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研究了固相萃取/液相色谱-电喷雾串联质谱联用技术(SPE/LC-ESI-MS/MS)分析水中噻菌灵的方法.样品经SPE小柱萃取后,采用Agilent ZORBAX SB-C18色谱柱,以0.2%甲酸乙腈和0.2%甲酸水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用电喷雾离子源电离,正离子多反应监测模式下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噻菌灵在0~100 μg/L浓度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达0.9992,方法检出限为0.16 ng/L;高、中、低三个加标水平下(5.0、20.0和100 ng)实际样品加标回收率范围为74.7%~86.5%
【机 构】
:
杭州市环境监测中心站,浙江杭州310007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了固相萃取/液相色谱-电喷雾串联质谱联用技术(SPE/LC-ESI-MS/MS)分析水中噻菌灵的方法.样品经SPE小柱萃取后,采用Agilent ZORBAX SB-C18色谱柱,以0.2%甲酸乙腈和0.2%甲酸水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用电喷雾离子源电离,正离子多反应监测模式下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噻菌灵在0~100 μg/L浓度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达0.9992,方法检出限为0.16 ng/L;高、中、低三个加标水平下(5.0、20.0和100 ng)实际样品加标回收率范围为74.7%~86.5%,相对标准偏差范围为6.1%~12.9%.应用本方法检测了杭州市68个地表水样品的噻菌灵浓度,其中25个样品有检出.
其他文献
突发危机的应急保障一直是饮用水安全保障管理体系的重点内容.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于2015年首次发布了《水务公司危机管理指南》(ISO/TS 24518),并于2017年发布了《供水排水服务管理-应急处置指南》(ISO/TS 24520),由技术委员会ISO/TC 224归口管理.这两项标准作为供排水领域危机管理的基础性国际标准,提供了供水排水系统危机管理的完整指南,内容具有创新性,可为我国编制饮用水应急保障服务类标准提供参考.
综述了上海市饮用水安全政策保障和现行管理体制,通过梳理上海市饮用水安全保障标准并构建体系框架,在基础标准、通用标准和专用标准中选取有代表性的地标与同类国标、行标进行对比,研究表明上海市饮用水安全地方标准在水质安全、设施安全、运行管理和数字城市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虽然部分标准存在修订不及时和应急安全工作存在缺口的问题,但在水量定额、水源地保护、二次供水和水务模型建设4部分标准制定中体现了因地制宜、覆盖面较全、阐述深入的特点,整体体系较完备,特别是近7年来标准的制定与政策法规的发布在时间上响应速度较
根据无锡市某污水处理厂MBR工艺12年多的运维情况,在确保出水水质和处理能力的前提下,主要从膜组件正常清洗维护、膜元件接口维护、气动阀门系统以及其他辅助设备维护几个方面,总结了MBR系统设备的运行维护以及应对突发状况的处理经验,这些经验对于膜系统的稳定运行以及延长膜组件的使用寿命极为关键,也更有利于发挥MBR工艺的优势,可为类似污水处理厂的运行和维护提供参考.
惠州某河道主要支流水污染治理项目实施了截污、补水工程,以超磁+曝气生物滤池为核心工艺,将截留污水进行就地处理排回河道,实现水体的净化及循环流动,满足生态景观要求.实际工程运行结果表明,曝气生物滤池技术具有停留时间短、占地小的特点,处理后出水水质优于《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一级A标准,其中COD、NH3-N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Ⅴ类标准,同时采用模块化装备的建造模式,安装便捷,建设周期短,可异地搬迁,尤其适用于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分散式就地处
茅洲河流域受长期污(废)水排放、垃圾倾倒和泥沙迁移运动的影响,河道淤积严重,底泥污染问题突出.通过对流域底泥污染的全面调查分析,系统评估茅洲河底泥的污染程度,利用特征污染物的“源-汇”实验吸附解吸特征,计算了茅洲河各区的疏挖量,并评估了清淤对河道防洪和堤岸结构的影响.采用绞吸式挖泥船为主、小型清淤设备为辅的清淤方案,以及泥砂分离+固液分离+板框压滤脱水工艺,对产出物按分级标准进行资源化利用.
随着标准化改革不断深入,团体标准因其能够紧密连接市场和创新需求、编制期短等优势,已成为标准化工作的重要支撑和行业创新源泉.为了更好地响应水行业市场变化和饮用水安全保障技术的不断进步,满足社会对标准的多样化和多层次需求,对比研究了中国和美国在饮用水安全保障领域团体标准的法律保障、组织架构、体系特点等.借鉴美国的成功经验并结合我国实际需求,指出当前我国饮用水安全保障团体标准的发展尚处于初步阶段,既要查缺补漏,通过精准承接创新技术推广的需求、主动吸纳国际标准等多种方式补充相关标准以支撑行业发展和科技创新,又要进
选取典型沉水植物苦草(Vallisneria natans)为研究对象,考察苦草对黑臭水体及底泥的修复效果,以氧化还原电位(ORP)作为重要评判指标进行全程监测,并同步监测水体的溶解氧(DO)、氮、磷及底泥的总有机碳(TOC)、TN等指标.结果 显示,苦草对水体及底泥ORP的改善具有明显的昼夜规律,即日间ORP升高,夜间ORP降低;苦草对水体及底泥ORP的提高效果明显,其中水体的ORP可提高35.7%,底泥1、5、10 cm深度处的ORP可分别提高2.8%、19.8%、12.5%;苦草对水体及底泥中污染物
城市排水管网是收集、输送污水的重要环节.由于水力条件以及降雨冲刷的影响,排水管道底部极易沉积沉积物,而污水以及沉积物中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而且赋存有大量微生物,致使管道污水以及沉积物中存在各种复杂的物理、生化等反应,易引发沉积物与污水之间的物质转移转化.沉积物和污水之间主要存在污染物物理沉积、生物转化吸附和生物转化释放三种物质交换途径,由此会造成管道淤积堵塞、有毒有害气体释放、管道腐蚀以及污水处理厂碳源不足等危害.首先综述了城市排水管网中沉积物的产生规律及构成特征,而后进一步分析了沉积物与污水之间的物质转化
研究了臭氧/单过硫酸氢钾(O3/PMS)氧化工艺处理Q水厂水源水时溴酸盐的生成规律,同时对比分析了O3/PMS工艺处理纯水、S学校自来水、H泉水、Q水厂水源水、J水库水等不同水质配制的含溴水时溴酸盐的生成情况.结果 表明,在O3/PMS处理含溴Q水厂水源水时,当n(PMS)/n(O3)(物质的量之比)在0~1.5范围内增大时,PMS对溴酸盐生成的抑制作用呈增强趋势,且当n(PMS)/n(O3)=1.5时抑制作用达到最大,继续增大n(PMS)/n(03),PMS对溴酸盐生成的抑制作用减弱.当O3/PMS处理
21世纪以来,面对频发的极端天气、洪涝灾害等挑战,城市亟需采用新的发展模式,“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Nature-based Solutions,NbS)”应运而生.从NbS的概念起源和发展入手,阐释其原则、理念、类型以及国内外发展现状,认为低影响开发、水敏感城市设计、海绵城市等新型雨水管理体系是NbS在水管理方面的应用,阐明了“基于自然的水问题解决方案”的概念内涵,梳理了其在水管理方面的具体类型、评估体系.以荷兰、丹麦、越南为例,分析城市采用NbS在应对洪涝灾害方面的政策、规划、方案及实施效果,并探讨其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