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文学的创作不仅依赖于天赋和练习,更依赖于历史变动所赋予的人的生存体验。每一代人都有他们面对着的既定的历史材料,他们必须对此作出必要的反应,才能找到自己的出路(陈晓明:《无边的挑战:中国先锋文学的后现代性》,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3年出生的双雪涛成长于沈阳市铁西区一个工人家庭,少年时代的双雪涛亲眼目睹了九十年代下岗潮给家庭和个人所带来的巨大冲击,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文学的创作不仅依赖于天赋和练习,更依赖于历史变动所赋予的人的生存体验。每一代人都有他们面对着的既定的历史材料,他们必须对此作出必要的反应,才能找到自己的出路(陈晓明:《无边的挑战:中国先锋文学的后现代性》,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3年出生的双雪涛成长于沈阳市铁西区一个工人家庭,少年时代的双雪涛亲眼目睹了九十年代下岗潮给家庭和个人所带来的巨大冲击,
其他文献
"U型学习"包含还原与下沉、体验与探究、反思与上浮三个阶段。历史教师引导学生回到历史现场,依托历史细节,以现场的事件折射实现还原与下沉,以可证的事实逻辑引导体验与探究,以多重的时空语境推动反思与上浮,是历史"U型学习"得以顺利开展的条件。
“城市中国”是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主战场,新城新区则是重要的场景之一。本文以上海市浦东新区为例,综合运用碳排放和经济数据,在区(县)范围、镇(街道)尺度和企业单元分析碳排放视野下的浦东发展态势,进一步从产业和空间两个维度开展异质性分析,发现企业等级、规模及其在价值链的位置和城市内部布局而非所属行业类型更影响其排放强度。提出城市与区(县)层面的若干空间规划思路与应对策略,具体包括:优化能源结构
100年前,从北京到上海,再从上海到全国乃至海外,中国共产党的创建经历了一个从酝酿到实施、从筹备到成立大约一年的准备阶段,以及从局部到全国、从团体到政党、从雏形到完备的持续两年、不断完善的历史发展过程。本文带领读者重返百年之前的历史现场,在特定的时空观下观察和探究中国共产党创建的全部历史活动,从而厘清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完整历史过程,阐明中国共产党建党精神的全部内容构成。
继姚雪垠《李自成》、二月河《落霞三部曲》先后大热,李克定《戊戌变法》的出版,标志着南阳历史小说创作繁盛依旧。李克定早年以反映农村现实生活的短篇小说名世,此后沉寂多年,少见新作发表。此人总是深居简出,很少与人交往,也不参加什么社会活动,像是桃花源中人,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由他执笔再现中国近代史上这一具有巨大思想能量的重大事件——这不是一个不关心时事的方外之人所能为的——会不会浅尝辄止或者旧瓶新
2021年6月30日~8月29日,银川当代美术馆再次带来一场摄影大展:"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特展——西北望—1870年以来的西北影像",展览是以"西北地域"为中心,集中展示1870年以后一批优秀的摄影家在西北地区拍摄的珍贵影像,尤其是展览中的特别单元,以延安革命影像及文献为研究对象,通过摄影的独特魅力,以艺术的感性力量呈现中国共产党的一段尤为辉煌的发展历程、精神气质和实践经验。
当科幻作家面向未来心驰六合神游八荒时,纪实文学作家正孜孜矻矻追踪渐行渐远的历史躬身逆行。面对风烟弥漫、山水苍茫的历史现场,怎样才能穿云破雾直抵历史腹地?创作长篇报告文学《大河初心——焦裕禄精神诞生的风雨历程》的3年笔耕使我悟出,只有秉持重返的自觉、坚定重返的勇毅、找到重返的路径,才能驱除"历史的迷雾",寻获尘封已久的时光典藏,最大限度逼近并还原历史真实。
培育批判质疑精神有助于历史核心素养的落地,已成为高中历史教学的重要目标。透过历史细节可以还原历史现场,可以求索真相,基于历史细节培育批判质疑精神不仅是可行的,而且是高效的。本文以五四爱国运动的背景为例,从历史细节"激疑"、"求证"、"释疑"等方面,探讨批判质疑精神培育的路径。
抢救性采访了120多位年龄在90岁以上的新四军老战士,无疑是《铁军——新四军的故事》一大亮点。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新四军重建军部80周年,而江苏盐城是"皖南事变"后新四军重建军部所在地。据《铁军——新四军的故事》总制片人王波介绍,2018年底,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下称"江苏广电总台")即开始策划摄制这部反映新四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英勇奋战的纪录片。
李琳之先生在《元中国时代》前言中写道:"本书揭示了元中国时代——从公元前2300年至公元前1800年,这500年史前中国历史发展的线索,理顺了尧舜古国和先夏、早夏以及古三苗等古国酋邦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梳理出了夏朝起源、建立、发展,直至夏中晚期都邑二里头城址‘国上之国’广域王权的出现这段历程的主脉,从而在更大的框架上尝试着重新建立属于这五百年的古语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