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职业院校劳动教育与“双创”教育都是为推动职业院校大学生全面发展而实施的基础性、通识性教育。从逻辑上看,两者理应能够发挥同构共生、协同育人的合力作用。坚持立德树人是两者一致性教育目标、追求创造性劳动是两者融通性教育内容、开展实践育人是两者共同性教育方式。但具体实施起来,两者的有效协同也存在着育人目标分化、课程设置固化、实践过程虚化等现实困境与难题,对此可以通过设立进阶式的教育目标、构建呼应式的教育内容、实施贯通式的教育方式等加以解决。
[关键词]职业院校;劳动教育;“双创”教育;同构共生
[作者简介]黄艳芳(1982- ),女,河南济源人,南通职业大学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副教授,博士;刘志军(1979- ),男,山东寿光人,南通职业大学,讲师,硕士。(江苏 南通 226007)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1年度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指导项目“职业本科教育的人才培养定位与模式研究”(项目编号:2021SJA1651,项目主持人:刘志军)和2021年度南通职业大学中国特色职业教育的思想体系、话语体系、政策体系和实践体系课题“新时代职业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与实践研究 ”(项目编号:GJS2021008 ,项目主持人:黄艳芳)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21)21-0103-05
国家大力倡导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优化创新创业创造生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等均对此予以关注和强调。同时,《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2019年度建设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等文件也强调要把劳动教育、“双创”教育贯穿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大力促进劳动教育與“双创”教育的紧密结合,使学生增强诚实劳动意识,积累职业经验,提升就业创业能力。当前,职业院校已成为我国开展劳动教育与“双创”教育的主阵地和主战场之一,作为兼容度高、实践性强的两种不同教育方式,二者同构共生的逻辑是什么,契合点和路径在哪里,值得深入思考。
一、职业院校劳动教育与“双创”教育同构共生的逻辑理路
(一)坚持立德树人是一致性教育目标
教育具有鲜明的政治和阶级属性,“为谁培养人”是一切教育均需回答的首要问题。我国职业院校劳动教育是以马克思主义劳动观为基本遵循,强调通过将劳动教育与生产劳动的紧密结合,推进职业院校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具有必备的劳动能力、培育积极的劳动精神、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品质,从而正确认识劳动的价值、掌握基本的劳动知识和技能、领会“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内涵与意义,以及形成坚持劳动、诚实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习惯和品质,最终目的是促进个人的全面发展。《意见》《纲要》均提出要“坚持立德树人”,通过坚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新劳动教育体制机制、模块模式,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我国职业院校的“双创”教育也将立德树人摆在首位,通过培育和提升职业院校大学生“双创”认知、思维、能力和品质等素养,促进职业院校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双创”观念,掌握必备的“双创”知识,提高一定的“双创”技能,养成善抓机遇、直面挫折的良好品质。《实施意见》也强调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育人为本”,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从而以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可见,我国职业院校的劳动教育和“双创”教育尽管属于不同的教育方式,但是均将坚持立德树人、培养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追求。
(二)追求创造性劳动是融通性教育内容
职业院校劳动教育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是劳动实践。对于我国职业院校劳动教育与“双创”教育的目标而言,培育学生“创造性劳动知识与能力”是共同的目标追求,创造性劳动是两者理想的结合点。《意见》提出职业院校要“注重围绕创新创业”,充分应用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等积极开展专业服务、实习实训等劳动实践活动,“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纲要》强调职业院校要“鼓励学生在学习和借鉴他人丰富经验、技艺的基础上,尝试新方法、探索新技术,打破僵化思维方式,推陈出新”。《通知》则提出要“全力打造创新创业教育升级版”,在更高层次、更深程度、更关键环节上深入推进“双创”教育改革。而打造“双创”教育的“升级版”,其重点无疑就是鼓励大学生不断尝试创新性劳动方式,开展具有挑战性的劳动。在未来可期的人工智能时代,无论是劳动教育还是“双创”教育都面临着形态和领域的深入演绎与深化变革,不仅创造性劳动的特征更趋明显,而且对创新型劳动者的需求更加强劲。因此,职业院校要将培育学生“创造性解决问题”的劳动教育与“挑战性劳动”的“双创”教育相互融通,共同实现创造主体与客体、设想与工具、目标与结果的有机统一。
(三)开展实践育人是共同性教育方式
实践属性是职业院校劳动教育与“双创”教育的共同属性,从“实践到课堂再到实践”是两者共同的教育方式。《意见》提出要“广泛开展劳动教育实践活动”,统筹发挥好家庭、社会、学校在劳动实践中的基础性、主导性和支持性作用,强调“要组织学生走向社会、以校外劳动锻炼为主”。《纲要》强调要“让学生动手实践”,兼顾好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但是要“坚持以实践锻炼为主”,职业院校要通过设立劳动周、劳动月等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双创”教育更是坚持“实践出真知”,创业者将自身创新理念付诸创业实践,通过实践积累经验、感受过程、提升能力。从根本上来说,“双创”孕育于劳动实践之中,从属于更高层次的劳动实践。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在教育方式上,我国职业院校劳动教育与“双创”教育都将实践置于首位,贯穿于始终,利用适当时机将学生带入真实的劳动或“双创”场域之中,从而提升能力、创造价值,这也是两者的共同点。 (三)实施贯通式的教育方式
实践是贯穿于职业院校劳动教育与“双创”教育始终的一种教育方式。因此,无论是劳动教育还是“双创”教育都将实践摆在了突出位置,但是劳动教育需要学生走出课堂进行实践学习,这绝不是浅尝辄止、简单而又形式化的劳动体验,而应该是课程式、系统化的劳动实践锻炼。同理,“双创”教育所强调的在“学中做”、在“做中学”也绝不是散点式、漫无目标的“游击战”,而应该是贯通性和系统化的。因此,职业院校劳动教育与“双创”教育的同构共生需要更加注重实践贯通的教育方式。一是注重实践的全过程参与,即将实践贯穿于两者教育教学的整个过程和各个阶段。譬如,职业院校可根据劳动教育与“双创”教育的进阶式特点,在一年级重点开展课程教学、报告讲座等认知类教育实践活动,二年级重点开展志愿服务、勤工助学、创业项目等体验类或是模拟类教育实践活动,三年级则重点开展顶岗实习、创业企划等岗位创新类教育实践活动。二是注重实践的全要素参与,即在实施劳动教育与“双创”教育过程中必须要保障实践过程的完整性,必须经过具体实践、观察反思、概念提取、主动检验四个完整的实践学习阶段。譬如,欧洲青年企业联盟大学生“双创”实践的成功经验就是实践的全要素参与,即每个学生都需完整地经历真实的创业体验,接受市场检验、反馈后的创业反思观察,再次理论学习以及再次学习之后的再次实践检验。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前所未有,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力度前所未有,我国职业教育面临的高质量发展机遇前所未有。2021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对职业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时强调,职业教育“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正确办学方向,坚持立德树人……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①,更是将职业教育的地位和发展要求提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高度。深入推进我国职业院校劳动教育与“双创”教育的同构共生是坚持立德树人,促进“五育”并举,实现职业院校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创新举措。在不断推进以岗位职业能力为核心实施课程统整的背景之下,我国职业院校按照进阶式、呼应式、贯通式进行同构共生不仅是顺势之需,更是主动之举。此外,要真正破除劳动教育与“双创”教育的协同障碍,我国职业院校还需要在营造全员化的育人环境、打造“硬核型”的师资队伍、实施差异化的教学内容等方面下足下好功夫。
[注释]
①习近平.习近平对职业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 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EB/OL].(2021-04-13)[2021-05-31].http://www.moe.gov.cn/jyb_xwfb/s6052/moe_838/202104/t20210413_526123.html.
[参考文献]
[1]王鵬.找准劳动教育与创业教育契合点[EB/OL].(2020-
04-30)[2021-06-06].http://www.jyb.cn/rmtzgjyb/202004/t202004
30_322283.html.
[2]梅月平.实现劳动教育与创业教育的同力同行[J].人民论坛,2020(30):60-61.
[3]刘丽红,曲霞.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劳动教育的同构共生[J].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20(1):103-109.
[关键词]职业院校;劳动教育;“双创”教育;同构共生
[作者简介]黄艳芳(1982- ),女,河南济源人,南通职业大学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副教授,博士;刘志军(1979- ),男,山东寿光人,南通职业大学,讲师,硕士。(江苏 南通 226007)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1年度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指导项目“职业本科教育的人才培养定位与模式研究”(项目编号:2021SJA1651,项目主持人:刘志军)和2021年度南通职业大学中国特色职业教育的思想体系、话语体系、政策体系和实践体系课题“新时代职业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与实践研究 ”(项目编号:GJS2021008 ,项目主持人:黄艳芳)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21)21-0103-05
国家大力倡导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优化创新创业创造生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等均对此予以关注和强调。同时,《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2019年度建设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等文件也强调要把劳动教育、“双创”教育贯穿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大力促进劳动教育與“双创”教育的紧密结合,使学生增强诚实劳动意识,积累职业经验,提升就业创业能力。当前,职业院校已成为我国开展劳动教育与“双创”教育的主阵地和主战场之一,作为兼容度高、实践性强的两种不同教育方式,二者同构共生的逻辑是什么,契合点和路径在哪里,值得深入思考。
一、职业院校劳动教育与“双创”教育同构共生的逻辑理路
(一)坚持立德树人是一致性教育目标
教育具有鲜明的政治和阶级属性,“为谁培养人”是一切教育均需回答的首要问题。我国职业院校劳动教育是以马克思主义劳动观为基本遵循,强调通过将劳动教育与生产劳动的紧密结合,推进职业院校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具有必备的劳动能力、培育积极的劳动精神、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品质,从而正确认识劳动的价值、掌握基本的劳动知识和技能、领会“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内涵与意义,以及形成坚持劳动、诚实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习惯和品质,最终目的是促进个人的全面发展。《意见》《纲要》均提出要“坚持立德树人”,通过坚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新劳动教育体制机制、模块模式,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我国职业院校的“双创”教育也将立德树人摆在首位,通过培育和提升职业院校大学生“双创”认知、思维、能力和品质等素养,促进职业院校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双创”观念,掌握必备的“双创”知识,提高一定的“双创”技能,养成善抓机遇、直面挫折的良好品质。《实施意见》也强调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育人为本”,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从而以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可见,我国职业院校的劳动教育和“双创”教育尽管属于不同的教育方式,但是均将坚持立德树人、培养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追求。
(二)追求创造性劳动是融通性教育内容
职业院校劳动教育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是劳动实践。对于我国职业院校劳动教育与“双创”教育的目标而言,培育学生“创造性劳动知识与能力”是共同的目标追求,创造性劳动是两者理想的结合点。《意见》提出职业院校要“注重围绕创新创业”,充分应用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等积极开展专业服务、实习实训等劳动实践活动,“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纲要》强调职业院校要“鼓励学生在学习和借鉴他人丰富经验、技艺的基础上,尝试新方法、探索新技术,打破僵化思维方式,推陈出新”。《通知》则提出要“全力打造创新创业教育升级版”,在更高层次、更深程度、更关键环节上深入推进“双创”教育改革。而打造“双创”教育的“升级版”,其重点无疑就是鼓励大学生不断尝试创新性劳动方式,开展具有挑战性的劳动。在未来可期的人工智能时代,无论是劳动教育还是“双创”教育都面临着形态和领域的深入演绎与深化变革,不仅创造性劳动的特征更趋明显,而且对创新型劳动者的需求更加强劲。因此,职业院校要将培育学生“创造性解决问题”的劳动教育与“挑战性劳动”的“双创”教育相互融通,共同实现创造主体与客体、设想与工具、目标与结果的有机统一。
(三)开展实践育人是共同性教育方式
实践属性是职业院校劳动教育与“双创”教育的共同属性,从“实践到课堂再到实践”是两者共同的教育方式。《意见》提出要“广泛开展劳动教育实践活动”,统筹发挥好家庭、社会、学校在劳动实践中的基础性、主导性和支持性作用,强调“要组织学生走向社会、以校外劳动锻炼为主”。《纲要》强调要“让学生动手实践”,兼顾好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但是要“坚持以实践锻炼为主”,职业院校要通过设立劳动周、劳动月等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双创”教育更是坚持“实践出真知”,创业者将自身创新理念付诸创业实践,通过实践积累经验、感受过程、提升能力。从根本上来说,“双创”孕育于劳动实践之中,从属于更高层次的劳动实践。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在教育方式上,我国职业院校劳动教育与“双创”教育都将实践置于首位,贯穿于始终,利用适当时机将学生带入真实的劳动或“双创”场域之中,从而提升能力、创造价值,这也是两者的共同点。 (三)实施贯通式的教育方式
实践是贯穿于职业院校劳动教育与“双创”教育始终的一种教育方式。因此,无论是劳动教育还是“双创”教育都将实践摆在了突出位置,但是劳动教育需要学生走出课堂进行实践学习,这绝不是浅尝辄止、简单而又形式化的劳动体验,而应该是课程式、系统化的劳动实践锻炼。同理,“双创”教育所强调的在“学中做”、在“做中学”也绝不是散点式、漫无目标的“游击战”,而应该是贯通性和系统化的。因此,职业院校劳动教育与“双创”教育的同构共生需要更加注重实践贯通的教育方式。一是注重实践的全过程参与,即将实践贯穿于两者教育教学的整个过程和各个阶段。譬如,职业院校可根据劳动教育与“双创”教育的进阶式特点,在一年级重点开展课程教学、报告讲座等认知类教育实践活动,二年级重点开展志愿服务、勤工助学、创业项目等体验类或是模拟类教育实践活动,三年级则重点开展顶岗实习、创业企划等岗位创新类教育实践活动。二是注重实践的全要素参与,即在实施劳动教育与“双创”教育过程中必须要保障实践过程的完整性,必须经过具体实践、观察反思、概念提取、主动检验四个完整的实践学习阶段。譬如,欧洲青年企业联盟大学生“双创”实践的成功经验就是实践的全要素参与,即每个学生都需完整地经历真实的创业体验,接受市场检验、反馈后的创业反思观察,再次理论学习以及再次学习之后的再次实践检验。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前所未有,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力度前所未有,我国职业教育面临的高质量发展机遇前所未有。2021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对职业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时强调,职业教育“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正确办学方向,坚持立德树人……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①,更是将职业教育的地位和发展要求提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高度。深入推进我国职业院校劳动教育与“双创”教育的同构共生是坚持立德树人,促进“五育”并举,实现职业院校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创新举措。在不断推进以岗位职业能力为核心实施课程统整的背景之下,我国职业院校按照进阶式、呼应式、贯通式进行同构共生不仅是顺势之需,更是主动之举。此外,要真正破除劳动教育与“双创”教育的协同障碍,我国职业院校还需要在营造全员化的育人环境、打造“硬核型”的师资队伍、实施差异化的教学内容等方面下足下好功夫。
[注释]
①习近平.习近平对职业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 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EB/OL].(2021-04-13)[2021-05-31].http://www.moe.gov.cn/jyb_xwfb/s6052/moe_838/202104/t20210413_526123.html.
[参考文献]
[1]王鵬.找准劳动教育与创业教育契合点[EB/OL].(2020-
04-30)[2021-06-06].http://www.jyb.cn/rmtzgjyb/202004/t202004
30_322283.html.
[2]梅月平.实现劳动教育与创业教育的同力同行[J].人民论坛,2020(30):60-61.
[3]刘丽红,曲霞.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劳动教育的同构共生[J].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20(1):103-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