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俄国作家契诃夫说:“写作的艺术,其实并不是写的艺术,而是删去写得不好的东西的艺术。”修改能力是写作的基本能力之一,修改是写作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道工序,常言道“文不厌百改”,作文是改出来的,不是写出来的。
关键词: 作文;修改;方法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学生在作文时却不注重修改,其重要的原因是我们教者的作文批改问题较多:一是思想上重指导轻批改;二是用自己的思想认识和写作能力去要求学生,动辄刀砍斧削,批得“体无完肤”,挫伤了学生写作积极性;三是不作切合实际的批改指导和严格的批改训练。
《课程标准》把培养学生“养成自己修改文章的习惯”作为作文教学中的重要任务,力求通过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习惯来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从语文作为“学习和工作的基础工具”之性质及学生的长远利益来看,这是抓住了作文教学的关键。要真正做到这一点,任务却是艰巨的。
现在,我们的语文老师对作文教学是重视的,完成教材规定的作文之外,还让学生写不少小练笔。但作文教学中轻批改,制约着学生修改习惯的形成。存在问题:
一是对语文教材中规定的作文,教师的批改过于细致。错别字、病句等都由教师直接改在原文上。教师包办过多,留给学生修改余地少。学生练习修改的机会不多了。
二是对学生平时写的周记或小练笔,教师多使用评判性而非指导性的批语。如“中心不明确”、 “记叙太笼统”等等。学生不明白具体问题所在,无法着手修改。
三是看不懂老师的批语,学生对修改不认真对待。
四是教师在批阅时就已下定论,使学生感到作文的修改与成绩的好坏无关。
久而久之,学生对作文修改失去兴趣,认为自己只管写,修改是老师的事。这些问题的存在,反映教师在作文教学过程中疏忽了对批改这一环节的研究,没有对作文的修改提出严格、适度要求,学生也没能得到更多训练。那么,如何帮助学生养成修改作文的习惯呢?怎样才能教会学生修改作文呢?笔者曾尝试作文批改四个方法:
一、教师示范修改
(1)教师批语精当,具有启发性和导向性,三言两语,切中要点,指点迷津,使学生有所知,有所悟。批改作文时,不用教师的语言取代学生稚嫩的语言,硬去拔高。如此每篇改动不多,万绿丛中一点红,吸引学生对教者所绘几朵“红花”的赏析。
(2)批改突出重点。不面面俱到,不将习作批得“体无完肤”。确定批改重点,每次作文的主要要求,是该次作文训练的重点。具体到:或是结构安排,或是记叙顺序,或是人物描写,或是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等。
(3)批改针对学生写作实际,有的放矢。对言之无物的,批改时要着重引导学生选择能反映中心的材料,使之逐步写得具体;对材料杂乱的,批改时要着重引导学生围绕中心选材和剪裁,做到详略得当、主次分明;对词不达意、颠三倒四的,批改时要着重帮助学生修改病句,把文章写通顺,而不提更高要求;对优秀习作则宜用热情洋溢的语言指出优点,因势利导,扬其所长。
(4)授人以渔。作文批改,不仅是单纯的评判正误和优劣,更应该巧借批改,传授有关的写作知识。提供正确的批改方法,给学生模仿借鉴的依据,使学生自改和互改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学生学到批改之术。
二、习作者自行修改
每次作文练习,初稿完成,先让学生朗读自己的初稿,边读边修改。有的错别字、漏字、笔误等,学生多读几遍,就能发现并纠正。然后学生根据老师教给的修改方法进行修改。教师对学生修改后的作文,通过批语或修改符号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再改。这样长期坚持,学生自改能力定会提高。
三、同学间互相修改
互改是培养学生学会改作文的好办法。同桌互改,小组互改。改者竭尽全力,精心推敲;被改者虚心求教,细心修改,这样,对被改者和改者都有益。
互改后用一节课的时间分组讨论,然后请学生重点谈精心选材,反复推敲,认真修改的经过。既是总结经验,也是吸取教训。
四、集体修改
利用多媒体进行作文修改。批完学生作文后,挑出好、中、差文各一篇,投影在大屏幕。先让习作者找问题,当即改正。接着让学生集体朗读修改作文,找出好的好在何处,不足之处在何方。再把习作中的好词佳句及错误字词、不足之处用不同的颜色字显示。接着,让全班同学参与修改,让文章进一步完美起来。同学们对评议、修改身边同学的作文都很感兴趣,思维活跃。再加教师适当点拨,“精品”文章就出来了。组织朗读欣赏,把文章另存后,让学生看原作,指出优点缺点;再把修改前后的作文同时打开让学生比较,体会作文修改的方法及修改成果。
这过程,突破传统背靠背批改的局限,通过自改、互改,全班学生参与改,学生受到修改的具体指导,受益匪浅。教学实践表明,学生习作后,教师及时在课堂上指导评改,学生巩固了写作知识,提高了鉴赏、修改作文的能力。同时,恰当评改方法,激励了学生作文注意汲取同学文章的精华,写作更认真,写后也更自觉修改。
总之,通过教师科学有效的指导,学生养成作文修改习惯,对他人文章作品也能批判接受,提出自己的看法,这样语文水平自热提高了。长期坚持作文修改,学生写作的积极性被激发起来,修改作文的能力更会逐步提高。
参考文献:
[1] 黄松海. 作文修改漫谈. 中学生, 2008, (12) :56-57
[2] 施青濒. 关注学生作文修改的能力和习惯. 上海教育, 2008, (21) :59
关键词: 作文;修改;方法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学生在作文时却不注重修改,其重要的原因是我们教者的作文批改问题较多:一是思想上重指导轻批改;二是用自己的思想认识和写作能力去要求学生,动辄刀砍斧削,批得“体无完肤”,挫伤了学生写作积极性;三是不作切合实际的批改指导和严格的批改训练。
《课程标准》把培养学生“养成自己修改文章的习惯”作为作文教学中的重要任务,力求通过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习惯来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从语文作为“学习和工作的基础工具”之性质及学生的长远利益来看,这是抓住了作文教学的关键。要真正做到这一点,任务却是艰巨的。
现在,我们的语文老师对作文教学是重视的,完成教材规定的作文之外,还让学生写不少小练笔。但作文教学中轻批改,制约着学生修改习惯的形成。存在问题:
一是对语文教材中规定的作文,教师的批改过于细致。错别字、病句等都由教师直接改在原文上。教师包办过多,留给学生修改余地少。学生练习修改的机会不多了。
二是对学生平时写的周记或小练笔,教师多使用评判性而非指导性的批语。如“中心不明确”、 “记叙太笼统”等等。学生不明白具体问题所在,无法着手修改。
三是看不懂老师的批语,学生对修改不认真对待。
四是教师在批阅时就已下定论,使学生感到作文的修改与成绩的好坏无关。
久而久之,学生对作文修改失去兴趣,认为自己只管写,修改是老师的事。这些问题的存在,反映教师在作文教学过程中疏忽了对批改这一环节的研究,没有对作文的修改提出严格、适度要求,学生也没能得到更多训练。那么,如何帮助学生养成修改作文的习惯呢?怎样才能教会学生修改作文呢?笔者曾尝试作文批改四个方法:
一、教师示范修改
(1)教师批语精当,具有启发性和导向性,三言两语,切中要点,指点迷津,使学生有所知,有所悟。批改作文时,不用教师的语言取代学生稚嫩的语言,硬去拔高。如此每篇改动不多,万绿丛中一点红,吸引学生对教者所绘几朵“红花”的赏析。
(2)批改突出重点。不面面俱到,不将习作批得“体无完肤”。确定批改重点,每次作文的主要要求,是该次作文训练的重点。具体到:或是结构安排,或是记叙顺序,或是人物描写,或是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等。
(3)批改针对学生写作实际,有的放矢。对言之无物的,批改时要着重引导学生选择能反映中心的材料,使之逐步写得具体;对材料杂乱的,批改时要着重引导学生围绕中心选材和剪裁,做到详略得当、主次分明;对词不达意、颠三倒四的,批改时要着重帮助学生修改病句,把文章写通顺,而不提更高要求;对优秀习作则宜用热情洋溢的语言指出优点,因势利导,扬其所长。
(4)授人以渔。作文批改,不仅是单纯的评判正误和优劣,更应该巧借批改,传授有关的写作知识。提供正确的批改方法,给学生模仿借鉴的依据,使学生自改和互改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学生学到批改之术。
二、习作者自行修改
每次作文练习,初稿完成,先让学生朗读自己的初稿,边读边修改。有的错别字、漏字、笔误等,学生多读几遍,就能发现并纠正。然后学生根据老师教给的修改方法进行修改。教师对学生修改后的作文,通过批语或修改符号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再改。这样长期坚持,学生自改能力定会提高。
三、同学间互相修改
互改是培养学生学会改作文的好办法。同桌互改,小组互改。改者竭尽全力,精心推敲;被改者虚心求教,细心修改,这样,对被改者和改者都有益。
互改后用一节课的时间分组讨论,然后请学生重点谈精心选材,反复推敲,认真修改的经过。既是总结经验,也是吸取教训。
四、集体修改
利用多媒体进行作文修改。批完学生作文后,挑出好、中、差文各一篇,投影在大屏幕。先让习作者找问题,当即改正。接着让学生集体朗读修改作文,找出好的好在何处,不足之处在何方。再把习作中的好词佳句及错误字词、不足之处用不同的颜色字显示。接着,让全班同学参与修改,让文章进一步完美起来。同学们对评议、修改身边同学的作文都很感兴趣,思维活跃。再加教师适当点拨,“精品”文章就出来了。组织朗读欣赏,把文章另存后,让学生看原作,指出优点缺点;再把修改前后的作文同时打开让学生比较,体会作文修改的方法及修改成果。
这过程,突破传统背靠背批改的局限,通过自改、互改,全班学生参与改,学生受到修改的具体指导,受益匪浅。教学实践表明,学生习作后,教师及时在课堂上指导评改,学生巩固了写作知识,提高了鉴赏、修改作文的能力。同时,恰当评改方法,激励了学生作文注意汲取同学文章的精华,写作更认真,写后也更自觉修改。
总之,通过教师科学有效的指导,学生养成作文修改习惯,对他人文章作品也能批判接受,提出自己的看法,这样语文水平自热提高了。长期坚持作文修改,学生写作的积极性被激发起来,修改作文的能力更会逐步提高。
参考文献:
[1] 黄松海. 作文修改漫谈. 中学生, 2008, (12) :56-57
[2] 施青濒. 关注学生作文修改的能力和习惯. 上海教育, 2008, (21) :59