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当前,由于多方面原因,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同时,国学教育在很多高校作为教学课程也在有序开展。本文从高校毕业生就业存在的问题和国学对就业的重要作用入手,探索高校开展国学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关键词:就业;国学素养;方法
近年来国内大范围地兴起国学教育的热潮,更有众多将国学作为教育重点的现代的私塾不断地涌现。从国学的范畴、内涵以及教育实践看,国学教育对于高校大学生的毕业、就业有着积极的作用和影响。因此,加强对国学教育在推动高校大学生就业方面的作用研究,积极探索高校开展国学教育的方法和途径,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高校毕业生就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1. 对就业的期望值太高。不少大学毕业生在职业定位上存在不切实际的问题,对自我评价过高,择业的目标趋向薪水、地位、层次较高的工作岗位;就业的地域更多地向往一些大中型城市,特别是地处沿海的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高,发展前景好,未来施展自身才能的机遇和机会较多。有一部分大学生觉得在内地尤其在山区,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十分落后、思想和观念保守,无法发挥个人才能,所以不愿意到基层工作。
2. 就业观念不端正,缺少职业规划。此类毕业生属于怕苦怕累型,尽管这些人在校期间掌握了必备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但是要为用人单位带来较大的效益仍需要时间历练,出于单位自身利益的考虑,给予毕业生薪酬待遇一般不会太高;而此类毕业生抱着“精英主义”思想,眼高手低,过于片面追求效益待遇,不主动适应市场需求变化形势,一味强调薪酬待遇,在择业中过分强调个人利益选择,而不愿意通过艰苦工作获得职业发展。
3. 工作追求稳定,开拓精神不足。虽然当前就业的传统渠道正在变窄,就业需求也在降低,然而非公有制的经济单位、中小型企业、乡镇和农村对于大学毕业生需求在快速增长,但不少大学毕业生将眼光放到教师及公务员之类的稳定职业之上,通常不愿来企业进行就业;还有一些毕业生存在较重的乡土观念,不想离开家乡和父母,不想到外地进行就业。
4. 缺乏挑战意识和创新创业精神。很多毕业的大学生传统思想严重,缺乏创业激情,存在观望的态度,信心勇气不足,不想承受在创业过程中的各种艰辛与风险,觉得不到万不得已,不会铤而走险。由于大学毕业生缺乏创业激情、不确定风险、没有好的项目或资金匮乏等原因,许多毕业生害怕创业失败,不愿意尝试创业。
二、国学教育对高校大学生就业的重要作用
1. 国学教育有利于改善大学毕业生的知识结构。国学教育通过对国学经典的诵读和研习,能够提高大学生的文学素养、增强其个人书面与口头表达的能力,从而能够促进大学生在就业后与他人保持良好的交流沟通、营造融洽和谐的个人工作氛围。同时国学经典之中包含着一些管理学知识,可以改善大学生的知识结构,促进其成功就业。
2. 国学教育有利于提高大学毕业生的道德修养。国学十分强调个人人格的修养,认为做人要比做事重要得多,要想做好事情首先要学好做人。许多国学经典在教人做人、处理好人际间关系。因此国学教育对于多数从小娇生与惯养、崇尚个性的张扬、沟通交往能力弱的大学生十分重要,对解决部分学生人文素养不够和道德品行不高的问题极为有利。孔子在《大学》中说道:“物有本末,事有始终,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其本乱而未治者,否矣;其所薄者厚,其所厚者薄,未之有也。自天子以至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此外,老子在《道德经》中也提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打铁先需自身硬。社会實践是大学生修身的重要场所,大学时代,作为大学生踏入社会的准备阶段,修身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门必修课。修身一方面要具备先进的思想政治素质,要用先进的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使思想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在社会化过程中正确认识和看待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形成自己的科学的世界观;另一方面要培养自身良好的道德素质,提高自身的道德行为公德意识,在社会化的过程中认识自我的地位和作用,很好地实现自我价值,形成自己正确的人生观和道德观。
3. 国学教育有利于增强大学毕业生的心理素质。国学经典包含着心理方面的调节道理与方法,如老子强调虚和静的修养方式,庄子强调不必对世俗执着,应实现自由的精神上的遨游。孔子在《论语》中说道:“君子敬而不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古训当中也提到“静坐常思自己过,闲谈莫论他人非”,能吃苦方为有志之士,肯吃亏不是痴人,敬君子方显有德,怕小人不算无能,退一步天高地阔,让三分心平气和。这些都是教育我们如何去把握良好的心态。这对于增强大学生心理的承受力和性格的坚韧性,提高其心理方面的防御与调节的能力,正确面对就业困难和挫折十分有利。
三、高职院校国学教育对策和建议
1. 不断完善高校国学教育的课程设置。在高校开展国学知识的教育,应当制定国学教育的系统计划,逐步由基础性的国学知识,向思想层面的内容深入,要系统地对论语、道德经及周易等一些经典进行讲授,适时进行分专题的教学,诸如我国古代在做人、学习及境界等方面的理念与观点。加强对国学教育师资队伍建设,选择国学功底深厚、道德楷模的教师负责国学教育任务;选用教材应当符合当下时代的要求,并能对现实性问题进行解答。
2. 努力营造高校国学教育的实践环境。当下学习国学,常常是列出一量书目来安排学生学习,这实际只是将青年引导到国学知识的学习层次,但忽略国学教育在能力的培养与实践的设计方面的功能。营造良好的国学教育与实践环境对大学生接受优秀传统文化和实现个人成长有促进作用。国学教育要加强活动与实践训练,利用假期或周末寻访古迹、拜访文人、进行校际交流等方式,进行国学的学习、体验与实践,以加深大学生对国学知识的领悟和理解。
3. 积极推进高校国学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创新。高校可设立专项基金,鼓励高校教师开展专项研究,深入研讨国学教育背景、现状、意义、价值及实施的策略、教材与课程体系的建立等相关问题,进一步提出更为可行的国学教育方案。同时积极创办与国学教育研究相关的杂志与期刊等 , 为国学教育的研究与实践提供学习交流的平台。
综上所述,开展国学教育对于高校大学生的就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作用。因此,高校要高度重视对大学生的国学知识教育,从大学生的毕业就业的需求入手,不断地总结经验,持续探索和推广开展国学教育有效的措施和办法,为推动高校持续健康发展、促进大学生的毕业就业工作,提供有力保障、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孙 华.高校的文化传承功能 与思想引领作用——对大学生“国 学热”现象的反思[J]. 北京教育(高教),2017.
[2]张三夕.国学经典与人生修养[J]. 广东社会科学,2018.
[3]李永康.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优秀传统文化熏陶[J].运城学院学报,2018.
作者简介:
许锐,女,副教授,现任山东圣翰财贸职业学院五年制高职学院院长.
关键词:就业;国学素养;方法
近年来国内大范围地兴起国学教育的热潮,更有众多将国学作为教育重点的现代的私塾不断地涌现。从国学的范畴、内涵以及教育实践看,国学教育对于高校大学生的毕业、就业有着积极的作用和影响。因此,加强对国学教育在推动高校大学生就业方面的作用研究,积极探索高校开展国学教育的方法和途径,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高校毕业生就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1. 对就业的期望值太高。不少大学毕业生在职业定位上存在不切实际的问题,对自我评价过高,择业的目标趋向薪水、地位、层次较高的工作岗位;就业的地域更多地向往一些大中型城市,特别是地处沿海的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高,发展前景好,未来施展自身才能的机遇和机会较多。有一部分大学生觉得在内地尤其在山区,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十分落后、思想和观念保守,无法发挥个人才能,所以不愿意到基层工作。
2. 就业观念不端正,缺少职业规划。此类毕业生属于怕苦怕累型,尽管这些人在校期间掌握了必备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但是要为用人单位带来较大的效益仍需要时间历练,出于单位自身利益的考虑,给予毕业生薪酬待遇一般不会太高;而此类毕业生抱着“精英主义”思想,眼高手低,过于片面追求效益待遇,不主动适应市场需求变化形势,一味强调薪酬待遇,在择业中过分强调个人利益选择,而不愿意通过艰苦工作获得职业发展。
3. 工作追求稳定,开拓精神不足。虽然当前就业的传统渠道正在变窄,就业需求也在降低,然而非公有制的经济单位、中小型企业、乡镇和农村对于大学毕业生需求在快速增长,但不少大学毕业生将眼光放到教师及公务员之类的稳定职业之上,通常不愿来企业进行就业;还有一些毕业生存在较重的乡土观念,不想离开家乡和父母,不想到外地进行就业。
4. 缺乏挑战意识和创新创业精神。很多毕业的大学生传统思想严重,缺乏创业激情,存在观望的态度,信心勇气不足,不想承受在创业过程中的各种艰辛与风险,觉得不到万不得已,不会铤而走险。由于大学毕业生缺乏创业激情、不确定风险、没有好的项目或资金匮乏等原因,许多毕业生害怕创业失败,不愿意尝试创业。
二、国学教育对高校大学生就业的重要作用
1. 国学教育有利于改善大学毕业生的知识结构。国学教育通过对国学经典的诵读和研习,能够提高大学生的文学素养、增强其个人书面与口头表达的能力,从而能够促进大学生在就业后与他人保持良好的交流沟通、营造融洽和谐的个人工作氛围。同时国学经典之中包含着一些管理学知识,可以改善大学生的知识结构,促进其成功就业。
2. 国学教育有利于提高大学毕业生的道德修养。国学十分强调个人人格的修养,认为做人要比做事重要得多,要想做好事情首先要学好做人。许多国学经典在教人做人、处理好人际间关系。因此国学教育对于多数从小娇生与惯养、崇尚个性的张扬、沟通交往能力弱的大学生十分重要,对解决部分学生人文素养不够和道德品行不高的问题极为有利。孔子在《大学》中说道:“物有本末,事有始终,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其本乱而未治者,否矣;其所薄者厚,其所厚者薄,未之有也。自天子以至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此外,老子在《道德经》中也提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打铁先需自身硬。社会實践是大学生修身的重要场所,大学时代,作为大学生踏入社会的准备阶段,修身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门必修课。修身一方面要具备先进的思想政治素质,要用先进的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使思想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在社会化过程中正确认识和看待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形成自己的科学的世界观;另一方面要培养自身良好的道德素质,提高自身的道德行为公德意识,在社会化的过程中认识自我的地位和作用,很好地实现自我价值,形成自己正确的人生观和道德观。
3. 国学教育有利于增强大学毕业生的心理素质。国学经典包含着心理方面的调节道理与方法,如老子强调虚和静的修养方式,庄子强调不必对世俗执着,应实现自由的精神上的遨游。孔子在《论语》中说道:“君子敬而不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古训当中也提到“静坐常思自己过,闲谈莫论他人非”,能吃苦方为有志之士,肯吃亏不是痴人,敬君子方显有德,怕小人不算无能,退一步天高地阔,让三分心平气和。这些都是教育我们如何去把握良好的心态。这对于增强大学生心理的承受力和性格的坚韧性,提高其心理方面的防御与调节的能力,正确面对就业困难和挫折十分有利。
三、高职院校国学教育对策和建议
1. 不断完善高校国学教育的课程设置。在高校开展国学知识的教育,应当制定国学教育的系统计划,逐步由基础性的国学知识,向思想层面的内容深入,要系统地对论语、道德经及周易等一些经典进行讲授,适时进行分专题的教学,诸如我国古代在做人、学习及境界等方面的理念与观点。加强对国学教育师资队伍建设,选择国学功底深厚、道德楷模的教师负责国学教育任务;选用教材应当符合当下时代的要求,并能对现实性问题进行解答。
2. 努力营造高校国学教育的实践环境。当下学习国学,常常是列出一量书目来安排学生学习,这实际只是将青年引导到国学知识的学习层次,但忽略国学教育在能力的培养与实践的设计方面的功能。营造良好的国学教育与实践环境对大学生接受优秀传统文化和实现个人成长有促进作用。国学教育要加强活动与实践训练,利用假期或周末寻访古迹、拜访文人、进行校际交流等方式,进行国学的学习、体验与实践,以加深大学生对国学知识的领悟和理解。
3. 积极推进高校国学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创新。高校可设立专项基金,鼓励高校教师开展专项研究,深入研讨国学教育背景、现状、意义、价值及实施的策略、教材与课程体系的建立等相关问题,进一步提出更为可行的国学教育方案。同时积极创办与国学教育研究相关的杂志与期刊等 , 为国学教育的研究与实践提供学习交流的平台。
综上所述,开展国学教育对于高校大学生的就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作用。因此,高校要高度重视对大学生的国学知识教育,从大学生的毕业就业的需求入手,不断地总结经验,持续探索和推广开展国学教育有效的措施和办法,为推动高校持续健康发展、促进大学生的毕业就业工作,提供有力保障、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孙 华.高校的文化传承功能 与思想引领作用——对大学生“国 学热”现象的反思[J]. 北京教育(高教),2017.
[2]张三夕.国学经典与人生修养[J]. 广东社会科学,2018.
[3]李永康.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优秀传统文化熏陶[J].运城学院学报,2018.
作者简介:
许锐,女,副教授,现任山东圣翰财贸职业学院五年制高职学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