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探讨了应用型本科高校开展职业技能鉴定的重要意义,分析了应用型本科高校实施职业技能鉴定的方法与途径,旨在对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发展提供参考。
[关 键 词] 应用型本科;职业技能鉴定;新建本科院校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07-0008-01
近年来,由于高校扩招,应用型本科院校数量已接近高等教育的半数,虽然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升学压力,但随着扩招后的大量毕业生走出校门后发现,这些高校培养的毕业生不能适应市场需要,更不能适应职业岗位的需要[1]。近年来,大量的本科毕业生回炉参加职业培训的案例引人深思。职业技能鉴定是以职业活动为导向的,以操作技能为依据的考核方式,它与传统考试不同,而與就业密切相关。对当前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促进就业具有积极作用。因此,在应用型本科高校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具有重要意义。
一、职业技能鉴定现状
职业技能鉴定是政府授权的按照国家规定的职业标准,对劳动者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进行认证的评价过程。其具有下述特征:(1)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职业活动的实际需要为出发点,运用职业功能分析制定职业标准,它以实际生产及管理部门需求的技能和技术为主要考评内容。(2)以实际操作为主要考核方式。采取工作现场考试的方式实施。职业技能鉴定重视工作现场的实际表现,模拟现实工作状态下、正式上岗前的考核。因此,职业技能鉴定的评价过程与方式是考试本质的回归,它消除了传统试制度的不合理之处,能够引导教育培训向先进的生产技术标准看齐,使人才评定工作更接近实际需要,提升了人力资源的开发效率。
二、应用型本科院校开展职业技能鉴定的重要意义
(一)确立科学的人才观
近年来,我国社会面临:“中国制造,谁来制造”的困惑。在应用型本科高校实施职业技能鉴定,让本科院校管理者看到企业行业的激烈市场竞争本质上是人才的争夺战,这并非企业有多少博士、硕士等高学历人才的竞争,而是企业一线技能人才整体素质的竞争。应用型本科高校管理者与师生应树立正确人才观,树立尊重劳动、崇尚技能的校园文化与社会风气,确立科学的人才观[2]。
(二)重视就业与岗位适应能力
目前,大多数应用型本科院校仍然是学科导向教育,注重理论和学术的科学完整性。这种教学模式与实际应用有很大的差距。常常会造成畢业生高分低能现象。而职业技能鉴定所开展的培训教育活动,是以培养出职业或工作岗位上所需人才为目标。此类人才具备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能解决行业企业一线中面临的复杂问题,满足实际岗位需要。从而提高就业能力与岗位适应能力。
(三)拓宽应用型人才的成才之路
培养技术人才与高素质的劳动者是时代发展的需求。当前,就业压力大与应用型劳动力紧缺的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企业生产将越来越智能化,设备与技术更新的速度加快,更多的岗位工人要求具备良好的操作技能,而且能在短时间内学会新设备的使用与维护。当前,我国缺乏高水平的应用型人才来适应当前行业企业的经济的发展。因此,应用型本科院校应瞄准这一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的,通过职业技能鉴定,引导学生走高级工、高级技师、应用型人才的成才之路,获得更多的就业机会与发展空间,提升学校为地方经济服务的能力[3]。
三、应用型本科高校开展职业技能鉴定的途径
(一)兼顾学科和职业要求,改革教学体系
在现有的教学模式下,实习技能训练不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结合不紧密。因此,充分开展教学实践与生产实习,建立理论与实践一体化,工艺与操作训练密切配合,形成知识技能一体化培养的新模式对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十分关键。各专业应将国家职业标准所规定的工作要求纳入教学计划,兼顾学科性和职业性,使学生同时满足学科教育要求与国家职业资格对技能的要求。
(二)加强设备硬件建设与师资队伍软件建设
本科院校设备投入的重点集中在教学型设备或研究型设备,较少投入在生产型设备上。学校应充分利用现有设备,开放实验室和实践基地,鼓励学生随时到实验室进行训练。此外,学校应着力培养一支知识与技能兼备的“双师型”教师队伍,这是应用型教学与技能指导的重要保障。
(三)改革学分制,形成职业技能鉴定的激励约束机制
为确保培养计划与教学任务落实到位,采用学分替代方式将职业技能鉴定纳入学分制,对于规定获得相应职业等级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者可承认相应学分,形成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职业技能鉴定的内外合力。通过调整教学内容、建立激励约束机制等可使职业技能鉴定的开展更为高效。因此,对应用型本科高校来说,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对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扩充本科毕业生的发展空间大有裨益,能够满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应用型人才的需要。
参考文献:
[1]王家庆,李松,段庆斌,等.构建生命科学实践教学体系与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4,30(9):67-68.
[2]李和平,龚波林,刘万毅.深化实验教学改革强化技能型人才培养[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30(2):20-24.
[3]王家庆,李松,邵玉.以整合思维为特色的新建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辽宁教育,2014(7):56-59.
[关 键 词] 应用型本科;职业技能鉴定;新建本科院校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07-0008-01
近年来,由于高校扩招,应用型本科院校数量已接近高等教育的半数,虽然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升学压力,但随着扩招后的大量毕业生走出校门后发现,这些高校培养的毕业生不能适应市场需要,更不能适应职业岗位的需要[1]。近年来,大量的本科毕业生回炉参加职业培训的案例引人深思。职业技能鉴定是以职业活动为导向的,以操作技能为依据的考核方式,它与传统考试不同,而與就业密切相关。对当前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促进就业具有积极作用。因此,在应用型本科高校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具有重要意义。
一、职业技能鉴定现状
职业技能鉴定是政府授权的按照国家规定的职业标准,对劳动者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进行认证的评价过程。其具有下述特征:(1)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职业活动的实际需要为出发点,运用职业功能分析制定职业标准,它以实际生产及管理部门需求的技能和技术为主要考评内容。(2)以实际操作为主要考核方式。采取工作现场考试的方式实施。职业技能鉴定重视工作现场的实际表现,模拟现实工作状态下、正式上岗前的考核。因此,职业技能鉴定的评价过程与方式是考试本质的回归,它消除了传统试制度的不合理之处,能够引导教育培训向先进的生产技术标准看齐,使人才评定工作更接近实际需要,提升了人力资源的开发效率。
二、应用型本科院校开展职业技能鉴定的重要意义
(一)确立科学的人才观
近年来,我国社会面临:“中国制造,谁来制造”的困惑。在应用型本科高校实施职业技能鉴定,让本科院校管理者看到企业行业的激烈市场竞争本质上是人才的争夺战,这并非企业有多少博士、硕士等高学历人才的竞争,而是企业一线技能人才整体素质的竞争。应用型本科高校管理者与师生应树立正确人才观,树立尊重劳动、崇尚技能的校园文化与社会风气,确立科学的人才观[2]。
(二)重视就业与岗位适应能力
目前,大多数应用型本科院校仍然是学科导向教育,注重理论和学术的科学完整性。这种教学模式与实际应用有很大的差距。常常会造成畢业生高分低能现象。而职业技能鉴定所开展的培训教育活动,是以培养出职业或工作岗位上所需人才为目标。此类人才具备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能解决行业企业一线中面临的复杂问题,满足实际岗位需要。从而提高就业能力与岗位适应能力。
(三)拓宽应用型人才的成才之路
培养技术人才与高素质的劳动者是时代发展的需求。当前,就业压力大与应用型劳动力紧缺的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企业生产将越来越智能化,设备与技术更新的速度加快,更多的岗位工人要求具备良好的操作技能,而且能在短时间内学会新设备的使用与维护。当前,我国缺乏高水平的应用型人才来适应当前行业企业的经济的发展。因此,应用型本科院校应瞄准这一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的,通过职业技能鉴定,引导学生走高级工、高级技师、应用型人才的成才之路,获得更多的就业机会与发展空间,提升学校为地方经济服务的能力[3]。
三、应用型本科高校开展职业技能鉴定的途径
(一)兼顾学科和职业要求,改革教学体系
在现有的教学模式下,实习技能训练不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结合不紧密。因此,充分开展教学实践与生产实习,建立理论与实践一体化,工艺与操作训练密切配合,形成知识技能一体化培养的新模式对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十分关键。各专业应将国家职业标准所规定的工作要求纳入教学计划,兼顾学科性和职业性,使学生同时满足学科教育要求与国家职业资格对技能的要求。
(二)加强设备硬件建设与师资队伍软件建设
本科院校设备投入的重点集中在教学型设备或研究型设备,较少投入在生产型设备上。学校应充分利用现有设备,开放实验室和实践基地,鼓励学生随时到实验室进行训练。此外,学校应着力培养一支知识与技能兼备的“双师型”教师队伍,这是应用型教学与技能指导的重要保障。
(三)改革学分制,形成职业技能鉴定的激励约束机制
为确保培养计划与教学任务落实到位,采用学分替代方式将职业技能鉴定纳入学分制,对于规定获得相应职业等级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者可承认相应学分,形成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职业技能鉴定的内外合力。通过调整教学内容、建立激励约束机制等可使职业技能鉴定的开展更为高效。因此,对应用型本科高校来说,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对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扩充本科毕业生的发展空间大有裨益,能够满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应用型人才的需要。
参考文献:
[1]王家庆,李松,段庆斌,等.构建生命科学实践教学体系与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4,30(9):67-68.
[2]李和平,龚波林,刘万毅.深化实验教学改革强化技能型人才培养[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30(2):20-24.
[3]王家庆,李松,邵玉.以整合思维为特色的新建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辽宁教育,2014(7):56-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