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和ALT、AST与HBV-DNA含量间的关系探讨

来源 :江西医学检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yynn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人体后,血液中会出现大量的病毒颗粒,目前ELISA法主要检测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即乙肝五项标志物.判断患者体内是否发生HBV感染,检测乙肝病毒基因表达产物及患者的免疫反应产物,只能间接地提供标本HBV感染的依据.乙型肝炎病毒HBV-DNA含量是判断病毒复制活跃和具有传染性最为直接和可靠的依据,其含量能直接代表患者病毒血症的水平.在病毒的致病机制上,目前认为肝脏的损伤不是HBV直接导致,而是HBV的复制启动和激发集体的免疫反应所致.按照现代循证
其他文献
目的:提高晚期前列腺癌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双侧睾丸切除术、内分泌治疗、前列腺电汽化术(TVP)、体外放射治疗、同位素治疗等综合治疗32例晚期前列腺癌.32例均获3~36个月随访
目的:提高猫抓病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猫抓病30例的临床资料.结果:猫抓病30例发病年龄11~64岁,平均41岁;男女之比1.3∶1,发病部位:肘部17例,腋下23例,锁骨上3例,腹股沟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