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世界越来越“佛”,我们需要较真的"恶人"

来源 :环球人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gic1213ca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近这几年,大家说到“情绪”,都有一种回避的趋势。尤其是生气,一说起来这个词就有一种“犯错误”的印象,好像只有随和的、理智的、不温不火的沟通才是唯一可取的互动方式。如果把这种偏好推向极致,任何冲撞都不敢发生,那些本来存在的矛盾就会被掩盖,也就失去了某种真诚。
  其实,生气是必不可少的。
  我做过大学老师,这就是一个被要求情绪正确的典型职业。以至于如今愿意在课堂上发火的老师,已经算珍稀物种了,动不动还会被身边的人劝说,不要太“各色”。
  比如我认识一位老太太,出了名的严厉,刀子嘴,有的学生被她训斥得脸面无光,提意见希望老师友善一点。老太太完全不买账:“你们是来学习的,又不是要夸奖的。”
  有人受不了她,上过几次课就落荒而逃,背地里也颇有微词。但是能接受这种风格,留下来学习的学生,往往都会有收获。老师较真,教东西也毫无保留。
  我想,如果我自己的孩子将来遇到这种不随和的老师,也是一件幸运事。因为同样作为老师,我知道顺从学生的心意是更容易的。
  我在大学讲课的时候,下面的学生看手机,或者对着电脑噼里啪啦敲字,我走到他们身后,他们像惊弓之鸟一样坐直,“啪”的一声把屏幕合上。他当然不是在做课堂笔记。但我要管吗?我那时可以大喝一声:“把手机电脑都收起来,好好听课!”我也可以假装没看见,若无其事地往下讲。而我几乎每一次都会选择后者。不但如此,我还会约束自己站在讲台前方,不要满屋乱走,免得让不听课的同学背负心理压力。否则每次他们关上屏幕,眼神都写着不耐烦,倒像是被我冒犯了。
  何必让人不高兴呢?大家都省点事吧。
  这并非出于对他们的爱护之心。说白了,就是因为我害怕冲突,不想惹别人不痛快。多几人少几人听课,我也不在乎。反正他们自己选择不听,我多什么事?
  不过,这个世界上还是有多事的人。这些人就是在乎的。
  一段关系里,但凡一个人把另一个人看得很重,认定你和他之间紧密相关,就不可能事事随和。他较真呐:你好不好,痛不痛,上课有没有真的在学习,他都当成是自己的事,必然会有紧张,失望,指手画脚,甚至火冒三丈:“你到底怎么回事?你这样对得起我吗?”
  到什么时候可以不动气不较真了呢?就是想清楚的时候:你是你,我是我,你的人生跟我没什么关系。这时候就随和了。
  这种态度好像没什么不好。起码心态放平了,生活会轻松一些。你想要自由?我就给你自由,何必拦在你面前?反正是你的人生,只要不触及我的底线都没问题,你我都开心。
  但我总觉得,如果有人愿意拦在你面前,是有可贵之处的。假设我是学生,我就不希望老师这么快放弃做“恶人”。虽然我也会抗议,叫苦,但我不希望老师真的退让,我需要一組矛盾:一面挣扎,一面又希望有人牢牢地挡在面前,说:“不行,苦也要做!”正如我健身时需要一个铁面无私的教练。
  一件事我做得不好,我需要有人直陈其非,同时如果真的有人说出来,我又会感觉不爽(自然,高情商的人会运用一些技巧,说出来还能让人如沐春风,但大多数人做不到)。那么,我希望真正关心我的人,顶着不爽也要说。这个世界常常需要这种角色,适时站出来坚持,同时还要受气。
  可是谁会愿意扮演这种角色呢?
  放在今天,也就是至亲、师长、最好的朋友,剩下的人都是清一色的“你开心就好”。这就是我说可贵的意思。纵然我需要有人对我狠一点,别人凭什么为了这点隐秘的期待,非要在我面前当恶人?他变成了恶人,对他有什么好处?
  总体来说,在冲突面前,还能坚持较真、不随和的人越来越少,随和是更划算的选择。不知道是不是因为人到中年,我现在看身边的人,觉得大家都有变随和的趋势。有些朋友从前还喜欢在网上跟人争论,现在都“佛”了,你说什么就是什么好了。你不同意我?好的你肯定是对的。你骂我?我就哈哈哈。你要我消失?我立刻消失。
  冲突是比过去少得多。但我有时也想念那个为了某些小事就争论得脸红脖子粗的年代。就像前面说的老太太,她让我想起大学时常常见到的一类老教师,他们脾气乖张,教龄好几十年,讲起课还会手舞足蹈,意气风发,一拍桌子就要人回答。你要是答不上来,他真跟你急。更不用说犯困了,眼皮刚一打架,耳边就有骂你的声音。好些都是凑学分的课,本来是可听可不听的,但是遇到这种老师,真不敢掉以轻心,以至于现在还能回忆起课上讲的内容。我常常感谢他们的教导。
  我也忍不住想,为什么我不能成为这样的老师?除了随和的心态越来越大行其道,还有一个原因是,这些年学生“惹不起”了。他们被老师训得不高兴,可以课后投诉,也可以期末给老师打低分,这些会带来实打实的影响。做一个“被讨厌”的人,没有好处还要蒙受损失,谁还敢不顺着别人来呢?这说明,情绪是很重要,但还是不要赋予它太高的权力为好。
  假如那些惹人不开心的家伙太倒霉,他们也会变得越来越滑头,往后我们只会听到越来越多欲言又止的声音,而那些不吐不快的声音就这样渐渐消失了。
其他文献
2011年9月1日,第十八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现场,一本正在发布的新书《一九一一》成为全场的热点。这本书以简体中文、繁体中文及英文在全球同时发行。编者刘香成曾获得过普利策现场新闻图片报道奖,是第一位,也是迄今为止唯一一位获得该奖项的华人。一年前,刘香成遍访全球,从几万张老照片中挑出400余张,试图通过自己的集纳、归类,告诉大家一个世纪前的辛亥历史。  9月5日上午,坐在自己家——一座位于北京市中心
1930年左右的常玉,摄于巴黎寓所。常玉笔下的猫。常玉的画作《红衣女人》。  1920年,巴黎有兩位艺术家,一位来,一位走,都那么不起眼。走的是意大利画家莫迪利亚尼。他22岁时带着艺术理想勇闯巴黎,却迎来一路的挫折,生平唯一一次个展开幕没多久就被警察关停,画作也不被世人认可,失意潦倒,在这一年年初因病去世,梦断巴黎,死时年仅36岁。来的是中国留学生常玉。20岁的他风华正茂,还不知道自己今后的人生会
最近我发现,读新闻,看文章,刷抖音時,刷着刷着经常会出现一些培训广告什么学理财的、学技术、考证的等等。  其中很火的一款是考消防证,广告是这样子的:  一开始是嫌贫爱富的丈母娘黑着脸,一边拉着女儿走一边数落小伙没出息,“没有30万彩礼休想娶我女儿”。讲完这句话镜头一转对着小伙的背影,这时音乐节奏转为激昂,原本颓丧的小伙突然雄起,大喊了一声,“且慢!”,接着从牛仔裤里抽出一张银行卡丢向丈母娘,“这里
2019年9月,即将参加70周年大阅兵的升国旗方队在烈日下进行刻苦训练。(本刊记者 侯欣颖 / 摄)  接到采访中国人民解放军仪仗大队的任务,《环球人物》记者心里有些忐忑。采访这群在历次大阅兵和诸多重大场合露面的官兵,记录他们整齐化一的动作、着装,甚至长相,会不会留下一篇乏善可陈的报道?这份忐忑在进入军营的那一刻迅速瓦解。见到他们的第一眼,记者就发现了一种“不一样”:一种特殊的肤色。  他们的头部
在一个被潜在灾难所困扰的世界里,世界各地的科学家已经提出了如下大胆的计划,希望能拯救世界。复活猛犸象拯救环境  科学家实际上并不需要某种理由来复活远古巨兽,但还是有一项真正的计划摆在桌面上——用克隆猛犸象来对抗全球变暖。  西伯利亚有广阔的“大草原”,“大草原”下面是永冻层。随着地球变暖,这片永冻层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永久,很可能会危及数百万人的生命。永冻层下埋藏着大量的碳,这是数百万年植物腐烂的
2月18日,委内瑞拉首都加拉加斯布里恩广场上,在高喊口号的示威者面前,身穿白色长袖T恤衫的反对党领导人莱奥波尔多·洛佩斯(下文称洛佩斯)一手握着一束白花,一手挥舞委内瑞拉国旗,自愿被国民警卫队逮捕。“如果我被捕能够唤醒哪怕一个人……我坐牢都是值得的。”洛佩斯说。  洛佩斯现年42岁,是委内瑞拉政坛上的明星人物。他的外祖父曾担任过委内瑞拉农业部长,而他的曾曾曾外祖父是委内瑞拉历史上第一任总统克里斯托
1911年秋天,55岁的托马斯?伍德罗?威尔逊和29岁的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第一次见面。在威尔逊的书房里,两人一见如故,话题从美国立法延伸到“改善所有人的生活状况”。威尔逊对与自己政治观点高度契合的罗斯福颇有好感,相信这个出身望族的年轻人会一鸣惊人。罗斯福则是这样描述威尔逊的:“他有着冷峻的外表,又不失热情,有渊博的学识,又谦虚沉着。他不用情感,用理智就能使人完全折服。”他俩都没想到,日后两人
【摘要】千篇一律、无情可抒是当今高中生写作时的一大弊病,所以呼唤个性、洋溢真情是高中作文教学中迫切需要做到的事情,而传统的高中作文教学往往忽略这一方面。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教师就要改变教学理念,全面分析高中作文教学的现状,梳理出运用哪些教学手段,可以有效开展情感多样化、内容个性化的作文教学活动。  【关键词】情感作文;写作教学;具体要求;具体途径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
聂华苓  我没见过聂华苓先生,但我的许多朋友常会提到她和她先生安格尔,提到他们共同主持的“爱荷华写作班”。最早去写作班的是余光中,当时他才30岁,安格尔是他的班主任。那时,聂华苓还不认识安格尔。在那里,余光中拿到硕士学位。回到台湾后,东海大学教授徐复观请余光中去东海大学教“现代诗”,也请聂华苓去教“现代小说”,课程都安排在星期五晚上,他便常常和聂华苓一起搭火车结伴去上课。那时,他就向聂华苓细细描绘
美国得克萨斯州有个叫科珀斯—克里斯蒂的小地方,住了不少伊朗移民。其中有位56岁的中年汉子,名叫阿巴布希尔。此人平时头发蓬乱,两只袜子常常不是一对儿,还丢三落四。他说话粗声粗气,经常一手夹着根烟,一手握着手机,在院子里边走边大声用邻居们听不懂的语言打着电话。邻居们觉得他有点神秘兮兮,他家里也总有很多年轻人进进出出。“这老兄说不定是贩毒的。”  阿巴布希尔没事儿确实爱吸两口大麻。不久前,他真被抓了,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