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江东区“三改一化”为城郊农村实现城市化创造了一个好模式

来源 :中国经贸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c_xuj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中国社会科学院“浙江经验与中国发展研究”课题组
  前不久,中国社会科学院“浙江经验与中国发展研究”课题组到宁波市江东区就其2001年以来实施的撤村改居、股份合作制改革、旧村改造,实现农村城市化(统称“三改一化”)和文明社区建设,做了一次实地调查研究。我们认为,江东区的“三改一化”为城郊农村实现城市化创造了一个好的模式,为农业合作化以来的集体经济发展找到一个新的增长点,也为城郊农民如何融入城市,成为城市社区的市民树立了一个样板。这对于当前正在推进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很有意义,值得重视、总结和推广。
  
  一、“三改一化”,解决了“城中村”和农民失地、失业等问题
  
  江东区是宁波市中心城区之一(类似北京的朝阳区),面积37.7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0万,以城市居民为主。该区城市部分有5个街道、49个社区;农村部分只有2个乡、29个行政村,但辖区面积约18平方公里,约为全区总面积的50%。20世纪90年代宁波提出城区东扩战略以来,农田不断被大量征用,但农区的乡、村管理模式没有变化,农民的身份也没有变化。到2000年,该区已有40%的村成为“城中村”,未被城区包围的农村因部分土地已被征用,农村经济发展空间越来越小,部分农民失地后就业成为问题,相应的社会保障机制又没有及时建立;城乡农民、居民混居,一城两制、一厂两制、一家两制,两种身份,不同待遇;在农村集体经济内部,干部群众之间因征地费的使用、集体资产的管理等产生的矛盾也很突出,各种利益诉求不同人群得不到妥善的协调和安排,致使社会矛盾、社会问题增多。江东出现的问题,是全国城市化过程中比较普遍的问题。
  江东区委、区政府在省、市领导和相关部门的支持下,经过长期酝酿和积极探索,决定实施以“撤村改居、股份合作制改革、旧村改造”为主要内容的农村城市化改革。改革于2001年试点,之后又扩大试点,于2004年全面推开,至今已基本完成了三项改革。
  
  (一)撤村改居
  根据相关文件精神和实际情况,江东区实施撤村建居和撤村并居两种改革形式。撤村建居是撤消行政村建制,给全体村民办理农业户口转为非农业户口的手续,同时,建立相应的居委会(现称社区委员会),实行城市社区管理。撤村并居是撤消行政村建制,给全体村民办理农业户口转为非农业户口,不建社区组织,村民农转非后归并到居住地的社区,受当地社区管理。此项工作自2001年8月开始试点,到2004年4月完成,历时两年8个月。由于这项改革适应了发展的要求,符合村民要求农转非的愿望,进展很顺利。全部29个村中有22个实现村改居,有7个村实现村并居;共有10358家农户、21950名农民实现农转非。
  
  (二)农村经济合作社实行股份合作制改革,这是“三改一化”的重点和难点
  江东区的农村股份合作制改革,是以国家、省、市有关股份合作制文件为指导,依据本地实际,并参照外地经验,为适应宁波城市化发展要求而进行的一场具有制度创新意义的改革。其具体做法是,对原集体经济组织进行股份合作制改革,集体资产折价量化到人,农民成为股东,成立股份经济合作社,选举董事会、监事会经营管理。
  
  (三)旧村改造
  江东区经过调查摸底,全区到2000年底共有29个行政村需要改造。按照宁波市的发展总体规划,这些村全部被纳入建设改造计划,区分轻重缓急,先城中村,后近、远郊村,分批有序推进。在实施过程中,江东区坚持不与民争利,采取整体拆迁、先建后拆、拆一赔一、就近安置等政策和措施,使旧村改造进展顺利。至今已有9个村全面完成改造任务,13个村正在进行中,远郊7个村已列入市的东郊新村开发计划,预计旧村改造将于2007年底全部完成。
  
  二、城郊农村集体经济实现了比较圆满的转型
  
  江东区“三改一化”的核心是农村合作经济股份制改革。在城市化过程中,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集体资产面临着几种选择:一是成为“城中村”,土地被征用转为非农用地,村委会、经济合作社还继续存在,农民不再从事农业生产,而靠出租房屋或靠打工等为生。二是把集体资产卖净分光,集体经济组织就此散伙,农民各奔东西。三是对原集体经济组织进行股份合作制改革,集体资产折价量化到人,农民成为股东,成立股份经济合作社,选举董事会、监事会经营管理。江东区选择了第三种方式。从2001年开始,江东区经过3年多的摸索、试点和推广,现在已完成了这项改革。他们的具体做法是:
  
  (一)把集体资产全部折价量化
  村级集体资产主要包括三部分:一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前原生产队积累的资产。二是土地资产。历年已征土地的补偿金、自用土地及其建筑物的折价,未征用土地按政府公布的征用价格计算的资产。三是1983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集体经济创造积累的各种资产,包括生产性固定资产,主要是指集体所有的出租厂房、农贸市场等建筑(包括在建工程)、流动资产、非生产性固定资产(主要指学校、卫生所等公益性资产),以及多种土地资产等。上述资产全部根据相关文件和干部群众认同的方式量化为货币。江东区农村比较富裕,据统计人均集体资产在10万元以上。
  
  (二)把股权分配到人
  经过反复讨论、斟酌和协商,江东区只设人口股、农龄股两个股种。所有量化的集体资产都按这两种股份分配。分配比例各村不同,有的“人三、农七”,有的“对半开”等。关于股权享受对象的界定,时间限定为第一轮土地承包责任制落实之日起(1983年1月1日),到社区股份经济合作社章程通过之日止。在这个时段内的在册和部分曾经在册的人员(如参军服义务兵役者、就地农转非未带走土地资产者等)享有人口股;在这个时段内参加本村劳动或曾经参加过劳动的人员享受农龄股。分配的结果,有4种股东:大多数人享有人口股、农龄股;有些人只享有人口股(16岁以下的儿童、少年);有些人只享有部分农龄股(如有的人已经农转非而没有人口股,但曾在村里劳动过,就按照实际劳动年限计算农龄股。有位部队的师长参军前在本村劳动3年,当义务兵3年,则计算6年的农龄股,提干后就不算了):有些人享有人口股和部分农龄股(如有些人前些年已出村自谋职业,但户口未迁出,他们享有人口股和外出前在村劳动年数的农龄股)。经过反复计算、登记和核实后,把每人的人口股、农龄股及具体金额进行公示,无异议后,由社区股份经济合作社发给股权证,使村民成为股东。
  
  (三)股权管理
  江东区采取的是相对静态管理股权的模式。集体资产量化,股份分到个 人并发给股权证,股东凭证领取股份收益。集体资产全部作股,一次分配完毕,从此“生不增,死不减”。股权可以继承,传给法定继承人;股权也可以转让,但只能转给本村人,并要得到董事会的同意,办理相关手续;股东不能退股提现。
  
  (四)成立社区股份经济合作社
  在改革过程中,坚持原有的集体资产集体所有制不变,坚持集体所有资产“只股不分”,成立社区股份经济合作社。设立股东(代表)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由股东(代表)大会通过股份经济合作社章程,选举产生董事会、监事会。由董事会、监事会主持股份经济合作社的日常经营管理。近几年,新成立的股份经济合作社在宁波大发展的经济环境下,经营得都很好,集体资产大量增值,股东分红年年都有增加。今后,社区股份合作社将逐步转向“资产运作、资本运作”,大力发展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进行公司化运作,待条件成熟再启动公司化改革。
  江东区的农村股份合作制改革实践证明,这项改革很成功,使原集体经济组织的人、财、物都得到了妥善的安置。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坚持了农村集体资产的集体所有制不变。通过改革,明晰了产权主体(村民是股东),理顺了分配关系(按股分红),规范了经济管理制度,适应了工业化、城市化和市场化发展的要求。通过股份经济合作社的运作,保持、巩固和壮大了集体经济。
  第二,农民顺利转化成为城市的职工和市民。江东区通过改革使农民成了社区股份经济合作社的股东,这实际上是对他们当年的土地等生产资料入社产权的确认,农民可以凭股分红和其他福利,他们仍是社区集体经济的主人。另外,通过旧村改造采取拆一还一等政策,使多数农户有了两套或两套以上的住房,可以用于出租取得房租收人。通过农转非,农民都有了城市居民的身份,经过区、街道的努力,已经使82%的劳动力在二、三产业就业,有了工资收入。江东区近几年实行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保障体制综合配套改革,使失地农民的养老保障和新型合作医疗全面推开,目前覆盖率已分别达到100%和86%。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江东区的中老年农民对改革特别拥护,股份制改革中他们得到的人口股、农龄股全是最高股(最富的一个村,最高股达37.67万元),且股金以实名分到个人。目前,有些地方不少老年农民在集体经济中辛苦劳动一辈子,到老时手中一无所有,全靠儿孙赡养,在家庭里没有经济地位。但江东区实行股份合作制,老人分得最高的股权,多则30多万,少则近10万,每年有分红收入又有养老金和医疗保障。他们有集体经济作靠山,经济地位变了,可以安度晚年,许多家庭关系也变得和睦了。
  第三,农村基层干部有了新的出路,转移到新的舞台施展才能。江东区的农村基层干部,在实现股份合作制改革中,主动提出不设集体股(有的地区集体股占50%以上,理由是领导可以控股),不设贡献股(有的地区为干部专设贡献股),他们同农民一样,只分人口股和农龄股。由于江东区农村基层干部在群众中享有威信,在股份制改革中表现出高风格,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得到农民群众的信任,也保证了改革的顺利进行。在转制后的社区股份经济合作社股东(代表)大会上,经过民主投票选举,原来的村、组干部大多数被选举为董事、董事长或监事、监事会主席。
  第四,为城市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江东区通过转制改革,使29个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全部转化为社区股份经济合作社,总资产达到29亿多元。它们主要经营房地产、楼宇租赁、物业管理、专业市场,实行市场化、企业化经营,这实际是在城市经济中增加了29个大公司。近几年,江东区经济出现了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好业绩,其中有社区股份经济合作社的重要贡献。
  第五,破解了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实现城乡一体化,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基础。江东区通过“三改一化”的实践,解决了“城中村”问题,又通过户口、社会保障、社会事业等体制改革,为农民变为城市居民准备好了经济、政治、社会等多方面的条件,实现较顺利的平稳过渡,破解了城乡二元结构问题,这就为江东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了良好基础。该区近几年顺利东扩,城市化发展很快,建成区已由2001年的15平方公里,扩大到2005年的30平方公里,各项经济社会指标都有较大幅度提高,区属口径的生产总值,2001年为20.75亿元,地方财政收入为3.04亿元;2005年为100.36亿元、地方财政收入为12.25亿元。
  
  三、江东区“三改一化”的基本经验
  
  (一)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方针
  江东区在调研、醖酿和试点初期就提出“要着眼于城乡一体化改革,以农村社区化、农民市民化、社会多元化、保障规范化和发展市场化为改革的出发点”。在郊区农村实现城市化过程中,积极稳妥地推进“三改”和与此相配套的多项改革,既保证了城市化发展顺利推进,又维护了农民权益,解放了生产力,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维护了社会稳定,实现了多赢目标。
  
  (二)不与民争利,正确处理好国家、集体、个人三者的利益关系
  江东区的“三改一化”,正确处理好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的利益关系。首先,处理好了政府同农村基层组织、集体经济组织的关系,即通过基层组织按有关规定征用农村土地并给予应有合理的补偿,在征用地中留出10%作为农村集体的发展用地,在改革中坚持集体所有制不变,保护集体经济资产不被流失。其次,正确处理好农村集体同农民个人的关系,通过“三改”使农民转变了身份,成为社区股份经济合作社的股东,有了新的职业和多种收入,还可以同市民一样享有城市公共产品服务。
  
  (三)“三改一化”的灵魂是改革,改革是动力源泉,城市化是目标
  通过改革实现城市化,这是江东区取得成功的要诀。在农村实现城市化,不仅要实现农村农民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历史性变革,在当今中国关键是首先要实现体制的转变,没有敢闯敢干的大胆改革精神,没有踏实细致的工作作风,是做不成的。江东区的“三改一化”,是通过改革实现城市化的一个创造,对全国城郊农村实现城市化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
  
  (四)领导与群众相结合,走群众路线,尊重群众的意愿,维护群众的权益,一切依靠群众,是实现“三改一化”的基本途径
  整个实现“三改一化”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江东区委、区政府尊重群众意愿,代表群众的利益,一切依靠群众,群策群力解决一个又一个问题的过程。实践再次证明,我们的各项改革,要想取得成功,只有尊重群众意愿,代表群众利益,一切依靠群众,走群众路线,才能不断取得成功。
  (执笔: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社会学所研究员陆学艺)
其他文献
今年以来,我国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价格总水平保持基本稳定,企业效益明显转好,城乡居民收入稳步提高,信贷、投资增长过快得到初步遏制,整个经济运行正朝着预期目标稳步发展。但经济运行中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投资、信贷调整未完全到位,消费需求增长相对较慢,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现象仍较严重等。多数专家判断,明年信贷需求和投资冲动将有所减弱,货币流动性会有所降低,我国经济增速可能出现小幅回调,但整体
期刊
近年来,广州市以中心镇建设为纽带,全面推进农村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产业化,农民收入得到较大的提高。    一、广州市农村居民收入发展状况分析    目前,广州市农村户籍人口229万人,占全市户籍人口的30.7% 。按照收入来源及经营情况,大致可分为四种类型:一是非农户。主要分布在近郊或中远郊靠近镇区附近的农村,这部分农户实际上已完全不从事农业生产,其家庭承包的土地转租或无偿转让他人耕种,家庭收入来
期刊
2006年,广西各地各部门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坚决贯彻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认真实施“十一五”规划,努力做好各项发展和改革工作,国民经济呈现增长速度较快、经济效益较好、物价水平较低的发展局面,实现了“十一五”的良好开局。    一、2006年广西发展改革工作取得新成绩    (一)经济增长较快,质量效益提高  全区实现生产总值增长13.5%以上;财政收入增长19.5%,地方财政收入跃上300亿元新
期刊
记者采访了这次人大会许多地方的代表,听了江苏、山东、海南、吉林、上海、台湾、黑龙江、内蒙古、湖北、陕西等团的讨论,愈来愈感到有一个特点,这个特点在最近两三次人大会上越来越明显,就是大家对经济工作总的方向提的意见不多,提意见比较多的都是对着具体问题,即使是这些具体问题也不是没有看到,没有着手解决,只是还需要加大力度,说明大家对政府工作,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满意程度继续提高。  过去,和现在不一样,总的
期刊
电力工业是节能减排的重点领域,抓住当前的有利时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关停小火电机组的若干意见》,加快电力工业上大压小的步伐,对于促进电力工业健康发展,努力完成“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至关重要。    一、统一思想认识,增强做好电力工业上大压小、节能减排工作的紧迫性和主动性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节能降耗、污染减排工作,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多次做出重要指示,国务院这次又专门就加快关
期刊
一、2007年仍具备快速增长的条件    2007年是我国“十一五”规划的第二年。从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看,除了1997年由于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经济和投资的增长均低于上一年,以及1987年的投资增长稍慢之外,其他年份的经济和投资都快于上一年(见表1)。投资增长快的主要原因是每个“五年规划”都在第一年新开工了较多的项目,而第二年是项目资金投人最多的年份;GDP增长快,既是投资推动的结果,也是与政绩密
期刊
一、2006年运行基本情况    2006年,由于国家实施有效的宏观调控政策, 建材行业经济运行总体保持了又快又好的发展态势。和上一年相比,生产销售增速明显加快,经济运行质量进一步提高,产业结构有了新的改善。主要表现出以下几个明显特点:  一是经济发展速度快,实现经济效益好;水泥等主要建材产品产量和利润均创历史新高;除平板玻璃行业外,建材行业内各分行业经济效益全线飘红,经济运行质量不但好于上年,也
期刊
一、进一步提高对新时期社会事业建设重要意义的认识    (一)要充分认识加快社会事业建设的巨大社会效益  社会事业领域包括的人口与计划生育、科学教育、人力资源开发、卫生保健、文化艺术、广播影视、社会保障、社区建设服务,以及对社会弱势群体的保护等,大多数属于典型的公共产品,直接反映人在发展过程中的社会需要和基本需求。社会事业建设首要的是体现公益性。这就要求政府在社会事业建设中发挥主导作用,强化公共服
期刊
2007年是我国全面对外开放的第一年,是“十一五”规划进人实质性落实的年份,同时也是2008年奥运年的前夜,从国家政策导向和增长动力看,国民经济仍将保持10%左右的较快增长,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物价涨幅也将有所扩大,预计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5%,涨幅高于2006年1.1个百分点,经济增长与物价水平的匹配性增强。2007年物价走势主要表现为如下特征:    一、2007年粮食价格将上涨6%左右   
期刊
2006年底,神华集团公司下属的发电企业——神华神东电力公司利润连续第五个年度翻番,企业生产经营业绩实现跨越式攀升。年利润由2001年的47万元增至2006年的1.05亿元;发电量五年间递增了8.7倍,由一个十年前资产规模仅9.36亿元,单纯发供电的小企业成长为资产总额65.55亿元,以发电为主导,煤电一体化,电力化工大循环的资源综合利用企业。  神华神东电力公司是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全资子公司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