整体的体量也会更大,有时能够扩展到几千米宽。积雨云会造成强降水,但持续时间较短,一般只有20分钟左右,有时还会伴有电闪雷鸣。我们坐飞机时,偶然会碰到一种有趣的现象:一片云下面在下雨,而其他地方都是晴朗的。那片正在下雨的云就是积雨云。有趣的是如果当地太阳光强烈,降水会很快蒸发,在几千米以外形成新的云。这就好比水汽集中在一起跳了一场广场舞,待散去之后又在另一个地方重新聚集再跳场。
卷云
你有没有听过一一副对联: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云卷云舒”说的就是我们常见的另一种云——卷云。卷云属于高云族,它产生在能生成云的最高高度上,出现高度一般在4500~ 10000米之间。卷云由高空中的细小冰晶组成,因为冰晶比较稀疏,所以它看起来比较薄而且透光性很好,色泽洁白且具有冰晶的亮泽。卷云按外形、结构等特征,分为毛卷云、钩卷云、伪卷云和密卷云四类。卷云因为云层太高,即使生成小水滴,在漫长的下降过程中也会蒸发殆尽,不会抵达地面,故在地面上不会形成雨水,也就是说,看到卷云就意味着一整天都会是晴朗的好天气。密卷云预示着天气比较稳定,但如果它继续发展井演变成卷层云,那么便会预示天气将发生变化。
层云
除了形态明确的积云和卷云,我们经常还会看到一种没有明确形状的云,就像是一大片幕布平铺在整个天空上。这种云就叫作层云。层云云底高度一般在2000米以下,属低云族。云体均匀成层,颜色为灰色或灰白色,像雾,但不接地,经常笼罩山体或高层建筑。当层云笼罩在山脉周围的时候就是人们常说的“茫茫云海"了。而层云靠近地面的时候就是冬日常见的雾气。层云是在大气稳定的条件下,水汽凝结或由雾抬升而成。当太阳升起之后,气温逐渐升高,稳定层波破坏,层云也就逐渐消散。
“万米”無云
我们刚才说一般情况下形成云的最高层也就在10000米左右。你可能会问再高的地方为什么就没有云了呢?这是因为云主要形成在对流层中。对流层是地球大气层中最靠近地表的一部分,高度在7000~ 12000米。这大气层中最薄的一层却集中了整个大气层约75%的质量以及几乎所有的水蒸气和能聚拢水汽的云凝结核。我们之前介绍过:云的形成主要就是靠水汽和云凝结核。所以,云几乎只存在于对流层中。我们乘坐的飞机一般是在对流层之上的平流层飞行。因此,当我们坐在飞机里往外看时,会看到云在我们的下面。
除了积云、积雨云、卷云和层云,云还有很多类型,如像鱼鳞一样的卷积云,像棉絮一样的絮状高积云,像葡萄一样的乳状云,像擀面杖一样的滚轴云……这些云有的形成条件很特殊,有的样貌很怪异,但它们都是通过水汽、风、气流等自然条件形成的。也正是因为这样的形成原因,云成为各种天气的代表。
人们将云状与气象变化的规律总结成各种民谚,如“天上钩钩云,地下雨淋淋’说的就是钩卷云是降雨的前兆。“棉花云,雨快临”中的棉花云就是指絮状高积云,出现这种云就表明中层大气很不稳定,如果空气中水汽充足并伴有上升运动时,就会形成积雨云,带来雷雨天气。这样的民谚还有很多,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搜集一番,或许哪天出门在外,这些民谚就能帮你躲过一场大雨!
1801年,法国博物学家让一巴普蒂斯特·拉马克提出要将云进行分类。1803年,英国科学家路克·何华特首次对云进行了分类。1929年,国际气象组织以何华特1803年制定的分类法为基础,按云的形状、组成、形成原因等把云分成了四族十属。四族分别为2000米以下的低云族、2000~6000米的中云族、6000米以上的高云族以及由于旺盛的对流作用形成的直展云族。我国1972年出版的《中国云图》将直展云族归入低云族,因此按照云的底部距地面的高度,我国将云分为低、中、高三级,然后按云的宏观特征、物理结构和成因划分十属二十九类云状。今天,我就为大家介绍几种较为常见的云。
积云
在纷繁复杂的分类中,我们最常见的就是像棉花糖一样的积云。通过观察我们会发现,积云底部比较平坦,但是顶不平,隆起处像士丘、花椰菜或塔状。阳光斜射时,积云的明暗变化非常明显,而且边缘十分明亮。这种现象是如何形成的呢?首先,积云是因空气对流上升,水汽凝结而成。当团空气上升时,最初它内部的水汽分布基本上是均匀的,水汽产生凝结的高度也是一致的。所以,积云的底部呈水平状。接下来在形成阶段,云内为上升气流且云顶中央最强、四周较弱,云外为下沉气流,这样就造成积云具有向上凸起的顶部以及明显的轮廓。
积雨云
很多人觉得积云就是积雨云,看到积云就以为大雨将至。但其实,积雨云和积云在我国的分类中是不同的两个属。积雨云既可以从积云状态发展出来,也可能是伴随冷锋锋面产生的。产生积雨云的对流比积云的更加强烈。不仅如此,积雨云整体的体量也会更大,有时能够扩展到几千米宽。积雨云会造成强降水,但持续时间较短,一般只有20分钟左右,有时还会伴有电闪雷鸣。我们坐飞机时,偶然会碰到一种有趣的现象:一片云下面在下雨,而其他地方都是晴朗的。那片正在下雨的云就是积雨云。有趣的是如果当地太阳光强烈,降水会很快蒸发,在几千米以外形成新的云。这就好比水汽集中在一起跳了一场广场舞,待散去之后又在另一个地方重新聚集再跳场。
卷云
你有没有听过一一副对联: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云卷云舒”说的就是我们常见的另一种云——卷云。卷云属于高云族,它产生在能生成云的最高高度上,出现高度一般在4500~ 10000米之间。卷云由高空中的细小冰晶组成,因为冰晶比较稀疏,所以它看起来比较薄而且透光性很好,色泽洁白且具有冰晶的亮泽。卷云按外形、结构等特征,分为毛卷云、钩卷云、伪卷云和密卷云四类。卷云因为云层太高,即使生成小水滴,在漫长的下降过程中也会蒸发殆尽,不会抵达地面,故在地面上不会形成雨水,也就是说,看到卷云就意味着一整天都会是晴朗的好天气。密卷云预示着天气比较稳定,但如果它继续发展井演变成卷层云,那么便会预示天气将发生变化。
层云
除了形态明确的积云和卷云,我们经常还会看到一种没有明确形状的云,就像是一大片幕布平铺在整个天空上。这种云就叫作层云。层云云底高度一般在2000米以下,属低云族。云体均匀成层,颜色为灰色或灰白色,像雾,但不接地,经常笼罩山体或高层建筑。当层云笼罩在山脉周围的时候就是人们常说的“茫茫云海"了。而层云靠近地面的时候就是冬日常见的雾气。层云是在大气稳定的条件下,水汽凝结或由雾抬升而成。当太阳升起之后,气温逐渐升高,稳定层波破坏,层云也就逐渐消散。
“万米”無云
我们刚才说一般情况下形成云的最高层也就在10000米左右。你可能会问再高的地方为什么就没有云了呢?这是因为云主要形成在对流层中。对流层是地球大气层中最靠近地表的一部分,高度在7000~ 12000米。这大气层中最薄的一层却集中了整个大气层约75%的质量以及几乎所有的水蒸气和能聚拢水汽的云凝结核。我们之前介绍过:云的形成主要就是靠水汽和云凝结核。所以,云几乎只存在于对流层中。我们乘坐的飞机一般是在对流层之上的平流层飞行。因此,当我们坐在飞机里往外看时,会看到云在我们的下面。
除了积云、积雨云、卷云和层云,云还有很多类型,如像鱼鳞一样的卷积云,像棉絮一样的絮状高积云,像葡萄一样的乳状云,像擀面杖一样的滚轴云……这些云有的形成条件很特殊,有的样貌很怪异,但它们都是通过水汽、风、气流等自然条件形成的。也正是因为这样的形成原因,云成为各种天气的代表。
人们将云状与气象变化的规律总结成各种民谚,如“天上钩钩云,地下雨淋淋’说的就是钩卷云是降雨的前兆。“棉花云,雨快临”中的棉花云就是指絮状高积云,出现这种云就表明中层大气很不稳定,如果空气中水汽充足并伴有上升运动时,就会形成积雨云,带来雷雨天气。这样的民谚还有很多,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搜集一番,或许哪天出门在外,这些民谚就能帮你躲过一场大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