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咬文嚼字”在具体的语文学习实践中,应该咬嚼什么?品析什么?即咬嚼品析应指向哪些内容?我们就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视角来作一探讨。
刘勰《文心雕龙·章句》曰:“夫人之立言,因字而生句,积句而成章,积章而成篇。”文本里那些字(含现代文的标点符号)、词、句、段等语言,它们在文本中具有特殊的含义——往往借助于想象、暗示、回忆,使语言活动起来,增加弹性,使意义得到圆满的表达,其往往或与写作目的紧密,或与文化传统有关,或与历史因由相联,或与人物背景、社会气候对接。
一、 标点
标点符号,是书面语的有机组成部分,辅助文字记录语言的符号,更是一种教学资源。它有三个方面的作用——避免阅读困难;避免文字歧义;表达语言感情。从其个性而言,每一个不同的标点符号都有其特定的作用和意义。为此,咬嚼品析标点符号,就是语文阅读教学的一个内容,一条途径,一项策略。鉴于此,我们可以标点符号为咬嚼品析之点,结合具体年级和文本,于阅读文本中,发现并品嚼、体悟文本中那些具有特殊含义的标点;在兼之于评改文本时,推敲并反思、审定文本里的标点。以此改变学生那种在文本中常常忽视标点符号的使用、或乱用标点符号、或不用标点符号等现象,从而逐渐达成《语文课程标准》里关于标点符号的教学要求。
二、 字词句
語文教材中的语言,其指称的意义又常常是多元的,每一个字词都是一个意义的“深渊”,每一个句子都会构成意义的“迷宫”。由此,字词句就被赋予了咬嚼品析的意义和价值,成为了咬嚼品析的一个内容指向——结合具体的文本语境,“字”,一般指向其音、形、义的咬嚼;“词”,一般指向其意、情等表达效果的品析;“句”,一般指向其意义、情感、写法等表达效果、作用的品析体悟。鉴于此,阅读文本之时,我们不仅应品悟文中字词句的规范准确,还应咬嚼字词句的生动、形象,更应品析字词句所承载的“未被表示出来而无限多未说的东西”的含义,对文本中用得准确、生动形象的字词句,用欣赏的眼光去评价,指出其运用的巧妙所在。
三、 段
这里的“段”,它指语段(句群)、段落(意义段和自然段)。小学阶段虽然不必去纠结什么叫语段、段落,但在文本阅读教学中,我们在咬嚼品析语段和段落的时候,应把握这样几个内容的咬嚼品析点:把握正确、规范;把握层次、条理;讲究概括、具体;把握段意、主题。
1. 咬嚼品析叙事性文本
(1) 咬嚼品析文本结构。文本结构,是指对文本的开头、结尾、段落、过渡、照应等方法做出评价,或提出修改建议。咬嚼品析时要把握三点:一是让学生知道文章的结构一般有哪些方面;二是让学生懂得这些结构的意义和作用;三是让学生懂得咬嚼品析结构时思考的角度和方法。
咬嚼品析文本的开头——文本的开头很重要,要让学生懂得它应该新颖别致,引人注目,能够抓住读者,启发读者思考与想象,使读者迅速进入作者的文本中。
咬嚼品析文本的结尾——文本结尾是文章内容发展的必然结果,要使学生明白,它或是问题的解决,或是故事的完结,在文章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精彩的结尾,既能叫人回味全文,又能使人联想开去,更好地领会全文,更深地认识生活。
咬嚼品析文本的段落——文本的段落应当表明事物的先后顺序,使学生明白,它或是事物间的逻辑关系,或是时间上的变化,或是空间的转换等。段落是安排和表达内容的重要手段,也是布局谋篇的重要环节。
咬嚼品析文本的过渡——要使学生明白文本的过渡就是把两个段落或两个层次衔接起来,使读者的思路顺利地从前一层意思转入后一层意思。过渡要做到自然、灵活、承上启下、语气连贯、彼此衔接。
咬嚼品析文本的照应——要让学生懂得文本照应就是对于某些重要内容要反复强调,前面提出的问题,后面要有着落;后面出现的情节,前面要作铺垫。
(2) 咬嚼品析文本表达方法。即指对文本叙述、描写、抒情、议论做出评价,或指出恰如其分的修改意见。咬嚼品析时要把握三个方面:一是让学生知道有哪些表达方法;二是让学生懂得这些方法的意义和作用;三是让学生知道咬嚼品析表达方法的角度与方法。
咬嚼品析文本的叙述——文本叙述的方法多种多样,要使学生感悟每种方法的作用,可引导他们从以下方面咬嚼品析:顺叙;倒叙;插叙……
咬嚼品析文本的描写——文本描写就是用生动的语言,把人物或景物的状态具体地描绘出来,使之生动传神,历历在目。在学生感悟描写意义的同时,引导学生从以下方面咬嚼品析:人物描写(外貌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环境描写(景物描写)、场面描写、细节描写……
咬嚼品析文本的抒情——文本的抒情就是在作文时,把经历事的感受,产生的喜怒哀乐的感情用文字表露出来。在学生感悟文本抒情作用的基础上,让学生明白可从以下方面咬嚼品析: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借物抒情……
咬嚼品析文本的议论——文本议论就是作者对所写的人与事发表看法,表明观点和态度。在学生明白这点的同时,更要让学生感悟到记叙文中常常要插用议论,“画龙点睛”地使读者从感性材料引出理性认识,引导学生从议论的形式入手进行咬嚼品析:先叙后议;先议后叙;夹叙夹议……
2. 咬嚼品析说明性文本
说明性文本,就是说明事物或事理的文章。它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对自然、社会的各种事物现象和事理进行客观的、冷静的、科学的说明。说明性文本的咬嚼品析要点:① 文本说明的事物或事理的要点,掌握有关的科学知识或了解某个事物;② 文本的条理,看看作者是如何观察事物和如何进行分析、综合的;③ 文本语言的确切,把认识事物或事理跟学习语言文字结合起来。有关说明事物的说明性文本,在咬嚼品析时,应把握好以下四个方面:
咬嚼品析说明的方法——使学生明白说明文为了说清事物形状、性质、构造、成因和功能。
咬嚼品析说明的顺序——使学生明白说明文有一定的层次和条理,或包含着主次相关的几个方面,或包含着前因后果的几个阶段,因此,它总有说明的条理、层次。
咬嚼品析说明的特点——使学生明白任何事物,都有区别于其他事物的特点,只有抓住事物的特点,才能给读者留下正确、具体、清晰的印象,在咬嚼品析中,注意要把事物的特点说清、说全。
3. 咬嚼品析诗歌文本
诗歌文本,在小学阶段大致可以分为古代诗歌与现代诗歌。在阅读教学诗歌时,就必须把握其语言特点,从解读诗歌语言入手,进而探究诗歌的意蕴和思想内涵。诗歌教学中的咬嚼品析,我们应把握以下四个方面:① 理解诗文里字词句段的意思;② 想象诗境,体会诗情或领悟诗理;③ 感悟诗文表达方法;④ 熟读背诵式的积累。
4. 咬嚼品析非连续性文本
在咬嚼品析非连续性文本时,针对具体的文本,可相应把握好以下四个方面:① 格式是否正确;② 内容是否准确;③ 叙述是否扼要;④ 蕴含的信息是否有价值;⑤ 有时也可参照叙事性文本的有关咬嚼品析方法。
(注:本文为教育部规划课题《教育高位均衡发展态势下区域推进有效教学的实践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课题批准号FFB108165)
(作者单位:宜兴市中小学教研室)
刘勰《文心雕龙·章句》曰:“夫人之立言,因字而生句,积句而成章,积章而成篇。”文本里那些字(含现代文的标点符号)、词、句、段等语言,它们在文本中具有特殊的含义——往往借助于想象、暗示、回忆,使语言活动起来,增加弹性,使意义得到圆满的表达,其往往或与写作目的紧密,或与文化传统有关,或与历史因由相联,或与人物背景、社会气候对接。
一、 标点
标点符号,是书面语的有机组成部分,辅助文字记录语言的符号,更是一种教学资源。它有三个方面的作用——避免阅读困难;避免文字歧义;表达语言感情。从其个性而言,每一个不同的标点符号都有其特定的作用和意义。为此,咬嚼品析标点符号,就是语文阅读教学的一个内容,一条途径,一项策略。鉴于此,我们可以标点符号为咬嚼品析之点,结合具体年级和文本,于阅读文本中,发现并品嚼、体悟文本中那些具有特殊含义的标点;在兼之于评改文本时,推敲并反思、审定文本里的标点。以此改变学生那种在文本中常常忽视标点符号的使用、或乱用标点符号、或不用标点符号等现象,从而逐渐达成《语文课程标准》里关于标点符号的教学要求。
二、 字词句
語文教材中的语言,其指称的意义又常常是多元的,每一个字词都是一个意义的“深渊”,每一个句子都会构成意义的“迷宫”。由此,字词句就被赋予了咬嚼品析的意义和价值,成为了咬嚼品析的一个内容指向——结合具体的文本语境,“字”,一般指向其音、形、义的咬嚼;“词”,一般指向其意、情等表达效果的品析;“句”,一般指向其意义、情感、写法等表达效果、作用的品析体悟。鉴于此,阅读文本之时,我们不仅应品悟文中字词句的规范准确,还应咬嚼字词句的生动、形象,更应品析字词句所承载的“未被表示出来而无限多未说的东西”的含义,对文本中用得准确、生动形象的字词句,用欣赏的眼光去评价,指出其运用的巧妙所在。
三、 段
这里的“段”,它指语段(句群)、段落(意义段和自然段)。小学阶段虽然不必去纠结什么叫语段、段落,但在文本阅读教学中,我们在咬嚼品析语段和段落的时候,应把握这样几个内容的咬嚼品析点:把握正确、规范;把握层次、条理;讲究概括、具体;把握段意、主题。
1. 咬嚼品析叙事性文本
(1) 咬嚼品析文本结构。文本结构,是指对文本的开头、结尾、段落、过渡、照应等方法做出评价,或提出修改建议。咬嚼品析时要把握三点:一是让学生知道文章的结构一般有哪些方面;二是让学生懂得这些结构的意义和作用;三是让学生懂得咬嚼品析结构时思考的角度和方法。
咬嚼品析文本的开头——文本的开头很重要,要让学生懂得它应该新颖别致,引人注目,能够抓住读者,启发读者思考与想象,使读者迅速进入作者的文本中。
咬嚼品析文本的结尾——文本结尾是文章内容发展的必然结果,要使学生明白,它或是问题的解决,或是故事的完结,在文章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精彩的结尾,既能叫人回味全文,又能使人联想开去,更好地领会全文,更深地认识生活。
咬嚼品析文本的段落——文本的段落应当表明事物的先后顺序,使学生明白,它或是事物间的逻辑关系,或是时间上的变化,或是空间的转换等。段落是安排和表达内容的重要手段,也是布局谋篇的重要环节。
咬嚼品析文本的过渡——要使学生明白文本的过渡就是把两个段落或两个层次衔接起来,使读者的思路顺利地从前一层意思转入后一层意思。过渡要做到自然、灵活、承上启下、语气连贯、彼此衔接。
咬嚼品析文本的照应——要让学生懂得文本照应就是对于某些重要内容要反复强调,前面提出的问题,后面要有着落;后面出现的情节,前面要作铺垫。
(2) 咬嚼品析文本表达方法。即指对文本叙述、描写、抒情、议论做出评价,或指出恰如其分的修改意见。咬嚼品析时要把握三个方面:一是让学生知道有哪些表达方法;二是让学生懂得这些方法的意义和作用;三是让学生知道咬嚼品析表达方法的角度与方法。
咬嚼品析文本的叙述——文本叙述的方法多种多样,要使学生感悟每种方法的作用,可引导他们从以下方面咬嚼品析:顺叙;倒叙;插叙……
咬嚼品析文本的描写——文本描写就是用生动的语言,把人物或景物的状态具体地描绘出来,使之生动传神,历历在目。在学生感悟描写意义的同时,引导学生从以下方面咬嚼品析:人物描写(外貌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环境描写(景物描写)、场面描写、细节描写……
咬嚼品析文本的抒情——文本的抒情就是在作文时,把经历事的感受,产生的喜怒哀乐的感情用文字表露出来。在学生感悟文本抒情作用的基础上,让学生明白可从以下方面咬嚼品析: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借物抒情……
咬嚼品析文本的议论——文本议论就是作者对所写的人与事发表看法,表明观点和态度。在学生明白这点的同时,更要让学生感悟到记叙文中常常要插用议论,“画龙点睛”地使读者从感性材料引出理性认识,引导学生从议论的形式入手进行咬嚼品析:先叙后议;先议后叙;夹叙夹议……
2. 咬嚼品析说明性文本
说明性文本,就是说明事物或事理的文章。它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对自然、社会的各种事物现象和事理进行客观的、冷静的、科学的说明。说明性文本的咬嚼品析要点:① 文本说明的事物或事理的要点,掌握有关的科学知识或了解某个事物;② 文本的条理,看看作者是如何观察事物和如何进行分析、综合的;③ 文本语言的确切,把认识事物或事理跟学习语言文字结合起来。有关说明事物的说明性文本,在咬嚼品析时,应把握好以下四个方面:
咬嚼品析说明的方法——使学生明白说明文为了说清事物形状、性质、构造、成因和功能。
咬嚼品析说明的顺序——使学生明白说明文有一定的层次和条理,或包含着主次相关的几个方面,或包含着前因后果的几个阶段,因此,它总有说明的条理、层次。
咬嚼品析说明的特点——使学生明白任何事物,都有区别于其他事物的特点,只有抓住事物的特点,才能给读者留下正确、具体、清晰的印象,在咬嚼品析中,注意要把事物的特点说清、说全。
3. 咬嚼品析诗歌文本
诗歌文本,在小学阶段大致可以分为古代诗歌与现代诗歌。在阅读教学诗歌时,就必须把握其语言特点,从解读诗歌语言入手,进而探究诗歌的意蕴和思想内涵。诗歌教学中的咬嚼品析,我们应把握以下四个方面:① 理解诗文里字词句段的意思;② 想象诗境,体会诗情或领悟诗理;③ 感悟诗文表达方法;④ 熟读背诵式的积累。
4. 咬嚼品析非连续性文本
在咬嚼品析非连续性文本时,针对具体的文本,可相应把握好以下四个方面:① 格式是否正确;② 内容是否准确;③ 叙述是否扼要;④ 蕴含的信息是否有价值;⑤ 有时也可参照叙事性文本的有关咬嚼品析方法。
(注:本文为教育部规划课题《教育高位均衡发展态势下区域推进有效教学的实践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课题批准号FFB108165)
(作者单位:宜兴市中小学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