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yGlass内镜直视系统下激光碎石在胆总管巨大结石中的作用

来源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yang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评估SpyGlass内镜直视系统(以下简称SpyGlass)下激光碎石治疗胆总管巨大结石(直径>2 cm)的有效性与安全性。

方法

收集2012年9月至2017年8月期间因胆管巨大结石而在我院行SpyGlass下激光碎石治疗的患者资料,分析取石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

共有15例胆管巨大结石患者进行了SpyGlass下激光碎石术,其中7例患者为单颗巨大结石,8例患者为多发巨大结石,一次取石成功率为73.3%(11/15),二次取石成功率为26.7%(4/15),结石清除率100.0%。无并发症发生。

结论

SpyGlass下激光碎石治疗巨大胆管结石安全有效,值得推广应用。

其他文献
目的提高临床对异位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综合征的认识。方法对1例酷似皮肌炎的43岁女性患者全身多系统受累的诊疗演变过程进行分析讨论。结果患者乏力、水肿、皮肤色素沉着、神经精神异常、高血压、低血钾、高血糖等全身多系统受累,排除其他肿瘤、CTD,诊断为异位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综合征,病理证实为前纵隔副神经节瘤所致,手术切除肿瘤,患者临床症状消失,激素水平恢复正常。结论副神经节瘤致异位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综合征临床罕
中国食管癌负担沉重,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为改变我国食管癌高发病率、高死亡率和低早期诊断率的现状,推进我国的食管癌筛查计划,2019年由多个相关学会组织我国消化、内镜、肿瘤等多学科专家联合制定中国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筛查专家共识意见,以期确立并细化适合我国实际情况的早期食管癌筛查流程,为筛查工作提供指导和参考。
难治性RA不少见,但这部分患者治疗难度大,出现骨质侵蚀、关节畸形比例高,需引起临床医师重视。其发病原因复杂,除了遗传因素、多种药物耐药、药物不耐受以及伴发疾病的影响外,临床用药不规范也是主要因素之一。但目前临床上对难治性RA认识不够,本文就其概念、可能机制及治疗的最新进展等方面进行综述。
与传统外科手术相比,胃部肿瘤内镜下治疗有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住院时间短、术后生活质量高等优点。随着内镜下治疗技术的迅速发展,有不少文献对其手术方式、适应证、手术效果等进行了报道。本文对近年来与该技术进展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
内镜下肥胖治疗术(EBT)是肥胖症治疗的新技术,随着现代内镜治疗技术的高速发展,EBT的临床疗效极大提升,并发症又相对较低,因此受到越来越多的青睐。EBT的主要原理是利用软式内镜放置/移除填充物,或者内镜下手术改变消化道解剖结构,实现减肥效果。目前已有多款EBT产品投入市场,部分已获得FDA批准。本文就内镜治疗肥胖相关的技术原理以及装置应用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非贲门分化型胃癌与幽门螺杆菌(HP)密切相关,背景黏膜多存在萎缩、肠化,HP阴性病例极少见,可见于EB病毒相关性胃癌、胃底腺型胃癌及未分化型胃癌等情况。而胃窦部HP阴性分化型胃癌临床更为罕见。本文通过一例临床患者的诊治过程,结合文献复习做一报道。
随着内镜技术及相关器械的发展,尤其是各种新型缝合装置的研发应用,内镜医师已不再满足于仅对黏膜及黏膜下层的病变进行治疗。在此背景下,以ESD为基础的针对消化道全层的内镜全层切除术应运而生,本文就该技术的现状和展望进行综述报道。
目的探讨造成胃浅表病变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手术时间较长(大于120 min)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从北京友谊医院内镜中心病历库中,收集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因术前诊断早期胃癌而行ESD治疗的病例资料,包括患者基本信息(年龄、性别、体重指数、合并症等),病灶特征(大小、部位、形态等),操作者经验,手术时间及术后病理等信息,最终纳入193例(195处病灶)。对收集到的资料先行单因素分析以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策略在无痛胃肠镜联合检查患者安全管理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在长海医院消化内镜中心实行无痛胃肠镜联合检查的692例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328例行常规护理,观察组364例行集束化护理策略,对禁食、禁水执行标准率、肠道准备质量以及术中不良事件发生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禁食、禁水执行标准率及术中不良事件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
对于早期胃癌的诊断、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指征、术中操作、术后病理及术后随访处理等均在逐渐规范。随着早期胃癌ESD治疗病例的增多,内镜医师会面对越来越多的ESD术后超适应证病例,如何合理应对是内镜医师必须面对的问题,本文就此做一些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