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简要介绍了市政道路特殊路基常用的处理方法,并结合工程实例探讨了市政道路特殊路基的处理方法及处理效果。
关键词:市政道路;特殊路基;处理
中图分类号:TU997文献标识码: A
一、市政常见特殊土路基处理
1、软土路基的处理
软土的主要特性有:强度低以及抗剪强度低,孔隙比大,压缩性高,天然含水量较高及透水性较差,以及具有流变性和触变性。软土路基在实际工程中,对路段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点,若在进行工程之前未对软土地基进行彻底的勘查则会在施工过程中引起施工安全问题,在施工过程中,如果发现软土路基,没有对其进行有效的处理,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周围的路基,甚至导致周围建筑物出现沉陷等;在对软土路基的处理过程中,如果处理的不为合理、堆料使用不当或者是对路基的硬壳造成破坏,在一定程度上都会造成路基沉陷,或者对其稳定性构成影响。通常情况下,处理软土路基的方法,主要包括:换填处理法、填石处理法、排水砂层处理法。
换填处理法。首先将路基下的软土全部挖出,一般换填处理的最大深度为3m,挖除的部分通常情况下采用强度高的粘性土或者具有较强渗透性的砂砾、片石等进行填充,进而在一定程度上确保工程设计要求的路基强度。
填石处理法。为了增强路基的强度和稳定性,通常情况下将石头充填到存在软土、积水及弹簧土的位置。填石高度一般与土层的高度相一致。③排水砂层处理法。通过该方法对软土路基进行处理,通常情况下是将砂层铺设在路基底部的地面上,也就是说在软土层上方构造一个排水系统。处于填土状态的路基,随着荷载的不断增加,在一定程度上使得软土地基在排水固结过程中,从路基底部的砂层中排出形成的积水。
2、冻土路基的处理
根据形成冻土路基冻胀现象的原因,冻土路段的含水量和地下水位通常情况下可以借助渗井的工作原理来降低,同时设置通过管道的过程中,确保粗砂处于干燥状态,进而在一定程度上为路基土层的渗透性和干燥性提供保证。
对于多雨的季节,在路基上通过安置相应的冻胀引诱系统,同时将排水管并设置在其底部,避免路基受到积水的破坏,通过将路基上的积水排出,进一步降低路基土层的含水量,进而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发生路基冻胀破坏现象。
为了避免路基受到温度的影响,通常情况下,需要对路基内、外部温度进行有效地控制,在一定程度上使两者尽量保持一致,防止发生冻胀现象。如果冻土路段的外部温度出现上升的趋势,在这种情况下,需要采用导气管,先融化路基内、外部直接连接处的冻结,在重力作用下,融化的水直接進入路基底部的排水管,从路基中将水排出,进一步避免路基土层出现翻浆现象。反之,如果冻土路段的外部温度出现下降的趋势时,这时将路基内部粗砂和外部采用导气管进行连接,确保内外部气温的一致性,先冻结路基内部粗砂含水,按照“结水迁移”理论,将路基内部的含水转移到粗砂,同时在细砂中进行冻结和膨胀,对路基整体结构不会构成影响。
3、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
对于湿陷性黄土路基,通过采用湿陷性黄土路基施工技术进行处理。进行施工前,通常情况下需要做好施工期的拦截,同时制定排除地表水的相关措施,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与设计规定的拦截、排除、防止地表水下渗的设施相互结合。对于湿陷性黄土路基的处理,通常情况下,主要有换填法和强夯法。①换填法:通常情况下选用黄土、其它黏性土或石灰土等作为换填材料,按照土方路基的标准对填筑土进行处理。在换填宽度方面,通常情况下要宽出路基坡脚0.5~1.0m。对于填筑用,粒径超过10cm的土块必须打碎,在最佳含水量时进行碾压密实。②强夯处理,在对填筑物进行夯实施工前,需要查清地下管线等构筑物的位置及标高,在其上方严禁采用强夯施工,靠近其施工时,必须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根据设计要求,在施工前在施工现场进行选点试夯,通过试夯,进一步对夯锤质量、落距、夯点布置、夯击次数和夯击遍数等施工参数进行确定。
4、膨胀土路基处理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通常情况下,采用加大基础埋深、换土及砂石垫层、采用墩基或柱基加地基梁、桩基的办法对膨胀土地基进行处理。在公路路基工程中,通常需要在填方路基,膨胀土填料处理及路堤边坡防护;挖方路基,路床稳定和路堑边坡防护;排水措施等方面对膨胀土进行处理。
在公路工程中,针对以上问题,需要采取下列措施:①处理路床:通常情况下挖除地表下或超挖30~60m m的膨胀土,通过采用改性的膨胀土或者非膨胀土进行及时、分层回填,并且进行压实。②稳定与压实土料:路基填料通常情况下不能选择强膨胀土,必要的情况下,需要选择膨胀潜势较弱的土料,并进行改良处理。将作为路基填料的膨胀土压实时,按照高含水量、较高密实度的原则进行碾压。③设计路基:挖填路基高度要适中,通常情况下选择浅路堑或低路堤等,高度控制在3m。④排水措施。⑤边坡防护。
三、市政道路特殊路基的处理实例分析
1、工程概况
某市政路全长7.5 km,路幅宽度为52 m的双向六车道,其中一处软基路长近2515 m,约占道路总长的1/3,使得软基处理成为该市政道路施工的一个重点与难点分项控制工程。该路段为人工填方路基,下卧淤泥层厚10~15 m,为低透水性、低强度的软弱土体,上部人工填土厚度仅0.5 m左右,密实度差。该道路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下布设有各种市政管线。
2、市政道路软基处理措施
因为该市政道路下埋设了多种管线,尤其是雨、污水管线埋设较深,对沉降较为灵敏,设计需求路基两边的雨、污水深埋管基工后沉降操控在10 cm以内,为满意此需求,并操控整个路基的施工质量和造价,本工程选用的处理计划为:车行道下选用袋装砂井合作堆载预压排水固结的办法进行加固处理,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下选用粉喷桩复合地基的办法进行处理。水泥土拌和桩直径为500 mm,间距1.0 m,袋装砂井的直径为70 mm,间距为1.2 m,它们都要穿过淤泥层,进入粉质粘土层,呈三角形安置,安置一层单向土工格栅加筋和0.5 m厚的砂垫层。本次软基路段中,约3/5的路基选用袋装砂井排水固结处理,其他的2/5的路基选用粉喷桩处理,其间袋装砂井排水固结处理单价约3.5元/延米,而粉喷桩处理的单价约32元/延米,二者费用相差较大。经过这种混合办法进行软基处理,可以大大节约路基处理施工成本。
3、处理效果分析
为查验本此软土路基处理计划的处理作用,在路中间、两种处理办法交界处的两边和坡脚处埋设了一些仪器进行观测,仪器包括:总沉降盘、分层沉降盘、土压力盒、水位计和测斜管等。经过观测,可得出以下定论。
车行道下经过袋装砂井处理,该规模内最大的总沉降量发生在路中,大约1058 mm;在人行道及非机动车道下经过粉喷桩处理,该范围内最大的总沉降量为213 mm,首要发作在车行道与非机动车道交界处,此处的沉降仅为车行道下最大沉降量的20%。粉喷桩处理段和袋装砂井处理段之间的区别沉降较大。
车行道下的处理规模内,基紧缩规模随填土的加高而变深,紧缩层规模首要坐落淤泥和淤泥夹砂层,且80%~85%的紧缩量发作在地表下8 m规模内,紧缩量随深度由大变小。
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下的粉喷桩处理段为复合地基,其紧缩量比袋装砂井处理段要小许多,紧缩量的巨细首要受粉喷桩施工质量操控,而与深度无关,紧缩层规模首要在地表以下到15~18 m规模内。
各测点的孔隙水压力均跟着填土高度的添加而添加,加载350 d后,土层的固结度到达85%~95%。加荷间歇期,孔隙水压力逐步散失。
水泥土拌和桩复合地基中,跟着填土高度的添加,桩应力和土应力都相应的增大,填土中止后,土体不断固结,桩应力也随之减小,桩土应力比逐步趋向于1。经过本工程实例阐明,在市政道路特殊路基上经过采用不一样的加固处理办法,即能满意管线及道路不一样的沉降量需求,获得较好的加固处理作用,又能节省工程造价。
结束语
综上,市政道路路基的处理一定要做好施工前的技术准备工作,特别是对于特殊地质地段,要做好预控措施,制定合理可行的处理方案,注意加固和引排水、避免塌方。只有掌握正确的施工工艺和方法,加强工程质量管理,才能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
参考文献
[1]莫妮.浅谈市政道路特殊路基处理工艺[J].科技资讯,2013,11:61+63.
[2]李志.市政道路特殊路基的处理方法探析[J].价值工程,2014,01:108-109.
[3]陈杰显.探讨市政道路软土路基的处理措施[J].城市建筑,2014,06:287+305.
关键词:市政道路;特殊路基;处理
中图分类号:TU997文献标识码: A
一、市政常见特殊土路基处理
1、软土路基的处理
软土的主要特性有:强度低以及抗剪强度低,孔隙比大,压缩性高,天然含水量较高及透水性较差,以及具有流变性和触变性。软土路基在实际工程中,对路段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点,若在进行工程之前未对软土地基进行彻底的勘查则会在施工过程中引起施工安全问题,在施工过程中,如果发现软土路基,没有对其进行有效的处理,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周围的路基,甚至导致周围建筑物出现沉陷等;在对软土路基的处理过程中,如果处理的不为合理、堆料使用不当或者是对路基的硬壳造成破坏,在一定程度上都会造成路基沉陷,或者对其稳定性构成影响。通常情况下,处理软土路基的方法,主要包括:换填处理法、填石处理法、排水砂层处理法。
换填处理法。首先将路基下的软土全部挖出,一般换填处理的最大深度为3m,挖除的部分通常情况下采用强度高的粘性土或者具有较强渗透性的砂砾、片石等进行填充,进而在一定程度上确保工程设计要求的路基强度。
填石处理法。为了增强路基的强度和稳定性,通常情况下将石头充填到存在软土、积水及弹簧土的位置。填石高度一般与土层的高度相一致。③排水砂层处理法。通过该方法对软土路基进行处理,通常情况下是将砂层铺设在路基底部的地面上,也就是说在软土层上方构造一个排水系统。处于填土状态的路基,随着荷载的不断增加,在一定程度上使得软土地基在排水固结过程中,从路基底部的砂层中排出形成的积水。
2、冻土路基的处理
根据形成冻土路基冻胀现象的原因,冻土路段的含水量和地下水位通常情况下可以借助渗井的工作原理来降低,同时设置通过管道的过程中,确保粗砂处于干燥状态,进而在一定程度上为路基土层的渗透性和干燥性提供保证。
对于多雨的季节,在路基上通过安置相应的冻胀引诱系统,同时将排水管并设置在其底部,避免路基受到积水的破坏,通过将路基上的积水排出,进一步降低路基土层的含水量,进而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发生路基冻胀破坏现象。
为了避免路基受到温度的影响,通常情况下,需要对路基内、外部温度进行有效地控制,在一定程度上使两者尽量保持一致,防止发生冻胀现象。如果冻土路段的外部温度出现上升的趋势,在这种情况下,需要采用导气管,先融化路基内、外部直接连接处的冻结,在重力作用下,融化的水直接進入路基底部的排水管,从路基中将水排出,进一步避免路基土层出现翻浆现象。反之,如果冻土路段的外部温度出现下降的趋势时,这时将路基内部粗砂和外部采用导气管进行连接,确保内外部气温的一致性,先冻结路基内部粗砂含水,按照“结水迁移”理论,将路基内部的含水转移到粗砂,同时在细砂中进行冻结和膨胀,对路基整体结构不会构成影响。
3、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
对于湿陷性黄土路基,通过采用湿陷性黄土路基施工技术进行处理。进行施工前,通常情况下需要做好施工期的拦截,同时制定排除地表水的相关措施,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与设计规定的拦截、排除、防止地表水下渗的设施相互结合。对于湿陷性黄土路基的处理,通常情况下,主要有换填法和强夯法。①换填法:通常情况下选用黄土、其它黏性土或石灰土等作为换填材料,按照土方路基的标准对填筑土进行处理。在换填宽度方面,通常情况下要宽出路基坡脚0.5~1.0m。对于填筑用,粒径超过10cm的土块必须打碎,在最佳含水量时进行碾压密实。②强夯处理,在对填筑物进行夯实施工前,需要查清地下管线等构筑物的位置及标高,在其上方严禁采用强夯施工,靠近其施工时,必须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根据设计要求,在施工前在施工现场进行选点试夯,通过试夯,进一步对夯锤质量、落距、夯点布置、夯击次数和夯击遍数等施工参数进行确定。
4、膨胀土路基处理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通常情况下,采用加大基础埋深、换土及砂石垫层、采用墩基或柱基加地基梁、桩基的办法对膨胀土地基进行处理。在公路路基工程中,通常需要在填方路基,膨胀土填料处理及路堤边坡防护;挖方路基,路床稳定和路堑边坡防护;排水措施等方面对膨胀土进行处理。
在公路工程中,针对以上问题,需要采取下列措施:①处理路床:通常情况下挖除地表下或超挖30~60m m的膨胀土,通过采用改性的膨胀土或者非膨胀土进行及时、分层回填,并且进行压实。②稳定与压实土料:路基填料通常情况下不能选择强膨胀土,必要的情况下,需要选择膨胀潜势较弱的土料,并进行改良处理。将作为路基填料的膨胀土压实时,按照高含水量、较高密实度的原则进行碾压。③设计路基:挖填路基高度要适中,通常情况下选择浅路堑或低路堤等,高度控制在3m。④排水措施。⑤边坡防护。
三、市政道路特殊路基的处理实例分析
1、工程概况
某市政路全长7.5 km,路幅宽度为52 m的双向六车道,其中一处软基路长近2515 m,约占道路总长的1/3,使得软基处理成为该市政道路施工的一个重点与难点分项控制工程。该路段为人工填方路基,下卧淤泥层厚10~15 m,为低透水性、低强度的软弱土体,上部人工填土厚度仅0.5 m左右,密实度差。该道路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下布设有各种市政管线。
2、市政道路软基处理措施
因为该市政道路下埋设了多种管线,尤其是雨、污水管线埋设较深,对沉降较为灵敏,设计需求路基两边的雨、污水深埋管基工后沉降操控在10 cm以内,为满意此需求,并操控整个路基的施工质量和造价,本工程选用的处理计划为:车行道下选用袋装砂井合作堆载预压排水固结的办法进行加固处理,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下选用粉喷桩复合地基的办法进行处理。水泥土拌和桩直径为500 mm,间距1.0 m,袋装砂井的直径为70 mm,间距为1.2 m,它们都要穿过淤泥层,进入粉质粘土层,呈三角形安置,安置一层单向土工格栅加筋和0.5 m厚的砂垫层。本次软基路段中,约3/5的路基选用袋装砂井排水固结处理,其他的2/5的路基选用粉喷桩处理,其间袋装砂井排水固结处理单价约3.5元/延米,而粉喷桩处理的单价约32元/延米,二者费用相差较大。经过这种混合办法进行软基处理,可以大大节约路基处理施工成本。
3、处理效果分析
为查验本此软土路基处理计划的处理作用,在路中间、两种处理办法交界处的两边和坡脚处埋设了一些仪器进行观测,仪器包括:总沉降盘、分层沉降盘、土压力盒、水位计和测斜管等。经过观测,可得出以下定论。
车行道下经过袋装砂井处理,该规模内最大的总沉降量发生在路中,大约1058 mm;在人行道及非机动车道下经过粉喷桩处理,该范围内最大的总沉降量为213 mm,首要发作在车行道与非机动车道交界处,此处的沉降仅为车行道下最大沉降量的20%。粉喷桩处理段和袋装砂井处理段之间的区别沉降较大。
车行道下的处理规模内,基紧缩规模随填土的加高而变深,紧缩层规模首要坐落淤泥和淤泥夹砂层,且80%~85%的紧缩量发作在地表下8 m规模内,紧缩量随深度由大变小。
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下的粉喷桩处理段为复合地基,其紧缩量比袋装砂井处理段要小许多,紧缩量的巨细首要受粉喷桩施工质量操控,而与深度无关,紧缩层规模首要在地表以下到15~18 m规模内。
各测点的孔隙水压力均跟着填土高度的添加而添加,加载350 d后,土层的固结度到达85%~95%。加荷间歇期,孔隙水压力逐步散失。
水泥土拌和桩复合地基中,跟着填土高度的添加,桩应力和土应力都相应的增大,填土中止后,土体不断固结,桩应力也随之减小,桩土应力比逐步趋向于1。经过本工程实例阐明,在市政道路特殊路基上经过采用不一样的加固处理办法,即能满意管线及道路不一样的沉降量需求,获得较好的加固处理作用,又能节省工程造价。
结束语
综上,市政道路路基的处理一定要做好施工前的技术准备工作,特别是对于特殊地质地段,要做好预控措施,制定合理可行的处理方案,注意加固和引排水、避免塌方。只有掌握正确的施工工艺和方法,加强工程质量管理,才能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
参考文献
[1]莫妮.浅谈市政道路特殊路基处理工艺[J].科技资讯,2013,11:61+63.
[2]李志.市政道路特殊路基的处理方法探析[J].价值工程,2014,01:108-109.
[3]陈杰显.探讨市政道路软土路基的处理措施[J].城市建筑,2014,06:287+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