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初中德育管理的过程中,班主任可以借助“互联网+”的力量,不仅让初中生在互联网上学习德育精品课,而且使他们在网上进行交流,交流心中的“小疙瘩”,促进初中生的心理建设。除此之外,初中班主任运用“互联网+”构建“初中生+家庭+学校”的沟通机制,为初中生的成长搭建立体性的“防护网”,促进他们的全面成长,发挥德育管理的作用。
关键词:“互联网+”;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管理策略
随着教育改革发展,笔者发现加强初中生道德建设成为德育管理中不可忽视的一环。为此,初中班主任既要重视德育管理,又需结合实际的状况,灵活运用相应的手段,最终达到理想的德育管理效果。对此,笔者借助“互联网+”的力量开展初中德育管理,并侧重介绍几个具有执行性的策略。
一、利用“互联网+”构建德育精品课程,构建第二德育课堂
在德育管理过程中,笔者发现由于每位初中生的成长环境以及他们的思维方式不同,导致他们在德育课程的学习中有不同的学习需求。教师在开展实际性德育管理中并不能满足每一位初中生的学习需要。针对上述状况,教师可以构建第二德育课堂,注重课程内容呈现的多元性,让初中生在德育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正确价值观的构建,促进他们的心理建设。
在实际的执行过程中,教师可以借鉴以下几方面。方面一,构建层次性的授课模式。德育管理内容较为宽泛,不具有系统性。为此,教师可以结合实际的德育授课状况,进行相应德育内容的划分。笔者将德育内容划分成如下的几个层次:层次一,人际交往模块。层次二,心理建设模块。层次三,学习成长模块。方面二,笔者并不是让初中生自主学习,消化此部分内容,而是搭建相应的交流平台,让初中生在相互探讨中从不同的角度加深对德育知识的理解。方面三,教师让他们将这种理解落实在现实的生活中,构建出网络与现实相容的德育授课模式,让初中生“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最终达到提升初中德育管理质量的目的。
二、使用“互联网+”搭建家校协作课堂,提升德育管理质量
德育管理不单单包括学校,而且还有家庭。教师在开展德育管理过程中,需要借助家庭的力量,注重构建家校协作的授课模式,真正形成家庭与学校之间的合力,为初中生构建良好的学校、家庭环境。值得注意的是,在构建家校协作课堂的过程中,教师应重视构建学校与家庭沟通系统,并在系统中记录初中生的成长轨迹,还要让家长参与到初中生的成长过程中,共同制定相应的德育管理方案,促进初中德育管理质量的提升。
为了达到这种效果,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教师可以借鉴以下几点:首先,构建初中生档案。教师可以运用“互联网+”制作初中生档案,即记录初中生的性格、爱好、优点以及不足。为了保护初中生的隐私,这个档案只能让初中生、家长以及德育教师看到。其次,建立沟通系统。教师可以将初中生近期的表现传到此系统中,让家长了解初中生的问题,与教师一道探究解决初中生问题的办法。最后,进行经验总结。在解决初中生的问题后,教师需要对具体的德育管理经过进行总结,并升级成具有借鉴性的案例,为后续的教学工作积累足够的经验。在此,笔者简要介绍一位初中生的思考状况。小陈最近在学习方面表现得极为消极。对此,教师通过沟通系统,与家长了解他的家庭表现。通过沟通,笔者了解到小陈最近迷上了游戏。针对这种状况,笔者与家长一道制定相应的管理策略,让初中生在摆脱游戏的同时,提升他的行为约束能力。
三、采用“互联网+”解决初中生心中困惑,促进初中生心灵成长
处于青春期的初中生开始独立面对很多问题。当他们不能及时解决这些问题,或是对这些问题产生认知偏差时,这些初中生极易造成心理畸形。对此,教师可以借助“互联网+”的力量,构建“心事漂流瓶”,让初中生将心中的烦恼转化成文字,写入漂流瓶中。这种方式一方面有利于初中生进行心事的宣泄,另一方面有助于班主任了解、解決初中生的心理困惑,最终达到促进他们心灵成长的目的。
在实际的德育管理中,教师搜集到一位初中生所写的漂流瓶,内容如下:“还有一年就要中考了,而我的数学一直在及格线上徘徊,我该怎么办?是放弃学业放任自流,还是需要努力一把?看着身边同学在数学上取得的进步,我是又嫉妒,又着急。我到底应该如何处理这个问题?”在收到这个漂流瓶后,教师与数学老师联系,并了解每一位初中生的学习状况,在此基础上构建相应的学习互助小组,通过这种“隐性”的方式解决这位初中生的心理问题。教师通过开展“互联网+”的授课模式,为初中生提供隐性的帮助,既照顾初中生的自尊心,又让更多的初中生投入到数学学习中,真正达到“一石三鸟”的教学目的。
总而言之,在开展德育管理中,教师应意识到“互联网+”只是一种手段,并不是决定德育管理高低关键。决定德育管理的关键在于沟通的艺术。教师需要真正了解初中生的心中想法,并结合他们认知的错误,给予必要的心理疏导以及方法指正,让初中生在树立正确意识的前提下,通过不断实践解决问题,促进初中生的全面成长。
参考文献:
[1]陶晓霞.浅谈网络环境下的学校德育与心理辅导[J].中小学电教,2019(01).
[2]刘兴强.扬帆远航德育为先——谈信息技术教师对初中生的网络道德教育[J].新课程(上),2020(10).
关键词:“互联网+”;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管理策略
随着教育改革发展,笔者发现加强初中生道德建设成为德育管理中不可忽视的一环。为此,初中班主任既要重视德育管理,又需结合实际的状况,灵活运用相应的手段,最终达到理想的德育管理效果。对此,笔者借助“互联网+”的力量开展初中德育管理,并侧重介绍几个具有执行性的策略。
一、利用“互联网+”构建德育精品课程,构建第二德育课堂
在德育管理过程中,笔者发现由于每位初中生的成长环境以及他们的思维方式不同,导致他们在德育课程的学习中有不同的学习需求。教师在开展实际性德育管理中并不能满足每一位初中生的学习需要。针对上述状况,教师可以构建第二德育课堂,注重课程内容呈现的多元性,让初中生在德育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正确价值观的构建,促进他们的心理建设。
在实际的执行过程中,教师可以借鉴以下几方面。方面一,构建层次性的授课模式。德育管理内容较为宽泛,不具有系统性。为此,教师可以结合实际的德育授课状况,进行相应德育内容的划分。笔者将德育内容划分成如下的几个层次:层次一,人际交往模块。层次二,心理建设模块。层次三,学习成长模块。方面二,笔者并不是让初中生自主学习,消化此部分内容,而是搭建相应的交流平台,让初中生在相互探讨中从不同的角度加深对德育知识的理解。方面三,教师让他们将这种理解落实在现实的生活中,构建出网络与现实相容的德育授课模式,让初中生“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最终达到提升初中德育管理质量的目的。
二、使用“互联网+”搭建家校协作课堂,提升德育管理质量
德育管理不单单包括学校,而且还有家庭。教师在开展德育管理过程中,需要借助家庭的力量,注重构建家校协作的授课模式,真正形成家庭与学校之间的合力,为初中生构建良好的学校、家庭环境。值得注意的是,在构建家校协作课堂的过程中,教师应重视构建学校与家庭沟通系统,并在系统中记录初中生的成长轨迹,还要让家长参与到初中生的成长过程中,共同制定相应的德育管理方案,促进初中德育管理质量的提升。
为了达到这种效果,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教师可以借鉴以下几点:首先,构建初中生档案。教师可以运用“互联网+”制作初中生档案,即记录初中生的性格、爱好、优点以及不足。为了保护初中生的隐私,这个档案只能让初中生、家长以及德育教师看到。其次,建立沟通系统。教师可以将初中生近期的表现传到此系统中,让家长了解初中生的问题,与教师一道探究解决初中生问题的办法。最后,进行经验总结。在解决初中生的问题后,教师需要对具体的德育管理经过进行总结,并升级成具有借鉴性的案例,为后续的教学工作积累足够的经验。在此,笔者简要介绍一位初中生的思考状况。小陈最近在学习方面表现得极为消极。对此,教师通过沟通系统,与家长了解他的家庭表现。通过沟通,笔者了解到小陈最近迷上了游戏。针对这种状况,笔者与家长一道制定相应的管理策略,让初中生在摆脱游戏的同时,提升他的行为约束能力。
三、采用“互联网+”解决初中生心中困惑,促进初中生心灵成长
处于青春期的初中生开始独立面对很多问题。当他们不能及时解决这些问题,或是对这些问题产生认知偏差时,这些初中生极易造成心理畸形。对此,教师可以借助“互联网+”的力量,构建“心事漂流瓶”,让初中生将心中的烦恼转化成文字,写入漂流瓶中。这种方式一方面有利于初中生进行心事的宣泄,另一方面有助于班主任了解、解決初中生的心理困惑,最终达到促进他们心灵成长的目的。
在实际的德育管理中,教师搜集到一位初中生所写的漂流瓶,内容如下:“还有一年就要中考了,而我的数学一直在及格线上徘徊,我该怎么办?是放弃学业放任自流,还是需要努力一把?看着身边同学在数学上取得的进步,我是又嫉妒,又着急。我到底应该如何处理这个问题?”在收到这个漂流瓶后,教师与数学老师联系,并了解每一位初中生的学习状况,在此基础上构建相应的学习互助小组,通过这种“隐性”的方式解决这位初中生的心理问题。教师通过开展“互联网+”的授课模式,为初中生提供隐性的帮助,既照顾初中生的自尊心,又让更多的初中生投入到数学学习中,真正达到“一石三鸟”的教学目的。
总而言之,在开展德育管理中,教师应意识到“互联网+”只是一种手段,并不是决定德育管理高低关键。决定德育管理的关键在于沟通的艺术。教师需要真正了解初中生的心中想法,并结合他们认知的错误,给予必要的心理疏导以及方法指正,让初中生在树立正确意识的前提下,通过不断实践解决问题,促进初中生的全面成长。
参考文献:
[1]陶晓霞.浅谈网络环境下的学校德育与心理辅导[J].中小学电教,2019(01).
[2]刘兴强.扬帆远航德育为先——谈信息技术教师对初中生的网络道德教育[J].新课程(上),20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