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古琴音乐看其艺术特性

来源 :艺术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yancuice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古琴是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为一种优秀的文化载体,在发展的过程中涌现出了众多的优秀理论与作品,其典型的艺术特性可意会不可言传为其赋予了极为动人的艺术魅力。本文从古琴乐曲《流水》的赏析入手,对其艺术特性进行了探究,希望能为古琴音乐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古琴;《流水》;发展;意境
  1 古琴及其音乐赏析
  1.1 古琴
  古琴,在人们心中,长久以来一直被视为高雅艺术和品位的代表,古琴的音质、韵律以及《高山流水》这样千古流传琴曲给人带来了美好的艺术享受。从外形来看,古琴的形制古朴动人,音色婉转空灵,可以说它的存在是中国几千年来音乐文化的一种珍贵结晶,是传承千古的精妙艺术品。它充满着传奇的象征色彩:长3尺6寸5分,代表一年有365天;13个徽位,代表一年的12个月及闰月[1]。琴面弧形代表天,琴底为平象征地,为天圆地方。古琴以自己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音乐文化内涵一直为世人所珍视,在漫长的古代社会发展过程中,锻炼琴艺已经成为了文人雅士们修身养性的必经之路,正是因为古琴身上有着众多为人所喜的品质和风骨,它才在几千年的发展中屹立不倒,传承至今。
  古琴自从问世发展到现在,已经经历了三千余年的风风雨雨,在这漫长的时光历程中,虽然几度历经起落,但是始终以其自身特殊的魅力吸引着众多音乐家与文人,无论是书香门第的风流才子与闺阁才女还是草野民间闲人雅士,都极为喜爱古琴乐曲与弹奏,可以说,古琴艺术的发展是众多历史元素造就的。在我国古代传统文化中,琴棋书画一直被作为评价人们才能与才学的一个重要标准,其中琴艺更是作为四艺之首,是传统文人雅士和音乐家争相修身养性寄托精神的主要乐器之一,纵观世界乐器发展史,从上古时期到如今一直经久不衰的弦乐器也只有中国的古琴。这种乐器所代表的文化传承,不仅是一种音乐方式的传承和音乐历史的发展演变,其更多的展现了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一种特性:可以感知但是却无法完全描述,即可意会不可言传[2]。古琴及其音乐给听者带来了众多美的享受,因此,赏析古琴音乐分析其艺术特性对于我们更好的传承、发展这项文化也有着积极作用。下面我们从古琴乐曲的赏析入手,分析一下古琴的艺术特性。
  1.2 古琴音乐——《流水》赏析
  《流水》是一首非常古老、著名的琴曲。相传,《高山流水》原来是一个曲子。到了唐朝才分成《高山》和《流水》两个曲子。在《吕氏春秋》中记载,俞伯牙擅长弹奏古琴,他的好友钟子期非常能听懂他的琴,可以在他的琴声中,听出“巍巍乎若泰山,洋洋乎若江海”的意境。后来钟子期死了,俞伯牙砸碎古琴,从此不弹。这个故事后来引申为人们对知音和挚友难得的感慨。《流水》的谱本最早见于朱权的《神奇秘谱》,现在大家最流行弹奏的版本是清代张孔山留下来的版本。张孔山是清代四川青城山的道士,他根据原来的琴曲进行加工,增加了许多“滚、拂、绰、注”的手法,模仿水流湍急的自然景象,人称“七十二滚拂流水”[3]
  欣赏古琴音乐《流水》,了解千古流传的高山流水“伯牙遇知音”的故事,可闭目精神体会乐曲的心境,在声声古韵中感受乐曲的绵绵情源,在感受故事背后所蕴含的情感与内容时能够体会到古人所说的大音希声的境界,感受古琴音乐曲高和寡的意境,体会其中耐人寻味的艺术魅力,以此为切入点探寻古琴音乐之美。通过琴音产生共振带来的神韵中引发琴音与心灵的碰撞,是精神的升华更是古韵的回荡……古琴的弹奏手法和语言结构,一直以来都较为狂放自由,在自由、忘形的发挥中将个人的技艺与情感相结合,从而福至心灵、心到手到,弹奏出一首能够打动人心的好乐曲。当然,这种忘形也并不是随意毫无约束的,琴曲的陈述终归是要遵循一定的乐理,因此有着固定的规律可循,只是这些规律并非能完全限制弹奏者的创作而已。相对而言,琴曲中采用“散起—入调—入侵—复起—散出”等音乐陈述过程者,最为多见,古琴曲《流水》的结构就是如此[4]。在曲式结构中,起承转合各自具有特点,起为散起,深沉雄厚,入调清澈、透亮,虚虚实实,若隐若现;承为入侵,旋律如歌,琴声韵律悠扬;转为复起,跌宕的旋律使人目眩神迷、惊心动魄;合为散出,清越的泛音,使人沉浸于古调希声中。百年前的古人用“韵多声少”的心境将琴乐的审美提升到了精致的“清淡微远”境界,在欣赏古琴曲时,要有清净的环境、宁静的心情与心态,正所谓“声中求静耳,静中蔼醉心”,细细体味琴曲的意境和情感,真正把握“大音希声”的至高境界。古琴除了琴色优美,同时本身也具有丰富的美学内涵与艺术魅力,不仅气质潇洒飘逸、古香古色,同时其音律还有着感人至深的艺术魅力,无论是在情感的抒发传达上还是意境的营造描摹勾勒上,都得天独厚,可以说很好的展现了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艺术生命力。古琴音乐讲究实用含蓄的方法来追求内在的意境和神韵,在保留丰富内涵的基础上,使用极为简约、自由和散漫的方式来表达外在,对这种可意会不可言传的艺术特性,要深入古琴音乐进行理解,才能够对古琴艺术有着更为深入和精辟的见解[5]
  2 古琴艺术特性分析
  古琴的最为典型的艺术特性就是可以感知但是却无法完全描述,其意境只可意会难以言传,听者能够在欣赏的过程中获得丰富的心灵享受,诸如《高山流水》、《阳关三叠》、等都带有浓厚的这种色彩,是我们欣赏和研究古琴艺术特性的重要参考信息。
  2.1 古琴的发展
  古琴的产生与其他诸如钟、笙等乐器较晚,但是在两千年前,人们对于这种乐器的认识和乐曲的创作已经远远超过其他乐器,并且对这种乐器文化的尊崇也远居于其他乐器之上,古琴被作为是只有贵族才能够研习的贵重乐器。在先秦时期,记载古琴信息的著作有很多,比如在《韩非子》中,有记载春秋时期秦家师旷弹琴引来玄鹤合鸣舞蹈的事迹,在《吕氏春秋》中记载着钟子期与伯牙的高山流水知音典故[6]。这些信息不仅可以看出古琴发源之久远和发展之蓬勃,还将其演奏形式提点了出来,古琴独奏这种纯器乐的手段极为受当时人们的喜爱,不仅能够表达人们与世界的交流与感受,还是人与人之间沟通感情的重要方式。近年来随着众多战国时期古琴乐器的出土,不仅说明了我国古时候古琴艺术形式发展的多样化,在乐曲方面也有着众多伟大的艺术成就。在汉魏时期,古琴艺术又有所发展,主要体现了琴学专著的创作上,比如刘向的《琴说》、蔡邕著的《蔡氏五弄》等,这些著作对操弄古琴的理论进行了总结研究,为后世的发展与研究实践打下了良好基础。晋朝时期,出现了众多后世流传千古的著名古琴乐曲,比如阮籍、嵇康的《广陵散》的等,可谓是千古绝作,虽然后来不幸遗失,但仍旧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7]。唐宋时期,由于对外交流的增多和文化上的开放政策,音乐文化、音律的研究出现了众多突破,古琴艺术的发展也迎来了高峰期,得到了广泛传播。明清时期,更是得到了进一步的融合与发展,在艺术体系方面已经非常纯熟。虽然在近代时期,由于西方音乐文化和乐器的流入,其历史地位受到一定程度的冲击,但是随着其逐渐跟上历史潮流,融合众多新元素进行创新性发展,职业化和国际化趋势已经不可阻挡,在2003年还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可以说是对古琴文化价值的最好认同方式。   2.2 古琴的意境
  意境的构造是古琴艺术极为典型的一个特征,并且意境的感受会因个人的不同而出现众多差异。中国传统书法绘画极为讲究意境,在下笔之前,要将创作的“意”与“境”做好筹谋,古琴乐曲的创作和演奏也是如此。古琴音乐主要以写实、写意和叙事三种方式来表达,在古琴乐曲的中,标题都带有一定的描绘性或说明性,这些或富有诗意或带有文学意味、感情色彩的标题能够让听者迅速引起音乐之外的诗画景联想,在把握乐曲精神面貌的同时,更好的体味乐曲背后的情感内涵与意境,感受到操琴者所传达的情感。例如郭楚望的《潇湘水云》,不仅很好的将作者的个人情怀寓意其中,而且融情入景,借景言志,表达作者内心慷慨激昂、起伏澎湃的新潮。在《幽兰》一曲中,则是以空谷幽兰自喻,表达自己因个人遭遇而伤感慨叹的心境。意境既受乐曲本身构成的影响,同时也有每一个弹奏者本身影响,在被许可的范围内,演奏者按照自己的理解去演奏乐曲,带上属于个人的风格,将乐曲进行二次创作,既是对古琴音乐文化的丰富,也是传达自身精神与心境的重要手段。比如《平沙落雁》这首乐曲在将近三百年的时间里出现了不下六十个版本,每个版本都带有演奏者的独特风格,是对乐曲进行的特殊“曲解”[8]。这种“曲解”,带着不同宗派、地域、师承、乐风等因素,配合演奏者的个人修养与理解还有人生历练,偶尔还夹杂一些即兴创作,共同构成了同一首乐曲的不同演绎风格,展现着弹奏着自我发挥的空间与自由。
  随着古琴艺术发展走向国际化、职业化,传统的古琴艺术为了寻求更好的发展道路,不断寻求着创新与突破,不仅展现了更多动人的魅力,在世界音乐艺术之林中也有着不可动摇的稳固地位,但是,它的发展过程中仍然还存在着许多不可忽视的问题,这就需要音乐家们努力研究、积极实践,解决所遇到的问题,为古琴艺术的发展创造一个更好的环境。
  参考文献:
  [1] 林锐翰.李祥霆古琴演奏艺术蠡测[J].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03).
  [2] 李复斌.关于民族乐器演奏中“点状音色”的分析[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0(S1).
  [3] 章华英.近百年来琴乐之传承与发展[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05(01).
  [4] 陈根方,章怡雯,张云良.浙派古琴艺术记谱技法研究和乐谱数据结构及标记文本转换分析[J].杭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06).
  [5] 秦伟.古琴曲《酒狂》与打谱[J].肇庆学院学报,2007(04).
  [6] 陆长超.“斫木求音”——古琴造型设计与制作工艺的实践与探索[J].艺苑,2009(10).
  [7] 甘咏梅.古琴音乐在时代变迁中的再发展思考[J].音乐创作,2012(09).
  [8] 秦伟.古琴曲《酒狂》两种版本的打谱比较[J].音乐大观,2012(09).
  作者简介: 徐艳霞(1976—),女,山东人,硕士,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中国古代音乐史。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